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椎板稳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0526发布日期:2018-08-28 22:2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尤指可调整并抵接脊椎椎板的稳定器。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图1及图2是绘示一种现有的脊椎脊突稳定器的使用状态图。脊椎脊突稳定器80主要是用来设置在两相邻的脊椎骨90之间,以降低脊椎神经受到的压迫。进一步而言,脊椎脊突稳定器80可用来支撑两相邻的脊椎骨90,以增加两相邻的脊椎骨90的距离,进而减少脊椎骨90对神经的压迫。

如图1及图2所示,脊椎脊突稳定器80包含一本体81。本体81的相对两端具有抵靠部81a。因此,当脊椎脊突稳定器80设置在两相邻的脊椎骨90之间时,本体81的二抵靠部81a分别抵靠在两相邻的脊椎骨90的脊突91上。

另请一并参照图3所示,其是绘示一种现有的脊椎脊突稳定器在使用时与脊椎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然而,当脊椎脊突稳定器80的抵靠部81a抵靠脊突91时,抵靠部81a提供的支撑力主要是集中于脊突91上。由于脊突91又是脊椎骨90中较细的部分,故当脊突91长期受力时,容易造成脊突91断裂(断裂处910a如图3所示)。

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脊椎脊突稳定器80必须要装设在脊突91上,但因为人体的荐椎并不具有脊突,故现有的脊椎脊突稳定器80并无法使用在腰椎最后一节与荐椎第一节上。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用以改善现有脊椎脊突稳定器容易造成脊突断裂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此脊椎椎板稳定器包含第一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以及至少一固定件。第一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撑座以及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座具有第一抵靠面以及第一表面相对第一抵靠面。第一支撑柱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第二支撑单元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一支撑单元,其中第二支撑单元包含第二支撑座以及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座具有第二抵靠面以及第二表面相对第二抵靠面。第二支撑柱设置在第二表面上。固定件配置以穿设并固定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支撑柱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第二支撑柱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对应第一固定孔。固定件是分别穿过并固定于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中。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抵靠面具有放射状排列的三个第一凹弧部,且第二抵靠面具有放射状排列的三个第二凹弧部。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上述的脊椎椎板稳定器还包含一套环。其中,套环套设于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外。

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支撑柱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第二支撑柱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分别对应第一固定孔。每一个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为一穿孔。套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螺孔对应该第一固定孔与该第二固定孔。固定件具有螺纹部,且固定件是分别穿过第一螺孔、第二固定孔以及第一固定孔,且固定件的螺纹部是螺合于第一螺孔中。

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固定件还包含头部。头部与螺纹部是分别设置在固定件的相对二端。套环还具有至少一第二螺孔,其中第二螺孔与第一螺孔分别位于套环的相对二侧,且头部是位于第二螺孔中。

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脊椎椎板稳定器还包含螺帽。螺帽锁设于第二螺孔中,并抵靠固定件的头部。

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与套环的表面均包含一凸弧面以及一凹弧面。

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套环为一金属套环,且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的材质不同于套环的材质。

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套环具有相对的大开口以及小开口。其中,套环还具有一挡翼环绕小开口,其中第二支撑柱的底面贴抵于挡翼。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脊椎椎板稳定器可透过调整第一支撑单元与第二支撑单元的相对位置,来调整相邻的脊椎骨的间距并稳度地支撑两相邻的脊椎骨。再者,本发明的脊椎椎板稳定器的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具有凹弧面的结构设计,且可抵靠在脊椎骨的椎板与脊突连接的三角形区域,故可增加支撑面积并可避免脊突因受力而断裂。

此外,本发明的套管、第一支撑单元以及第二支撑单元的剖面为一侧凸且一侧凹的形状设计,且凹侧是面向脊椎的内侧。因此,当脊椎椎板稳定器装设在脊椎骨上时也不会压迫到脊椎内侧的神经。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结合所附附图所做的下列描述,其中:

图1是绘示一种现有的脊椎脊突稳定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绘示一种现有的脊椎脊突稳定器的另一角度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绘示一种现有的脊椎脊突稳定器在使用时与脊椎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横切剖面示意图;

图7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纵切剖面示意图;

图8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使用时的纵切剖面示意图;

图9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10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另一角度的使用状态图;以及

