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无感知开关无线功能的电子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502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无感知开关无线功能的电子体温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温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无感知开关无线功能的电子体温计。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体温计也有无线传输功能,如用蓝牙将测得的温度数据传输给指定的手机终端,操作时需要使用者去打开体温计的蓝牙功能,然后进行传输数据,传输完成后还需要使用者及时关闭蓝牙功能,以节省体温计电源。这种需要使用者刻意去打开或关闭蓝牙功能的操作,在实际使用中一方面比较繁琐,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使用者往往忘记去操作关闭蓝牙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无感知开关无线功能的电子体温计,以实现自动无感知打开连接无线和自动关闭无线功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无感知开关无线功能的电子体温计,包括体温计本体和盖帽,所述盖帽套合在所述体温计本体的测量端,所述体温计本体中设有无线通信模块、延时开关模块、处理器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提供所述电子体温计的工作电压,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至所述延时开关模块,所述延时开关模块连接至所述处理器,所述体温计本体上置于所述盖帽中的部分设有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连接至所述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体温计本体上还设有显示无线连接状态的提示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模块为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模块为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体温计本体和盖帽,体温计本体上置于盖帽中的部分设有光敏传感器,通过光敏传感器检测盖帽是否套合在体温计的测量端,通过处理器控制延时开关模块打开或关闭体温计的无线功能,实现自动打开和关闭无线功能,而不需使用者刻意去打开或关闭无线功能;同时,通过体温计本体上设置提示模块,直观地获知无线功能的打开或关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无感知开关无线功能的电子体温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无感知开关无线功能的电子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体温计本体;2、盖帽;3、无线通信模块;4、延时开关模块;5、处理器;6、电源模块;7、光敏传感器;801、显示屏;802、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无感知开关无线功能的体温计,包括体温计本体1和盖帽2,所述盖帽2套合在所述体温计本体1的测量端,所述体温计本体1中设有无线通信模块3、延时开关模块4、处理器5和电源模块6,所述电源模块6提供所述电子体温计的工作电压,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连接至所述延时开关模块4,所述延时开关模块4连接至所述处理器5,所述体温计本体1上置于所述盖帽2中的部分设有光敏传感器7,所述光敏传感 器7连接至所述处理器5。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自动打开和关闭无线功能,而不需使用者刻意去关注打开或关闭无线功能的具体操作,使用者只需通过合盖或开盖的操作,即可实现关闭或打开无线功能,比起通过按键设置打开无线功能,本实用新型开盖或合盖操作更加简单便捷,符合人们的动作习惯,同时也解决了无线传输完成后经常忘记关闭无线功能的问题。实际使用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盖帽2套合在所述体温计本体1的测量端,当本实用新型测量体温时,将所述盖帽2拔出,此时所述体温计本体1上置于所述盖帽2中的部分设有光敏传感器7检测到光线后,向所述处理器5发送信号,所述处理器5接收信号后控制所述延时开关模块4导通,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实现自动打开,将本实用新型体温计测量体温数据主动发送到与之配对的手机移动终端或其他终端;体温测量完成后,将所述盖帽2套合在所述体温计本体1的测量端,所述光敏传感器7检测不到光线,向所述处理器5发送信号,所述处理器5接收信号后控制所述延时开关模块4断开,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实现自动延时关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延时开关4的延时导通时间和延时关闭时间可根据实际具体情况设定,以实现延时打开或关闭体温计无线功能的最佳体验效果。

实际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模块3可以为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优选地采用蓝牙模块。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体温计可以设计成无蓝牙相关状态标识,对使用者不会产生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使用者意识中不会把对所述盖帽的动作和蓝牙操作产生关联。

另外通过设定所述延时开关4的延时时间,所述盖帽2套合在所述体温计本体1的测量端后,经过一段时间蓝牙功能才关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体温计本体1上还设有显示无线连接状态的提示模块,所述提示模块可选用显示屏801或指示灯802。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所述体温计本体1上设置提示模块,直观地获知蓝牙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