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式鼻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7056发布日期:2019-02-10 13:0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面罩式鼻插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插管,其具有用于向鼻部供应氧气的支撑框架形状的供氧部分以及能够与供氧部分附接/拆卸的面罩部分。



背景技术:

通常,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由于气道和肺部损伤导致呼吸能力下降而使用呼吸辅助装置来供应氧气。

氧气鼻插管是代表性的呼吸辅助装置。

氧气鼻插管设置有分成两部分以形成尖头的鼻梁架(nosepiece)以及用于向鼻梁架供应氧气的导管。

通过将鼻梁架的尖头插入患者的鼻孔中,然后将从鼻梁架延伸的导管挂在患者的耳朵上就像佩戴眼镜那样进行固定,从而将氧气鼻插管佩戴在患者身上。

同时,当颗粒物浓度变高时,包括颗粒物的有毒物质可能在肺部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病。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会在氧气鼻插管上佩戴颗粒物面罩,以轻微预防包括颗粒物在内的有毒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

然而,当颗粒物面罩戴在氧气鼻插管上时,由于导管从患者的鼻部伸到耳朵背面使得面罩不会紧密接触患者的面部,因此颗粒物面罩与患者面部之间存在间隙,由此存在颗粒物可能在没有经过过滤的情况下通过该间隙流入呼吸系统的问题。

此外,当将颗粒物面罩戴在氧气鼻插管上时,面罩的带子与挂在患者耳朵上的导管一起对患者的耳朵施压,给患者带来不适,这可能引起压迫性溃疡。此外,由于这些问题,即使在颗粒物浓度高的情况下,患者也难以长时间戴着面罩。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了一种鼻插管,当其与颗粒物面罩相连时可紧密地贴合到患者的面部以使外部空气的流入最小化,并允许在对患者身体没有不良影响的情况下长时间佩戴。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鼻插管包括:供氧部分,其形成使用者的鼻部和口部能够设置在其内部的空间,并且在使用者佩戴的状态下能够向使用者的鼻部供应氧气;以及面罩部分,供氧部分在面罩部分内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于该面罩部分,并且该面罩部分被构造成佩戴在使用者的面部。

供氧部分可以包括:框架部分,其形成为穹隆结构以在内部形成空间,在该框架部分中以单一结构形成有允许从外部供应的氧气流过的流动通道;以及叉形部分,其在与流动通道连通的状态下联接至框架部分以设置在空间中,并且在使用者佩戴的状态下插入使用者的鼻部中。

框架部分可以包括:形成为拱形结构并沿预定方向设置的多个水平支撑构件;以及形成为拱形结构并沿水平支撑构件的外部轮廓设置以与水平支撑构件交叉的多个垂直支撑构件。

垂直支撑构件可以包括:在其内部形成流动通道的主支撑构件,在主支撑构件的一侧形成有突出到空间内以联接至叉形部分的第一联接喷嘴,在主支撑构件的另一侧形成有向外突出以贯穿面罩部分的第二联接喷嘴;以及沿水平支撑构件的外部轮廓设置在主支撑构件的两侧的辅助支撑构件。

框架部分还可以包括:鼻部支撑构件,其是弯曲的并且从水平支撑构件的设置在垂直支撑构件的一个端部处的边缘部分沿预定方向延伸,并且鼻部支撑构件在其内部中心部分设置有凹陷部分,使用者的鼻部可以安置在该凹陷部分中;以及下巴支撑构件,其是弯曲的并且从水平支撑构件的设置在垂直支撑构件的另一个端部处的边缘部分沿预定方向延伸,并且在使用者佩戴上鼻插管时接触使用者的下巴。

叉形部分可以包括:联接部分,其联接至第一联接喷嘴;分叉排放部分,其分成两个分支以插入使用者的鼻部并且在供应氧气时排放氧气;以及位置调整部分,其置于联接部分和分叉排放部分之间以连接联接部分和分叉排放部分,并且由柔性材料制成以调整分叉排放部分在空间内的位置和角度。。

面罩部分可以包括:主体,其围绕使用者的面部并在其两侧设置有被构造成挂在使用者的耳朵上的带子;以及支撑构件,其设置在主体的下侧并且其中形成有对应于第二联接喷嘴的外表面的通孔以便与第二联接喷嘴相连。

供氧部分还可以包括联接至框架部分并且将从外部装置供应的氧气传输至流动通道的连接器。连接器可以包括:连接部分,其联接至支撑部分并且联接至第二联接喷嘴的突出到支撑部分的外部的一侧;以及连接管,其将外部装置和连接部分连接在一起并且被构造成允许氧气从中流过。

