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线段固定在两枝叉叉枝端部形成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各种形状的两枝叉,例如Y状的、V状的、F状的、U状的等等,其共同的特征是都有两个叉枝。将线段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枝叉的两个叉枝端部,在两个叉枝端部之间形成张紧的弦。张紧的弦可以用于清洁牙缝及其他缝隙。
目前,线段在两枝叉的两个叉枝端部固定成弦的方法各有不同。
线段的两端分别注塑在两个叉枝端部,在两个叉枝端部之间形成弦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线会松弛、断掉或从叉枝端部拔脱,无法再使用。
线段的两端分别用机械装置夹持在两个叉枝端部,在两个叉枝端部之间形成弦的,过于笨重,使用不便。
在剔牙器(90209894.2)实用新型专利中,线段的两端分别缠绕在两个叉枝端部,在两个叉枝端部之间形成弦后将余线拉向柄部。也过于笨重,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线段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枝叉的两个叉枝端部,在两个叉枝端部之间形成张紧的弦的方法。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特征是:两枝叉的两个叉枝端部分别都开有边槽和顶槽,线段的一端先在一个叉枝端部的边槽中缠绕数圈后将余线拉向另一个叉枝端部,绷紧后在另一个叉枝端部的边槽中缠绕数圈,形成张紧的弦。然后将余线通过顶槽改变缠绕方向。将余线绕过张紧的弦后拉紧,压在张紧的弦与边槽之间,形成活结固定。
边槽还可以防止线段形成张紧的弦后,在使用中沿着叉枝杆方向移动。
使用中张紧的弦断掉后,牵扯留在两个叉枝端部的残线便可去除残线,更换新线后,再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两枝叉中的任意一个叉枝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附视图。
图5、图6、图7是线缠绕在叉枝端部,形成张紧的弦的过程示意。
图8、图9、图10 是叉枝顶槽的各种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1 所示,由两枝叉和线段7组成。两枝叉由叉枝1、叉枝2、横撑4和叉柄3等四个部分组成。线段7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叉枝1和叉枝2的边槽5上,在叉枝1和叉枝2之间形成张紧的弦d-e。
参见图2、图3,在每一个叉枝的端部分别设置两个边槽5,和一个顶槽6。两个边槽5起定位作用,线段7在两个边槽5中缠绕。顶槽6则用于改变线段7的缠绕方向,便于形成活结。
形成张紧的弦的方法参见图5,先将线段7在叉枝1端部的边槽5内压住线段7的线头缠绕数圈后,拉向叉枝2。参见图6,用手指捏紧叉枝1和叉枝2的上端部,使其稍微变形靠拢后,将线段7拉紧在叉枝2上端部的边槽5内缠绕数圈,松开手指形成张紧的弦d-e。再将线段7的线尾从叉枝2上端部的内侧引入顶槽6,通过顶槽6拉向叉枝2上端部的外侧。参见图7,将线尾从前下至后上绕过张紧的弦的e端,再向叉枝2上端部的外侧牵拉,线尾压在张紧的弦的e端与边槽之间,形成活结。当弦d-e在使用时断开后,拉扯线头,即可去除残线,更换新线后,便可再次使用。
顶槽6的可设置成各种方向。顶槽6平行于形成的弦线段7如图4;顶槽6垂直于形成的弦线段7如图8;顶槽6倾斜于形成的弦线段7如图9、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