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脘疼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3585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胃脘疼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胃脘疼痛通常指上腹部心窝处或乳头下缘处经常发生的疼痛,并伴有胀满、反酸、恶心呕吐、憋闷、排便困难等症状。易在餐前或餐后出现,心情不畅、饮食过度、劳累、气温变化亦可引起。该病常见为慢性疾病,虽然疼痛好发于心下部,患者多误认为心脏疾病,但心电图正常并伴有肠道症状,疼痛呈现周期性、局限性和缓慢性,进食后缓解或加重,一定时间后反复发作。

西医将该类症状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等。治疗方法多以药物为主,如采用抗酸剂针对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减轻反酸,食道灼烧的症状;服用吗丁啉等促胃动力药物来增强胃部蠕动,提高消化;若胃部蠕动过快则采用胃复安等药物抑制胃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针对胃粘膜受损糜烂的患者采用奥美拉挫、阿莫新林等药物,清除幽门螺旋菌,改善胃粘膜炎症,防止溃疡面扩大进而转化为癌症。以上药物具有见效快、针对性强的特点,但是存在价格高、副作用大的问题,如长期服用含三硅酸镁的抗酸药可发生二氧化硅的尿石;碳酸钙引起的高钙血症;吗丁啉副作用种类较多,如口干、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等;奥美拉唑可以引起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便秘等,还可以导致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全血细胞减少症。因此西药往往针对急性、突发性胃脘疼痛由较好的疗效,而胃脘疼痛患者多为慢性、缓性症状,长期服用西药给周身带来的副作用较大,无法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痛苦。

中医认为该症状主要由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原因造成。寒邪于胃,凝滞不化,胃气不和;饮食无度,饥饱无常,胃失和降;郁气损肝,疏泄阻滞,横逆犯胃;劳累过倦,脾胃虚弱,胃失温养;因此需要疏肝、理气、温通、补中的方法,总以通降和胃为大法,实者祛邪为主,虚者补虚调养脏腑为主,佐以通降。急性疼痛时应“急则治其标”,重在祛邪止痛,慢性疼痛时应“缓则治其本”,寓补于通,标本兼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胃脘疼痛的中药,针对胃脘疼痛并伴有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排便不畅等症状,通过疏肝、理气、温通、补中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具有效果稳定,费用低,无痛苦,无副作用,调理周身,长效的优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胃脘疼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下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

所述的一种治疗胃脘疼痛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将巴豆霜,大黄,干姜,附子,肉桂,牙皂,姜川朴,槟榔,草果仁,沉香打磨成粉。

第二步:取川椒,风干后大火炒黑,打磨成粉;将半夏加白矾浸泡至略有麻辣感后,加入生姜煮透,切片晾干,打磨成粉;将白芥子置于锅中翻炒至辛味减少,打磨成粉;取香附与白醋充分混合后发酵,在锅中炒至发黄后晾干,打磨成粉。

第三步:将上述药粉充分混合后过120目筛。

各原料药药效如下:

巴豆霜,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具有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的功效。主治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臌胀,二便不通,喉风,喉痹。味辛,性热。归胃经,大肠经。

大黄,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主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味苦,性寒。归胃经,大肠经,肝经。

干姜,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味辛,性热。入归脾经,胃经,肺经。

附子,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味辛、甘,性热。归心、脾、肾经。

肉桂,别名牡桂、紫桂、大桂、辣桂、桂皮、玉桂。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的功效。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频数,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诸证。味辛、甘,性热。归肾经,脾经,膀胱经。

川椒,别名檓、大椒、秦椒、南椒、巴椒、蓎藙、陆拨、汉椒、点椒、香椒、大花椒、青椒、青花椒、山椒、狗椒、蜀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肾经。

牙皂,别名皂荚、鸡栖子、皂角、猪牙皂角、猪牙皂、乌犀、小皂、眉皂、小皂荚。具有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结。味辛、咸,性温。归肺经,胃经,大肠经。

姜川朴,别名厚朴,川朴,姜厚朴,制川朴,姜苏朴、姜苏制厚朴。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主治脾胃虚寒、运化失司、痰凝气滞的胃肠道肿瘤,症见胸脘胀闷,腹部隐痛,肠鸣便溏,纳呆,或呕吐痰涎等。味苦、性温。归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