支撑部分的形成有通孔的内表面和第二联接喷嘴的外表面可以形成为锥形,并且连接部分的内表面可以形成为与第二联接喷嘴的外表面对应的形状。

支撑部分可以包括:连接至主体的板状的第一支撑构件;以及第二支撑构件,其从第一支撑构件以预定的角度倾斜地突出以贯穿主体,并形成为锥形。

支撑部分可以包括:阀框架,其连接至主体并在其中限定流路;阀盖,其联接至阀框架的前侧,并具有沿其圆周设置的多个排放孔;以及阀门构件,其设置在阀框架和阀盖之间并且根据使用者的呼吸打开/关闭流路。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供氧部分内部设置有可以设置使用者的鼻部和口部的空间,使得使用者可以在舒适的状态下戴着鼻插管,并且供氧部分在被面罩部分支撑的状态下戴着,因此可以向使用者的鼻部供应氧气,同时可以过滤外部空气。

此外,由于消除了供氧部分和面罩部分之间的干扰,因此可以长时间佩戴,并且面罩部分可以紧密接触使用者的面部,从而使外部空气的流入最小化并完全过滤外部空气。

另外,由于位于框架部分的内部中心处的与叉形部分连通的流动通道形成为单一结构,因此与传统的鼻插管相比可以显著减小流体阻力,从而使流速损失最小化,由此可以供应与预定流量极其相似的氧气量并使能量消耗最小化。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鼻插管被佩戴着的状态。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鼻插管的插管部分的前视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鼻插管的插管部分的后视立体图。

图4是图3的‘a’部的放大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鼻插管的面罩部分。

图6示意性示出了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鼻插管的面罩部分设置的支撑部分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及第二联接喷嘴和连接部分联接至支撑部分的状态。

图7示意性示出了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鼻插管的面罩部分设置的支撑部分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以及第二联接喷嘴和连接部分联接至支撑部分的状态。

图8示出了传统的鼻插管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鼻插管的每单位流速的流速损失的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鼻插管100包括供氧部分10。

供氧部分10形成患者的鼻部200a和口部可以放置在其中的空间11a,并且形成为支撑框架的类型,该支撑框架能够向戴上它的使用者200的鼻部200a供应氧气。

更详细地,供氧部分10可以包括限定空间11a的框架部分11以及向使用者200的鼻部200a供应氧气的叉形部分13。

参见图2和图3,框架部分11形成为穹隆结构以在其中限定设置使用者200的鼻部200a和口部的空间11a,并且可以在其中形成来自外部的氧气流过的流动通道1131c。

更详细地,框架部分11可以包括多个水平支撑构件111和多个垂直支撑构件113,多个水平支撑构件111分别形成为拱形并且沿预定方向设置,多个垂直支撑构件113分别形成为拱形并且沿水平支撑构件111的外部轮廓设置以与水平支撑构件111交叉。即,水平支撑构件111和垂直支撑构件113都形成为拱形,并且设置成在它们的外部轮廓上彼此交叉以形成穹隆结构。例如,这里描述的拱形结构不是指完美弧形,而是可以是朝向外部弯曲以在其中形成空间111a的结构。此外,穹隆结构不是指完整的半球形,而是可以是诸如通过前面描述的拱形结构形成的诸如碗的结构。

这里,垂直支撑构件113可以包括主支撑构件1131和辅助支撑构件1133。

主支撑构件1131形成单一结构的流动通道1131c,并且在其一侧形成有突出到空间11a内并联接至叉形部分13的第一联接喷嘴1131a,并且在其另一侧形成有朝外部突出并贯穿面罩部分20的第二联接喷嘴1131b。辅助支撑构件1133形成为具有小于主支撑构件1131的厚度,并且可以沿水平支撑构件111的外部轮廓设置在主支撑构件1131的两侧。

此时,如图3所示,单一结构是指在框架部分111的内部中心独立地形成的结构,以便以预定的流速向叉形部分13供应氧气。

参见图8,在传统的鼻插管中,连接至主导管的鼻梁架设计成分成两个分支以使流体阻力显著增加。

然而,在鼻插管100中,连接至叉形部分13的流动通道1131c在框架部分11的内部中心形成为单一结构,使得与传统的鼻插管相比可以显著减小流体阻力。即,如图8所示,当向鼻插管100供应氧气时,与传统的鼻插管相比可以使流速损失最小化。因此,通过鼻插管供应的氧气的量可以与预定量极其相似,因此可以使能量消耗最小化。

例如,流速损失的值可以根据来自外部装置供应氧气的预定流速与将鼻插管连接至外部装置时实际所获得的流速之间的差来获得。

框架部分11还可以包括鼻部支撑构件115、下巴支撑构件117和边缘连接支撑构件119。

鼻部支撑构件115可以是弯曲的,并且从水平支撑构件111的、设置在垂直支撑构件113的一个端部处的边缘部分沿预定方向延伸。另外,鼻部支撑构件115可以在其内部中心部分设置有凹陷部分115a,使用者的鼻部200a可以安置在该凹陷部分115a中。因此,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200戴上鼻插管时,鼻部支撑构件115接触使用者100的鼻部200a。

