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专用压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397阅读:1234来源:国知局
吸痰专用压舌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痰专用压舌板。



背景技术:

肺部感染、脑血管病乃至昏迷中的病人,呼吸道内分泌物往往较多且难以自主排出。临床中,需要医护人员经病人口部插入吸痰管至病人咽部处,以执行吸痰操作。然而,在吸痰时,对于意识清醒的病人,由于吸痰管需要伸入病人咽部,受吸痰管的刺激,病人往往不自觉的咬住柔软的吸痰管,导致吸痰中断。而对于昏迷等无法自主配合吸痰的病人,更是经常要医护人员一手拿平板状的压舌板压下舌部,另一只手用吸痰管吸痰,不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同时也容易被病人在无意识中咬住吸痰管,从而打断吸痰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吸痰专用压舌板,其不但能有效暴露病人的口咽部,从而给医护人员提供更为开阔的操作视野;同时,更能配合吸痰管,而实现更为便捷的吸痰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痰专用压舌板,压舌板外形呈长条板状;在压舌板的朝向病人上颚的上板面处凹设有凹槽,且该凹槽的槽长方向平行压舌板的板长方向;凹槽的槽宽不小于吸痰管外径,至少位于压舌板上的病人牙齿咬合处的凹槽的槽深不小于吸痰管外径。

所述压舌板包括平直条板状的手持平直段以及由手持平直段处沿其长度方向向前延伸的勺形弯弧段;勺形弯弧段的勺背指向病人上颚,且凹槽由手持平直段上表面处向勺形弯弧段的勺背处延伸设置。

至少位于勺形弯弧段处的凹槽槽底为平面状。

手持平直段处的供医护人员直接握持的部位处布置有防滑纹路。

凹槽的中段槽身处,由其两侧槽壁相向延伸有用于卡接固定吸痰管和/或与吸痰管管身间形成翘板配合的支点;所述两支点间距不小于吸痰管外径。

所述压舌板的与病人咽部配合的一端板面为蛇舌状分叉结构,且其分叉结构的开口位于凹槽的延伸方向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另辟蹊径的采用凹槽构造,从而在传统压舌板结构上人为的提供出供吸痰管放入的槽腔,进而实现了对于柔软吸痰管的吸痰保护功能。实际操作时,在压舌板对病人进行舌部下压并暴露病人咽部后,直接由凹槽上方伸入吸痰管。当病人因咽部刺激而出现牙齿闭合状况时,上颚牙齿会首先接触吸痰管并带动其下行,最终使得吸痰管落入凹槽内,并依托凹槽的槽深及压舌板本身的硬质性,即可起到病人牙齿闭合时保护吸痰管避免咬瘪的功能。当然,吸痰操作时也可将吸痰管直接沿凹槽槽腔伸入,也即吸痰管在吸痰过程中均在凹槽内操作,同样可达成上述对吸痰管的保护目的。

综上,本实用新型使用便捷而构造合理,其一方面保留了压舌板本身可靠暴露病人的口咽部的功能,从而给医护人员提供更为开阔的操作视野。另一方面,在配合吸痰管使用时,能有效的起到对柔软吸痰管的可靠保护目的,从而避免病人因不自觉的牙齿咬合而出现吸痰中断状况,最终实现更为便捷的吸痰操作。

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勺形弯弧段和手持平直段彼此衔接形成组合件,从而构成压舌板的整体构造。换言之:手持平直段作为医护人员手持和部分延伸入病人口部的一段压舌板而使用;勺形弯弧段则负责下压病人的舌部及舌根。由于勺形弯弧段的独特下弯弧面结构,从而可提供更为广阔的病人咽部视野。凹槽应当沿手持平直段而直接延伸入勺形弯弧段处,从而即使因病人咽部受吸痰管刺激而产生吞咽等闭合咽部的动作,也不会因咽部肌肉压迫吸痰管而产生吸痰管封闭状况。优选的,勺形弯弧段处的凹槽应当为平面槽底的槽状结构,以助于吸痰管的快捷放入;该处凹槽可以和手持平直段处的凹槽槽底不同平面,也可为相同平面,对其功能不会产生过大影响。

