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康复训练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939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医用康复训练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医用康复训练车。



背景技术:

目前下肢骨创伤病人康复后期在行走锻炼时需要借助拐杖,所以拐杖在康复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助力行走作用,一般的拐杖包括支撑干和支撑脚,而一般只具有一个支撑脚,与地面接触时为一圆形平面,这样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容易因掌握平衡能力差而摔倒,从而使伤口撕裂,不仅严重影响治疗康复效果,而且需要医护人员看护和帮助起身,这样给医护人员增加了负担另外,目前所使用的拐杖也不能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需求,并且下肢骨伤病人康复后期在行走锻炼时需要借助拐杖,锻炼到一定的时期可丢掉拐杖拄着拐棍进一步锻炼行走,在整个锻炼的过程中要借助两种器械来进行,给病人增加了购买器械的费用,器械存放也不方便。

减重步行训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康复训练方法。瑞士医疗器械公司(PBWST)与瑞士(HOCOMA)苏黎士医学院康复中心合作于年研制成功减重步行训练康复机器人。

CN201052249公布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车,由可调节高度的车架、护杆、扶手、座位、便盆、带闸万向轮组成。其特点是,车架由不锈钢管制成,车架下半部位有套筒和卡销,车架可在套筒中伸缩,并通过销子固定来调节车架的高度,车架的下端都装有带闸的万向轮。车架左右上端装有扶手;前面有护杆,护杆一端用镙钉活动连接于车架上,另一端用卡钉固定;车架的内部设有座位,座位固定在左右横杆上,座位下面悬挂固定一便盆,供病人如厕使用;车架后部设有靠背,可供病人休息,病人如厕、休息时万向轮被闸住,以增加车子的稳定度,其缺点为其升降部用销子,不够灵活而且升降的高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底盘不能构成一整体,结构稳定性不强;无减震装置容易使患者受到颠簸;外形体积过大美观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医用康复训练车,结构支撑比较稳定,有利于骨折或中风患者康复训练使用,可适当调节高度,能适用较多人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医用康复训练车,包括有带滚轮的底盘、底盘上的撑杆以及撑杆上部连接的顶盘;所述底盘的滚轮为万向轮;所述撑杆可伸缩的支撑顶盘;撑杆与顶盘之间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顶盘由开口的U型支架组成,在U型支架的开口处安装有可活动拆卸的活动门;所述U型支架朝外连接设有保险杆;所述U型支架上安装有可收缩的输液架。

进一步的有,所述滚轮为万向轮,所述滚轮上设有刹车结构,所述刹车结构包括滚轮支架、转动轮、铰接在滚轮支架上的脚踏板和与脚踏板连接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可抵触摩擦转动轮进行刹车。

进一步的有,所述撑杆包括有与底盘连接的第一连杆和与顶盘连接的第二连杆,和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筒套,所述筒套在垂直中间位置开有扭力孔;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分别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筒套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筒套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还设有锁紧螺帽。

进一步的有,所述撑杆包括有与底盘连接的第一筒套和与顶盘连接的第二筒套,所述第二筒套可伸进第一筒套内,所述第一筒套的侧壁上开有多个垂直排列的卡孔,所述第二筒套的侧壁开有活动孔,活动孔上安装有凸柱和抵挡凸柱的弹簧,挤压凸柱后可收缩进活动孔内;所述凸柱凸起时可匹配卡在第一筒套的卡孔内。

进一步的有,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有减震套和减震套内的减震弹簧,所述撑杆可套在减震套内并抵触减震弹簧。

进一步的有,所述U型支架的顶盘的两侧边为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上安装有弹性套。

进一步的有,所述输液架包括有多跟阶梯套结的立杆,其中,顶端的立杆上设有套环。

进一步的有,所述活动门包括有支撑板和分别铰接在支撑板一侧面两端的支撑腿,所述U型支架开口的两端设有可支撑支撑腿的挂钩;所述支撑腿呈U型管状,支撑腿包括有两个纵杆和连接两个纵杆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设有铰接轴,所述横杆的一侧设有横向卡块,所述纵杆上在横向卡块的背面侧设有纵向卡块;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面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可放置支撑腿的U型槽,所述U型槽包括有两个纵向槽和一个横向槽,所述横向槽的外边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两端开设有铰接孔,所述支撑腿依靠横杆上的铰接轴铰接在铰接孔内;所述凸起朝向横向槽的一侧沿横向开设有横向卡槽,转动支撑腿可使横向卡块与横向卡槽相配接;所述纵向槽的底部开设有纵向卡槽,转动支撑腿可使纵向卡块与纵向卡槽相配接。

进一步的有,所述横向卡块和纵向卡块的形状为大半圆柱型,所述横向卡槽和纵向纵向卡槽的形状为大半圆槽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底盘下采用四个万向轮来支撑行走,行走的比较灵活稳定,解决了骨折或中风患者在使用拐杖时容易因掌握平衡能力差而摔倒,从而使伤口撕裂,不仅严重影响治疗康复效果,而且需要医护人员看护和帮助起身,这样给医护人员增加了负担等一系列隐患问题。其中,撑杆的高度可以按照病人需求进行升高或降低,增加了使用对象和人群。

