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指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脑卒中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第三大致死疾病,而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脑卒中已成第二位致死性疾病,发病率、患病率逐年升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后遗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后遗症,在偏瘫的康复中,又以手指功能的康复最为困难。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对于中风遗症患者非常重要,目前认为脑卒中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经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目前行业内所使用的手部康复器材主要是利用表面肌电信号触发与动态智能控制完成互动式生物反馈训练以实现患者四指、拇指、手腕三部分单独地运动。然而机构复杂,价格昂贵,缺乏微调机构,不能满足患者在康复各个阶段的锻炼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指功能康复训练装置,能带动患者手指进行康复训练运动,并可调节手指近节指骨和中、远节指骨运动幅度,适配各种手型的患者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指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托撑待康复患者手掌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旁侧设置有四指康复机构及大拇指康复机构,所述四指康复机构及大拇指康复机构整体呈手掌状结构布置;
所述四指康复机构包括远指支撑单元、近指支撑单元及第一连杆单元,待康复患者的四指分别放置在远指支撑单元、近指支撑单元上,所述第一连杆单元与动力机构连接,动力机构驱使远指支撑单元及近指支撑单元呈现相对转动动作;
所述大拇指康复机构包括大拇指支撑单元及第二连杆单元,待康复患者的大拇指放置在大拇指支撑单元内,所述第二连杆单元与动力机构连接,动力机构驱动大拇指支撑单元呈现转动动作。
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下列技术特征:
所述远指支撑单元及近指支撑单元包括远指支撑套及近指支撑套,待康复患者的四指分别穿置在远指支撑套、近指支撑套内,第一连杆单元分别连接远指支撑套、近指支撑套,所述大拇指支撑单元包括大拇指支撑套,待康复患者的大拇指穿置在大拇指支撑套内,第二连杆单元连接大拇指支撑套。
所述远指支撑单元及近指支撑单元包括远指挡板及近指挡板,远指挡板及近指挡板优选槽板结构,待康复患者的四指分别搭设在远指挡板及近指挡板槽腔内,第一连杆单元分别连接远指挡板及近指挡板,远指挡板及近指挡板之间铰接,所述大拇指支撑单元包括大拇指挡板,大拇指挡板优选槽板结构,待康复患者的大拇指搭设在大拇指挡板的槽腔内,第二连杆单元连接大拇指挡板。
所述第一连杆单元包括与远指支撑单元铰接的第一连杆及与近指支撑单元铰接的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支架上的滑动块构成铰接,滑动块与支架构成滑动配合,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滑套铰接,第一连杆的杆身中段与第二连杆的杆身中段铰接,驱动滑套滑动设置在支架下方设置的支撑杆上,驱动滑套沿着支撑杆杆长方向滑动并连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动作。
所述远指支撑单元上设置有滑轨与滑块构成沿支撑套管长方向的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滑块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单元包括与大拇指支撑单元铰接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滑套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第二杆段,第一杆段与第二杆段连接位置处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孔,第二杆段上设置有紧固螺栓穿过调节孔,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一、第二连杆段,第一连杆段与第二连杆段连接位置处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第二连杆段上设置有紧固螺栓穿过调节孔。
所述第三连杆包括第一、第二连接杆段,第一连接杆段与第二连接杆段连接位置处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通孔,第一连接杆段上设置有紧固螺栓穿过调节通孔。
所述滑块上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杆端与滑轨抵靠或分离。
所述支架呈套筒状结构,支架的套筒状外壁上设置有供第一、第二连杆单元穿过的开口,所述驱动滑套上设置有支耳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曲柄铰接,曲柄与手柄杆或者电机转轴连接,手柄杆或者电机驱动曲柄转动。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待康复患者的手掌放置在支架上,待康复患者的四指及大拇指分别放置在四指康复机构及大拇指康复机构上,通过动力机构驱动第一、第二连杆机构动作,从而连动远指支撑单元、近指支撑单元的相对转动或者大拇指支撑单元的转动,进而模仿手掌关节的收展动作,进而达到对患者手指功能康复的目的,通过调节待康复患者四指及大拇指位于远指支撑单元、近指支撑单元及大拇指支撑单元的位置,可适应不同手型的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除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四指康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大拇指康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四指康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大拇指康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一种手指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用于托撑待康复患者手掌的支架10,所述支架10的旁侧设置有四指康复机构及大拇指康复机构,所述四指康复机构及大拇指康复机构整体呈手掌状结构布置;
所述四指康复机构包括远指支撑单元、近指支撑单元及第一连杆单元,待康复患者的四指A分别放置在远指支撑单元、近指支撑单元上,所述第一连杆单元与动力机构连接,动力机构驱使远指支撑单元及近指支撑单元呈现相对转动动作;
所述大拇指康复机构包括大拇指支撑单元及第二连杆单元,待康复患者的大拇指B放置在大拇指支撑单元内,所述第二连杆单元与动力机构连接,动力机构驱动驱使大拇指支撑单元呈现转动动作。
