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包装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密过滤输液容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治疗手段中,输液治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但输液中存在大量不溶性微粒,其中因药物溶解不充分导致的不溶性微粒占据主要部分。
传统输液容器只提供盛存药液的作用,不能将药液中不溶性微粒过滤。
现阶段临床以应用过滤输液器来解决输液中的微粒问题,普通的过滤输液器因过滤膜与输液容器有一定的高度差,液体压力较大,导致部份临界滤孔大小的微粒亦会通过过滤膜进入人体。临床上亦会出现同一根输液器上需进行多组药物、长时间输注的情况。在非热原输液反应中,药液中微粒数的超标是引起反应的重要因素,而输液过程时使用的输液器,由于较长时间的使用使其滤器的过滤作用大大减弱或丧失,甚至成为一个增加微粒的污染源。同时,不同的药物颗粒会停留在滤网上,增加相互反应的风险。
有应用过滤装置的输液容器,因滤液腔内气体不能在输液前排出,导致滤液腔内气体会随输液穿刺针进入输液管道,不符合临床安全应用要求。
现行精密过滤输液容器需将各个组件多次粘接、组装,增加工序,增加成本,增加病人医疗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过滤注射液中的不溶性颗粒和解决滤液腔内气体在输液前排出问题并可降低生产成本的精密过滤输液容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精密过滤输液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及通过密封装置与容器本体分隔开来的密封腔体;
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药液过滤装置、排气装置和密闭胶塞;所述药液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一道药液过滤膜;
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所述滤液腔悬置于密封腔体内;
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输液穿刺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密封腔体的内腔为中空圆柱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密封装置为一主体内部凹陷且外部向远端收缩为尖端的可松脱密封块,所述可松脱密封块外部的远端顶点与密封腔体内壁相连,所述可松脱密封块的内凹部分连接有一拨动启用杆,可松脱密封块与密封腔体内壁相连处设有易裂部,所述拨动启用杆的外侧设有一操作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密封装置为一主体内部凹陷且外部向远端收缩为尖端的可松脱密封块,所述可松脱密封块外部的远端顶点与密封腔体内壁相连,所述可松脱密封块的内凹部分连接有一拨动启用杆。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可松脱密封块与密封腔体内壁相连处设有易裂部,所述拨动启用杆的外侧设有一操作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密封装置为横置于密封腔体内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上下侧边分别与密封腔体内壁间进行虚焊密封。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药液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一道药液过滤膜。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药液过滤膜为中空圆柱形或设有开口的中空圆柱体。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滤液腔的顶端设有排气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滤液腔的顶端设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为一层水平设置的透气膜,或者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排气通道和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内的排气阀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滤液腔的至少一个侧壁为输液穿刺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滤液腔上设有用于保持滤液腔呈中空状态的支撑架。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腔体内壁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架的卡扣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所述滤液腔悬置于密封腔体内,所述滤液腔的一个侧壁形成输液穿刺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所述滤液腔通过固定支撑架的卡扣结构悬置于密封腔体内,所述滤液腔的一个侧壁形成输液穿刺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滤液腔的底部设有密闭胶块。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滤液腔的底部设有密闭胶块,所述滤液腔悬置于密封腔体内。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滤液腔的底部设有密闭胶块,所述滤液腔通过固定支撑架的卡扣结构悬置于密封腔体内,所述密闭胶块形成输液穿刺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排气装置为一层水平设置的透气膜。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排气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排气通道和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内的排气阀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排气通道包括至少一侧内腔内凹形设置的长槽,所述排气阀门为位于排气通道内的圆柱形杆或者球形阀。