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电热护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2146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远红外电热护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颈,尤其涉及一种远红外电热护颈。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电脑高速普及,人们长时间做在电脑前保持固定坐姿,容易出现颈部僵硬、颈椎变形,颈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发病率高,还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因此,需要经常对脖颈部位进行适当的保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电热护颈,用以缓解脖颈疼痛,增加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红外电热护颈,其包括:

护颈主体及连接在所述护颈主体两侧的连接带,在所述连接带的末端设有粘结部,所述护颈主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表面层、热能反射层、远红外发热层及理疗层,所述远红外发热层为柔性发热膜,所述柔性发热膜的材料为纳米碳材料,所述纳米碳材料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管薄膜、碳纳米管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发热膜的厚度为10~5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能反射层采用热能反射面料,实现远红外线的定向辐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理疗层中装有中药包,所述理疗层为可拆卸式设计,所述理疗层通过粘扣或拉链固定在远红外发热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远红外电热护颈还包括与所述护颈主体电性连接的USB连接线,所述USB连接线上设有温度调节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远红外发热层辐射出波长为3~25μm的远红外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连接带上靠近所述粘结部处设有电池收容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远红外电热护颈产品轻薄、柔软、舒适、发热快、辐射远红外线,具有预防颈椎痛及理疗保健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远红外电热护颈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护颈主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远红外电热护颈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电热护颈10包括护颈主体11及连接在护颈主体11两侧的连接带12,在连接带12的末端设有粘结部121。其中,护颈主体11从外到内依次包括表面层111、热能反射层112、远红外发热层113及理疗层114。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远红外电热护颈使用时,靠近人体的一侧为内,远离人体的一侧为外。

热能反射层112,其采用热能反射面料,实现远红外线的定向辐射。

远红外发热层113为柔性发热膜,该柔性发热膜的材料为纳米碳材料,所述纳米碳材料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管薄膜、碳纳米管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优选地,柔性发热膜的厚度为10~50μm。远红外发热层113在发热时辐射出3~25μm的远红外线,其中90%是人体正好吸收的区域,利于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具有良好的理疗保健效果。

理疗层114中装有中药包,中药包中装有如艾草、香熏草或者是各种中药混合物,特别地,该理疗层114为可拆卸式设计,理疗层114通过粘扣或拉链固定在远红外发热层113上。

另外,远红外电热护颈10还包括与护颈主体11电性连接的USB连接线(图未示),该USB连接线上设有温度调节器(图未示),实现对温度的三档调节。

进一步地,连接带12上靠近粘结部121处设还有电池收容部122。

使用时,将护颈主体11覆盖在脖颈部位,然后将连接带12两端的粘结部121沾在一起从而将远红外电热护颈10固定在脖颈上。通电,调节温度调节器,即可使用。远红外电热护颈10的电源为电池或家庭用电。

本实用新型中的远红外电热护颈产品轻薄、柔软、舒适、发热快、辐射远红外线,具有预防颈椎痛及理疗保健的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