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内镜下径向展开的经皮穿刺皮肤牵引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353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可视内镜下径向展开的经皮穿刺皮肤牵引拉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视内镜下径向展开的经皮穿刺皮肤牵引拉钩。



背景技术:

医院对病人实施体表手术时,需要把皮肤肌肉切开后,用手术拉钩对手术创口进行牵拉,以充分暴露出适合进行手术的视野,便于医生进行手术。目前头颈部手术的发展趋势逐渐向微创手术进行发展。在可视内镜腔内手术过程中,由于操作过程为间接操作,头颈部组织结构复杂的问题,存在着腔内手术部位操作受限的问题,此时往往需要采用辅助拉钩的帮助,目前现有的钢丝穿刺手术拉钩存在功能单一、可操作性差、实用性欠佳的情况,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拉钩的结构欠缺会影响手术进度,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极易产生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医疗事故。同时,现有的拉钩主要通过牵拉可视内镜手术区域内的软组织使手术关键部位得以暴露,但目前的拉钩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在于拉钩材质较软,硬度不够,牵拉腔内组织费力,同时目前的穿刺拉钩仅能在一个方向上进行腔内组织牵拉,不仅构建的手术操作空间受限大,而且拉钩受力面小,小切口的手术长时间大力度的切拉局部皮肤切口会造成皮肤切口的松弛,造成术后皮肤切口对位的不平整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引起术后疤痕增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手术拉钩只能在拉钩一个方向牵引,构建的手术操作空间受限大,而且拉钩受力面小,局部受力大,影响术后恢复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视内镜下径向展开的经皮穿刺皮肤牵引拉钩,在拉钩环周形成面支撑,构建手术操作空间充分,且牵引受力面大,对人体损伤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视内镜下径向展开的经皮穿刺皮肤牵引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嵌套的中央芯杆和套筒,中央芯杆前端从套筒前端伸出并设有用于穿刺皮肤的顶锥,顶锥后端与套筒前端之间环绕中央芯杆均匀设置若干外展组瓣,外展组瓣内侧设置弧形齿面,中央芯杆杆身上对应与弧形齿面配合的齿圈,齿圈后端面位于套筒前端面的前侧,所述中央芯杆后端伸出套筒后端作为转动驱动端。本装置的顶锥用于穿刺皮肤,穿刺皮肤后,操作人员手持外筒,驱动中央芯杆转动,中央芯杆通过齿圈驱动外展组瓣摆动向外展开,勾扣于皮肤内侧,外展组瓣在环周上均匀设置多个,可以提供多方向的支撑,形成手术操作空间,当手术完成后,中央芯杆反向转动将外展组瓣收回,可以将本装置从皮肤中取出。本装置杆身刚性好,相比软性的拉钩,操作时容易控制,且操作省力。本装置外展组瓣全方向向外展开,相比单方向的拉钩,无需控制拉钩方向,减少皮肤局部受力,有利于术后恢复;形成的手术操作空间充分,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顶锥后端外径与套筒外径一致。穿刺进入皮肤时,顶锥后端和套筒外径保持一致,顶锥对后侧的套筒具有导向作用,保证顺利穿刺进入皮肤;取出时,也保证能顺利取出,无局部外径过大钩拉皮肤造成损伤。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前端面与外展组瓣对应设置向前突出的摆动轴,所述外展组瓣摆动套设在摆动轴上。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轴前端抵靠在顶锥的后表面。对套筒前端形成定位,避免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齿圈紧贴顶锥后侧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中央芯杆的后端连接有手柄转轮,手柄转轮外径大于套筒内径。手柄转轮不仅驱动中央芯杆带动外展组瓣摆动,而且对套筒后端形成限位,避免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转轮和中央芯杆后端采用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展组瓣摆动收回时位于顶锥后端外轮廓线的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外展组瓣表面转折处均采用圆角过渡。

本实用新型环绕中央芯杆设置可摆动展开的外展组瓣,一步构建皮肤下的手术操作空间,且手术操作空间为全方向支撑,降低皮肤局部受力,更利于术后恢复,手术操作空间构建更方便,提高了手术效率,节约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央芯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央外展组瓣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央芯杆,2、顶锥,3、齿圈,4、套筒,5、外展组瓣,6、手柄转轮,7、摆动轴,8、套筒中孔,9、螺纹段,10、弧形齿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可视内镜下径向展开的经皮穿刺皮肤牵引拉钩,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内外嵌套的中央芯杆1和套筒4,中央芯杆前端从套筒前端伸出,并设有用于穿刺皮肤的顶锥2,顶锥后端面的外径与套筒外径一致。如图1所示,顶锥后侧与套筒前端之间环绕中央芯杆均匀设置四个外展组瓣5,紧贴顶锥后表面的中央芯杆上设有齿圈3,如图4所示,外展组瓣内侧设置弧形齿面10,齿圈和弧形齿面相互啮合。如图2所示,套筒前端面向前伸出四个摆动轴7,摆动轴前端面抵靠在顶锥的后侧面,外展组瓣5套设于摆动轴7上并以摆动轴为转动中心。如图3所示,所述中央芯杆1后端伸出套筒后端作为转动驱动端,中央芯杆的后端设置螺纹段9,手柄转轮6与中央芯杆后端螺纹连接,并且手柄转轮6外径大于套筒中孔8的孔径,对中央芯杆起到限位作用。

顶锥用于穿刺皮肤,穿刺皮肤后,操作人员手持外筒,通过手柄转轮驱动中央芯杆转动,中央芯杆通过齿圈驱动外展组瓣摆动向外展开,勾扣于皮肤内侧,外展组瓣在环周上均匀设置,可以提供多方向的支撑,形成手术操作空间,当手术完成后,中央芯杆反向转动将外展组瓣收回,可以将本装置从皮肤中取出。本装置杆身刚性好,相比软性的拉钩,操作时容易控制,且操作省力。本装置外展组瓣全方向向外展开,相比单方向的拉钩,无需控制拉钩方向,减少皮肤局部受力,有利于术后恢复;形成的手术操作空间充分,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