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内镜荷包缝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1300阅读:1825来源:国知局
辅助内镜荷包缝合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镜手术治疗中的辅助器具,具体为一种辅助内镜荷包缝合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内镜已从有空就入,逐渐发展到无孔也入的地步。内镜在无孔也入的过程中,打孔相对比较容易,而闭合组织的过程比较艰难,尤其是在内镜手术缝合过程中,缝合部位开口过大,需要采用胃镜软组织夹和套扎器配合进行“荷包”缝合时,尤显得更加困难,我们设计的这一内镜荷包缝合组件就能克服以上困难,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目前,现有套扎环如图2所示,包括锁体和套环,锁体内中部开设有一通孔,套环部分穿过该通孔后形成大环和小环,依靠套环穿过通孔的挤压摩擦作用来限定大环的大小。

目前,软组织夹种类较多,结构多样,其基本结构都由手持部、线管及夹头部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操作手持部打开或者闭合夹头部端头的夹钳。

使用时,需要将多个软组织夹分布于套扎器的套环的大环圆周上。首先,通过内镜活检孔道送入套扎环和多个软组织夹,操作者将套环的大环圆周由多个软组织夹的夹钳共同含住,然后依次操作软组织夹的夹钳闭合夹紧缝合部位组织,即将套环的大环固定于缝合部位(伤口)的周围,让大环套住缝合部位,之后利用内镜活检孔道放入置入器,置入器的前端小钩勾住套环的小环,外拉,此时锁体抵靠置入器的前端面固定不动,继续外拉,使得大环逐步缩小收紧,进而将缝合部位收紧结扎,最后置入器脱离套扎器,此时进行手术缝合即可。

由于软组织夹和套扎环属于分体组件,医生在依次操作软组织夹的夹钳含住套环的大环时,需要花费一番时间,这对于内镜手术过程来说,无疑会增加手术时间,提高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内镜手术中软组织夹和套扎环现场配合不易操作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辅助内镜荷包缝合组件。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辅助内镜荷包缝合组件,包括胃镜软组织夹和内镜套扎环。

所述胃镜软组织夹包括手持部、线管部和夹头部。

所述夹头部包括夹头本体,所述夹头本体顶部横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安装左夹臂和右夹臂,即所述左、右夹臂分别通过其上的滑腔安装于固定柱上;所述左夹臂尾端铰接右连杆,所述右夹臂尾端铰接左连杆;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均与连球铰接;所述连球连接拉环,所述拉环连接钢丝;所述夹头本体底部设置单向通口,钢丝能够拉动拉环及连球通过单向通口;所述夹头本体底面通过环槽定位安装线管头部,所述钢丝穿入线管;所述夹头本体后部开设一方形通孔。

所述手持部包括轨道座,所述轨道座上套装滑动座,所述轨道座前端通过接头连接线管,所述接头连接置于线管外的保护套;所述滑动座内设置导杆,所述导杆端部与线管内的钢丝连接。

所述内镜套扎环,包括套环和锁体;所述锁体内对称开设有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所述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内分别设置锁齿;所述套环的颈部分别穿过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后形成大环和小环,且套环上分别设置有与通道内锁齿配合的链齿。

所述内镜套扎环的套环截面为方形,所述套环的大环穿过夹头本体的方形通孔。

夹头动作原理为,钢丝拽动拉环,拉环则拉动连球向后运动,通过左右连杆,拉动左右夹臂在其滑腔作用下,沿固定柱向夹头本体内回缩运动,致使左右夹臂闭合;此时连球被拉动通过单行通口,单行通口的作用是控制左右夹臂保持闭合状态。进一步用力拉动钢丝,则拉环出发生断裂,线管和夹头本体脱离。

使用过程如下,将线管及夹头沿胃镜插入患者体内,使用者(医生)的拇指、食指和中指穿入相应环内,食指和中指拉动滑动座向后移动,随之导杆拉动钢丝,通过时上述过程,操作夹头的夹持闭合,然后进一步用力拉动,实现线管和夹头脱离,将夹头留在体内,待手术治疗完成后,夹头随患者的消化系统排出。

组件的使用过程如下:

该组件将其中一个胃镜软组织夹和内镜套扎环组合在一起,这样在医生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个软组织夹和套扎环首先通过胃镜活检孔道送入缝合区域,由于软组织夹和套扎环的方孔定位配合作用,此时,套扎环已与第一个软组织夹定位,此后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再送入多个软组织夹,操作者依次将软组织夹的夹钳含住套扎环的大孔,如图4所示。通过多个软组织夹的夹钳部夹紧缝合部位,共同对套扎环定位(即一个软组织夹通过方孔与套环配合,其它软组织夹通过夹头含住套环后夹紧缝合部位周围组织),将套环的大环固定于伤口的周围,即大环套住扎合部位,之后利用内镜活检孔道放入置入器,置入器的前端小钩勾住套环的小环,外拉,此时锁体抵靠置入器的前端面固定不动,继续外拉,使得大环逐步缩小收紧,进而将缝合部位收紧结扎,最后置入器脱离套扎环,此时进行手术缝合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一个软组织夹和套扎环配合构成组件使用,在内镜手术中,医生操作简单,能够很快地对套扎环在缝合部位进行定位,进而对伤口处进行荷包缝合,能够有效缩短内镜手术时间,减轻患者负担,具体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表示胃镜软组织夹的示意图。

