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871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引流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器的连接管均使用T塔接头,在临床实际使用过程中,医生需根据引流管外径尺寸,用剪刀将T塔接头相应规格尺寸剪开,将引流管插入T塔接头,插入时因引流管外径略大于T塔接头内径而产生极大不便,而且,穿刺针引流管与相应规格尺寸T塔接头连接后易发生脱落,造成引流器泄气而影响患者引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引流管安装极不方便,安装后易脱落等缺陷,提供一种引流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引流器,所述引流器包括有一连接管、一引流管,其特点在于,所述引流器还包括有一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包括有一外壳,所述外壳的大端部设有一用于锁紧所述连接管的第一锁紧机构,所述外壳的小端部设有一用于锁紧所述引流管的第二锁紧机构,所述连接管、所述快速接头、所述引流管之间相连通。

较佳地,所述连接管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外壳的大端部,所述引流管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外壳的小端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快速接头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管和引流管,方便于装卸和维护更换。

较佳地,所述连接管的外壁面设有一第一卡簧凹槽,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有一第一按扣、一第一紧锁卡簧、一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紧锁卡簧、所述第一按扣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大端部,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一紧锁卡簧均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所述第一按扣限位滑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所述第一按扣的一端是一第一触碰端,所述第一按扣的另一端是一第一楔形端,所述第一触碰端露出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楔形端抵靠于所述第一紧锁卡簧,所述第一紧锁卡簧卡接于所述第一卡簧凹槽;

所述引流管的外壁面设有一第二卡簧凹槽,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有一第二按扣、一第二紧锁卡簧、一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紧锁卡簧、所述第二按扣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小端部,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二紧锁卡簧均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按扣限位滑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按扣的一端是一第二触碰端,所述第二按扣的另一端是一第二楔形端,所述第二触碰端露出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楔形端抵靠于所述第二紧锁卡簧,所述第二紧锁卡簧卡接于所述第二卡簧凹槽。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作用力于按扣就可以实现装卸,安装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密封性能好,同时结构简单。

较佳地,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有一第一紧锁套,所述第一紧锁套连接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紧锁套的内壁面设有一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紧锁卡簧连接于所述第一紧锁套,且所述第一紧锁卡簧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末端,所述第一按扣滑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

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有一第二紧锁套,所述第二紧锁套连接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紧锁套的内壁面设有一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紧锁卡簧连接于所述第二紧锁套,且所述第二紧锁卡簧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末端,所述第二按扣滑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组装和拆卸方便,且精准地限定按扣的滑移作用,同时结构简单。

较佳地,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有一第一挡环,所述第一挡环设置于所述第一紧锁卡簧和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且所述第一紧锁卡簧抵靠于所述第一挡环;

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有一第二挡环,所述第二挡环设置于所述第二紧锁卡簧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且所述第二紧锁卡簧抵靠于所述第二挡环。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挡环对紧锁卡簧起保护作用,保证紧锁卡簧的弹性力。

较佳地,所述第一密封圈中靠近于所述第一紧锁卡簧的一端形状设置为楔体,所述第二密封圈中靠近于所述第二紧锁卡簧的一端形状设置为楔体。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楔体结构实现对不同口径的引流管和连接管的密封连接。

较佳地,所述快速接头的材料为塑料。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生产成本低廉,而且工艺简单。

较佳地,所述引流器包括有一引流瓶、一第一管夹板,所述连接管连接于所述引流瓶,且所述引流瓶、所述连接管、所述引流管之间相连通;

所述第一管夹板设有一套设于所述连接管的第一长形槽,所述连接管滑设于所述第一长形槽,所述第一长形槽包括有一第一条形限制腔、一第一释放腔,所述第一条形限制腔与所述第一释放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释放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条形限制腔的条形宽度。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一长形槽可快速且方便地实现连接管的开断。

另外,通过将连接管的管路断开,可以引流瓶进行更换和维护。

较佳地,所述引流器包括一橡胶管、一第二管夹板,所述橡胶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引流瓶,所述引流瓶、所述橡胶管、所述连接管之间相连通;

