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妇科疾病的可控制注射量的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827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妇科疾病的可控制注射量的给药器。



背景技术:

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即为妇科疾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许多人对妇科疾病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对身体的保健,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使生理健康每况愈下,导致一些女性疾病缠身,且久治不愈,给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目前人们使用给药器进行给药,然后进行涂匀,达到治疗康复的效果,但是一般的给药器在使用时结构都比较简单,在给药的过程中都是通过注射的方法,这样会掌握不好给药量,给药量少了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给药量多了可能会造成药物的浪费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妇科疾病的可控制注射量的给药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给药器不能控制给药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妇科疾病的可控制注射量的给药器,包括运转壳体、横轴、旋转钮、齿轮、冠齿轮、螺纹杆、螺帽、卡位块、开口、连接杆、橡胶塞、储药槽、出药管和喷头,运转壳体的上部插接有横轴,且横轴横穿运转壳体的内腔,横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旋转钮,横轴的中部对称套接有两个齿轮,两个齿轮的底部分别转动连接有冠齿轮,冠齿轮的下表面和螺纹杆固定连接,螺纹杆和螺帽转动连接,螺帽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卡位块,卡位块和设置在运转壳体的底部两侧的开口滑动连接,卡位块的下表面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设置在运转壳体底端的储药槽的上表面,且连接杆和橡胶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塞滑动连接于储药槽的内腔,储药槽的底端通过出药管和喷头连接,且储药槽、出药管和喷头之间相连通;

旋转钮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冠齿轮的侧表面套接有固定套环,且固定套环连接于运转壳体的内壁;

开口的长度小于螺纹杆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使用时,首先通过转动旋转钮,从而带动横轴转动,横轴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可以带动冠齿轮跟着一起转动,冠齿轮会带动螺纹杆转动,由于冠齿轮和螺纹杆的位置不发生改变,螺帽会向下转动,随之卡位块会沿着开口向下移动,卡位块给连接杆一个向下的力,连接杆会推动橡胶塞沿着储药槽的内腔向下移动,从而会推动储药槽内的药物沿着出药管进入喷头,并且喷到患者的病变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齿轮之间的转动进行给药,再根据齿轮的转动角度和齿距决定给药量的多少,从而可以控制给药量的多少,不会因为给药量的不稳定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妇科疾病的可控制注射量的给药器,包括运转壳体1、横轴2、旋转钮3、齿轮4、冠齿轮5、螺纹杆6、螺帽7、卡位块8、开口9、连接杆10、橡胶塞11、储药槽12、出药管13和喷头14,运转壳体1的上部插接有横轴2,且横轴2横穿运转壳体1的内腔,横轴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旋转钮3,横轴2的中部对称套接有两个齿轮4,两个齿轮4 的底部分别转动连接有冠齿轮5,冠齿轮5的下表面和螺纹杆6固定连接,螺纹杆6和螺帽7转动连接,螺帽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卡位块8,卡位块8和设置在运转壳体1的底部两侧的开口9滑动连接,卡位块8的下表面和连接杆 10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10的另一端贯穿设置在运转壳体1底端的储药槽 12的上表面,且连接杆10和橡胶塞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塞11滑动连接于储药槽12的内腔,储药槽12的底端通过出药管13和喷头14连接,且储药槽12、出药管13和喷头14之间相连通;

旋转钮3的表面设有防滑纹,这样可以在使用该给药器时,防止手滑;

冠齿轮5的侧表面套接有固定套环,且固定套环连接于运转壳体1的内壁,这样可以保证冠齿轮5的稳定性,不会上下窜动,保证正常和准确的注射药物;

开口9的长度小于螺纹杆6的长度,这样可以保证在注射药物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开口9过长,导致螺帽7脱离螺纹杆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请参阅图1所示,使用时,首先通过转动旋转钮3,从而带动横轴2转动,横轴2转动带动齿轮4转动,齿轮4可以带动冠齿轮5跟着一起转动,冠齿轮5会带动螺纹杆6转动,由于冠齿轮5和螺纹杆6的位置不发生改变,螺帽7会向下转动,随之卡位块8会沿着开口9向下移动,卡位块8给连接杆 10一个向下的力,连接杆10会推动橡胶塞11沿着储药槽12的内腔向下移动,从而会推动储药槽12内的药物沿着出药管13进入喷头14,并且喷到患者的病变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