图2表示一实施例内镜套扎环与软组织夹的夹头部配合示意图。

图3表示另一实施例内镜套扎环与软组织夹的夹头部配合示意图。

图4表示其余软组织夹的夹头部夹钳和套环的大环配合示意图。

图5表示胃镜软组织夹的手持部示意图。

图6表示胃镜软组织夹的夹头打开示意图。

图7表示胃镜软组织夹的夹头闭合示意图。

图中,101-手持部,102-线管部,103-夹头部,104-方形通孔,1-锁体,2-套环,11-左侧通道,12-右侧通道,13-锁齿,21-链齿;

1a-拇指环,2a-轨道座,3a-滑动座,4a-食指环,5a-中指环,6a-接头,7a-保护套,8a-导杆,9a-线管,10a-钢丝,11a-左夹臂,12a-右夹臂,13a-左连杆,14a-右连杆,15a-连球,16a-拉环,17a-单向通口,18a-固定柱,19a-滑腔,20a-夹头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辅助内镜荷包缝合组件,包括胃镜软组织夹和内镜套扎环。

如图1所示,所述胃镜软组织夹包括手持部101、线管部102和夹头部103。

如图6、7所示,所述夹头部103包括夹头本体20a,所述夹头本体20a顶部横设有固定柱18a,所述固定柱18a上安装左夹臂11a和右夹臂12a,即所述左、右夹臂11a、12a分别通过其上的滑腔19a安装于固定柱18a上;所述左夹臂11a尾端铰接右连杆14a,所述右夹臂12a尾端铰接左连杆13a;所述左连杆13a和右连杆14a均与连球15a铰接;所述连球15a连接拉环16a,所述拉环16a连接钢丝10a;所述夹头本体20a底部设置单向通口17a,钢丝10a能够拉动拉环16a及连球15a通过单向通口17a。从图中可以看出,左、右夹臂通过各自滑腔沿固定设置的固定柱运动,在夹头本体扁平的空间内,所有部件只能上下运动,而左右活动受限,保证部件装配的稳定性。

所述夹头本体20a底面通过环槽定位安装线管头部,所述钢丝10a穿入线管9a;所述夹头本体20a后部开设一方形通孔104。

常态下,夹头呈打开状态,如图6所示。使用时,钢丝10a拽动拉环16a,拉环16a则随之拉动连球15a向后运动,通过左右连杆13a、14a,拉动左右夹臂11a、12a在其滑腔19a作用下,沿固定柱18a向夹头本体20a内回缩运动,致使左右夹臂闭合;此时连球15a被拉动通过单行通口17a,单行通口的作用是控制左右夹臂保持闭合状态。进一步用力拉动钢丝10a,则拉环16a发生断裂,线管头部和夹头本体20a脱离,如图7所示。

如图5所示,所述手持部101包括轨道座2a,所述轨道座2a上套装滑动座3a,所述轨道座2a前端通过接头6a连接线管9a,所述接头6a连接置于线管9a外的保护套7a;所述滑动座3a内设置导杆8a,所述导杆8a端部与线管9a内的钢丝10a连接。由于线管9长大约1.5m左右,能够随意弯曲,而导杆8为刚性,不可弯曲,通过在接头部设置保护套,使得线管在这一段同样不易随意弯曲,保证导杆顺利运动。

如图5所示,所述滑动座3上固设食指环4和中指环5;所述轨道座2后端固设拇指环1;实现软组织夹的单手操作。

该软组织夹为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前,夹头处于打开状态,如图6所示。医生使用时,首先将线管及夹头沿胃镜插入患者体内,然后拇指、食指和中指穿入相应环内,通过胃镜探头找到需要夹持的软组织后,食指和中指拉动滑动座向后移动,随之导杆拉动钢丝,控制操作夹头实现夹持闭合,如图7所示,然后进一步用力拉动滑动座向后运动,拉断拉环,实现线管和夹头脱离,将夹头留在体内,待手术完成后,夹头部随患者的消化系统排出即可。

如图3所示,所述内镜套扎环,包括套环2和锁体1;所述锁体1内对称开设有左侧通道11和右侧通道12,所述左侧通道11和右侧通道12内分别设置锁齿13;所述套环2的颈部分别穿过左侧通道11和右侧通道12后形成大环和小环,且套环2上分别设置有与通道内锁齿13配合的链齿21。

所述内镜套扎环的套环截面为方形,所述套环2的大环穿过夹头本体20a的方形通孔104。

由于现有的套扎环存在缺点,当置入器和套扎环脱离后,依靠锁体中部通孔和套扎环的挤压作用保持大环对缝合部位的扎紧状态,但是时间长后,大环必然会逐步松弛,影响结扎的收紧度。故,该内镜套扎环,克服现有缺点,使用时,同现有套扎环一样,首先将其中一个胃镜软组织夹和内镜套扎环组合在一起,这样在医生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个软组织夹和套扎环首先通过胃镜活检孔道送入患病区域,由于软组织夹和套扎环的方孔定位配合作用,此时,套扎环已与第一个软组织夹定位,此后通过内镜活检孔道,送入多个软组织夹,依次将夹钳含住套环的大环(如图4所示)后夹紧伤口周围组织,这样通过多个软组织夹共同将大环套住扎合部位,利用内镜放入置入器,置入器的前端小钩勾住小环,外拉,此时锁体抵靠置入器的前端面固定不动,继续外拉,套环分别通过左右侧通道,在齿配合作用下,使得大环逐步缩小收紧,进而将扎合部位收紧结扎,最后置入器脱离套扎环。利用线束扎带原理,由于通道内锁齿和套环链齿的配合作用,具有止退功能,不会反向运动,大环始终处于最后的扎紧状态,不会发生松弛现象,利用内镜手术的顺利进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