所述第二管夹板设有一套设于所述橡胶管的第二长形槽,所述橡胶管滑设于所述第二长形槽,所述第二长形槽包括有一第二条形限制腔、一第二释放腔,所述第二条形限制腔与所述第二释放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二释放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条形限制腔的条形宽度。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二长形槽可快速且方便地实现橡胶管的开断。

另外,通过将橡胶管的管路断开,可以实现将橡胶管和连接管之间断开进行引流瓶的更换和维护。同时在更换维护过程时引流瓶中的引流液体不会外漏。

较佳地,所述引流器包括有一弹性帽,所述弹性帽与所述引流瓶之间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弹性帽可以检查出引流瓶中是否为负压状态,保证引流器的安全性。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器,在引流管组装时只要直接插入、卡紧即可,操作极为方便。连接后不漏气,且牢固程度得到极大改善,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同时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引流器的快速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引流器的第一管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引流管1

快速接头2,外壳21

第一锁紧机构22,第一按扣221,第一紧锁卡簧222,第一密封圈223

第一紧锁套224,第一挡环225,第一限位凹槽226

第二锁紧机构23,第二按扣231,第二紧锁卡簧232,第二密封圈233

第二紧锁套234,第二挡环235,第二限位凹槽236

连接管3

第一管夹板4,第一长形槽41,第一释放腔411,第一条形限制腔412

橡胶管5

第二管夹板6

引流瓶7,刻度71

弹性帽8

穿刺针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器,其包括有连接管3、引流管1、快速接头2,快速接头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管3和引流管1,且连接管3、快速接头2、引流管1之间相连通。其中快速接头2包括有外壳21,因为连接管3的内径尺寸往往都比引流管1的内径尺寸要大,外壳21的大端部设有一个用于锁紧连接管3的第一锁紧机构22,外壳21的小端部设有一个用于锁紧引流管1的第二锁紧机构23。连接管3与快速接头2连接时,只需要将连接管3直接插入到第一锁紧机构22中即可卡紧连接。引流管1与快速接头2连接时,只需要将引流管1直接插入到第二锁紧机构23中即可卡紧连接。操作极为方便,而且连接牢固,不会因为患者的误作用力而使得连接管3与引流管1断开连通,大大提高引流器的安全性。

为了达到方便更换和维护的效果,连接管3可以可拆卸地卡接于外壳21的大端部,引流管1可以可拆卸地卡接于外壳21的小端部。从而实现连接管3与引流管1之间可以进行拆卸,维护更换方便且操作简单。优选地,快速接头2的材料为塑料,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锁紧机构22可以包括有第一按扣221、第一紧锁卡簧222、第一密封圈223,第一密封圈223、第一紧锁卡簧222、第一按扣221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于外壳21的大端部,第一密封圈223和第一紧锁卡簧222均设置于外壳21的内壁面,第一按扣221限位滑设于外壳21的内壁面,第一按扣221的一端是第一触碰端(图中未示出),第一触碰端露出于外壳21,第一触碰端可以设有一个方便于作用力的端面部,方便于人作用力于第一触碰端上,从而使得第一按扣221滑移于外壳21的内部,第一按扣221的另一端是第一楔形端,第一楔形端抵靠于第一紧锁卡簧222,当人作用力于第一触碰端上时,第一按扣221在受到作用力的条件下将会往外壳21的内部滑移,从而使得第一楔形端抵靠于第一紧锁卡簧222,使得第一紧锁卡簧222将会往贴紧于外壳21的内壁面摆动,从而实现第一锁紧机构22的孔径变大。连接管3的外壁面可以设有第一卡簧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一锁紧机构22的孔径变大时,连接管3就可以实现插入至第一锁紧机构22的内部从而紧紧地抵靠于第一密封圈223,当人不在作用力于第一触碰端时,第一紧锁卡簧222因为弹性力而将会作用力于第一楔形端,从而实现第一按扣221和第一紧锁卡簧222恢复至原始位置,此时第一紧锁卡簧222卡接于该第一卡簧凹槽。连接管3与快速接头2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拆卸时则过程相反即可实现,在此不再复述。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而且通过第一密封圈223与连接管3之间密封连接,密封性能好。同时第一锁紧机构22结构简单。

