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0416发布日期:2018-08-04 15:3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具体地址说,涉及具备聚合物片的吸收性物品,该聚合物片是在上层片和下层片之间配置高吸水性聚合物而成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吸收性物品,已知有在聚乙烯片或聚乙烯片层压无纺布等不透液性背面片与无纺布或透液性塑料片等透液性表面片之间夹设有具备吸收并保持体液的功能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对这种吸收性物品反复进行了多种改良,作为吸收体,有人提出了具有在2层片间配置高吸水性聚合物而成的聚合物片的吸收体。聚合物片在可吸收并保持大量体液的方面优异。但是,由于在内部具备粉粒状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聚集体,因而具有下述技术问题:体液不容易渗入到聚合物聚集体的内部,体液在聚合物聚集体的表面附近流动、仅被表面附近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收。例如,专利文献1~3记载了使用这样的聚合物片的吸收性物品。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从顶片侧起依序具有上侧片状吸收层、纤维集合层以及下侧片状吸收层,上述上侧片状吸收层和上述下侧片状吸收层分别在无纺布片间具有吸水性树脂但不具有纸浆纤维,上述无纺布片间具有配置有吸水性树脂的多个吸水性树脂存在区域、以及与上述吸水性树脂存在区域相邻的吸水性树脂不存在区域,在上述吸水性树脂不存在区域中无纺布片彼此接合而形成密封部。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吸收性芯由基质层(100)、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层(110)、纤维性热塑性材料层(120)和覆盖层(130)构成,基质层(100)由无纺布构成,覆盖层(130)由无纺布构成;上述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层以不连续层的形式供给,上述基质层的表面的一部分按照不被吸收性聚合物材料覆盖的方式配置,上述纤维性热塑性材料层配置在上述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层之上,与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层的表面直接接触,同时与未被吸收性聚合物材料覆盖的基质层的表面也直接接触,由此,纤维性热塑性材料层由吸收性聚合物材料的表面和基质层的表面形成波形([0039]~[0046]段和图4)。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在第1片(1)和第2片(2)之间配置有吸水性聚合物(3)的结构,上述第1片为具有第1突出部(11)和第2突出部(12)的凹凸形状,上述第2片为具有第3突出部(23)和第4突出部(24)的凹凸形状,上述第1片和第2片采取凹凸的周期相互一致的配置,上述第3突出部进入到第1突出部的内部空间并被部分接合固定,上述第2突出部进入到第4突出部的内部空间并将内部空间残留一部分,在上述第4突出部的内部空间中填充上述吸水性聚合物并在第2突出部侧残留间隙部,在上述第2片的非肌肤面侧具备层叠有第4片(9)的吸收体(权利要求1、[0066]段和图7(B))。【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1874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4488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17472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由于在吸水性树脂不存在区域无纺布片彼此接合,因而在该区域能够使体液在平面方向扩散。但是,在无纺布片的扩散速度慢的情况下,体液被排泄位置附近的吸水性树脂吸收,可能发生吸收效率的降低,或者特定部分的吸水性树脂增大并发生溶胀而使厚度增加、从而可能使穿着感变差。另外,专利文献2、3公开了一种技术,其将独立于内部封入高吸水性聚合物的2层片的片材层叠。但是,在该独立的片材的扩散速度慢的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地,可能发生吸收效率的降低、或导致穿着感变差。因此,本发明主要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能够效率良好地吸收体液,同时可防止在体液吸收时由于高吸水性聚合物发生溶胀、厚度增加而使穿着感变差的情况。【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根据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层叠多层聚合物片而成的多层结构,该聚合物片是在2层片间夹设高吸水性聚合物而成的,在各聚合物片中形成配置了上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配置区域、以及不配置上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无配置区域,至少在层叠方向相邻的上述聚合物片间,被设置在上述聚合物配置区域在厚度方向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同时上述2层片利用在不配置上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部分形成的压缩槽(圧搾溝)进行接合。【发明的效果】如以上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效率良好地吸收体液,同时可防止在体液吸收时由于高吸水性聚合物发生溶胀、厚度增加而使穿着感变差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局部剖视展开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图。