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排气装置的四周设有药液过滤膜,所述药液过滤膜的四周均与密封腔体内壁密闭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药液过滤膜拼接处、各层所述药液过滤膜与排气装置间、各层所述药液过滤膜与排气装置以及密闭胶块间设有保证水密性的密封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腔体上设有密闭胶塞。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输液穿刺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药液补充穿刺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密封腔体的底部为可松脱密闭盖,环绕所述可松脱密闭盖设有一圈易裂部,所述可松脱密闭盖的底部设有开腔拉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密封腔体内设有平行于可松脱密闭盖设置的一圈卡环,所述密闭胶塞卡固在可松脱密闭盖与卡环之间。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容器本体和密封腔体的内腔均为柱状结构,所述容器本体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密封腔体的横截面直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容器本体的顶部设有用于悬挂的吊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精密过滤输液容器通过密封装置将容器本体和密封腔体分隔开来,在储存状态或者未使用时将药液隔离储存在容器本体内,在需要使用时使得药液进入密封腔体即可,且输液穿刺位在滤液腔内,输液过程中通过药液过滤膜对药液进行过滤后通过输液穿刺位进行输液,可更好的保障药液的纯净程度,从而对患者提供更高的输液安全保障。
支撑架和卡扣结构的设置可以使排气装置、药液过滤膜形成一个预制作的模块,由药液过滤膜与排气装置预制作而成的模块悬空设置于密封腔体内,通过卡扣结构简单压入密封腔体即可固定安装,可以模块化组装精密过滤输液容器,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经过滤腔整体结构水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精密过滤输液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及通过密封装置6与容器本体1分隔开来的密封腔体2;
所述密封腔体2内设有药液过滤装置、排气装置和密闭胶塞3;所述药液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一道药液过滤膜4;
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4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5,所述滤液腔5悬置于密封腔体2内;
所述容器本体1上设有输液穿刺位。
此精密过滤输液容器通过密封装置6将容器本体1和密封腔体2分隔开来,在储存状态或者未使用时将药液隔离储存在容器本体1内,在需要使用时使得药液进入密封腔体2即可,避免药液过滤膜4在使用前长时间浸泡在药液中而导致效能降低甚至失效,且输液穿刺位在滤液腔5内,输液过程中通过药液过滤膜4对药液进行过滤后通过输液穿刺位进行输液,药液过滤膜4上的液体压力低,可减少甚至避免临界滤孔大小的微粒通过,可更好的保障药液的纯净程度,药液过滤膜4上仅存留该瓶药液的微粒,避免不同药物微粒发生非预期反应,减少非热原输液反应,从而对患者提供更高的输液安全保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腔体2的内腔为中空圆柱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装置6为一主体内部凹陷且外部向远端收缩为尖端的可松脱密封块61,所述可松脱密封块61外部的远端顶点与密封腔体2内壁相连,所述可松脱密封块61的内凹部分连接有一拨动启用杆6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可松脱密封块61与密封腔体2内壁相连处设有易裂部64,所述拨动启用杆62的外侧设有一操作环63。
密封装置6的结构有多种实现形式,在该过滤输液容器投入使用时,可徒手打开密封装置6,使得容器本体1与密封腔体2相通的密封装置6的实现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密封装置6的第一种实现形式中,可松脱密封块61的一端与密封腔体2的内壁相连来分隔容器本体1与密封腔体2内空间,通过拉动拨动启用杆62,可破坏可松脱密封块61的端头与密封腔体2内壁间的连接,即破坏易裂部64,使得容器本体1与密封腔体2的内腔相通,从而药液进入密封腔体2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装置6为横置于密封腔体2内的密封板65,密封板65的上下两侧至少有一侧与密封腔体2的内壁进行虚焊密封。
作为实施方式的优选,密封板65的上下侧边分别与密封腔体2内壁间进行虚焊密封。
作为密封装置6的第二种实现形式,两侧面虚焊在密封腔体2内的密封装置6的设置形式,因其加工工艺成熟、分离过程快捷且产生的微粒极少,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装置6的最优选实施方式。
单独一侧面与密封腔体2内壁间虚焊固定的形式不足以保证过滤输液容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故在密封装置6的两侧侧面均进行虚焊,从而可在更好的保障容器本体1与密封腔体2间隔离性能的同时,更好的保障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过滤输液容器使用前,徒手挤压过滤输液容器上密封腔体2的外壁,破坏密封腔体2与密封装置6之间的虚焊连接,即可破坏密封装置6,使得容器本体1与密封腔体2相通。
通过推动杆或者拉动杆来破坏密封装置6的形式,能使得对密封装置6的破坏具有更高的成功率,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过滤输液容器的快速投入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药液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一道药液过滤膜4。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药液过滤膜为中空圆柱状或者为设有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特别的,也可将块状的药液过滤膜围绕成圆柱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4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5。