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CT导航穿刺活检术的引导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749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CT导航穿刺活检术的引导固定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CT导航穿刺活检术的引导固定器,用于病人在CT扫描导航下经皮穿刺活检,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穿刺活检术已在国外广泛开展,穿刺部位涵盖除血管外的全身其他所有组织。近年来,随着精确医疗理念的普及,国内医院也逐渐开展穿刺活检术。CT导航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简便、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能以最小的创伤,取得病理组织,经病理检测可以了解病变的性质,肿瘤的具体细胞学类型、分化程度、靶向药物治疗敏感程度、预后等相关信息,还可以明确病原菌的类型,为精准医疗和个体化医疗提供充分准确的循证医学依据,更好地服务患者。

相对于其他穿刺技术,CT导航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优点:1、CT扫描的空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2、不受空腔脏器、气体和骨骼等干扰;3、CT增强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4、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少;5、获得活检组织的成功率高。

CT扫描下能够充分显示病人病灶的空间位置,有利于引导穿刺的方向和进针的深度。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穿刺针和活检枪,但在实际穿刺操作中,当遇到胸腹壁肌肉等软组织较薄时,穿刺针较难固定,造成CT扫描所显示的穿刺针方向和实际理想的穿刺方向不一致,降低了活检的成功率,并且增加了穿刺损伤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风险,所以需要穿刺途中有一个引导固定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刺引导固定器,以提高操作的便捷和穿刺活检的成功率,解决上述穿刺操作中难题,即CT扫描所显示的穿刺针方向和实际穿刺方向不一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CT导航穿刺活检术的引导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固定在病人身上的底座和用于引导穿刺针的引导固定杆,所述的底座和引导固定杆之间采用球型铰链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底座能够黏贴在病人的皮肤上。

优选地,所述的底座的两侧设有二个允许布带穿过的槽,该布带能够穿过所述的槽进而将底座固定在病人身上。

优选地,所述的引导固定杆有二节,其中的一节能够沿轴向伸缩。

优选地,所述的引导固定杆的端部设有用于支撑穿刺针的凹槽,穿刺针设于凹槽中。

更优选地,所述的凹槽的截面为半圆形。

更优选地,所述的凹槽沿引导固定杆的轴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能引导和固定穿刺针,提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CT导航穿刺活检术的引导固定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用于CT导航穿刺活检术的引导固定器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引导固定杆的端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CT导航穿刺活检术的引导固定器,包括能够固定在病人身上的底座1和用于引导穿刺针的引导固定杆4。

所述的底座1能够黏贴在病人的皮肤上,底座1的两侧分别设有二个允许布带穿过的槽2,所述布带能够穿过所述的槽2进而将底座1固定在病人身上。

所述的底座1和引导固定杆4之间采用球型铰链3连接,使引导固定杆4能根据CT扫描下的穿刺角度进行三维的调节,使穿刺针的方向和CT扫描下的穿刺角度一致。引导固定杆4有二节,其中的一节5能够沿轴向伸缩,以适合不同的穿刺针长度。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引导固定杆4的端部设有用于支撑穿刺针的凹槽6,凹槽6的截面为半圆形,凹槽6沿引导固定杆4的轴向设置。穿刺针位于引导固定杆4的上侧,并设于凹槽6中。

使用时,根据病人的情况和穿刺部位,选择上述两种固定方式,将底座1固定在病人身上。调整好引导固定杆4的角度,将穿刺针架设于凹槽6中,即可进行穿刺活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