图3是聚合物片的放大俯视图。图4是图3的IV-IV线向视图。图5是图3的V-V线向视图。图6是变形例的图3的V-V线向视图。图7是表示吸水前后的状态的图3的IV-IV线向视图。图8是表示吸水前后的状态的图3的V-V线向视图。图9是表示聚合物片的制造装置的侧面图。图10是表示聚合物片的制造过程的工艺截面图。图11是变形例的生理用卫生巾的截面图(之一)。图12是变形例的生理用卫生巾的截面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下面对使用生理用卫生巾作为吸收性物品的示例进行说明。(生理用卫生巾1的基本构成)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局部剖视展开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2中,将生理用卫生巾1的前侧表示为(F)、后侧表示为(R)、长度方向表示为L、宽度方向表示为W、肌肤侧表示为(S)、非肌肤侧表示为(NS)。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由不透液性背面片2(其由聚乙烯片、聚丙烯片等构成)、使经血或白带等快速透过的透液性表面片3、夹设在这两个片2和片3之间的聚合物片4、以及在表面两侧部分别沿着长度方向L配设的侧向无纺布7,7构成。聚合物片4包含2层片(上层片10和下层片11)以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另外,在聚合物片4的周围,在该卫生巾长度方向L的前后端边缘部,将不透液性背面片2、透液性表面片3的外边缘部利用热熔胶等粘接剂或热封等粘接手段进行接合。另外,在其两侧边缘部,将与聚合物片4的侧缘相比更向侧向延伸出的不透液性背面片2与侧向无纺布7利用热熔胶等粘接剂或热封等粘接手段进行接合,在外周形成不存在聚合物片4的外周折边部。以下进一步对生理用卫生巾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不透液性背面片2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片等至少具有阻水性的片材,此外也可以使用在聚乙烯片等上层叠无纺布而成的层叠无纺布,进而还可以在夹设防水膜而实质上确保不透液性的基础上使用无纺布片(这种情况下,由防水膜和无纺布构成不透液性背面片)等。近年来,从防止潮湿闷热(ムレ)的方面出发,倾向于使用具有透湿性的背面片。该阻水·透湿性片材为微多孔性片,该微多孔性片是如下得到的: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中熔融混炼无机填充剂而成型出片,之后在单轴或双轴方向进行拉伸,从而得到所述微多孔片。透液性表面片3适宜使用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多孔性塑料片等。作为构成无纺布的材料纤维,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合成纤维,此外还可以为人造丝或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绵等天然纤维,可以使用利用水刺(spunlace)法、纺粘法、热轧法、熔喷法、针刺法等适宜的加工法得到的无纺布。这些加工法中,水刺(spunlace)法在柔软性方面优良,纺粘法在富于悬垂性方面优良,热轧法和热风(air-through)法在蓬松且压缩复原性高方面优良。无纺布的纤维可以为长纤维或短纤维中的任一种,短纤维可表现出毛巾布的手感,因而可优选使用短纤维。另外,出于容易进行压花处理的原因,可以使用熔点比较低的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纤维。另外,还适于使用以熔点高的纤维作为芯并以熔点低的纤维作为鞘的芯鞘型纤维、并列型纤维、分割型纤维等复合纤维。在下文详述的聚合物片4的上层片10构成肌肤抵接面层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透液性表面片3。夹设在不透液性背面片2与透液性表面片3之间的聚合物片4具有如下结构:在配置于肌肤侧(透液性表面片3侧、(S)侧)的上层片10和配置于非肌肤侧(不透液性背面片2侧、(NS)侧)的下层片11之间配置有高吸水性聚合物12。高吸水性聚合物12并非被混入在纸浆等纤维状吸收材中,而以仅粉粒状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聚集体的形式进行配置。因此,聚合物片4的厚度变薄,能够实现生理用卫生巾1的薄型化。关于该聚合物片4,在下文中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表面侧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沿着长度方向L且跨越卫生巾1的大致整个长度的侧向无纺布7,7,该侧向无纺布7,7的一部分在侧向延伸,并且利用其与同样在侧向延伸的不透液性背面片2的一部分来形成翼状折边W、W。作为侧向无纺布7,从所重视的功能的方面出发,可以使用防水处理无纺布或亲水处理无纺布。例如,若重视防止经血、白带等的渗透、或者重视提高肌肤触感等功能,则优选使用涂布有硅系、石蜡系、烷基氯化铬系防水剂等的防水处理无纺布。另外,若重视上述翼状折边W、W中的经血等的吸收性,则优选使用通过下述方法使合成纤维溶胀或具有多孔性、利用毛细管现象而赋予亲水性的亲水处理无纺布,所述方法为:在合成纤维的制造过程中使具有亲水基团的化合物(例如聚乙二醇的氧化产物等)共存来进行聚合的方法;利用氯化锡(IV)等金属盐进行处理使表面部分地溶解而形成多孔性、并使金属的氢氧化物沉积的方法;等等。如图2所示,对于侧向无纺布7的内向侧而言,将侧向无纺布7大致地折返为双层,并在该双层片内部在其高度方向中间部配设有两端或长度方向L的适宜位置被固定的1根或多根(在图示例中为2根)线状弹性伸缩部件8,8,形成利用其收缩力将上述双层片部分向肌肤侧立起的立体褶裥BS、BS。(关于聚合物片4)以下对聚合物片4进行详细说明。作为构成聚合物片4的上层片10,使用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或多孔性塑料片。