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制动组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642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肢制动组合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下肢制动组合枕。



背景技术:

经下肢径路行介入手术患者从腹股沟处进行穿刺,临床上为预防术后并发症,手术侧下肢需要制动,保持伸直位。现有约束的方法是在患者的足踝部系上约束带固定于床上,这种固定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患者翻身及下肢移动受限。翻身后约束下肢无支撑,体位不能保持,易导致骶尾、足跟压疮的发生,增加腰背部疼痛等不适感;2.当患者体位变动时,需要把约束带拆开,特别是烦躁患者,易造成管道脱落、移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因此实用新型一种既可以固定下肢,方便患者翻动,又可以防止压疮,减少并发症,增加舒适感的新型下肢固定装置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制动组合枕,通过大枕、小枕、约束带的组合固定下肢,保持伸直位,方便患者翻动,且翻身后易于体位保持,防止压疮的发生,减少管道脱落、移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增加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下肢制动组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枕、小枕、两根细约束带和宽约束带;所述大枕的截面形状呈“凹”形,大枕的前端设有大腿支撑面、后端设有脚踝支撑面,且大枕前端大腿支撑面到后端脚踝支撑面的高度逐步递增;所述小枕可放置在大枕后端脚踝支撑面上,小枕的截面形状呈“凹”形,所述小枕设有弧形支撑面;两根所述细约束带分别固定在所述大枕一侧的两端,所述细约束带与大枕固定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扣,细约束带上设有尼龙搭扣;

所述宽约束带上侧两端分别设有尼龙钩带,所述大枕的两侧面设有与尼龙钩带配合连接的尼龙绒带。

上述方案中,所述大枕和小枕的内部用记忆海绵填充。

上述方案中,所述大枕和小枕外部分别包裹枕套,所述枕套外侧设有拉链。

上述方案中,所述大枕和小枕前端分别设有上升楔形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大枕(1)和小枕(2)的“凹”形底部两侧分别呈45°斜面。

上述方案中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肢制动组合枕,通过大枕和小枕的组合,且大枕前端大腿支撑面到后端脚踝支撑面的高度逐步递增略抬高,可以防止足跟压疮的发生,“凹”形底部45°斜面方便患者翻身。翻身时,通过两根细约束带固定,组合枕两侧可以稳稳的固定下肢,保持伸直位,且翻身后易于体位保持。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肢制动组合枕,所述大枕和小枕前端分别设有上升楔形块,上升楔形块根据人体腿部的结构设计,从前端到后端逐渐抬高,增加舒适感。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肢制动组合枕,内部用记忆海绵填充,质地柔软使患者更加舒适。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肢制动组合枕,外用枕套包裹,且安装拉链,便于拆卸清洗,拉链于枕外侧,不会划伤患者皮肤。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下肢制动组合枕,神志清楚合作者仅可以使用大枕、小枕、细约束带固定。如果患者烦躁,加用宽约束带固定膝部,保持伸直位,且可以根据膝盖的部位上下调整宽约束带固定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枕的三维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枕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枕与宽约束带的三维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宽约束带。

图中:1-大枕;2-小枕;3-细约束带;4-脚踝支撑面;5-大腿支撑面;6-连接扣;7-尼龙搭扣;8-尼龙绒带;9-宽约束带;10-尼龙钩带;11-弧形支撑面;12-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是一种下肢制动组合枕,包括大枕1、小枕2和两根细约束带3;所述大枕的截面形状呈“凹”形,“凹”形底部两侧呈斜面,斜角α=45°,大枕的前端设有大腿支撑面5、后端设有脚踝支撑面4,且大枕前端大腿支撑面5到后端脚踝支撑面4的高度逐步递增;所述小枕可放置在大枕后端脚踝支撑面4上,小枕的截面形状呈“凹”形,“凹”形底部两侧呈斜面,斜角α=45°,所述小枕设有弧形支撑面11;两根所述细约束带3分别固定在所述大枕一侧的两端,所述细约束带与大枕固定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扣6,细约束带上设有尼龙搭扣7,尼龙搭扣7可从大枕的底部绕过另一侧,且穿过连接扣6粘合在一起使大枕两侧紧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将介入手术患者需制动下肢放置在大枕上,大枕前端的大腿支撑面5支撑人体大腿位置,大枕的后端的脚踝支撑面4支撑脚踝,用大枕的一侧两根细约束带通过连接扣和尼龙搭扣组合使用,用于固定患者的腿。因人的下肢周径、长度不一致,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单独使用大枕1固定,或将小枕2放于大枕1内固定小腿部分。如果患者腿长大于大枕的长度,可以将小枕2放于大枕1后固定脚踝。

为了防止足跟压疮的发生,因此大枕前端大腿支撑面5到后端脚踝支撑面4的高度逐步递增,可以减少足跟的压力。

大枕和小枕内部用记忆海绵填充,外部用全棉布料包裹,外侧设有拉链,可以拆下清洗,且不会划伤患者皮肤。

大枕和小枕前端分别设有上升楔形块12,根据人体腿部的结构设计,从前端到后端逐渐抬高,避免腿部突然抬高的不适,增加舒适感。

神志清楚合作者仅可以使用大枕1、小枕2、细约束带3固定下肢。如果患者烦躁,加用宽约束带9固定膝部,保持伸直位,且可以根据膝盖的部位上下调整宽约束带固定的位置。宽约束带上侧两端分别设有尼龙钩带10,大枕的两侧面设有与尼龙钩带相连的尼龙绒带8,所述尼龙绒带8缝制在大枕的护垫两侧面。

根据临床经验,优选的大枕尺寸:宽度A=28cm,长度B=50cm,高度H=15cm,上升楔形块长度L=11cm,两侧上端的宽度C=6cm;小枕尺寸:宽度a=16cm,高度h=9cm。

所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