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779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方剂,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神经衰弱是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等症状。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波动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大多数病例发病于16-40岁之间,两性发病数无明显差异。从事脑力劳动者占多数。本病如处理不当可迁延达数年甚或数十年。如遇新的精神因素或休息不足,症状可重现或加剧。

神经衰 弱患者常会出现失眠、健忘、头晕、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中医学认为当属“不寐”症范 畴。它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不寐日久,脏腑功能失调。其集中反 映在心、肝、脾、肺、肾诸脏的功能失调上。故五脏失和,精气血虚为其主要病因病机,其中尤 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在临床上,神经衰弱虽有虚实之分,但以虚症最为多见。治疗神经衰 弱的药虽有不少,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对于这种起病缓 慢的病,可采用药膳进行长期治疗,药膳疗效稳定且具有保健、养生、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 而目前有关治疗神经衰弱的药膳并不多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神经衰弱治疗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稳定、无副作用、治愈率高的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方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远志20-30份、酸枣仁20-30份、枸杞子20-30份、桑葚20-30份、沙苑子10-15份、龙须草5-10份、白芍5-10份、枇杷叶5-10份、刺五加10-15份、灵芝10-15份、合欢皮10-15份、蜂蜜20-30份、柏子仁20-30份、赤小豆5-10份、黄柏6-12份、天南星3-6份、败酱草5-10份、鸡血藤(红藤)5-10份、鸡内金6-12份、王不留行6-12份、决明子6-12份、党参5-10份、丹参5-10份、野菊花5-10份、玉竹6-12份、南沙参6-12份、陈皮6-12份、地黄(生地)5-10份、木香5-10份、茯苓6-12份。

作为优选,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远志25份、酸枣仁25份、枸杞子25份、桑葚25份、沙苑子12份、龙须草8份、白芍8份、枇杷叶8份、刺五加12份、灵芝12份、合欢皮12份、蜂蜜25份、柏子仁25份、赤小豆8份、黄柏10份、天南星5份、败酱草8份、鸡血藤(红藤)8份、鸡内金10份、王不留行10份、决明子10份、党参8份、丹参8份、野菊花8份、玉竹10份、南沙参10份、陈皮10份、地黄(生地)8份、木香8份、茯苓10份。

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原料,采用中药常规煎煮方式制备,每日服用1剂,分早、中、晚服用3次,7天为一个疗程。

本中药配方中,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为:

远志:味苦、辛,性温;归心、肾、肺经;具有宁心安神,祛痰止咳,消肿止痛之功效。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之功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肝补肾,益精明目,润肺之功效。

桑葚:味甘、酸,性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之功效。

沙苑子: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固精,益肝明目之功效。

龙须草:味甘、淡,性平;归脾、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泻热安神之功效。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和营,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之功效。

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温;归脾、肾、心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除湿之功效。

灵芝:味甘,性平;归心、肝、肺经;具有补气养血,止咳平喘之功效。

合欢皮:味甘,性平;归心、肝、肺经;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消肿之功效。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之功效。

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之功效。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归脾、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清利湿热,解毒排脓之功效。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天南星:味苦、辛,性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之功效。

败酱草:味辛、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功效。

鸡血藤(红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

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膀胱经;具有健脾消食,涩精止遗,消化石,敛疮生肌之功效。

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经;具有活血通络,下乳消痈,利尿通淋之功效。

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之功效。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之功效。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之功效。

野菊花: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平肝之功效。

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之功效。

南沙参: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之功效。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

地黄(生地):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

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之功效。

本中药配方针对神经衰弱患者以宁志安神、调养气血、解郁开窍、滋阴降火为治疗原则,进行辨证配伍组方,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的优点。

下面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一、临床资料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所制备的汤剂,从2014年8月--2016年8月治疗神经衰弱患者158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82人,年龄15--60岁,病程0.3--3年。

二、治疗方法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所制备的汤剂,每日服用1剂,分早、中、晚服用3次,7天为一个疗程。

三、疗效评定标准

3、疗效判定:

治愈:情绪稳定,精神状态良好,头痛等不适症状消失。

有效:睡眠等生理功能有所恢复,情绪时而会稍有波动。

无效:心理和生理症状无变化。

四、治疗结果

本发明治疗神经衰弱患者158例,经过1—5个疗程的治疗,治愈151例,占95.5%,有效4例,占2.5%,无效3例,占1.8%,总有效率为98.1%,未见任何副作用;治愈151例中,1--2个疗程治愈24例,3个疗程治愈47例,4个疗程治愈49例,5--6个疗程治愈31例;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愈后不易复发的优点。

五、典型病例

1.刘某,女,46岁,患者多年来易感疲劳,食欲不振,晚上入睡困难,记忆力减退,白天精神萎缩。服用本发明制备的汤剂2个疗程,部分临床症状开始消失,又继续服用3个疗程,治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2.黄某,49岁,女,因家人离世近期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头昏头痛,多疑焦虑,易怒。连续服用本发明制备的汤剂2个疗程,神经衰弱症状全部消失,治愈,精神状态恢复良好。

3.白某,34岁,近期感觉食欲不振,头晕脑胀,面色苍白,心情烦躁,并伴有健忘失眠的症状。服用本发明制备的汤剂1个疗程,头昏脑胀症状开始消失,又继续服用2个疗程,治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4.白某,男,39岁,患有神经衰弱一年,头晕脑胀,记忆力减退,晚上入睡困难,白天无精打采,精神萎靡。服用本发明制备的汤剂1个疗程,晚上入睡困难症状明显好转,又继续服用3个疗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治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远志20份、酸枣仁20份、枸杞子20份、桑葚25份、沙苑子12份、龙须草8份、白芍8份、枇杷叶8份、刺五加12份、灵芝12份、合欢皮12份、蜂蜜26份、柏子仁26份、赤小豆6份、黄柏8份、天南星4份、败酱草8份、鸡血藤(红藤)5份、鸡内金8份、王不留行10份、决明子10份、党参10份、丹参10份、野菊花10份、玉竹10份、南沙参10份、陈皮10份、地黄(生地)10份、木香10份、茯苓10份。

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原料,采用中药常规煎煮方式制备,每日服用1剂,分早、中、晚服用3次,7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远志30份、酸枣仁30份、枸杞子30份、桑葚25份、沙苑子14份、龙须草10份、白芍10份、枇杷叶10份、刺五加14份、灵芝14份、合欢皮14份、蜂蜜28份、柏子仁25份、赤小豆8份、黄柏10份、天南星6份、败酱草10份、鸡血藤(红藤)10份、鸡内金10份、王不留行12份、决明子12份、党参10份、丹参10份、野菊花10份、玉竹10份、南沙参10份、陈皮10份、地黄(生地)8份、木香8份、茯苓8份。

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原料,采用中药常规煎煮方式制备,每日服用1剂,分早、中、晚服用3次,7天为一个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