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5631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 idnanoparticles,SLN)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亚微粒给药系统,在药用辅料中常用于软膏基质,近年来己开始应用于骨架型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SLN以天然或合成的固态类脂,如硬脂酸、卵磷脂、三酰甘油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制成粒径约为50-1000nm的胶粒给药体系。与乳剂、脂质体相似,SLN主要用于包裹难溶性药物,可用于静脉注射、局部给药、口服给药以及经皮给药等多种给药途径,还可以作为靶向定位和控释作用的载体。由于其纳米级的特性,因此SLN不同于普通的混悬性注射剂兼具下述脂质体、乳剂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的优点:(1) SLN使用脂质毒性低,生物相容性高,在体内可降解,不会产生蓄积;(2)固态或半固态的类醋核使SLN具有控释、避免药物降解及泄漏、良好的靶向性等优点;另外,SLN可采用高压均质法或微乳法进行工业化生产;SLN的水分散系统可以经高压灭菌或辐射灭菌,具有长期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也可通过冻干或喷雾干燥制成固体制剂。

由于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靶向、缓控释、生物利用度高、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和增加包裹药物稳定性等特点,有研究证实,药物制成固体脂质纳米粒后,可显著增加难溶解性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促进药物稳定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腌盖药物的不良臭味,使液态药物粉末化,因此固体脂质纳米粒技术为研制药物新剂型、新制剂提供了有效手段,其在未来药剂中的应用有着良好而又广阔的前景。氯霉素是酞胺醇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显示了很强的抗菌效能,并对白喉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分支杆菌和一些厌氧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为广谱抑菌药,临床应用广泛,但其微溶于水,溶出度低,生物利用度低,故将其制成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常用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方法有高压均质法、超声分散法、微乳法和溶剂挥发法等。因此,将替氯霉素制成脂质纳米粒制剂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降低过敏反应和自身毒副作用,达到长效、高效、安全、低毒的目的,该剂型的研发将为患者带来福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种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具体实施方案为:

本发明所述一种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包括如下原料组分:氯霉素1份,脂质材料9-20份,乳化剂5-12份。所述的脂质材料为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双硬脂酸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三肉豆蔻酸甘油酯、单棕榈酸甘油酯、双棕榈酸甘油酯、三棕榈酸甘油酯、单山嵛酸甘油酯、双山嵛酸甘油酯、三山嵛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脂、三辛酸、葵酸甘油酯或其混合物。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氢化大豆卵磷脂和氢化蛋黄卵磷脂或其混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油酸钠、吐温80、吐温20,聚乙二醇15羟硬脂酸酯、普朗尼克F68和普朗尼克F127。所述溶剂选自氯仿、乙醚、乙醇、甲醇、乙酸乙醋、二氯甲烷、丙酮中的一种及其混合溶剂。

本发明所述一种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该制备方法为以下几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方法一:乳化--沉淀法制备,称取配方量的氯霉素、脂质材料、脂溶性乳化剂溶于有机溶剂得有机相;称取水溶性乳化剂溶于水中得水相;有机相和水相分别加热至相同温度,搅拌下将有机相和水相混合,然后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然后进行超声或高压均质处理,即可得到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或

方法二:乳化挥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即将氯霉素、脂质材料、脂溶性乳化剂按比例溶于有机溶剂得有机相;称取水溶性乳化剂溶于水中得水相;有机相和水相分别加热至相同温度,搅拌下将有机相和水相混合,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并使体系浓缩,将浓缩液迅速混于2-50倍体积的0-4℃低温水中,搅拌降温,然后可进行超声或高压均质处理得到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或

方法三:薄膜--分散法制备,称取处方量的氯霉素、脂质材料、脂溶性乳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在20-60℃下水浴中减压蒸干成膜,加入含水溶乳化剂的水溶液,超声或高压均质处理即得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或

方法四:热熔分散法制备,称取氯霉素、脂质材料、脂溶性乳化剂在60-90℃下加热至熔融,作为油相;将水溶性乳化剂溶于水中加热至相同温度为水相;在搅拌下将油相、水相混合,经超声或高压均质处理,即制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