作为构成无纺布的材料纤维,与透液性表面片3同样地,例如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的合成纤维;以及人造丝或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绵等天然纤维。对上述无纺布的加工法没有限制,为了防止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脱落,优选纺粘法、熔喷法、针刺法等可增大所得到的制品的纤维密度的加工法。为了防止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脱落,多孔性塑料片的开孔径优选小于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外形。另外,如在下文所详述,由于上层片10要完成规定的凹凸加工,因而优选包含具有热塑性的材料。作为下层片11,除了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或多孔性塑料片以外,还能够使用具有阻水性的片材。与上层片10同样地,对无纺布的加工法没有限制,但为了防止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脱落,优选为纺粘法、熔喷法、针刺法等可增大所得到的制品的纤维密度的加工法。为了防止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脱落,多孔性塑料片的开孔径优选小于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外形。作为阻水性片材,可以使用与不透液性背面片2同样的材料。作为高吸水性聚合物12,例如可以举出聚丙烯酸酸盐交联物、自交联的聚丙烯酸酸盐、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交联物的皂化物、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交联物、聚磺酸盐交联物;使聚氧乙烯、聚丙烯酰胺等水溶胀性聚合物部分交联而得到的聚合物;等等。它们之中,吸水量、吸水速度优异的丙烯酸或丙烯酸盐系聚合物是合适的。对于上述具有吸水性能的高吸水性聚合物,通过在制造工艺中调整交联密度和交联密度梯度,能够进行吸水力和吸水速度的调整。图3是聚合物片4的放大俯视图。如图3所示,在聚合物片4上形成有:配置有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聚合物配置区域13和未配置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4。聚合物配置区域13是在上层片10和下层片11之间以规定的单位面积重量以上夹设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区域。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4是与聚合物配置区域13相邻的、除聚合物配置区域13以外的区域,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4是在2层片10和11间完全未夹设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区域,或者是下述区域:在向聚合物配置区域13散布高吸水性聚合物12时由于洒落等而稍微存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但与聚合物配置区域13相比,该存在量极少。聚合物配置区域13在未到达上层片10和下层片11的外缘的区域形成。图4是图3的IV-IV线向视图。图5是图3的V-V线向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聚合物片4包含:与下层片11的肌肤侧面(图中上表面)相邻地层叠的、用于促进面方向的体液扩散的液体扩散片15。即,聚合物片4构成下述结构,在该结构中,在下层片11的上表面层叠液体扩散片15,并且在液体扩散片15的上表面形成聚合物配置区域13和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4,进而在其上表面层叠上层片10。液体扩散片15优选由面方向的体液扩散性优异、并且厚度方向的液体透过性低于上层片10和下层片11的纤维聚集体构成。作为具备这样的特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皱纹纸、薄页纸。液体扩散片15优选仅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非肌肤侧设置、而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肌肤侧不设置。假设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肌肤侧设置液体扩散片15的情况下,该液体扩散片15可能使尿在厚度方向的渗透速度降低、使聚合物片4的吸收速度变慢。液体扩散片15可以仅由1层构成,也可以为多个片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在由多层结构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是全部具有相同性质的片部件层叠而成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不同性质的片部件层叠而成的结构。即,至少1层由具有面方向的体液扩散性优异、且厚度方向的液体扩散性低的性质的材料构成,或者至少1层由具有面方向的体液扩散性优异的性质的材料构成、其他至少1层由具有厚度方向的液体透过性低的性质的材料构成。后者的情况下,优选按照构成肌肤侧面的层(第1片)具有面方向的体液扩散性优异的性质、构成非肌肤侧面的层(第2片)具有厚度方向的液体透过性低的性质的方式进行配置。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下,至少构成肌肤侧面的层(第1片)可以为具有以下说明的规定的克莱姆吸水度的方案。作为液体扩散片15所具备的面方向的体液扩散性优异的性质,基于JISP8141中所规定的“纸和板纸基于克莱姆(Klemm)法的吸水度试验方法”的克莱姆吸水度优选为10分钟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10分钟30mm以上。