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926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消化内科通常采用引流管向外抽取腹水进行送检,然而腹水中存在有血块、组织碎片渗出等,容易造成引流管堵塞,影响引流效果,护士不能及时到达现场,就可能发生危险,对病人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装置,对内分泌失调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装置,包括管体,其特征是:所述管体一端设有引流口,所述管体一端上方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固定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第一扇型齿轮,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啮合有第二扇形齿轮,所述第二扇形齿轮固连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管体上,所述轴承穿过所述管体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管体另一端设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微型真空罐,所述气管与管体连接处设有气液过滤网,所述气管一端下方设有排液管。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排液管与所述管体连接处设有单向阀。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排液管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连接有警报器。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管体一端设置的微型真空罐工作,通过气管将管体内的空气抽走,使管体内部气压减小,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腹水从管体一端的引流口进入管体,微型电机工作带动电机轴转动,与电机轴连接的第一扇形齿轮啮合第二扇形齿轮,带动转轴转动,管体内转轴上的螺旋叶片对腹水进行搅拌,可以将腹水中的血块、组织碎片等固体物质搅碎,保证整个引流通道的通畅,提高引流效果;被搅拌后的腹水继续流向管体一端,在气液过滤网的作用下,腹水不会被吸入气管;腹水通过单向阀流经排液管,排液管上可以连接集液袋,单向阀可以避免腹水的回流;当腹水装满集液袋后,腹水到达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通过控制板触发警报器,发出警报,及时通知护士采取措施,避免在患者在没有陪护人员时发生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固定台,3、微型电机,4、电机轴,5、第一扇形齿轮,6、第二扇形齿轮,7、转轴,8、轴承,9、引流口,10、螺旋叶片,11、微型真空罐,12、气管,13、气液过滤网,14、警报器,15、控制板,16、传感器,17、排液管,1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一端设有引流口9,所述管体1一端上方设有固定台2,所述固定台2上固定有微型电机3,所述微型电机3的电机轴4连接有第一扇型齿轮5,所述第一扇形齿轮5啮合有第二扇形齿轮6,所述第二扇形齿轮6固连有转轴7,所述转轴7通过轴承8固定在管体1上,所述轴承8穿过所述管体1连接有螺旋叶片10,所述管体1另一端设有气管12,所述气管12连接有微型真空罐11,所述气管12与管体1连接处设有气液过滤网13,所述气管12一端下方设有排液管17。

所述排液管17与所述管体1连接处设有单向阀18。

所述排液管17设有传感器16,所述传感器16连接有控制板15,所述控制板15连接有警报器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管体1一端设置的微型真空罐11工作,通过气管12将管体1内的空气抽走,使管体1内部气压减小,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腹水从管体1一端的引流口9进入管体1,微型电机3工作带动电机轴4转动,与电机轴4连接的第一扇形齿轮5啮合第二扇形齿轮6,带动转轴7转动,管体1内转轴7上的螺旋叶片10对腹水进行搅拌,可以将腹水中的血块、组织碎片等固体物质搅碎,保证整个引流通道的通畅,防止堵塞排液管17,提高引流效果,被搅拌后的腹水继续流向管体1一端,在气液过滤网13的作用下,腹水不会被吸入气管1;腹水通过单向阀18流经排液管17,排液管17上可以连接集液袋,单向阀18可以避免腹水的回流,当腹水装满集液袋后,腹水到达传感器16位置,传感器16通过控制板15触发警报器14,发出警报,及时通知护士采取措施,避免在患者在没有陪护人员时发生危险。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