上述制备方法,其中有机相和水相温度为20-80℃,优选温度为60-80℃;采用超声或高压均质工艺减小粒径,其特征在于,超声功率为100-1200W,超声时间为10-40min;高压均质压力为10000-25000psi,高压均质次数为3-10次。

本发明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在220-240 nm,释放度好,提高了氯霉素的药物疗效。

2.本发明制剂包封率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市售氯霉素滴眼液及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同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放曲线;

图2: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只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范围。

实施例1取200mg氯霉素、2400mg双硬脂酸甘油酯、1200mg蛋黄卵磷脂溶解于20 m1乙醇,超声溶解并加热至(80±2 )℃构成有机相。另取1200mg 普朗尼克F68加入30ml双蒸水中,超声使其充分溶解,构成水相。将有机相缓慢注入1000 r/min搅拌的(80士2)℃的恒温水相中形成初乳,继续搅拌约2-3h,使有机溶媒完全蒸发并使体系浓缩至约5ml。将所得的半透明乳剂快速混于另一0-5℃的1000r/min搅拌的20 m1冰水相中,继续搅拌2小时,然后于高压均质机中乳匀5次(均质压力为15000psi)即得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

实施例2 称取100mg氯霉素、1500mg单山嵛酸甘油酯、1000mg蛋黄卵磷脂加入50m1具塞锥形瓶中,加10 ml乙醇溶剂,超声使其充分溶解并加热至70℃构成有机相。另取150mg 普朗尼克F127溶于35m1重蒸水中,构成水相。用注射器将有机相缓慢注入1000r/min搅拌的70℃水相中中,继续搅拌2-3h,形成半透明O/W型纳米乳剂,迅速倒入一定量分散相(0-5℃),与上述水相成份一致)中,继续搅拌固化2h,即得到半透明、显淡蓝色乳光的CAP-SLN。将CAP-SLN过0.45μm微孔滤膜,充氮保存,得到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其平均粒径为245nm ,90%粒子均在500 nm以下,粒径分布狭窄,表明固体脂质纳米粒大小较为均

实施例3 称取100mg氯霉素 、1200mg硬脂酸、1400mg蛋黄卵磷脂、溶于20m1的乙醇中,在50℃下减压蒸干,形成脂质膜,加入25m1的吐温-80(0.5%),超声分散30min(超声功率600W ),即得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

实施例4 取50mg氯霉素、500mg单硬脂酸甘油酯、300mg蛋黄卵磷脂置于25 mI圆底烧瓶中,于(75士2)℃的恒温水浴上加热使其充分熔融,构成油相;另取16mgF68溶于10m1水中,水浴加热至与有机相相同的温度,构成水相。将油相在1000r/min搅拌下注入水相中,搅拌4h,温度保持在(75士2)℃,形成O/W型初乳。将所得乳剂在搅拌( 1000 r/min)下快速混于0~2 0℃ 10ml水中,继续搅拌2h,然后于1200W功率下超声处理40min,即得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

实施例5 称取150mg氯霉素、2250mg三硬脂酸甘油酯、1500mg氢化蛋黄卵磷脂加入100m1具塞锥形瓶中,加15 ml乙醇溶剂,超声使其充分溶解并加热至70℃构成有机相。另取225mg 吐温80溶于52.5m1重蒸水中,构成水相。用注射器将有机相缓慢注入1000r/min搅拌的70℃水相中中,继续搅拌2-3h,形成半透明O/W型纳米乳剂,迅速倒入一定量分散相(0-5℃),与上述水相成份一致)中,继续搅拌固化2h,即得到半透明、显淡蓝色乳光的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