作为具有该性质的材料,具体地说,优选皱纹纸或薄页纸等较薄的吸收纸。具体地说,对于下述各材料进行克莱姆吸水度测定,将结果列于表1。对于材料的生产线流动方向(MD方向)以及与MD方向正交的方向(CD方向)分别各进行10次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克莱姆吸水度。测定中使用的材料为(1)液体扩散片15(皱纹纸、15g/m2)、(2)热风法无纺布(聚乙烯/聚丙烯的复合纤维与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复合纤维的层叠体、25g/m2)、以及(3)纺粘法无纺布(聚丙烯、18g/m2)这三种。如表1所示,克莱姆吸水度根据材料的不同而有很大不同,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材料(1)在面方向的液体扩散性优异。【表1】材料MD方向CD方向(1)27.3mm27.6mm(2)1.3mm4.4mm(3)0.0mm0.8mm液体扩散片15优选具有厚度方向的液体透过性低于上层片10和下层片11的性质。若具有这样的性质,则被液体扩散片15吸收的体液不会立即移动到下层片11、而在液体扩散片15内扩散到更广的范围中,能够与更多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接触,因而是优选的。由此,高吸水性聚合物12能够更确实地吸收体液。作为具有这样的性质的材料,可以使用:皱纹纸或薄页纸等较薄的吸收纸、亲水度低于上层片10和下层片11的无纺布等的纤维聚集体、开孔膜等。如图1所示,液体扩散片15优选以与上层片10和下层片11大致相同的形状形成、或者以稍小于上层片10和下层片11且至少包含全部聚合物配置区域13的尺寸形成。另外,液体扩散片15可以仅配置在希望促进面方向的体液扩散的部分,例如,仅配置在排尿口部对应区域和其周边区域。上层片10在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4以与液体扩散片15直接接触的状态利用规定的接合部16接合。作为接合部16,可以使用利用热熔性粘接剂等的粘接手段或者利用热或超声波的熔接手段。接合部16优选以包围聚合物配置区域13的图案进行配置。夹设于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4的上层片10以至少形成有接合部16的部分与液体扩散片15直接接触的状态进行配设。接合部16以外的部分可以为不与液体扩散片15接触的状态,也可以为一部分与液体扩散片15接触、剩下的部分比液体扩散片15更向肌肤侧突出等不与液体扩散片15直接接触的状态,还可以为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4的上层片10全部与液体扩散片15直接接触的状态。接合部16将至少上层片10与液体扩散片15接合,但优选进一步还包括下层片11来进行一体接合。下层片11至少在周边部与上层片10或液体扩散片15接合即可,从提高接合部16的接合强度的方面出发,优选利用接合部16与液体扩散片15和上层片10接合的方式。由以上构成形成的聚合物片4中,在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4,上层片10以与液体扩散片15接触的状态进行接合,因而在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4,从上层片10渗透到液体扩散片15的尿通过液体扩散片15的面方向的液体扩散作用而在面方向快速扩散,尿能够与广泛范围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接触、能够效率良好地吸收。另外,由于通过液体扩散片15而在面方向扩散的尿从配置于聚合物配置区域13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下侧绕回而被吸收,因而可效率良好地进行基于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体液吸收。进而,由于通过液体扩散片15在面方向扩散的尿被广泛区域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吸收,因而能够防止如下原因的穿着感变差:由于体液仅集中在特定狭小区域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而被吸收,仅该狭小区域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发生溶胀而增厚,造成穿着感变差。如图3所示,聚合物片4优选在俯视图中成为被划分成多个第1划定区域19、19…以及第2划定区域20而成的结构,所述第2划定区域20位于相邻的4个第1划定区域19、19…的中央、同时内部被设为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4。各第1划定区域19的至少上下左右位置被接合部16包围,该接合部16将上层片10接合于液体扩散片15。多个第1划定区域19、19…可以为沿着生理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排列成方格状(正格子状)、内部被设为聚合物配置区域13的构成。若更具体地说明,则如图3所示,在聚合物片4中,上层片10和液体扩散片15利用以犬牙状配置进行设置的第1接合部17进行接合,并且利用第2接合部18进行接合,第2接合部18设于如下位置:将存在于上下左右位置的4个各第1接合部17、17…彼此连接的斜向中间位置。犬牙状配置是指将间距相同的相邻的行或列每隔1行或每隔1列移动半个间距来进行配置的结构,其按照每隔1行或每隔1列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对齐来进行配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下位置是与生理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L(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向上的位置,左右位置是与生理用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W一致的方向上的位置。