第二锁紧机构23可以包括有第二按扣231、第二紧锁卡簧232、第二密封圈233,第二密封圈233、第二紧锁卡簧232、第二按扣231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于外壳21的小端部,第二密封圈233和第二紧锁卡簧232均设置于外壳21的内壁面,第二按扣231限位滑设于外壳21的内壁面,第二按扣231的一端是第二触碰端(图中未示出),第二触碰端露出于外壳21,人可以作用力于第二触碰端,从而实现第二按扣231的滑移。第二按扣231的另一端是第二楔形端,第二楔形端抵靠于第二紧锁卡簧232,第二按扣231往外壳21的内部滑移时,第二楔形端向内移动从而抵靠于第二紧锁卡簧232,使得第二紧锁卡簧232将会往贴紧于外壳21的内壁面摆动,第二锁紧机构23的孔径将变大,引流管1的外壁面设有第二卡簧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二锁紧机构23的孔径变大时,引流管1可以实现插入至第二锁紧机构23的内部从而紧紧地抵靠于第二密封圈233,当人不在作用力于第二按扣231后,第二紧锁卡簧232将会因为弹性力而恢复原始位置,第二紧锁卡簧232卡接于该第二卡簧凹槽。引流管1与快速接头2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拆卸时则过程相反即可实现,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且密封性能好。同时第二锁紧机构23结构简单。

为了达到第一锁紧机构22组装更换方便的效果,第一锁紧机构22可以包括有第一紧锁套224,第一紧锁套224连接于外壳21内,第一紧锁套224的内壁面设有第一限位凹槽226,第一紧锁卡簧222连接于第一紧锁套224,且第一紧锁卡簧222位于第一限位凹槽226的末端,第一限位凹槽226的末端即图2中的右端,第一按扣221滑设于第一限位凹槽226内。第一紧锁套224可拆卸地连接于外壳21,方便于第一锁紧机构22的装卸。同时方便于第一紧锁卡簧222的维护和更换。第一按扣221能精准地限位滑设于第一限位凹槽226内,保证第一锁紧机构22的使用稳定性。

为了达到第二锁紧机构23组装更换方便的效果,同样的,第二锁紧机构23可以包括有第二紧锁套234,第二紧锁套234连接于外壳21内,第二紧锁套234的内壁面设有第二限位凹槽236,第二紧锁卡簧232连接于第二紧锁套234,且第二紧锁卡簧232位于第二限位凹槽236的末端,第二限位凹槽236的末端即图2中的左端,第二按扣231滑设于第二限位凹槽236内。第二紧锁套234可拆卸地连接于外壳21,方便于第二锁紧机构23的装卸。同时方便于第二紧锁卡簧232的维护和更换。第二按扣231能精准地限位滑设于第二限位凹槽236内,保证第二锁紧机构23的使用稳定性。

为了达到保护第一紧锁卡簧222的效果,第一锁紧机构22可以包括有第一挡环225,第一挡环225设置于第一紧锁卡簧222和第一密封圈223之间,且第一紧锁卡簧222抵靠于第一挡环225。第一挡环225固定设置于外壳21的内壁面。连接管3与快速接头2经常连通使用过程中,第一楔形端将抵靠于第一紧锁卡簧222,使得第一紧锁卡簧222将会往贴紧于外壳21的内壁面摆动,第一紧锁卡簧222将会抵靠并紧贴于第一挡环225,通过第一挡环225能够避免第一紧锁卡簧222的结构发生损坏,保证第一紧锁卡簧222的弹性力。

为了达到保护第二紧锁卡簧232的效果,第二锁紧机构23可以包括有第二挡环235,第二挡环235设置于第二紧锁卡簧232和第二密封圈233之间,且第二紧锁卡簧232抵靠于第二挡环235。第二挡环235固定设置于外壳21的内壁面。第二楔形端抵靠于第二紧锁卡簧232,使得第二紧锁卡簧232将会往贴紧于外壳21的内壁面摆动,第二紧锁卡簧232将会抵靠并紧贴于第二挡环235,通过第二挡环235能够避免第二紧锁卡簧232的结构发生损坏,保证第二紧锁卡簧232的弹性力。