下巴支撑构件117可以是弯曲的,并且从水平支撑构件111的、设置在垂直支撑构件113的另一个端部处的边缘部分沿预定方向延伸。因此,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戴上鼻插管时,下巴支撑构件117接触使用者200的下巴200b。

边缘连接支撑构件119连接由垂直支撑构件113和水平支撑构件111形成的格子的边缘。即,边缘连接支撑构件119将结构强度差的最外边缘连接至内部格子的边缘,以将框架部分111保持在更坚固的状态。

参见图1和图4,叉形部分13在与流动通道1131c连通的状态下联接至框架部分11并设置在空间11a中,并且当使用者200戴上鼻插管时插入鼻部200a中。

更详细地,叉形部分13可包括联接至第一联接喷嘴1131a的联接部分131、分成两个分支并插入鼻部200a并在供应氧气时排放氧气的分叉排放部分133以及位置调整部分135,位置调整部分135置于联接部分131和分叉排放部分133之间以连接联接部分131和分叉排放部分133,并且由柔性材料制成以调整分叉排放部分133在空间11a内的位置和角度。例如,位置调整部分135可以由波纹管型导管形成。

另外,供氧部分10还可以包括联接至框架部分11并且将从外部装置300供应的氧气传输至流动通道1131c的连接器15。

参见图1,连接器15可包括连接部分151和连接管153,连接部分151联接至支撑部分23以连接至第二联接喷嘴1131b的从支撑部分23向外突出的一个端部,连接管153将外部装置300和连接部分151连接在一起并被构造成允许氧气从中流过。

同时,鼻插管100包括面罩部分20。

参见图5,面罩部分20被构造成允许供氧部分10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并允许戴在使用者200的面部。

面罩部分20可包括主体21。

主体21可以围绕使用者200的面部,并且可以在其两侧设置有被构造为挂在使用者200的耳朵上的带子211。

另外,面罩部分20可以包括支撑部分23,该支撑部分23设置在主体21的下侧,并且在支撑部分23中形成有对应于第二联接喷嘴1131b的外表面的通孔23a以便与第二联接喷嘴1131b相连。

这里,如图6所示,限定通孔23a的支撑部分23的内表面和第二联接喷嘴1131b的外表面可以形成为锥形,并且连接部分151的内表面可以形成为与第二联接喷嘴1131b的外表面对应的形状。因此,当使用者佩戴鼻插管100时,连接至面罩部分20的主体21的带子211的拉力拉动主体21,从而使供氧部分10朝向使用者的面部贴合,使得设置在主体21上的支撑部分23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供氧部分10的第二联接喷嘴1131b的外表面,以防止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联接喷嘴1131b的外表面和支撑部分23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另外,连接部分23可以通过其锥形内表面与第二联接喷嘴1131b的外表面紧密接触。

支撑部分23连接至主体21并且被构造成具有能够支撑第二联接喷嘴1131b的形状。

更详细地,支撑部分23可包括第一支撑构件231和第二支撑构件233,第一支撑构件231连接至主体21并且具有板状,第二支撑构件233以预定的角度从第一支撑构件231倾斜地突出以贯穿主体21并形成为锥形。例如,第一支撑构件231和第二支撑构件233可以形成为可分离的结构或整体结构。

支撑部分23可以形成为阀结构。

参见图7,支撑部分23可包括阀框架235、阀盖237和阀门构件239,阀框架235连接至主体21并在其中限定流路235a,阀盖237联接至阀框架235的前侧并具有沿其圆周设置的多个排放孔237a,阀门构件239设置在阀框架235和阀盖237之间,并且根据使用者的呼吸打开/关闭流路。

也就是说,如果使用者200在流路235a关闭的状态下呼气,则从使用者200排出的空气穿过面罩部分20的主体21并流入形成在阀框架235中的流路235a中,以对阀门构件239施压,阀门构件239因此向前移动以打开流路235a,使得空气可以通过多个排放孔237a排放到外部。

这样,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供氧部分10的内部形成有可以设置使用者200的鼻部200a和口部的空间11a,因此使用者200可以在舒适的状态下戴着鼻插管,并且由于供氧部分10在被由面罩部分20支撑的状态戴着,因此可以向鼻部200a供应氧气,同时可以过滤外部空气。

此外,消除了供氧部分10和面罩部分20之间的干扰,可以长时间佩戴,并且面罩部分20也可以紧密接触使用者200的面部,使得可以使外部空气的流入最小化,并且可以完全过滤外部空气。

另外,由于与叉形部分13连通的流动通道1131c在框架部分11的内部中心处形成为单一结构,因此与传统的鼻插管相比可以显著减小流体阻力,从而使流速损失最小化,由此通过鼻插管向使用者200供应的氧气量可以与预定量极其相似,并且可以使能量消耗最小化。

虽然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实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相反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设置。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鼻插管可以用作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呼吸辅助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