另外,聚合物片4被划分成多个第1划定区域19以及第2划定区域20,所述第1划定区域19被第1接合部17和第2接合部18包围,并且沿卫生巾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排列成方格状,在内部封入有高吸水性聚合物12;所述第2划定区域20位于相邻(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靠近)的4个第1划定区域19、19…的中央,同时4个斜向被第2接合部18包围。即,第1划定区域19被第1接合部17、17…以及第2接合部18、18…包围,第1接合部17、17…分别配置在上下左右位置的第1接合部17、17…,第2接合部18、18…分别配置在位于上下左右位置的中间的4个斜向的位置。另外,第2划定区域20位于被4个第1划定区域19、19…包围的中央(该4个第1划定区域19、19…是排列成方格状的第1划定区域19、19…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靠近的4个第1划定区域),4个斜向分别被第2接合部18包围。以某1个第1划定区域19为基准进行观察时,在其周围,在垫长度方向L的两端部分别邻接第1划定区域19、同时在垫宽度方向W的两侧部分别邻接第1划定区域19,并且在配置于它们周围的第1划定区域19、19…的中间且作为基准的中央的第1划定区域19的4个斜向分别邻接第2划定区域20。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1划定区域19,被第1接合部17和第2接合部18包围的区域内的上层片10以大致中央部为顶点向肌肤侧鼓起成圆顶状,从而在上层片10与液体扩散片15之间形成空间部。另外,在第2划定区域20,如图3和图5所示,利用第2接合部18包围4个斜向的区域内的上层片10以大致中央部为顶点向肌肤侧鼓起成大致四棱锥状,由此在上层片10与液体扩散片15之间形成空间部。图6是变形例的图3的V-V线向视图。如图6所示,还能够通过使上层片10的平坦部分层叠在液体扩散片15的上表面而在上层片10与液体扩散片15之间不形成空间部。第1划定区域19被设为在内部空间填充有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聚合物配置区域13。优选将第2接合部18的接合强度设定为小于第1接合部17的接合强度,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吸液而溶胀时,第2接合部18的接合比第1接合部17更优先剥离。即,优选具有第1接合部17的接合强度>第2接合部18的接合强度的关系。通过使第2接合部18的接合强度小于第1接合部17的接合强度,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吸液而溶胀时,第2接合部18的接合以相对较弱的力被剥离。另外,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溶胀进一步进行、产生更大的力时,第1接合部17的接合也被剥离。基于图3、图7和图8对由以上构成形成的聚合物片4的体液吸收机理进行说明。首先,如图3和图7所示,在利用将第1划定区域19沿宽度方向W横断并穿过左右两侧的第1接合部17、17的横截面切断得到的截面图中,在宽度方向W上相邻的第1划定区域19、19之间利用接合强度相对较大的第1接合部17将上层片10与液体扩散片15接合(吸液前,图中用(之前)表示)。因此,封入第1划定区域19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吸液而溶胀时(吸液后,图中用(之后)表示)处于下述状况:第1接合部17的接合不容易被剥离,在该状态下,溶胀后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容易使上层片10和液体扩散片15产生变形或凹凸。另一方面,如图3和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聚合物片4中,在利用将第1划定区域19倾斜地横断并交替地穿过第1划定区域19和第2划定区域20的横截面切断得到的截面图中,在斜向上相邻的第1划定区域19和第2划定区域20之间利用接合强度相对较小的第2接合部18将上层片10与液体扩散片15接合(吸液前,图中用(之前)表示)。因此,封入第1划定区域19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吸液而溶胀时(吸液后,图中用(之后)表示),第2接合部18的接合被剥离,第1划定区域19与第2划定区域20连通。因此,体液的扩散性良好、并且吸液而溶胀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流动性好,高吸水性聚合物12彼此不容易结合、并且不会发生凝胶堵塞,能够利用高吸水性聚合物12高效地吸液。另外,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吸液而溶胀时,第1划定区域19的内部空间与4个斜向的第2划定区域20的内部空间连通,因而能够释放因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溶胀所致的应力,片不容易产生变形或凹凸,穿着感良好。另外,聚合物片4中,第1划定区域19的周围的接合部不会被全部同时剥离,通过设有接合强度弱的部分和接合强度强的部分,接合强度弱的部分优先被剥离、接合强度强部分的接合仍保留,由此,能够防止溶胀后的聚合物有较大位移、片发生变形或歪扭(よれ)。如图3所示,第2划定区域20优选以小于第1划定区域19的面积形成。由此,在不降低聚合物片4的吸水效率的情况下,第2划定区域20容易起到作为用于释放第1划定区域19内的聚合物溶胀时的应力的缓冲区的作用。另外,第2划定区域20中,优选内部空间以小于第1划定区域19的体积形成。由此,在第1划定区域19与第2划定区域20的内部空间连通时,能够防止由于高吸水性聚合物12有较大位移所致的聚合物片的变形。第1划定区域19和第2划定区域20能够以任意的平面形状形成。如图3所示,第1划定区域19的平面形状是由第1接合部17和第2接合部18包围的区域的基端部分的平面形状,是与第1接合部17和第2接合部18内接并闭合的假想线S1的平面形状。