引流器可以包括有穿刺针9,穿刺针9连接于引流管1,且穿刺针9与引流管1之间相连通,穿刺针9方便于刺穿皮肤进入患者引流部位,方便于引流。引流器中连接管3的内径尺寸比引流管1的内径尺寸要大,根据人体引流部位的不同使得引流管1的内径尺寸具有不同分段,连接管3的尺寸也会有时不一定完全相同。为了达到快速接头2能够连接不同尺寸的引流管1和连接管3,在第一锁紧机构22的第一密封圈223中靠近于第一紧锁卡簧222的一端形状可以设置为楔体,即图2中第一密封圈223的左端到第一密封圈223的右端呈倾斜,使得不同尺寸的连接管3都能够通过第一密封圈223紧密抵靠并密封连接。在第二锁紧机构23的第二密封圈233中靠近于第二紧锁卡簧232的一端形状可以设置为楔体,即图2中第二密封圈233的右端到第二密封圈233的左端呈倾斜,使得不同尺寸的引流管1都能够通过第二密封圈233紧密抵靠并密封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器可以包括有引流瓶7、第一管夹板4,连接管3连接于引流瓶7,且引流瓶7、连接管3、引流管1之间相连通。第一管夹板4用于夹紧或断开连接管3,从而使得连接管3的管路打开或者断开,方便于引流器的更换和维护。其中,第一管夹板4设有套设于连接管3的第一长形槽41,连接管3滑设于第一长形槽41,第一长形槽41包括有第一条形限制腔412、第一释放腔411,第一条形限制腔412与第一释放腔411之间相连通,且第一释放腔411的内径大于第一条形限制腔412的条形宽度。当连接管3位于第一释放腔411时,连接管3将打开管路,引流器从而可以进行引流,当连接管3位于第一条形限制腔412时,连接管3将断开管路,引流器将不会进行引流作用,从而可以方便且快速地对引流瓶7进行维护和更换,避免引流的液体露出。

为了避免引流瓶7中引流的液体外漏,引流器可以包括橡胶管5、第二管夹板6,橡胶管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管3和引流瓶7,引流瓶7、橡胶管5、连接管3之间相连通。第二管夹板6用于夹紧或断开橡胶管5,从而使得橡胶管5的管路打开或者断开,方便于引流瓶7的更换和维护,且避免引流瓶7中引流的液体外漏。同样的,第二管夹板6的形状可以与第一管夹板4的形状一样,第二管夹板6设有套设于橡胶管5的第二长形槽,橡胶管5滑设于第二长形槽,第二长形槽包括有第二条形限制腔、第二释放腔,第二条形限制腔与第二释放腔相连通,且第二释放腔的内径大于第二条形限制腔的条形宽度。可以快速方便地实现橡胶管5的开断。优选地,橡胶管5与连接管3可以通过鲁尔接头连接,方便于橡胶管5与连接管3之间的开断。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器,引流瓶7内预置负压,最大初始负压范围为80kpa-98kpa,可为术后伤口引流提供高负压吸引。引流瓶7瓶体透明,可直观评价引流分泌物。引流瓶7上设置有刻度71,可以直接观测液体量。其中刻度71包括有一个竖直刻度和一个斜角刻度,竖直刻度和斜角刻度都是用于测量引流瓶7内的液体量,只是当引流瓶7中液体量较少时竖直刻度无法测量时,可以将引流瓶7倾斜放置,从而可以通过斜角刻度测量出引流瓶7的液体量。在使用引流器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直接观测引流瓶7内是否处于负压状态,引流器可以包括有弹性帽8,弹性帽8与引流瓶7之间相连通。当弹性帽8呈紧密缩合状态,说明引流瓶7为负压状态,可以使用。反之,弹性帽8呈弹起状态,说明引流瓶7为非负压状态,切勿使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