待康复患者的手掌放置在支架10上,待康复患者的四指A及大拇指B分别放置在四指康复机构及大拇指康复机构上,通过动力机构驱动第一、第二连杆单元动作,从而连动远指支撑单元、近指支撑单元的相对转动或者大拇指支撑单元的转动,进而模仿手掌关节的收展动作,进而达到对患者四指A中的远指及近指的弯曲及伸展康复训练,达到康复的目的,通过调节待康复患者四指A及大拇指B位于远指支撑单元、近指支撑单元及大拇指支撑单元的位置,可适应不同手型的患者使用。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远指支撑单元及近指支撑单元包括远指支撑套21及近指支撑套22,待康复患者的四指A分别穿置在远指支撑套21、近指支撑套22内,第一连杆单元分别连接远指支撑套21、近指支撑套22,所述大拇指支撑单元包括大拇指支撑套31,待康复患者的大拇指B穿置在大拇指支撑套31内,第二连杆单元连接大拇指支撑套31。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动力机构驱动第一连杆单元动作,从而连动远指支撑套21、近指支撑套22动作,进而实现四指A的远指及近指的弯曲伸展动作;通过动力机构驱动第二连杆单元动作,从而连动大拇指支撑套31动作,进而实现大拇指B的弯曲及伸展动作,进而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通过调整患者的四指远指、近指位于远指支撑套21、近指支撑套22的位置及大拇指位于大拇指支撑套31的位置,从而适配不同手型的患者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单元包括与远指支撑单元铰接的第一连杆23及与近指支撑单元铰接的第二连杆24,第一连杆23的另一端与支架10上的滑动块12构成铰接,滑动块12与支架10构成滑动配合,第二连杆24的另一端与驱动滑套40铰接,第一连杆23的杆身中段与第二连杆24的杆身中段铰接,驱动滑套40滑动设置在支架10下方设置的支撑杆11上,驱动滑套40沿着支撑杆11杆长方向滑动并连动第一连杆23及第二连杆24动作;
动力机构驱动驱动滑套40沿着支撑杆11杆长方向滑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杆23及第二连杆24动作,进而连动远指支撑套21及近指支撑套22呈现弯折及伸展动作,达到对患者四指A的康复训练的目的,第一连杆23的另一端与滑动块12铰接,在伸展或弯折时,滑动块12存在一定程度的滑动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远指支撑单元上设置有滑轨211与滑块212构成沿远指支撑套21管长方向的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连杆23的一端与滑块212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单元包括与大拇指支撑单元铰接的第三连杆32,所述第三连杆32的另一端与驱动滑套40铰接。
为实现对四指A的远指支撑单元及近指支撑单元摆动幅度的微调,所述第一连杆23包括第一、第二杆段231、232,第一杆段231与第二杆段232连接位置处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孔2311,第二杆段232与上设置有紧固螺栓穿过调节孔2311,所述第二连杆24包括第一、第二连杆段241、242,第一连杆段241与第二连杆段242连接位置处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2411,第二连杆段242与上设置有紧固螺栓穿过调节孔2411。
为实现对大拇指B的支撑单元摆动幅度的微调,所述第三连杆32包括第一、第二连接杆段321、322,第一连接杆段321与第一连接杆段322连接位置处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通孔3211,第一连接杆段322与上设置有紧固螺栓穿过调节通孔3211。
所述滑块212上设置有锁紧螺母213,所述锁紧螺母213的杆端与滑轨211抵靠或分离。当训练器不使用时,可通过锁紧螺母213的杆端与滑轨211抵靠,从而避免滑块212的滑动。
在进行康复训练前,先调节四指康复机构中的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及大拇指康复机构中的第三连杆32至合适长度,以达到预想的手指康复训练运动幅度,通过动力机构驱动驱动滑套40位于支撑杆11上滑动,从而实现远指支撑套21、近指支撑套22的伸展及弯折动作,上述的四指A在实际康复训练中,起到连接远指支撑套21及近指支撑套22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远指支撑单元及近指支撑单元包括远指挡板21’及近指挡板22’,远指挡板21’及近指挡板22’呈槽板状结构,待康复患者的四指A分别搭设在远指挡板21’及近指挡板22’槽腔内,第一连杆单元分别连接远指挡板21’及近指挡板22’,远指挡板21’及近指挡板22’之间铰接,所述大拇指支撑单元包括大拇指挡板31’,大拇指挡板31’呈槽板状结构,待康复患者的大拇指B搭设在大拇指挡板31’的槽腔内,第二连杆单元连接大拇指挡板31’。
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将手掌放置于机架10之上,四指A放在四指康复机构的远指挡板21’及近指挡板22’上,大拇指患指放置于大拇指康复机构的大拇指挡板31’上。其中,四指患指近节指骨与近指挡板22’接触,调节近指挡板22’上微调装置以适应四指患指近节指骨长度;中、远节指骨与远指挡板21’接触,调节远指挡板21’上微调装置以适应四指患指中、远节指骨长度。大拇指患指与大拇指挡板31’接触,调节大拇指挡板31’上微调装置以适应大拇指患指指骨长度。通过驱动驱动滑套40于支撑杆11上滑动做往复直线运动带动4个四指康复机构和1个大拇指康复机构运动;
对于四指康复机构,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在驱动滑套40的带动下做往复摇动,当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往复摇动时,带动远指挡板21’及近指挡板22’做往复摇动;
对于大拇指康复机构,第三连杆32在驱动滑套40的带动下做往复摇动,当第三连杆32往复摇动时,带动大拇指挡板31’做往复摇动。从而最终带动患者患指做往复的抓取和伸展运动。
上述两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0呈套筒状结构,支架10的套筒状外壁设置有供第一、第二连杆单元穿过的开口51,所述驱动滑套40上设置有支耳与连杆41的一端铰接,连杆41的另一端与曲柄42铰接,曲柄42与手柄杆43或者电机转轴连接,手柄杆43或者电机驱动曲柄42转动,为实施对康复患者手臂的支撑,所述支架10的旁侧设置有支撑臂52用于支撑康复患者的肘部或小臂。
当采用电动方式驱动时,通过在动力部分配置电机、电池及控制箱,可以实现半自动控制患者运动障碍手指进行往复抓取和伸展运动,调节电机转速还可控制患者患指进行往复运动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手指功能康复装置可以适配不同手指长度,运动幅度可调。可以通过调节手柄杆43转动速度或者电机的转速以实现对患指运动速度的控制。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在室内即可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及早恢复手指部位运动功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