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床齿轮啮合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9368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手术床齿轮啮合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手术床齿轮啮合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病床的平移移动,目前行业内的手术床水平移动系统一般依靠机械传动组件实现水平方向的传动。据专利CN 203763081《核磁共振病床传动系统》报道:机械水平传动常用X型横梁组件、长距离同步带组件和蜗轮蜗杆组件等。这些传动系统组件在使用中有以下缺点:1.X型横梁组件传输有效距离不足;2.长距离同步带组件,虽解决了传输有效距离不足的问题,但是稳定性不好,传送带易损坏,噪音大;3.蜗轮蜗杆组件解决了传输有效距离不足和噪音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的蜗轮蜗杆组件平衡性较差、稳定性不足,容易跳齿。

寻求一种有效距离长、噪音小、平衡性强和安全稳定的蜗轮蜗杆组件传动装置已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有效距离长、噪音小、平衡性强和安全稳定的手术床齿轮啮合传动装置,其技术方案为:手术床齿轮啮合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台、电机、移动床框、床板、固定三脚架、平衡板、传动系统和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上设置平衡板,电机和固定三脚架固定设置于平衡板上,固定三脚架外侧水平设置有平衡轨凹槽,以及与平衡轨凹槽相配合的平衡轨凸槽,所述平衡轨凸槽设置于移动床框内侧,平衡轨凸槽的长度与移动床框有效移动长度一致,平衡轨凸槽上端平行设置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平衡轨凸槽和平衡轨凹槽均以床板的纵向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所述电机的旋转轴与蜗杆一端固定相连,蜗杆另一端与蜗轮相配合,蜗轮通过销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传动轴两端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通过销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传动齿轮设置有与传动齿条相配合的斜齿。

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齿条、传动轴、蜗轮、蜗杆和传动齿轮。

所述平衡系统包括平衡轨凸槽和平衡轨凹槽,平衡轨凹槽采用滑动卡扣方式与平衡轨凸槽相连接,平衡轨凹槽能够平稳地沿平衡轨凸槽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蜗杆和蜗轮的配合带动传动轴的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床框的水平移动,避免了传送带的参与,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噪音;平衡轨凹槽和平衡轨凸槽的配合增加了装置的平稳性和平衡性;传动齿轮和齿条的齿纹设置成斜齿状,避免了跳齿的现象,增加了装置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

1. 齿条、2. 平衡板、3. 电机、4. 传动轴、5. 蜗轮、6. 蜗杆、7. 传动齿轮、8. 移动床框、9.平衡轨凸槽、10. 平衡轨凹槽、11.床板、12. 固定三脚架、13. 固定台。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所述手术床齿轮啮合传动装置,包括平衡板2、电机3、移动床框8、床板11、固定三脚架12、固定台13、传动系统和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13上设置平衡板2,电机3和固定三脚架12固定设置于平衡板2上,固定三脚架12外侧水平设置平衡轨凹槽10,以及与平衡轨凹槽10相配合的平衡轨凸槽9,所述平衡轨凸槽9设置于移动床框8内侧,平衡轨凸槽9的长度与移动床框8有效移动长度一致,平衡轨凸槽9上端平行设置传动齿条1,所述传动齿条1、平衡轨凸槽9和平衡轨凹槽10均以床板11的纵向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所述电机3的旋转轴与蜗杆6一端固定相连,蜗杆6另一端与蜗轮5相配合,蜗轮5通过销键与传动轴4固定连接,传动轴4两端设置有传动齿轮7,传动齿轮7通过销键与传动轴4固定连接,传动齿轮7设置有与传动齿条1相配合的斜齿。

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齿条1、传动轴4、蜗轮5、蜗杆6和传动齿轮7。

所述平衡系统包括平衡板2、平衡轨凸槽9、平衡轨凹槽10和固定三脚架12,平衡轨凹槽10采用滑动卡扣方式与平衡轨凸槽9相连接,平衡轨凹槽10能够平稳地沿平衡轨凸槽9滑动,确保运行平衡、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蜗轮5和蜗杆6的配合带动传动轴4的转动,从而带动床体的水平移动,减少了传送带的参与,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噪音;平衡轨凹槽10和平衡轨凸槽9的配合增加了装置的平稳性和平衡性;齿条1和传动齿轮7的齿纹设置成斜齿状,避免了跳齿的现象,增加了装置的安全系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