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消化道饮食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7552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消化道饮食注射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腔中引入或保留介质的器械,尤其是一种上消化道饮食注射器。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临床上普遍采用鼻饲法为患者提供饮食。鼻饲法就是把胃管通过鼻腔送到患者胃中,再使用注射器将流质食物通过胃管注入患者胃中,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目前,医护人员使用大号注射器将流质食物吸入针筒中,再将注射器的注射嘴与胃管端部对接,推动活塞杆,注射器中的流质食物经注射嘴、胃管注入到患者胃部。在患者的摄入需求量较大时,注射器的注射嘴需要与胃管端部反复插拔,其极易磨损胃管且操作繁琐;注射器的注射嘴频繁暴露于空气中,其污染几率高、使用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着操作繁琐、污染几率高、使用安全性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污染几率低、使用方便及安全性好的上消化道饮食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消化道饮食注射器,其包括一注射筒、一活塞杆和一装配在活塞杆端部的活塞,所述的活塞滑动装配在注射筒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注射筒的端部分别设有一吸料嘴和一注料嘴,在所述的吸料嘴、注料嘴上分别对应设有相对反置的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所述的吸料嘴经第一单向阀与一吸料管相连通,所述的注料嘴经第二单向阀与一注料管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均包括一阀体、一阀球和一压缩弹簧,所述的阀球、压缩弹簧单向装配在所述的阀体内,所述的阀体螺纹固定在对应的吸料嘴、注料嘴上。

在所述的注射筒上设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注射筒、一活塞杆和一装配在活塞杆端部的活塞,其中,活塞滑动装配在注射筒内,在注射筒端部分别设有一吸料嘴和一注料嘴,在吸料嘴、注料嘴上分别设有相对反置的单向阀,吸料嘴、注料嘴分别对应经单向阀与吸料管、注料管相连通。拉动活塞杆,流质食物经吸料管、吸料嘴吸入注射筒内;推动活塞杆,注射筒内的流质食物经注射嘴、注料管注出,其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注料嘴不需要与胃管端部反复插拔,其吸料嘴、注料嘴不易暴露,其污染几率低,使用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Ⅰ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标记:1.注射筒,2.活塞杆,3.活塞,4.吸料嘴,5.注料嘴,6.第一单向阀,601.第一阀体,602.第一阀球,603.第一压缩弹簧,7.吸料管,8.第二单向阀,801.第二阀体,802.第二阀球,803.第二压缩弹簧,9.注料管,10.刻度线,11.料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上消化道饮食注射器,其包括一注射筒1、一活塞杆2和一装配在活塞杆端部的活塞3。

在图1中,活塞3滑动装配在注射筒1内,其与注射筒1之间形成一密闭的料腔11,在活塞杆2的推拉作用下,活塞3沿注射筒1轴向滑动,料腔11体积随活塞3动作变化,料腔11内的压力进而随之改变。

如图1、图2所示,注射筒1的端部分别设有一吸料嘴4和一注料嘴5,吸料嘴4经第一单向阀6与一吸料管7相连通,注料嘴5经第二单向阀8与一注料管9相连通。第一单向阀6、第二单向阀8相对反置,第一单向阀6仅允许流质食物由吸料管7流向吸料嘴4,第二单向阀8仅允许流质食物由注料嘴5流向注料管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单向阀6包括一第一阀体601、一第一阀球602和一第一压缩弹簧603,其中,第一阀体601螺纹固定在对应的吸料嘴4上,第一阀球602、第一压缩弹簧603单向装配在第一阀体601内。第二单向阀8包括一第二阀体801、一第二阀球802和一第二压缩弹簧803,其中,第二阀体801螺纹固定在对应的注料嘴5上,第二阀球802、第二压缩弹簧803单向装配在第二阀体801内。其中,第一阀球602、第一压缩弹簧603与第二阀球802、第二压缩弹簧803反向设置。

为便于计量注射筒1桶内流质食物的体积,如图1所示,在注射筒1上设有刻度线1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吸料管7的自由端浸入流质食物,将注料管9的自由端与胃管连通;拉动活塞杆2,活塞杆2带动活塞3沿注射筒1轴线滑动,料腔11内形成负压环境,流质食物经由吸料管7、第一单向阀6、吸料嘴4吸入料腔11内,通过活塞3与刻度线10的位置关系记录料腔内流质食物的体积;反向推动活塞杆2,活塞3将料腔11内的流质食物经由注料嘴5、第二单向阀8、注料管9注入胃管中。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污染几率低、使用方便及安全性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