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水疗装置及具有其的婴儿水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625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婴儿水疗装置及具有其的婴儿水疗系统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婴儿水疗装置及具有其的婴儿水疗系统。



背景技术:

婴儿水疗是在特定的室内环境条件下,将出生后12小时以上的生命体征稳定婴儿放入特定水质中进行的促进婴儿发育的项目。婴儿水疗通过对运动、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的作用,提高婴儿抗病能力,减少应激反应,促进婴儿体格和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婴儿水疗由于安全感和舒适感上佳,可方便调节入水角度及深度,对水疗患儿健康状况要求不高,尤其在修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肺功能、促进早产儿追赶生长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

现有的婴儿水疗主要采用给婴儿脖颈处佩戴一个颈托保持婴儿在水中的稳定性。然而长时间使用颈托会对婴儿的颈椎造成损伤。另外,婴儿佩戴颈托进行水疗舒适性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水疗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婴儿水疗过程中采用给婴儿佩戴颈托导致损伤颈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婴儿水疗装置,包括:固定基体,固定基体的上表面形成婴儿固定位。

进一步地,固定基体的上表面为向内侧凹进的弧形面,弧形面形成婴儿固定位。

进一步地,婴儿水疗装置还包括:固定带,设置在固定基体上,用于将放置于婴儿固定位上的婴儿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婴儿水疗装置还包括:头枕,沿固定基体的长度方向可调节地设置在固定基体的一端。

进一步地,固定基体内部为密封的空心腔体;其中,婴儿水疗装置还包括:进排水部件,进排水部件设置在固定基体上并与空心腔体连通,用于向空心腔体内进水或者将空心腔体内的水排出。

进一步地,进排水部件包括:进水阀,用于向空心腔体进水;排水泵,用于将空心腔体内的水排出。

进一步地,婴儿水疗装置还包括:升降装置,与固定基体连接,用于使固定基体上升或下降至预设高度。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包括:液压杆,液压杆设置有多根,多根液压杆分别连接在固定基体的前端和后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婴儿水疗系统,包括婴儿水疗装置和储水容器,婴儿水疗装置为上述内容的婴儿水疗装置,婴儿水疗装置设置于储水容器内。

进一步地,婴儿水疗系统还包括:香料盒,固定设置在储水容器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婴儿水疗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基体,固定基体的上表面形成婴儿固定位,从而在婴儿水疗过程中将婴儿放置并固定在婴儿固定位上,固定基体放置于水中即可对婴儿进行水疗,能够使婴儿更加舒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婴儿水疗过程中采用给婴儿佩戴颈托导致损伤颈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婴儿水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婴儿水疗装置的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婴儿水疗装置在储水容器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固定基体;11、条形凸起;20、固定带;21、横向固定带;22、纵向固定带;23、卡扣;30、头枕;40、进排水部件;41、进水阀;42、排水泵;50、升降装置;60、储水容器;70、香料盒;80、喷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水疗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基体10,固定基体10的上表面形成婴儿固定位。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婴儿水疗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基体10,固定基体10的上表面形成婴儿固定位,从而在婴儿水疗过程中将婴儿放置并固定在婴儿固定位上,固定基体10放置于水中即可对婴儿进行水疗,能够使婴儿更加舒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婴儿水疗过程中采用给婴儿佩戴颈托导致损伤颈椎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固定基体10的上表面为向内侧凹进的弧形面,弧形面形成婴儿固定位,婴儿平躺在弧形面上,固定基体10在前后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婴儿身体浸入水中,且头部由水中露出。弧形面能够使婴儿的躺姿更加舒适。

为了防止在水疗过程中婴儿从固定基体10上滑落,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固定基体10的两侧具有沿固定基体10的侧边延伸的条形凸起11,条形凸起11能够有效防止婴儿从固定基体10的两侧滑落。

另外,为了进一步对婴儿进行固定,防止婴儿在前后方向滑动,可选地,在固定基体10上还设置有固定带20,固定带20包括多条横向固定带21和一条纵向固定带22,横向固定带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基体10的两侧,横向固定带21上设置有卡扣23从而能够便于固定婴儿;纵向固定带22的一端与最靠近固定基体10后端的一根横向固定带21连接,纵向固定带22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基体10后端的侧壁上,在固定婴儿时,纵向固定带22位于婴儿的两条大腿之间,能够防止婴儿从固定基体10后端滑落。横向固定带21能够防止婴儿从固定基体10的两侧滑落。