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滤液腔5的至少一个侧壁形成输液穿刺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滤液腔5上设有用于保持滤液腔5呈中空状态的支撑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腔体2内壁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架的卡扣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4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5,所述滤液腔5悬置于密封腔体2内,所述滤液腔5的一个侧壁形成输液穿刺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4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5,所述滤液腔5通过固定支撑架的卡扣结构悬置于密封腔体2内,所述滤液腔5的一个侧壁形成输液穿刺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4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5,所述滤液腔5通过支撑架悬置于密封腔体2内。
支撑架和卡扣结构的设置可以使排气装置、药液过滤膜4形成一个预制作的模块,由药液过滤膜4与排气装置预制作而成的模块悬空设置于密封腔体2内,通过卡扣结构简单压入密封腔体即可固定安装,可以模块化组装精密过滤输液容器,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滤液腔5的底部设有密闭胶块8。密闭胶块8的设置可形成输液穿刺位便于穿刺针进入滤液腔,同时避免穿刺针周边形成泄漏。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4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5,滤液腔5的底部设有密闭胶块8,所述滤液腔5通过支撑架悬置于密封腔体2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滤液腔的底部设有密闭胶块8,所述滤液腔悬置于密封腔体内,所述密闭胶块8形成输液穿刺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滤液腔的底部设有密闭胶块8,所述滤液腔通过固定支撑架的卡扣结构悬置于密封腔体内,所述密闭胶块8形成输液穿刺位。
输液穿刺针先通过密闭胶塞3上输液穿刺位进入密封腔体2,再通过密闭胶块8上输液穿刺位进入滤液腔5。药液在通过输液穿刺位输入进入患者体内前,需进入滤液腔5内,药液通过环绕滤液腔5的药液过滤膜4进入滤液腔5,即药液必须经过药液过滤膜4的过滤方可输出,达到输液时药液过滤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滤液腔5的顶端设有排气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滤液腔5的顶端设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为一层水平设置的透气膜,或者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排气通道和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内的排气阀门。
位于滤液腔5顶端的排气装置用于排出药液中或者进入密封腔体2内的气体至容器本体1内,输液前排出滤液腔5内气体,避免输液时输液容器内气体随穿刺针进入输液管路,同时,可平衡容器本体1和密封腔体2内的气压。
位于气体过滤器8顶部的排气装置用于排出由外界进入的气体,而位于滤液腔5顶端的排气装置用于排出药液中或者进入密封腔体2内的气体至容器本体1内,保证密封腔体2内药液的纯净度,同时,可平衡容器本体1和密封腔体2内的气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排气装置为一层水平设置的透气膜。
优选的,透气膜为隔水透气膜,可防止容器本体1内的药液通过透气膜直接进入密封腔体2内,但能允许密封腔体2内的气体通过透气膜进入容器本体1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排气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排气通道和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内的排气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排气通道包括至少一侧内腔内凹形设置的长槽,所述排气阀门为位于排气通道内的圆柱形杆或者球形阀。
容器本体1通过悬吊使用时,过滤输液容器整体呈倒置形势,密封腔体2位于容器本体1的下方,密封腔体2内的气体向上逸出至容器本体1内。
正常状态下,圆柱形杆或者球形阀向下和紧贴两侧的长槽形成密封,防止药液通过长槽的空隙进入密封腔体2内。
排气通道两侧的药液过滤膜4呈拱形设置,拱形的最高点即为排气通道所在位置,当密封腔体2内的气体向上逸出至一定量时,托住圆柱形杆或者球形阀向上移动,打开排气通道,则气体可通过排气通道逸出至容器本体1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排气装置的四周设有药液过滤膜4,所述药液过滤膜4的四周均与密封腔体2内壁密闭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药液过滤膜拼接处、各层所述药液过滤膜与排气装置间、各层所述药液过滤膜与排气装置以及密闭胶块间设有保证水密性的密封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容器本体1上设有输液穿刺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腔体2上设有密闭胶塞3。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腔体2的底部为可松脱密闭盖7,环绕所述可松脱密闭盖7设有一圈易裂部64,所述可松脱密闭盖7的底部设有开腔拉环7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腔体2内设有平行于可松脱密闭盖7设置的一圈卡环,所述密闭胶塞3卡固在可松脱密闭盖7与卡环之间。
可松脱密闭盖7上在易裂部64的外围设有与卡环内径相等的一圈凸起,在通过开腔拉环71破坏易裂部64后,密闭胶塞3即通过两侧的卡环和可松脱密闭盖外围卡固进行固定。
密闭胶塞3上对应滤液腔5位置即为输液穿刺位,在密闭胶塞3上避开滤液腔5和气体过滤器8所在位置的其他区域均可作为药液补充穿刺位,在需要向过滤输液容器内补充药液时,通过穿刺药液补充穿刺位,即可完成药液的补充添加。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容器本体1和密封腔体2的内腔均为柱状结构,所述容器本体1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密封腔体2的横截面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容器本体1的顶部设有用于悬挂的吊环。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