实施例6 取80mg氯霉素、960mg三肉豆蔻酸甘油酯、480mg大豆卵磷脂溶解于8 m1乙醇,超声溶解并加热至(80±2 )℃构成有机相。另取480mg 油酸钠加入12ml双蒸水中,超声使其充分溶解,构成水相。将有机相缓慢注入1000 r/min搅拌的(80士2)℃的恒温水相中形成初乳,继续搅拌约2-3h,使有机溶媒完全蒸发并使体系浓缩至约5ml。将所得的半透明乳剂快速混于另一0-5℃的1000r/min搅拌的20 m1冰水相中,继续搅拌2小时,然后于高压均质机中乳匀5次(均质压力为15000psi)即得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

实施例7 称取150mg氯霉素 、1800mg硬脂酸、2100mg蛋黄卵磷脂、溶于30m1的二氯甲烷中,在50℃下减压蒸干,形成脂质膜,加入37.5m1的吐温-80(0.5%),超声分散30min(超声功率600W ),即得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

实施例8 称取120mg氯霉素、1800mg单山嵛酸甘油酯、1200mg氢化大豆卵磷脂加入50m1具塞锥形瓶中,加12ml乙醇溶剂,超声使其充分溶解并加热至80℃构成有机相。另取150mg 普朗尼克F127溶于35m1重蒸水中,构成水相。用注射器将有机相缓慢注入1000r/min搅拌的70℃水相中中,继续搅拌2-3h,形成半透明O/W型纳米乳剂,迅速倒入一定量分散相(0-5℃),与上述水相成份一致)中,继续搅拌固化2h,即得到半透明、显淡蓝色乳光的CAP-SLN。将CAP-SLN过0.45μm微孔滤膜,充氮保存,得到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

实验例

下面通过对本发明实施例1-8制备的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各种测定实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氯霉素脂质纳米粒的优点。

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

实验例1在实施例2中制备的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悬液1mL加入超滤管(膜截留分子量3KDa),于4000×g,4℃下离心超滤30min,移取滤液,HPLC分析,记录峰面积,并按外标法计算游离药物的量(W);另取实施例2制备的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悬液1mL,置于5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摇匀,HPLC分析,记录峰面积,并按外标法计算总药量(W0)。

包封率%=(1-W/W0) ×100。

其中,HPLC分析条件:安捷伦1100;色谱柱:ZORBAX SB-C18 (250mm×4. 6mm,5μm);流动相:乙睛-水(35:65,v/v) ;检测波长:248nm;柱温:250℃;流速:1.0ml/min。

制备的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包封率为87.63 %。

实验例2将实施例1,3-8制备得到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分别按照实验例1所述的相同方法,测定其包封率,测定结果见下表:

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试验

实验例3

精密量取5.0ml的CAP-SLN,放入预处理好的透析袋(截留分子量为两端用细线系紧,放入装有150m1释放介质的溶出杯中眼内的pH为7.4,眼表为34℃,采用的体外释放条件是释放介质为pH7.4。根据磷酸盐缓冲液,水浴温度为34℃,转速为1 00r/min。分别于0.5, 1,2,4, 8,12,24,48h取样5ml,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用HPLC测定,每次取液后补加同体积的释放介质。精密量取1.0m1的市售氯霉素滴眼液,同法测定其体外释放。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次取样溶液中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浓度,测定方法如下: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1100;色谱柱:ZODiamonsil C1g(4.6mmX200mm, Sam);流动相:甲醇-0.34%磷酸二氢钾(45:55, V/V);检测波长:278nm;柱温:300℃;流速:1. 0m1/minx

市售氯霉素滴眼液及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同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放曲线见附图1。结果可见:8小时氯霉素滴眼液体外释放只有10%,而本发明的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则超过50%,因而本发明的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大大增加。

实验例4

将制备实施例1,3-8得到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分别按照实验例3所述的相同方法,进行体外释放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所示:

粒径测定

实验例5

取实施例2制备的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悬液1ml,用蒸馏水稀释10倍,以NICOMP 380ZLS粒径测定仪测定其粒径。结果见附图2。可以看出,实施例2制备的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25 nm。

实验例6

将制备实施例1,3-8得到氯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分别按照实施例5所述的相同方法,测定其粒径,测定结果见下表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