为了对婴儿的头部进行有效支撑,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固定基体10的前端设置有可以沿固定基体10的长度方向调节的头枕30,根据不同婴儿的身高可以将头枕30拉出不同的长度,从而将婴儿的头部支撑,头枕30的位置高于固定基体10上的婴儿固定位的高度,从而将婴儿的头部托起,避免婴儿呛水。

实施例1:

为了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婴儿身体浸入水中的深度,可选地,固定基体10内部为密封的空心腔体,从而使固定基体10具有一定的浮力,能够将婴儿完全浮起。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固定基体10上设置有与固定基体10的空心腔体连通的进排水部件40,进排水部件40与外部控制器连接根据需要向空心腔体内进水或者将空心腔体内的水排出,从而改变固定基体10的重量,调节固定基体10的浮力,进而调节婴儿的身体浸入水中的深度,达到不同的水疗效果。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进排水部件40包括:进水阀41和排水泵42,进水阀41和排水泵42均靠近固定基体10的底部设置,需要使固定基体10下沉时,打开进水阀41,固定基体10周围的水沿进水阀41自然流入固定基体10内的空心腔体中,固定基体10的整体重量逐渐增加慢慢下沉,使婴儿的身体更多地浸入水中,当婴儿的身体浸入水中的深度达到要求时,关闭进水阀41,固定基体10停止下沉并保持在调节后的深度。可选地,进水阀41可以采用手动阀门或电磁阀均可。

如果需要使婴儿的身体更多地露出水面时,开启排水泵42将空心腔体内的水排出,排水泵42处可以设置单向阀,使水只能由固定基体10的空心腔体内向外流动。随着空心腔体内的水逐渐排出,固定基体10的质量减小慢慢上浮,从而使婴儿的身体逐渐露出水面,当婴儿的身体露出水面的部分符合要求时,关闭排水泵42,固定基体10停止上浮并保持在调节后的深度。

为了使固定基体10在水中沿前后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即固定基体10靠近头枕30的一端的高度高于固定基体10后端的高度,可选地,在固定基体10的后端可以设置配重块。从而能够使婴儿的头部能够更好地从水中露出便于呼吸。可选地,固定基体10沿前后方向倾斜30°为佳。

实施例2:

为了实现调节婴儿浸入水中的深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固定基体10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50,可选的,升降装置50为液压杆,液压杆的上端与固定基体10的下部连接,液压杆的下端固定在水池或容器的底部,根据需要控制液压杆的升降从而使固定基体10升降,从而调节婴儿浸入水中的深度。

为了使升降装置50在升降过程中更加平衡稳定,可选地,液压杆设置有多根,具体地,本实施例设置有两根液压杆,两根液压杆分别连接在固定基体10的前端和后端从而实现升降过程的稳定和平衡。

为了使固定基体10在水中沿前后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即固定基体10靠近头枕30的一端的高度高于固定基体10后端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3所示,与固定基体10前端连接的液压杆的高度高于与固定基体10的后端连接的液压杆的高度。从而能够使婴儿的头部能够更好地从水中露出便于呼吸。可选地,固定基体10沿前后方向倾斜30°为佳。

实施例3:

根据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婴儿水疗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婴儿水疗装置和储水容器60,该婴儿水疗装置为上述实施例的婴儿水疗装置,婴儿水疗装置设置于储水容器60内。

采用实施例1的婴儿水疗装置,固定基体10和储水容器60相互独立,在使用过程中相互配合使用即可;采用实施例2的婴儿水疗装置需要将升降装置50固定安装在储水容器60的底部。

为了在水疗过程中,通过感知觉刺激婴儿的大脑发育,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储水容器60的侧边缘上固定设置有香料盒70,香料盒70靠近固定基体10的朝向头枕30的一端设置,从而在对婴儿进行水疗的过程中,清新怡人的气味能够使婴儿获得安全感从而促进大脑发育和体格发育。

采用实施例1的婴儿水疗装置,为了使固定基体10能够在水中呈波浪状上下摆动,从而增加婴儿的舒适感和愉悦感,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储水容器60的底部设置有喷水装置80,喷水装置80能够将储水容器60中的水吸入并以一定角度和流速向斜上方喷出,使储水容器60的水面呈波浪状起伏,进而使固定基体10上下摆动,增加婴儿的舒适性和愉悦感,并能够对婴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