图11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在使用时与脊椎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以及

图12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5,其中图4及图5是分别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立体示意图以及立体分解图。本实施方式的脊椎椎板稳定器100主要包含第一支撑单元10、套环20、第二支撑单元30以及至少一固定件40。

请继续参照图4及图5,第一支撑单元10包含第一支撑座11以及第一支撑柱13。其中,第一支撑座1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a以及第一抵靠面12,且第一支撑柱13是设置在第一表面11a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靠面12主要可贴抵于脊椎骨50的椎板51(如图11所示)。在一例子中,第一抵靠面12具有三个放射状排列的第一凹弧部14,分别对应贴抵于脊椎骨50的椎板51与脊突52(如图11所示)连接的三角形区域。在一些例子中,第一抵靠面12的弧面设计可依据不同患者的椎板51的弧度来设计。其中,患者的椎板51的弧度可利用电脑断层扫描取得。

请同时参照图5及图6,其中图6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横切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13为一实心结构。其中,第一支撑柱13的外表面包含相对的凸弧面13a以及凹弧面13b。此外,第一支撑柱13具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5。这些第一固定孔15从第一支撑柱13的凸弧面13a贯穿至凹弧面13b,并在凸弧面13a形成开孔16,且在凹弧面13b形成开孔17。在一例子中,第一固定孔15可为间隔排列。

另请再次参照图4及图5,第二支撑单元30包含第二支撑座31以及第二支撑柱33。其中,第二支撑座31具有相对的第二表面31a以及第二抵靠面32,且第二支撑柱33是设置在第二表面31a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抵靠面32主要可贴抵于脊椎骨50的椎板51(如图11所示)。在一例子中,第二抵靠面32具有三个放射状排列的第二凹弧部34,分别对应贴抵于脊椎骨50的椎板51与脊突52连接的三角形区域。同样地,第二抵靠面32的弧面设计亦可依据不同患者的椎板51的弧度来设计。而且,第二抵靠面32与第一抵靠面32的弧度可不相同。

请参照图5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柱33为一管体,且可套设于第一支撑柱13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柱33的截面形状对应第一支撑柱13的截面形状。第二支撑柱33的外表面包含相对的凸弧面33a以及凹弧面33b。此外,第二支撑柱33具有多个第二固定孔35及36。其中,第二固定孔35从凸弧面33a穿设于第二支撑柱33中,且第二固定孔36从凹弧面33b穿设第二支撑柱33中。在一例子中,第二固定孔35及36均为通孔。

请再次参照图5及图6,套环20主要是用来套设在第一支撑柱13以第二支撑柱33上,以加强固定第一支撑单元10与第二支撑单元30。在本实施例中,套环20截面形状对应第二支撑柱33的形状。套环20的外表面包含相对的凸弧面20a以及凹弧面20b。此外,套环20具有多个第一螺孔21及多个第二螺孔22。其中,第一螺孔21从凸弧面20a穿设于套环20中,第二螺孔22从凹弧面33b穿设套环20中。

另请同时参照图5与图7,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纵切剖面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套环20具有小开口23、大开口24以及挡翼25。挡翼25是设置在套环20的一端缘内侧且环绕小开口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13是从小开口23穿设于套环20中,且第二支撑柱33是从大开口24穿设于套环20中并套设在第一支撑柱13上。此外,第二支撑柱33的底面是贴抵在套环20的挡翼25上,故透过移动套环20的位置可调整第二支撑单元30与第一支撑单元10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13、第二支撑柱33与套环20的截面形状相同且为非圆形。因此,第一支撑柱13、第二支撑柱33与套环20之间只能径向移动,而不能相对转动。

请再次参照图5及图6,固定件40是配置以穿设并固定套环20、第二支撑单元30以及第一支撑单元1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0包含螺纹部41。借此,固定件40可依序穿设套环20、第二支撑单元30以及第一支撑单元10,并透过螺纹部41螺合于套环20上。详细地说,固定件40是先依序穿过套环20的第一螺孔21、第二支撑柱33的第二固定孔35、第一支撑柱13的开孔16、第一支撑柱13的开孔17、第二支撑柱33的第二固定孔35以及套环20的第二螺孔22后,固定件40的螺纹部41再螺固在套环20的第二螺孔22中。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件40还包含头部42,且头部42与螺纹部41分别位于固定件40的相对二端。因此,当固定件40的螺纹部41螺固在第二螺孔22中时,固定件40的头部42是位于第一螺孔21中。在一实施例中,可利用具有外螺纹的螺帽43螺入第一螺孔21中抵靠固定件40的头部42,以加强定位固定件40的位置。

