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一种医疗用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双分叉输液器装置是由输液管、插液针、墨菲氏滴管、三个流量控制器开关、过滤接头(与头皮针相连接)、头皮针组成。当患者病情发生紧急变化,需要推注药物或是更换药物时,一般都将过滤器与头皮针分离,进行药物推注,这样既易污染药物及输液器内壁,且近年来市面上所设计的推药旁管道也只能进行少量药物推注,没有负压,药物很容易溢出输液管外,还不能起到建立第二条输液管道的作用,在接头链接较紧时,不易松开会致救治时间延误,微量空气易进入头皮针栓而不易排除,随着静脉推注和输液进入血管,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现今运用的双分叉输液器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针头无处放置,易导致污染。患者液体输注完毕后,医护人员需为其拔出针头,但在拔出血管内针头和拔出针头后分离锐器这两个阶段,由于已经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头随意暴露在空气中,且针头摇摆不定,易导致医护人员被针刺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公知技术缺点,便于双分叉输液器推注药物,在紧急状态下提供一条额外输药通道,操作过程中方便无菌针头放置的输液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一种输液器,由输液管,插液针,墨菲氏滴管,多个流量控制开关,过滤器接头,头皮针组成,其特别之处在于在输液器的过滤器上方一小段距离内通过一个三通管接有一个旁通管,在输液器双分叉的三角形连接片上开有可插入针头的孔。
采用上述方案,在输液过程中通过旁通管增设一组静脉管道,提高了效率,在静脉穿刺前,可将无菌针头放于无菌位置,减少针头的污染率,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将针头插入孔内,避免了污染针头或被针头所伤,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结合图示及实施例对本方案作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输液器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所述的输液器由贮药袋1,经输液管2-1接入两个第一流量控制开关3-1,3-2形成双分叉输液,两条通路经输液管2-2在三角区4双分叉处合并,所述的三角区4为一薄片,有较薄的厚度,如2mm,将两根叉管连接在一起,在三角区4开有孔,孔为圆形孔5或方孔均可,两根叉管合并后通过管道2-3进入墨菲式滴管6,再通过管道2-4与一个第二流量控制器7相接,再通过管道2-5与一个旁通管8相连,所述的旁通管通过一个三通管9与输液管2-7相连,三通管的支管连接一个带肝素帽10的短输液筒11,旁通管8往下连接一个过滤器12,经过滤器接头出来的管道2-6连接一个注射针13。
所述的旁通管8的肝素帽10是通过螺纹与短输液筒11相连,一般情况下,通过对肝素帽消毒后推注药物,由于上述均为塑料制品,针刺很容易,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卸下肝素帽进行大剂量药物推注。在患者两种以上药物需交替输入时,在此旁通管道上接上另一组输液管,无需开放两组静脉通道的前提下,增设一组输液管。
三角区的开的圆形孔5护士可方便地插入针头,无需在忙乱时无法放置针头,给护士操作带来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