槟榔,别名大白、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具有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的功效。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味苦、辛,性温。归脾经,胃经,大肠经。

草果仁,别名草果、草果子、老蔻。具有燥湿,温中,祛痰,截疟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胞膈痞满,泄泻,下痢,疟疾。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

半夏,别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

白芥子,别名辣菜子。具有化痰逐饮,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味辛,性温。归肺经,胃经。

香附,别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猪通草茹,三棱草根,苦羌头。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的功效。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味辛,性微寒。归肝经,三焦经。

沉香,别名蜜香、沉水香、白木香。具有行气止痛,温中降逆,纳气平喘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气逆员息,胃寒呕吐呃逆,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味辛、苦,性温。归肾经,脾经,胃经。

本发明的治疗临床观察如下:

(一)一般资料

患者147例,男性93例,女性54例。40岁以上患者占总人数的69%。

(二)诊断标准

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三)治疗方法

第一步:将巴豆霜,大黄,干姜,附子,肉桂,牙皂,姜川朴,槟榔,草果仁,沉香打磨成粉。

第二步:取川椒,阴干后大火炒黑,打磨成粉;将半夏加白矾浸泡至略有麻辣感后,加入生姜煮透,切片晾干,打磨成粉;将白芥子置于锅中翻炒至辛味减少,打磨成粉;取香附与白醋充分混合后发酵,在锅中炒至发黄后晾干,打磨成粉。

第三步:将上述药粉充分混合后过120目筛。

每日两次,每次3克。

(四)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且半年不复发。

好转:疼痛减轻,腹胀、反酸、嗳气不常见,排便较为正常。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五)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121例,占82%;好转25例,占17%;无效1例,占1%,无效患者为治疗期间仍然喜食辛辣食物,并大量抽烟和饮高度白酒。本药总有效率99%。治愈后半年未复发118例,占97%。可通过2-6个疗程的用药基本达到缓解和痊愈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药针对胃脘疼痛并伴有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排便不畅等症状,通过疏肝、理气、温通、补中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疗效显著,纯中药制剂,不含化工成分,不含任何激素,无副作用,服用方便,易于吸收,见效快,价格低廉。经临床应用观察证实,具有高效、长效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一种治疗胃脘疼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下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

(二)制备方法

第一步:将巴豆霜10份,大黄30份,干姜30份,附子30份,肉桂30份,牙皂100份,姜川朴30份,槟榔50份,草果仁30份,沉香20份打磨成粉。

第二步:取川椒35份,阴干后大火炒黑,打磨成粉;将半夏30份加白矾浸泡至略有麻辣感后,加入生姜煮透,切片晾干,打磨成粉;将白芥子30份置于锅中翻炒至辛味减少,打磨成粉;取香附30份与白醋充分混合后发酵,在锅中炒至发黄后晾干,打磨成粉。

第三步:将上述药粉充分混合后过120目筛。

典型实施例

许某,女,46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徐屯村2组村民,长期胃脘不适,无食欲,纳差,泛酸。经诊断为慢性胃炎,服用吗丁啉后改善明显,但出现较严重的腹泻现象,改服用本药两个疗程后,泛酸症状已基本消除,饭量也开时增加。继续服用四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王某,女,64岁,平顶山人。患浅表性胃炎13年,服用西沙比利不见明显好转,时轻时重。纳少,无食欲,且胀满难忍,口干渴,面色黄暗无光,晨起大便溏稀色黑。中医诊断其舌淡边微红,苔中厚燥有裂纹,舌下筋脉淤滞色青,脉沉细微弦。服用本药前嘱咐在饮食方面应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品,以粗茶淡饭为主。四个疗程后症状大为好转,继续服用四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张某,男,52岁,江西南昌人。患慢性胃炎已达5年,时常感到胃脘胀痛,嗳气,泛酸水现象时有发生。常服健胃消食片、胃舒平等药,虽一时有所缓解,但一停药胃胀症状就出现,始终无法根治。中医诊断其脉细弱,苔薄白,舌黄淡红,症属脾胃虚弱。服用两个疗程后其胃胀、反酸有了明显好转,情况基本得到控制。继续服用三个疗程后除偶尔嗳气外其余症状已消除,目前正进行巩固治疗。

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和临床资料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如膏剂、片剂、口服液等,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