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介入方式进入人体血管的医疗器械,通过去除、捕捞的方式来将血管内的血栓取出,属于内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下,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高凝状态、高同型半胧氨酸血症等人群越来越多,且逐渐倾向于年轻化,各种外界诱因加上遗传因素,人体血液在血管内或心脏中容易形成栓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阻碍相应部位供血;血栓在形成部位脱落后,会随着血液流动,堵塞其他部位的血管,引起该部位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坏死(动脉血栓)及瘀血、水肿(静脉血栓)等病理。血栓形成可遍及脑、心、肝、脾、肺、肾、四肢与皮肤等脏器组织,可遍及大小动脉、静脉,甚至毛细血管。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发病率高居各种疾病之首,且近年来还有渐增之势。
针对血栓性疾病,早期多采取抗凝治疗,进行“保守药物治疗”,但是其严格的时间窗、较低的血管再通率以及药物带来的并发症,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机械血流重建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减小溶栓剂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即刻血管再通率高,针对大血栓的作用更加明显。机械血流重建治疗主要包括机械取栓、碎栓、支架取栓以及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等方式。这些机械取栓、碎栓技术从最初的微导管、导丝碎栓,已发展到Merci、Penumbra、Solitaire支架等不同设计的碎栓、取栓系统。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机械取栓装置,存在最大的困难在于一次取栓不彻底,破碎的血栓脱落会随着血流进入循环,造成血栓堵塞的隐患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血栓取出成功率及血管再通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向保护取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自膨性,以适应不同直径的血管并充分贴靠在血管壁上的取栓主体;
设于取栓主体近端的,用于取栓时捕捉逃逸的血栓的近端保护端;
设于所述近端保护端上的,用于与推送杆连接实现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推动和回收的固定端;
设于取栓主体远端的,用于取栓时捕捉逃逸的血栓,同时在回收过程中进一步取栓的远端保护端。
优选地,所述远端保护端、取栓主体、近端保护端由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丝材或者弹性的高分子丝材编织而成。
优选地,所述远端保护端、取栓主体、近端保护端由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
优选地,所述取栓主体的丝径大于所述远端保护端、近端保护端的丝径。
优选地,所述远端保护端、近端保护端丝径为0.02~2mm。
优选地,所述取栓主体为螺旋状。
优选地,所述远端保护端、近端保护端为网篮状、球形或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保护取栓器使用时,通过推送杆,取栓器可以被收进鞘管并被推送至病变处。在被推送至病变处后,回撤鞘管即可释放取栓器,取栓主体与血管内的血栓接触,通过旋转、前后运行等动作可以将血管壁的血栓剥离,并带走收回至鞘管内,逃逸的栓子会被两端保护端捕捉,同时远端保护端在回收过程中可以起到进一步取栓的效果。在捕捉血栓之后,将取栓器拉回鞘管内,血栓也被带入鞘管,达到取栓的目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保护取栓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取栓器具有双向保护端,可以更有效的防止血栓的逃逸;
2、保护端为编织型网篮结构,捕捉血栓,不影响血流运动;
3、取栓主体为螺旋结构,距离可调,可适应不同直径的血管直径;
4、取栓器采用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丝材或者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丝材,通过编制定型方法制成,柔软、顺应性好,对血管损伤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保护取栓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向保护取栓器与推送杆配合示意图;
图3为取栓器收在鞘管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保护取栓器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双向保护取栓器由远端保护端1、取栓主体2、近端保护端3依次连接组成,近端保护端3上有固定端4,可与推送杆A连接,实现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推动和释放,如图2所示。
取栓器采用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丝材或者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丝材编织而成,具有一定的自膨性,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血管并充分贴靠在血管壁上,从而具有较好的取栓能力。本实施例中采用了镍钛合金丝,镍钛合金丝集记忆效应、超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于一体,是理想的医用材料。
远端保护端1和近端保护端3采用编织方法制成网篮状,可以捕捉逃逸的血栓,且不影响血流的正常运行,丝径在0.02-2mm之间。图1所示仅为示意图,实际生产中保护端可选取其他形状,如球形、椭圆形、异形等。
取栓主体2采用丝径较粗的镍铁合金丝编织定型为螺旋状,此部分将与血管内的血栓接触,通过旋转、前后运行等动作可以将血管壁的血栓剥离,并带走收回至鞘管内,逃逸的栓子会被两端保护端捕捉,同时远端保护端1在回收过程中可以起到进一步取栓的效果。取栓主体2成螺旋状,其距离可通过推送杆A的移动调整,可以适应不同的血管直径,顺利取出血栓。
图2为取栓器与推送杆通过固定端连接示意图,通过推送杆,取栓器可以被收进鞘管并被推送至病变处,图3为取栓器被收在鞘管内的示意图。在被推送至病变处后,回撤鞘管即可释放取栓器,在捕捉血栓之后,将取栓器拉回鞘管内,血栓也被带入鞘管,达到取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