3)、两个支点,实际上即将凹槽形成了类似缩颈槽结构,其颈部即为该支点所在处。支点的布置,一方面可起到类似钳式咬合的轻微卡紧功能,从而在确保吸痰管沿凹槽的活动性的同时,亦能保证吸痰管放入后以及吸痰时的管身相对压舌板的位置恒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吸痰管放入后,吸痰管管身还能沿凹槽产生以支点为翘点的左右摆动动作,从而在吸痰操作时,实现对吸痰管的吸痰角度及吸痰区域的小幅度调节能力,进而进一步的提高吸痰操作的效率性。

4)、在压舌板放入后,压舌板的分叉状前端直接抵压住病人的咽部,并暴露吸痰区。由于吸痰管沿凹槽槽向放入,吸痰管的端部就自然的沿凹槽槽向延伸,并自然的搁置于上述分叉区域处,以方便的实现了吸痰管的定点吸痰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1-手持平直段 11a-防滑纹路 12-勺形弯弧段

10a-凹槽 10b-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由手持平直段11和勺形弯弧段12彼此衔接而构成的压舌板。在压舌板的上表面,也即勺形弯弧段12的勺背所在板体表面处,凹设有供吸痰管放入的凹槽10a。既然需要供吸痰管放入,凹槽10a的槽深就需要不小于吸痰管外径,且凹槽10a的槽宽也应当不小于吸痰管的外径。具体操作时,压舌板的厚度应当适当增厚,以便于撑开病人的上下颚,进而更便于对病人咽部进行细微观察。凹槽10a的槽长方向与压舌板的长度方向同向。

压舌板上的病人牙齿咬合处,也即当病人咽部受刺激而闭合牙齿时,牙齿相对压舌板的咬合位置;因此,凹槽10a的布置位置就有所讲究。如图1-2所示的,凹槽10a的起始位置应当位于上述压舌板上的病人牙齿咬合处,且该凹槽10a沿其槽长由手持平直段11延伸至勺形弯弧段的勺背处,并最终贯穿勺形弯弧段12的勺背,从而提供了吸痰管由病人口部向病人咽部行进的槽形通道。具体操作时,也可考虑酌情的增加勺形弯弧段12相对手持平直段11的比例,也即增加勺形弯弧段的长度而减少手持平直段11的长度。甚至可将凹槽10a仅布置在勺形弯弧段12上,只需该勺形弯弧段12延伸至病人牙齿咬合处即可,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

对于凹槽10a而言,其槽型可为正常的方形或弧形通槽结构。在凹槽10a的中段处的两槽壁处,相向的延伸有类似咬合牙的两个支点10b。上述支点10b的设计,一方面可起到类似钳式咬合的卡紧功能,从而确保吸痰管放入后以及吸痰时的管身相对压舌板的位置恒定性。另一方面,也可方便在吸痰管放入后,吸痰管能沿该支点10b产生相对凹槽10a槽宽方向的摆动动作,以起到吸痰操作时的一定程度的吸痰角度和吸痰区域调节目的。

压舌板的前端,也即压舌板上的与病人咽部配合的一端板面为蛇舌状分叉结构,且该分叉结构应当位于凹槽10a的延伸方向上。这样,由于凹槽10a本身提供了吸痰管以行进通路,在吸痰管沿凹槽10a行进时,最终吸痰管的用于吸痰作业的端部会自然的搁置在上述分叉结构处,并可直接执行吸痰操作。此外的,上述分叉结构,也能起到一定的定位吸痰区域的作用。在压舌板下压舌根并进行咽部目视时,根据痰液在病人咽部的区域分布,先以压舌板的叉状前端进行咽部深度定位,之后再插入吸痰管,即可实现吸痰管的吸痰端的定点吸痰操作。上述定点操作,不仅避免了传统操作无法将痰液完全吸净的状况,同时其操作效率也可得到极大提升。当然,具体应用时,本实用新型不但仅适用于上述吸痰用途;在口腔清洁操作时,本实用新型作为用于撑开病人口腔的扩腔器材,从而配合清洁器具,进而更为便捷的实现对病人口腔内侧面及口腔死角的清洁操作,成效也极为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