另外,如该图3所示,第2划定区域20的平面形状是由第2接合部18包围的区域的基端部分的平面形状,是与第2接合部18内接并闭合的假想线S2的平面形状。第1划定区域19的平面形状可以形成为椭圆形、圆形、多边形、菱形等。第2划定区域20的平面形状可以形成为大致菱形、椭圆形、圆形、多边形等。在由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平面形状形成的物品中,长边方向可以沿卫生巾长度方向L取向,也可以沿卫生巾宽度方向W取向。这些平面形状之中,特别优选如图3所示,第1划定区域19的平面形状在卫生巾长度方向L形成为长椭圆形、并且第2划定区域20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大致菱形。由此,在聚合物片4中可大致无间隙地配置第1划定区域19和第2划定区域20、能够提高聚合物片4的吸水效率,并且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吸液而溶胀、第2接合部18的接合剥离而第1划定区域19和第2划定区域20连通时,可将片的变形抑制得较小。第2划定区域20的平面形状为大致菱形除了包括各边由直线构成的菱形以外,还包括各边由向内侧凸出的曲线构成的大致菱形的形状。如图3所示,各第1划定区域19和第2划定区域20优选按照相邻的第1划定区域19或第2划定区域20之间不会空出间隙的方式以第1接合部17和第2接合部18作为交界线相邻地配置。由此,高吸水性聚合物12相对于聚合物片4大致无间隙地配置,能够提高吸液效果。另一方面,各第1划定区域19也可以分别被各自独立的第1接合部17和第2接合部18包围、且与相邻的第1划定区域19之间空出间隙地进行配置(未图示)。这种情况下,在第1划定区域19内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溶胀而聚合物片4的厚度增厚时,相邻的第1划定区域19、19间的间隙成为缓冲区而片的变形被吸收,能够防止聚合物片4整体变形。该间隙若过小则片的变形的吸收效果降低,若过大则吸液效果降低,因而优选为第1划定区域19的长轴方向长度的10%~30%左右。关于第1划定区域19中的上层片10与液体扩散片15之间的内部空间,优选在卫生巾长度方向L具有长椭圆形的底面,在横截面图中从液体扩散片15的表面朝向肌肤侧形成为圆顶状的整体带有圆度的中空圆弧状,在立体图中形成为将椭球体沿长轴方向大致分成两半而成的大致半椭球体状。另外,在第2划定区域20中的上层片10与液体扩散片15之间也可以形成内部空间(参照图5)。这种情况下,优选内部空间具有大致菱形的底面,在横截面图中形成为从液体扩散片15的表面朝向肌肤侧倾斜的具有直线状的斜面的中空的三角形状,在立体图中形成为大致四棱锥体状。第2划定区域20的内部空间的顶部的角度可以为锐角,可以以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45°以下来形成。在第2划定区域20鼓起的情况下,优选第1划定区域19的鼓起高度与第2划定区域20的鼓起高度大致相等地形成。由此,能够在维持第1划定区域19中的原有肌肤触感的情况下容易地使第2划定区域20中的体液移动到吸收体侧。在第2划定区域20的高度高于第1划定区域19的高度时,主要是第2划定区域20的顶部与肌肤抵接、肌肤触感变差。优选第1划定区域19的高度与第2划定区域20的高度几乎没有高度差,但也可以有±3mm左右、优选±2mm左右、更优选±1mm左右的差。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也可以为第2划定区域20中的上层片10与液体扩散片15之间不形成空间的平坦形状(例如图6所示的构成)。这种情况下,参照图7和图8如上所述,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吸液而溶胀时,也能够使第2接合部18的接合剥离、第1划定区域19和第2划定区域20连通。由此,能够释放因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溶胀所致的应力,片不容易产生变形或凹凸,穿着感良好。作为第1接合部17和第2接合部18,优选使用基于热熔性粘接剂等粘接剂的粘接手段,也能够使用基于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熔接的接合手段。关于第1接合部17与第2接合部18的接合强度的调整,在使用基于粘接剂的粘接手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单位面积的涂布量或涂布图案的长度来进行,在使用基于熔接的接合手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熔接面积或熔接温度的调整来进行。第1接合部17和第2接合部18的接合强度均被设定为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吸液而溶胀时上层片10和液体扩散片15不会破损的程度的强度、即小于上层片10和液体扩散片15的拉伸强度的强度。具体地说,第1接合部17的接合强度优选为0.5~2N/25mm左右,第2接合部18的接合强度优选为0.2~1N/25mm左右。另外,这些接合强度之差优选设为0.3N/25mm以上。接合强度可以由进行下述拉伸试验时的拉伸强度进行测定,该拉伸试验是将利用切割成25mm宽度的各接合部进行接合的片材以300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的试验。另外,也可以使用实际设有第1接合部17和第2接合部18的片,利用下述方法对各接合部17和18的接合强度进行测定。首先,以利用第1接合部17和第2接合部18使上层片10和液体扩散片15接合的状态进行拉伸试验,测定接合强度P1。接下来,向聚合物片注水使高吸水性聚合物12溶胀,剥离第2接合部18,以仅利用第1接合部17使上层片10和液体扩散片15接合的状态进行拉伸试验,测定接合强度P2(将此时的接合强度P2作为第1接合部17的接合强度)。将接合强度P1与P2之差(P1-P2)作为第2接合部18的接合强度。如图3所示,配置于第1划定区域19的上下端的第1接合部17优选沿左右方向(卫生巾宽度方向W)形成为长槽状,配置于第1划定区域19的左右端的第1接合部17优选沿上下方向(卫生巾长度方向L)形成为长槽状。由此,第1接合部17在相邻的第1划定区域19、19之间沿着各自连接的切线方向形成为长槽状,使得相邻的第1划定区域19彼此的连接受到限制。需要说明的是,第1接合部17优选形成为连续槽状,但也可以形成断续的点状。