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清理电刀。
背景技术:
电刀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的电外科器械,其通过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肌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以对手术部位的肌体组织进行切割、凝血、干燥或烧灼等处理。目前,在利用现有的电刀在对肌体组织进行处理时,高频高压电流所产生的高温会使得组织或血液等发生凝结,从而粘附于电刀的刀体上,由于凝结物的粘附会导致电刀无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因而,医生在利用电刀进行手术时需要不时地用纱布等对电刀上的凝结物进行清理;从而也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理电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清理电刀,它包括刀体,所述刀体上套装有一杂物清理滑套,所述杂物清理滑套的内壁面与刀体的表面相贴附。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弹射装置,所述弹射装置包括一套接于刀体尾端部的外套和一套接于刀体尾端部并位于外套与刀体之间的压簧;
所述杂物清理滑套的尾端外壁上形成有外螺纹区,所述外套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外螺纹区相配合的内螺纹区,所述外套的前端口的内壁上形成有用于与外螺纹区的前端相抵的挡环,所述外套内且位于挡环与内螺纹区的前端之间形成有用于为杂物清理滑套提供滑动空间的滑道,所述杂物清理滑套的尾端面与压簧的尾端相抵。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在利用电刀对肌体组织进行处理且在刀体的表面上粘附有组织或血液等凝结物时,医生可通过滑动杂物清理滑套使杂物清理滑套相对于刀体向前移动,利用杂物清理滑套的内壁面与刀体的表面之间紧贴的关系将刀体上的凝结物由刀体的前端推出,并最终使凝结物脱离刀体,从而达到对刀体的清理的目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初始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滑动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清理电刀,它包括刀体a,在刀体a上套装有一杂物清理滑套b,杂物清理滑套b的内壁面与刀体a的表面相贴附。以此,在利用电刀对肌体组织进行处理且在刀体a的表面上粘附有组织或血液等凝结物时,医生可通过滑动杂物清理滑套b使杂物清理滑套b相对于刀体a向前移动,利用杂物清理滑套b的内壁面与刀体a的表面之间紧贴的关系将刀体a上的凝结物由刀体a的前端推出,从而达到对刀体a的清理的目的。
为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刀使用的便利性,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电刀还包括一弹射装置,其主要由一套接于刀体a尾端部的外套c和一套接于刀体a尾端部并位于外套c与刀体a之间的压簧d构成;在杂物清理滑套b的尾端外壁上形成有外螺纹区1,在外套c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外螺纹区1相配合的内螺纹区2,在外套c的前端口的内壁上形成有用于与外螺纹区1的前端相抵的挡环3,以此,可在外套c内且位于挡环3与内螺纹区2的前端之间形成有用于为杂物清理滑套b提供滑动空间的滑道4,而杂物清理滑套b的尾端面则与压簧d的尾端相抵。从而,当利用电刀进行肌体组织处理时,可杂物清理滑套b的大部分均处于外套c内且外螺纹区1与内螺纹区2形成螺纹连接结构,在达到杂物清理滑套b位置固定的同时,也可将压簧d压缩于外套c内且位于内螺纹区2的后方侧;当需要对刀体a上的凝结物进行清理时,通过旋转杂物清理滑套b使外螺纹区1与内螺纹区2相脱离,从而释放压簧d以利用压簧d所释放的弹力,使杂物清理滑套b由滑道4的后端自动滑动至滑道4的前端并与挡环3相抵;以此,利用杂物清理滑套b在刀体a上的滑动效应达到清理凝结物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