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导航辅助功能的髁突骨折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079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导航辅助功能的髁突骨折复位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有导航辅助功能的髁突骨折复位器。



背景技术:

下颌骨髁突骨折是口腔颌面部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生率可占到所有下颌骨骨折的25%~50%。其临床表现为下颌骨的功能障碍及咬合错乱,不及时或是不合理的治疗可导致包括关节强直及下颌骨发育异常等在内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手术水平及坚强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提高,很多的学者开始倾向于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移位较为严重的病例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复位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开放切口暴露骨折块,并对其进行复位。对骨折块的暴露主要依靠术前辅助检查(如CT等)和手术医生的经验及判断;而复位过程中通常采用常规的髁突复位钳,或普通的血管钳。

由于髁突自身的组织结构比较特殊,加之患者个体性的差异以及外力作用于下颌骨时的大小方向亦有所不同,对骨折块位置的定位有时显得非常困难。为了能够定位和暴露骨折块,手术医生有时不得不延长切口和进行广泛剥离,这样做不但导致了手术瘢痕更加明显,同时还大大增加了损伤面神经及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的风险。

普通的髁突复位钳和血管钳的锁定齿并不能非常好的对髁突进行夹持,特别是对于一些向内移位的髁突骨折块来说更是如此,对于此类病例,手术医生不得不花费很大的力气用于髁突本身的夹持以防骨折块的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导航辅助功能的髁突骨折复位器,能够有效定位髁突骨折位置,减少创伤。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头部和柄部,所述头部的顶端为具有开口的叉形,所述柄部的顶端连接头部的底端,所述柄部的底端设有用于放置导航球的导航座,所述柄部的侧边设有用于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

所述柄部的顶端和头部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可以在使用后更换清洗头部,确保医疗卫生。

所述头部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能够直接作用于骨折块,通过术者的推力进行骨折块的复位。

所述弧形为长径15mm,短径10mm的椭圆沿长径方向的一半。弧形的设计长度能够满足复位的需要,和人口腔的弧度相匹配。

所述柄部的底端的导航座通过螺栓连接导航球。能够利用现有的导航技术来辅助有效定位髁突骨折的位置。

所述导航座为带有螺纹的圆柱结构。可以用于固定导航球。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本发明在手术中可以利用导航技术辅助有效定位髁突骨折块的位置,大大降低了寻找术中寻找髁突骨折块的难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了额外的手术创伤及面神经损伤的风险,避免无谓的手术创伤和过度的分离,减少了神经及血管的损伤风险。同时改变了常规的血管钳或髁突复位钳惯用的扁长的造型,转而采用升支剥离子的基本形态,根据髁突的解剖外形特点,重新设计了弧形的叉状结构,能够有效地进行髁突骨折,尤其是向内移位的髁突骨折的复位,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头部1和柄部2,所述头部1的顶端为具有开口的叉形,所述柄部2的顶端连接头部1的底端,所述柄部2的底端设有用于放置导航球的导航座21,所述柄部2的侧边设有用于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22。

柄部2的顶端和头部1的底端通过螺栓3连接。可以在使用后更换清洗头部1,确保医疗卫生。头部1为弧形结构,为长径15mm,短径10mm的椭圆沿长径方向的一半,和口腔的弧度相匹配。弧形结构能够直接作用于骨折块,通过术者的推力进行骨折块的复位。柄部2的底端的21通过螺栓3连接导航座21,导航座21为带有螺纹的圆柱结构。能够利用现有的导航技术来辅助有效定位髁突骨折的位置。

使用时,医生手持在柄部2的握持部22上,导航球转动带动整个复位器移动,弧形的头部1直接作用在骨折部,然后推动骨折部位的复位。能够与导航技术相结合,从而在手术中有效定位髁突骨折块的位置,减少了额外的手术创伤及面神经损伤的风险;同时改变了复位的模式,降低了复位的难度,提高了手术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