另外,优选第2接合部18与第1接合部17分隔开地配置、并且在将相邻的第1接合部17、17彼此连接的方向形成为断续的多个点状。第2接合部18优选形成为接合强度比第1接合部17弱的断续的点状,以使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吸液而溶胀时优先剥离。另外,第2接合部18可以形成为连续的槽状,也可以由1个点形成。例如,可以按照各第2接合部18的平面尺寸小于各第1接合部17的平面尺寸的方式来形成。第2划定区域20被设为在内部封入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量少于第1划定区域19的聚合物配置区域13、或者不存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4。由于第2划定区域20以小于第1划定区域19的面积形成、内部空间也为小于第1划定区域19的体积,因而优选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封入量也相对较少。另外,通过使第2划定区域20的聚合物量少于第1划定区域19、或使其为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4,第1划定区域19与第2划定区域20之间的接合部脱落、吸液并溶胀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容易从第1划定区域19流向第2划定区域20,能够更确实地防止第1划定区域19中的凝胶堵塞。另外,填充至第1划定区域19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重量可以为20~300g/m2、优选可为80~200g/m2。接下来,参照图9和图10对聚合物片4的制造过程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聚合物片的制造装置24的侧面图。图10是示出聚合物片4的制造过程的工艺截面图。聚合物片4的制造优选使用制造装置24。制造装置24包含第1压花辊21、第2压花辊22、以及平轧辊23。如图10(B)所示,第1压花辊21上排列有与第1划定区域19对应的多个凸状部21a、21a…,并且排列有与第2划定区域20对应的多个凸状部21b、21b…。另外,第2压花辊22上排列有与第1压花辊21的凸状部21a对应的多个凹状部22a、22a…、并排列有与第1压花辊21的凸状部21b对应的多个凹状部22b、22b…。在制造聚合物片4时,首先使上层片10(图10(A))在第1压花辊21与第2压花辊22之间通过。由此,通过凸状部21a与凹状部22a的咬合形成第1划定区域19的鼓起部分,并且通过凸状部21b与凹状部22b的咬合形成第2划定区域20的鼓起部分(图10(B))。其后,将高吸水性聚合物12散布在配置有上层片10的第2压花辊22的表面,将高吸水性聚合物12收纳在与第1划定区域19对应的凹状部22a(图10(C))。接着,使从其它路径运送的液体扩散片15以层叠的状态通过第2压花辊22与平轧辊23之间,从而利用第1接合部17和第2接合部18将上层片10和液体扩散片15接合并一体化(图10(D))。它们的接合可以通过在与第2压花辊22的凸部对应的上层片10的外表面涂布热熔性粘接剂等而与液体扩散片15粘接、或者通过在与平轧辊23咬合时对第2压花辊22的凸部进行加热或超声波辐射而使上层片10与液体扩散片15熔接来进行。另外,此时,在液体扩散片15上层叠下层片11,根据需要一体地接合上层片10、液体扩散片15和下层片11。通过在第2压花辊22的凹状部22a的底部以及必要时的凹状部22b的底部分别设置吸引口,在压花时容易吸引上层片10并进行压花,同时在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散布时能够进行吸引从而防止聚合物下落。另外,在散布高吸水性聚合物12后,可以通过用刮刀等将表面变均匀来调整收纳在第1划定区域19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量。之后,在未设置第1划定区域19和第2划定区域20的上层片10和下层片11的接合部,裁剪在长度方向L上连续的聚合物片4、4…。图10和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聚合物片4可以以单一物质存在于透液性表面片3与不透液性背面片2之间。另一方面,如图11和图12所示,该聚合物片4也可以与配置在聚合物片4的非肌肤侧或肌肤侧的纤维聚集体层30(该纤维聚集体层30包含纸浆等吸水性纤维聚集体)的层叠体的形式存在。纤维聚集体层30至少由吸水性的纤维聚集体构成,也可以混入高吸水性聚合物。图11中,在聚合物片4的非肌肤侧配置纤维聚集体层30,这些聚合物片4与纤维聚集体层30的层叠体被夹设在透液性表面片3与不透液性背面片2之间。由此使透过了上层的聚合物片4的体液被下层的纤维聚集体层30吸收并保持。这种情况下,作为构成聚合物片4的下层片11,优选使用透水性片材。图12中,在聚合物片4的肌肤侧配置纤维聚集体层30,这些聚合物片4与纤维聚集体层30的层叠体被夹设在透液性表面片3与不透液性背面片2之间。由此能够使由纤维聚集体层30扩散的体液被聚合物片4迅速吸收。这种情况下,如图12所示,可以在纤维聚集体层30的宽度方向W中央部设置沿长度方向L贯通的狭缝31。由此,该狭缝31起到体液的暂时贮留空间的作用,能够使体液沿着该狭缝31在长度方向L扩散,同时聚合物片4中的体液能够扩散,因而能够扩散性优异且高效快速地被聚合物片4吸收。在制成聚合物片4与纤维聚集体层30的层叠体的情况下,聚合物片4不必配置在纤维聚集体层30的整个面上,例如,可以仅配置在包含排尿口部的卫生巾中央区域、或仅配置在包围排尿口部的环状区域。这种情况下,纤维聚集体层30被配置到除了外周折边部以外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外周部。另外,尽管未图示,但透液性表面片3并不一定是必须的要素,在使聚合物片4的上层片10作为肌肤抵接面层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配置透液性表面片3。由此,生理用卫生巾1能够进一步薄型化、并且能够通过减少材料量而削减成本。【实施例】为了验证本实施方式中的聚合物片4的效果,进行以下的吸水试验。