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型泪道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573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型泪道引流管。



背景技术: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后应及时进行手术吻合及植入引流管支撑泪小管壁,以促进管腔形成和塑形的作用,引流管需放置2~3个月,以减少溢泪等并发症发生。目前泪小管断裂疾病临床常用的引流管主要有硬膜外麻醉导管和硅胶管两种。

硬膜外麻醉导管采用单泪小管鼻泪管置管法,手术操作简便,但其材质较硬,常导致泪小管断端豁开,其导管末端需缝合固定于眼睑外,影响外观,易引起意外脱管,安全性差。硅胶管常采用双泪小管鼻泪管置管法,硅胶管材质较软,使用安全性、美观性较高,但是由于泪总管的原因,一定程度降低了引流管直径,从而一定程度减弱对泪小管的支撑作用,而且手术需反复经鼻腔操作,手术难度高,操作范围较大,对鼻腔粘膜损伤严重,增加感染机会。而采用单泪小管鼻泪管置管法,硅胶管末端仍需固定于眼睑外。

由于组织特性所致,泪小点远较泪小管窄,组织可扩张性小,而常用泪道引流管全管直径近乎一致,置管期间引流管需外露于泪小点外,泪小点和泪小管被同等扩大。这种引流管对泪小点形成的损伤常是术后溢泪的原因。另外置管期间,引流管阻塞泪小点是溢泪的主要原因。

申请号为200920271235.9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大头钉式泪道支架,通过让导流管眼睑端膨大来防止硅胶管向鼻腔游走,但是具有因彭大端硅胶管外露而损伤泪小点的弊端,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型泪道引流管,可完全内置泪道内,安全美观,操作简便。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型泪道引流管,其中,所述泪道引流管包括软质中空管和嵌合在所述软质中空管的第一端空腔内的硬质中空管。

优选的是,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软质中空管为硅胶管;所述硬质中空管为金属管。

优选的是,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软质中空管长度为5-10cm;所述硬质中空管长度为6-10mm。

优选的是,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软质中空管的外径为1.0-1.5mm,所述软质中空管的内径为0.4-0.8mm;所述硬质中空管的长度为6-10mm,其外径为0.4-0.8mm,内径为0.2-0.5mm。

优选的是,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软质中空管长度为6cm,其外径为1mm,内径为0.5mm;所述硬质中空管长度为8mm,其外径为0.6mm,内径为0.3mm。

优选的是,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软质中空管的第一端的空腔内设置有限位环,用以限定所述硬质中空管的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软质中空管的第一端侧壁设置有使所述硬质中空管通过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设置在所述限位环的远离所述软质中空管第一端的侧边。

优选的是,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限位环距离所述软质中空管的第一端端部3-5mm。

优选的是,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软质中空管的第一端为钝形的盲端,第一端端面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软质中空管的第二端侧壁设置有第二开孔。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质中空管的一端嵌入一段硬质中空管,采用金属管硬性与硅胶管柔软性的互补,可使引流管完全内置于泪道内,解除对泪小点的损伤和阻塞。本实用新型利用泪道走形呈“7”型的特点,在软质中空管内的一端放置硬质中空管,并限定硬质中空管的长度,使其放置在呈相对水平走形的泪小管内,无需额外手术固定,即可弥补柔软的硅胶管坠入泪道的弊端,保证对泪小管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避免泪小点的损伤和阻塞。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管手术操作简便,引流管为中空管,便于置管期间对引流管进行冲洗,降低感染风险。泪小点无引流管阻塞,泪液可沿正常方向引流,缓解置管期间溢泪症状。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置型泪道引流管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一种内置型泪道引流管,其中,所述泪道引流管包括软质中空管1和嵌合在所述软质中空管1的第一端空腔内的硬质中空管2。通过在软质中空管1的一端嵌入一段硬质中空管2,可使引流管完全内置,解除对泪小点的损伤和阻塞。本实用新型利用泪道走形呈“7”型的特点,在软质中空管1内的一端放置硬质中空管2,并限定硬质中空管2的长度,使其放置在呈相对水平的泪小管内,无需额外手术固定,即可有效避免软质中空管1坠入泪道内或脱出的弊端,并对泪小管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避免对泪小点的损伤和阻塞。

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软质中空管1为硅胶管,也可以为其他质地较为柔软的医用聚合材质。所述硬质中空管2为金属管,也可以为其他质地较硬的医用材料。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软质中空管1长度为5-10cm,以泪道总长度为标准,优选长度为6cm;所述硬质中空管2长度为6-10mm,以泪小管长度与泪囊宽度为标准,优选长度为8mm。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软质中空管1的外径为1.0-1.5mm,优选1.0mm,所述软质中空管1的内径为0.4-0.8mm,优选0.5mm;所述硬质中空管2的外径为0.4-0.8mm,优选0.6mm,所述硬质中空管2的内径为0.2-0.5mm,优选0.3mm。

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软质中空管1的第一端的空腔内设置有限位环3,用以限定所述硬质中空管2的位置,防治硬质中空管2从软质中空管1空腔内脱离。所述软质中空管1的第一端侧壁设置有使所述硬质中空管2通过的第一开孔4,用于将硬质中空管2嵌入软质中空管1之内。所述第一开孔4设置在所述限位环3的远离所述软质中空管1第一端的侧边,硬质中空管2嵌入后得到定位,防治其脱落或位移。所述限位环3距离所述软质中空管1的第一端端部3-5mm。

所述的内置型泪道引流管中,所述软质中空管1的第一端为钝形的盲端,便于将导流管从泪小点取出;第一端端面设置有通孔6,用于引流和冲洗。所述软质中空管1的第二端为盲端侧壁设置有第二开孔5,有利于引流管中液体的引流。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置型泪道引流管是按照以下方案进行操作的:

1、利用植入器将软质中空管1置入泪道中,植入器1的端部从第一开孔4进入,支撑软质中空管1内,经鼻侧泪小管断端置入泪道内。

2、将植入器取出,将硬质中空管2连接于植入器的端部,并由其从所述第一开孔4送进泪道内的软质中空管1,由限位环3限定其位置,使其水平支撑在眼睑部位水平状走向的软质中空管1的空腔内,对泪道进行支撑,有效防止软质中空管1坠入泪道内或脱出。

其中,所述植入器用于将所述引流管置入泪道中,其植入部分为长10cm中空金属棒,其棒体直径0.6mm,经软质中空管1的第一开孔4进入,并将其植入泪道中,进入鼻泪管或鼻腔。其棒体前端2~3mm处变细为0.3mm,用于将硬质中空管2植入软质中空管的空腔内。棒体尾端有用于和注射器连接的连接头,便于向引流管内注射冲洗液,操作方便。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