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仪电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5641阅读:951来源:国知局
治疗仪电极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治疗仪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烫伤治疗仪电极线。



背景技术:

治疗仪是利用电流刺激人体皮肤及皮下肌肉神经达成治疗疾病目的的专用理疗设备。其中,治疗仪的电极线普遍采用分叉式设计,以配合治疗仪电极片成对使用。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多数使用情况下,电极线的长度设计是适用的,但当取穴位置相距较远时分叉线长度显得不够。以往的变长调节结构虽然可以解决长度不够的问题,但是却使得大多数使用情况下电极线显得冗长而累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电极线长度适用上述情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治疗仪电极线,包括主体线部分及延长线部分;主体线部分的电流输入端为插孔结构,连接治疗仪,电流输出端为插针结构,用于连接所述延长线部分或者所述治疗仪的电极片;延长线部分一端为插孔结构,与主体线部分的电流输出端对应连接,另一端为插针结构,连接治疗仪的电极片。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线部分的电流输出端的设计为分叉式结构,以连接多条所述延长线部分或者所述治疗仪的多个电极片。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线调节机构,设置于分叉式结构的电流输出端或者延长线部分,以调节所述电流输出端或者延长线部分的分叉点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线部分的电流输入端设有防护圈。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线部分设有防护圈。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治疗仪电极线采用分体式设计,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对电极线的长度做出灵活调整,克服了电极线冗余或过短的问题。通过增加分 线调节机构可以调节所述延长线的分叉点的位置,以防使用电极线数量过多时产生杂乱的问题。通过增设防护圈,可以一直包覆于主体线部分与延长线部分之间,进而加强电流隔离作用,防止连接处接触人体表面造成烫伤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电极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电极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电极线的插孔结构的防护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电极线的插针结构的防护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主体线部分100

延长线部分200

分线调节机构300

防护圈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电极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治疗仪电极线,包括主体线部分100及延长线部分200;主体线部分100的电流输入端为插孔结构,连接治疗仪,电流输出端为插针结构,用于连接所述延长线部分200或者所述治疗仪的电极片;延长线部分200一端为插孔结构,与主体线部分的电流输出端对应连接,另一端为插针结构,连接治疗仪的电极片。本实施例 中,主体线部分100连接治疗仪后,再连接电极片,就此可以正常使用;当出现电极片目标位置与治疗仪、多个目标位置之间相距较远时,可以通过在主体线部分100与电极片之间,增加一个或多个延长线部分200,解决长度不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电极线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对电极线的长度做出灵活调整,克服了电极线冗余或过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电极线的主体线部分的电流输出端的设计为分叉式结构,以连接多条所述延长线部分或者所述治疗仪的多个电极片。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电极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线部分100连接两个延长线部分200。治疗仪输出的电流,该电流依次通过主体线部分100的电流输入端的插孔结构、电流输出端的插针结构、两根延长线部分200传导至电极片。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电极线,还包括分线调节机构300,设置于分叉式结构的电流输出端或者延长线部分,以调节所述电流输出端或者延长线部分200的分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两个延长线部分200套有分线调节机构300,本实施例的分线调节机构300为双孔结构,其中一孔套设于一条延长线部分,另外一孔为开放式结构可以沿开放口处,快速套设另一条延长线部分。分线调节机构300通过孔套设于两个延长线部分200的导线上,通过沿导线方向的移动,可以将分叉点的位置靠近所需要的一端,以防使用电极线数量过多时产生杂乱的问题。当然,分线调节机构也可设置于主体线部分的电流输出端的分叉结构处,具体实现调节分叉点位置的方法与上述原理相同,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中,分线调节机构300的材料为医用橡胶。电极线的主体线部分100与两个延长线部分200中含有柔性纤维,可以增加电极线的韧性。另外,应当理解,主体线部分连接的延长线部分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电极线的插孔结构防护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电极线的插针结构防护圈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治疗仪电极线的主体线部分或延长线部分的插孔结构、插针结构的边缘设有防护圈400,该防护圈400的材料为医用橡胶。该防护圈400在使用电极片的过程中,可以一直包覆于主体线部分与延长线部分之间,进而加强电流隔离作用,防止连接处接触人体表面造成烫伤事故。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治疗仪电极线采用分体式设计,可以针对不同 情况,对电极线的长度做出灵活调整,克服了电极线冗余或过短的问题。通过增加分线调节机构可以调节所述延长线的分叉点的位置,以防使用电极线数量过多时产生杂乱的问题。通过增设防护圈,可以一直包覆于主体线部分与延长线部分之间,进而加强电流隔离作用,防止连接处接触人体表面造成烫伤事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