欲陈明者,固定件40的数量以及穿设方式均可依据需求而设置。图3的例子中,固定件40的数量为2,且呈交叉设置。此外,在一些例子中,套环20可由金属制成,第一支撑单元10与第二支撑单元30则是由较轻型且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塑胶)所制成。借此,固定件40可穿设第一支撑单元10与第二支撑单元30并锁固于套环20上。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脊椎椎板稳定器100的使用方法。请同时参照图7至图10,其中图8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使用时的纵切剖面示意图,图9及图10是分别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使用时的不同角度的状态图。首先,可先将互相套设的第一支撑单元10、第二支撑单元30与套环20放入两相邻的脊椎骨50的椎板51之间。接着,移动套环20,以使第二支撑单元30相对第一支撑单元10移动而调整第一抵靠面12与第二抵靠面32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当地支撑两相邻的脊椎骨50的椎板51。在调整完第一抵靠面12与第二抵靠面32之间的距离后,再将固定件40穿设并螺合至套环20、第二支撑单元30与第一支撑单元10中,以固定套环20、第二支撑单元30与第一支撑单元10。

如图8至图10所示,装设完毕的脊椎椎板稳定器100是稳固在两相邻的脊椎骨50之间。而且,第一支撑单元10的第一抵靠面12与第二支撑单元30的第二抵靠面32是分别抵接两相邻的脊椎骨50的椎板51,进而可使得第一支撑单元10与第二支撑单元30稳固地支撑椎板51。因此,可避免因力量集中于脊椎骨50的脊突,而导致脊突断裂的问题。

欲陈明者,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脊椎椎板稳定器100具有第一抵靠面12与第二抵靠面32的设计,故可依据需求将脊椎椎板稳定器100装设在腰椎60的椎板与荐椎70之间。详细地说,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脊椎椎板稳定器100可装设在腰椎最后一节与荐椎第一节上。

另请参照图12,其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脊椎椎板稳定器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方式的脊椎椎板稳定器200的结构大致上与前述的脊椎椎板稳定器100相同,差异仅在于脊椎椎板稳定器200并不具有如图4所示的套环20设计。本实施方式的脊椎椎板稳定器200主要包含第一支撑单元210、第二支撑单元230以及固定件250。借此,在调整第一支撑单元210与第二支撑单元230之间的相对距离后,同样可利用固定件250限位第一支撑单元210与第二支撑单元230。

如图12所示,第一支撑单元210、第二支撑单元230以及固定件250的结构是分别与前述实施例的第一支撑单元10、第二支撑单元30以及固定件40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单元210包含第一支撑座211以及第一支撑柱213,其中第一支撑柱213上可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216。同样地,第二支撑单元230包含第二支撑座231以及第二支撑柱233,其中第二支撑柱233上可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235。在一例子中,每一个第一固定孔216可为穿孔,且每一个第二固定孔235可为螺孔。借此,固定件250可穿设并固定在第一支撑柱213以及第二支撑柱233中。

在一些例子中,其中第一支撑柱211与第二支撑柱233可为金属材料制成,以增加固定件250的锁固于其中的稳定性。第一支撑座211与第二支撑座231可为塑胶或其他轻型材料制成,故可增加脊椎椎板稳定器200装设在脊椎上的舒适性。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的脊椎椎板稳定器可透过调整第一支撑单元与第二支撑单元的相对位置,来调整相邻的脊椎骨的间距并稳度地支撑两相邻的脊椎骨。再者,本发明的脊椎椎板稳定器的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具有凹弧面的结构设计,且可抵靠在脊椎骨的椎板与脊突连接的三角形区域,故可增加支撑面积并可避免脊突因受力而断裂。

此外,本发明的套管、第一支撑单元以及第二支撑单元的剖面为一侧凸且一侧凹的形状设计,且凹侧是面向脊椎的内侧。因此,当脊椎椎板稳定器装设在脊椎骨上时也不会压迫到脊椎内侧的神经。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