本实用新型还在顶盘上设有可收缩的输液架,能够帮助那些输液时不喜欢静坐的老人及患者,可达到锻炼与输液两不误的效果。同时输液架能够按照需求进行收缩,可以大大降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盘、2.滚轮、3.撑杆、4.顶盘、5.减震装置、6.U型支架、7.活动门、8.保险杆、9.输液架、10.滚轮支架、11.转动轮、12.脚踏板、13.摩擦片、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筒套、34.扭力孔、35.锁紧螺帽、36.第一筒套、37.第二筒套、38.卡孔、39.活动孔、40.凸柱、41.计程器、42.显示器、51.减震套、52.减震弹簧、61.握持部、62.弹性套、63.挂钩、71.支撑板、72.支撑腿、73.纵杆、74.横杆、75.铰接轴、76.横向卡块、77.纵向卡块、78.U型槽、79.纵向槽、80.横向槽、81.凸起、82.铰接孔、83.横向卡槽、84.纵向卡槽、91.立杆、92.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一种新型医用康复训练车,底盘1下的滚轮2为四个万向轮,底盘1上安装三个撑杆3来支撑顶盘4,其中,撑杆3可伸缩的支撑顶盘4;撑杆3与顶盘4之间安装有减震装置5,减震装置5包括有减震套51和减震套51内的减震弹簧52,所述撑杆3可套在减震套51内并抵触减震弹簧52;所述顶盘4由开口的U型支架6组成,在U型支架6的开口处安装有可活动拆卸的活动门7;所述U型支架6朝外连接设有保险杆8;本实用新型的U型支架6上安装有可收缩的输液架9,输液架9包括有多跟阶梯套结的立杆91,其中,顶端的立杆91上设有套环92。

本实施例的U型支架6的顶盘的两侧边为握持部61,所述握持部61上安装有弹性套62。该握持部61上的弹性套62由于患者握持,可提高握持的舒适度。

患者在使用时,打开活动门7后进入U型支架6组成的顶盘4内,人手可握持顶盘4两侧的握持部61,人手推动该训练车进行活动训练。进入到U型支架6后要把活动门7安装上,可保护患者在活动时后翻。减震装置5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患者在路过坑洼地不至于过度颠簸。

本实施的滚轮2为万向轮,所述滚轮2上设有刹车结构,所述刹车结构包括滚轮支架10、转动轮11、铰接在滚轮支架10上的脚踏板12和与脚踏板12连接的摩擦片13,所述摩擦片13可抵触摩擦转动轮11进行刹车。

本实施例的撑杆3包括有与底盘1连接的第一连杆31和与顶盘4连接的第二连杆32,和连接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的筒套33,筒套33在垂直中间位置开有扭力孔34,;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上分别开设有外螺纹,筒套3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筒套33连接,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上还设有锁紧螺帽35。该撑杆3在调节时要通过转动筒套33,缩短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的距离,调节后在拧紧锁紧螺帽35实现位置锁定。当遇到比较难转动的筒套33时,需要借助扳手工具插进扭力孔34内进行转动筒套33,操作比较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的顶盘上安装有计程器41,所述计程器41包括有相互电连接的显示器42、计时器、位移传感器、电源和MCU控制器,MCU控制器可检测位于位移传感器和计时器的数据并传递显示在显示器42上。患者开启该计程器41后,在锻炼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自己的活动路程和时间,便于医护人员搜集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底盘1下采用四个万向轮来支撑行走,行走的比较灵活稳定,解决了骨折或中风患者在使用拐杖时容易因掌握平衡能力差而摔倒,从而使伤口撕裂,不仅严重影响治疗康复效果,而且需要医护人员看护和帮助起身,这样给医护人员增加了负担等一系列隐患问题。其中,撑杆3的高度可以按照病人需求进行升高或降低,增加了使用对象和人群。

本实用新型还在顶盘4上设有可收缩的输液架9,能够帮助那些输液时不愿意静坐的老人及患者,可达到锻炼与输液两不误的效果。同时输液架9能够按照需求进行收缩,可以大大降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活动门7依靠支撑腿72可支撑在挂钩63上,活动门7放置时比较方便快捷。该活动门7可拿下当做凳子供人休息,活动门7从U型支架6上拿下后,可折叠支撑腿72,支撑腿72沿铰接轴75旋转90度,支撑腿72的横杆74上的横向卡块76可与支撑板71上的凸起81的横向卡槽83相配接,这时支撑腿72与支撑板71垂直相交,支撑板71两端的支撑腿72都垂直摆放时可充当凳子工人休息。当休息过后需要用活动门时,可把支撑腿72沿铰接轴75逆向旋转90度,使支撑腿72与支撑板71平行,这时的支撑腿72的纵杆73上的纵向卡块77可以与支撑板71的纵向槽79底的纵向卡槽84相配接,活动门7往U型支架6上安装时,支撑板71朝向U型支架6开口内,支撑腿72朝向U型支架6开口外,把支撑腿72挂在挂钩63上来完成活动门7的安装。

本实施例的横向卡块83和纵向卡块84的形状为大半圆柱型,所述横向卡槽83和纵向卡槽84的形状为大半圆槽型。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71和支撑腿72的材料为PP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伸缩,横向卡槽83和纵向卡槽84的直径大于横向卡块76和纵向卡块77的直径,但横向卡槽83和纵向卡槽84的开口小于横向卡块76和纵向卡块77的直径,这样横向卡槽83与横向卡块76、纵向卡槽84与纵向卡块77配接时比较容易实现。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所述撑杆3包括有与底盘1连接的第一筒套36和与顶盘4连接的第二筒套37,所述第二筒套37可伸进第一筒套36内,所述第一筒套36的侧壁上开有多个垂直排列的卡孔38,所述第二筒套37的侧壁开有活动孔39,活动孔39上安装有凸柱40和抵挡凸柱40的弹簧,挤压凸柱40后可收缩进活动孔39内;所述凸柱40凸起时可匹配卡在第一筒套36的卡孔38内。该撑杆3的结构相对比实施例一,收缩操作方便快捷,只需按动凸柱40后把第二筒套37在第一筒套36内上下调节即可,调到适当的高度松开凸柱40,凸柱40匹配到对应的卡孔38内来实现高度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