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灌注生根固定的种植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104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可灌注生根固定的种植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牙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灌注生根固定的种植体。



背景技术:

种植牙是当前牙缺失修补治疗的主要方式。种植牙主要由种植体、基台和牙冠组成,种植体是种植牙植入牙槽骨内的部分,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刚度(弹性模量大)。种植体固定不佳或发生松动和大幅度沉降,将直接导致种植失败。

牙槽骨是松质骨,松质骨的特点是其骨组织呈现面包样的多孔疏松结构,弹性模量较小。

由于咀嚼的力量强大,当前种植体都选用生物相容性好、强度高的金属材料制作,其外观就是一枚钉尖圆钝的金属螺钉(图1)。随着骨结合理论被临床广泛接受,现在的种植体表面又进行了涂层、喷砂酸蚀,以利于骨组织生长附着在其表面(骨结合),起到固定种植体的作用。

然而,存在的问题非常明显。一方面是牙齿缺失后,周围的牙槽骨会萎缩缺损,这将导致预定的种植体植入窝骨量不够(类似于种树时土层厚度不够),需要进行骨增量处理(骨移植、劈开增量等),从而使得植牙时间冗长、难度加大,患者痛苦多、费用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另一方面,由于金属种植体与牙槽骨的弹性模量相差悬殊,当在非受力(咀嚼)状态下形成的骨结合承受咀嚼时产生的强大应力时,弹性模量较小的牙槽骨便会被弹性模量较大的金属种植体反复挤压、切割、甚至击穿,导致种植牙使用寿命短、种植效果不佳。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国际公认的种植牙评价标准(CFDA注册时采用)将“种植体植入术后第一年垂直骨吸收小于1.0mm、以后每年复查垂直骨吸收小于0.2mm”作为临床终点评价指标。垂直骨吸收的另一种表达即是:种植体的下沉位移。

由此可见,因为种植体头部面积小,压强大,应力集中,再加上弹性模量悬殊,骨结合产生的作用是有限的。临床上需要固定效果更为科学稳定、使用寿命更长的种植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灌注生根固定的种植体,使用该种植体能实现种植牙时,补缺生根、匹配模量、稳固有感。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可灌注生根固定的种植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植入颌骨的基桩部及用于安装义齿的基台部,所述基桩部与基台部一体连接,基桩部的内部沿竖直方向开设灌注道,基桩部的表面设有若干连通灌注道的灌注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桩部呈上部大、下部小的锥形状,并在基桩部的表面设有螺纹。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产品结构简单、设计构思巧妙合理,在使用中能有效实现灌注道内的骨水泥柱与通过灌注孔滋入种植窝骨组织内的骨水泥形成根系的结构,由浅入深、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将种植体固定在种植窝内,同时分散承受了垂直方向的应力;骨水泥在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形成隔离膜,其弹性模量与松质骨接近,可有效阻止种植体下沉,延长种植牙使用时间;滋入骨组织的骨水泥可将种植牙所受应力变化传递到周围骨组织,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咀嚼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2中,包括基桩部1、基台部2、灌注道3、灌注孔4等。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可灌注生根固定的种植体,包括用于植入颌骨的基桩部1及用于安装义齿的基台部2,所述基桩部1与基台部2一体连接,基桩部1的内部沿竖直方向开设灌注道3,基桩部1的表面设有若干连通灌注道3的灌注孔4。

基桩部1呈上部大、下部小的锥形状,并在基桩部1的表面设有螺纹。灌注道3及灌注孔4可在种植体加工生产时,直接在种植体上钻取。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种植体按常规操作植入后,用高压骨水泥枪将特种骨水泥(或其它符合要求的生物材料)从灌注道3注入种植体,并经灌注孔4滋入种植体与种植窝间隙及种植窝之松质骨间隙,形成种植体外侧的骨水泥包裹和广泛的骨水泥与骨组织(松质骨)间隙结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