在试验中,如图3所示,使用下述的聚合物片4:其利用第1接合部17和第2接合部18形成第1划定区域19和第2划定区域20,同时将第1划定区域19和第2划定区域20设为配置有高吸水性聚合物12(SDPGlobal制EP-2100)的聚合物配置区域13。聚合物配置区域13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在试验中,使用直径25mm的吸收筒向聚合物片4的上表面滴加人工尿3cc,测定吸收速度(从人工尿滴加到吸收完的时间)和扩散面积(在吸收完后经过1分钟之后的扩散面积),得到5次的平均值。人工尿含有尿素:20wt%、食盐:8wt%、氯化钙二水合物:0.3wt%、氧化镁七水合物:0.8wt%、纯水:70.01wt%。将其结果列于表2。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中,在未配置液体扩散片15的上层片与下层片之间夹设高吸水性聚合物。【表2】如表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聚合物片4中,与未配置液体扩散片15的比较例相比,扩散面积大幅增大,尿能够被更宽范围的高吸水性聚合物12吸收。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特定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下面附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附注1)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是具备聚合物片的吸收性物品,该聚合物片是在配置于肌肤侧的上层片和配置于非肌肤侧的下层片之间夹设高吸水性聚合物而成的,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上述聚合物片设有配置了上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配置区域、以及不配置上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无配置区域,与上述下层片的肌肤侧面相邻地层叠液体扩散片,该液体扩散片促进面方向的体液扩散,上述上层片在上述聚合物无配置区域以与上述液体扩散片接触的状态进行接合。在该方案中,在上述聚合物片形成了配置有上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配置区域、以及不配置上述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无配置区域。另外,与上述下层片的肌肤侧面相邻地层叠有液体扩散片,该液体扩散片促进面方向的体液扩散。进而,上述上层片在上述聚合物无配置区域以与上述液体扩散片接触的状态进行接合。由此,在上述聚合物无配置区域,从上层片渗透到液体扩散片的体液通过液体扩散片的面方向的液扩散作用而在面方向快速扩散,因而体液能够与大范围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接触、能够效率良好地吸收。另外,由于通过上述液体扩散片而在面方向扩散的体液从配置于上述聚合物配置区域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的下侧迂回而被吸收,因而可效率良好地由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收体液。进而,由于通过上述液体扩散片在面方向扩散的体液被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收,因而能够防止这样的穿着感变差:由于体液仅集中在特定的狭小区域的高吸水性聚合物而被吸收,仅该狭小区域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发生溶胀,厚度变大,造成穿着感变差。(附注2)进而,上述液体扩散片可以采用如下方案:由JISP8141规定的克莱姆吸水度为10分钟25mm以上,并且厚度方向的液体透过性低于上述上层片和下层片。利用该方案,作为促进面方向的体液扩散的上述液体扩散片,使用具有规定的克莱姆吸水度、并且厚度方向的液体透过性低于上层片和下层片的材料。作为具备这样的特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皱纹纸、薄页纸等。(附注3)此外,上述聚合物片可以为下述方案:其被划分成多个第1划定区域、以及第2划定区域,所述第1划定区域至少上下左右位置被接合部(该接合部将上述上层片与上述液体扩散片接合)包围,并且沿着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排列成方格状,内部被设为上述聚合物配置区域;所述第2划定区域位于相邻的4个上述第1划定区域的中央、同时内部被设为上述聚合物无配置区域。利用该构成,对设于聚合物片的聚合物配置区域和聚合物无配置区域的配置图案进行限定,同时对上层片与液体扩散片的接合位置进行限定。具体地说,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使在内部设有聚合物配置区域的多个第1划定区域沿着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排列成方格状,同时使在内部设有聚合物无配置区域的第2划定区域位于相邻的4个上述第1划定区域的中央。另外,上层片与液体扩散片的接合位置为上述第1划定区域的至少上下左右位置。因此,体液容易穿过上述接合部并从聚合物片的上层片移动到液体扩散片中,并且在液体扩散片中容易穿过该接合部的配置图案并在纵向和横向进行液体扩散,可促进体液的扩散性。本国际申请基于2015年12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40050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全部内容援引在本文中。符号说明1…生理用卫生巾、2…不透液性背面片、3…透液性表面片、4…聚合物片、7…侧向无纺布、10…上层片、11…下层片、12…高吸水性聚合物、13…聚合物配置区域、14…聚合物无配置区域、15…液体扩散片、16…接合部、17…第1接合部、18…第2接合部、19…第1划定区域、20…第2划定区域。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