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造瘘管及用于胃造瘘管的固定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1250阅读:3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造瘘管及用于胃造瘘管的固定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胃造瘘管及用于胃造瘘管的固定垫,具体地,涉及一种不仅能够很好定位而且在取出时不会对患者的伤口造成二次损伤的顶端设计为伞形的胃造瘘管及用于胃造瘘管的固定垫。



背景技术:

胃造瘘手术是临床上对消化功能正常但因各种原因而无法从口腔进食的患者进行的手术,也可被称为经皮穿刺胃造瘘手术,是一种通过穿刺置入胃造瘘管的微创手术。使用胃造瘘管不仅可帮助食道梗阻(例如肿瘤或食道狭窄)的患者解决进食问题,还可帮助腹部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胃肠减压,而且,还可通过向胃造瘘管灌注药物以更方便、直接地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

经皮穿刺置入胃造瘘管的方法是通过在指定的位置用穿刺针穿刺人体胃内,然后通过穿刺针上的引导套管将引导导丝穿入胃内通入口腔,并将胃造瘘管通过导丝带入胃内,将引导导丝慢慢从胃内抽出,同时连带胃造瘘管注入端也慢慢从胃内取出,直至固定垫紧贴胃的内壁上。根据临床使用长度,裁去多余的管体,然后将固定圈套在管体上,将管体固定在皮肤上。

然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胃造瘘管都是蘑菇头型的胃造瘘管,如图1所示。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胃造瘘管的示意图。胃造瘘管1包括导管2和导管固定圈3,其中,导管2具有蘑菇状的顶端。导管固定圈3可在置入胃造瘘管1时将导管2的一端作为注药口或注食口固定在腹部皮肤表面A处,所述蘑菇状顶端可将导管2的另一端固定在胃的内壁侧B处,从而将胃造瘘管1稳固地置入人体的胃内。然而,胃造瘘管1的这种管体虽然在置入时容易固定,但在取出时会由于其蘑菇状顶端的体积过大而导致造成患者的创口再次破裂,导致病人二次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的胃造瘘管及用于胃造瘘管的固定垫,防止从皮肤表面取出胃造瘘管时对创口造成二次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胃造瘘管,所述胃造瘘管可包括:引流导管;固定垫,连接在引流导管的下端,以在体内固定引流导管。其中,所述固定垫包括:导管连接部,形成为中空,且导管连接部的上端与引流导管的下端连接;伞形部,设置在导管连接部下端。其中,所述伞形部具有多个可反复弯曲伸展的弯折条,每个弯折条包括从导管连接部的下端朝外侧延伸且与导管连接部垂直的贴合部以及从贴合部延伸出来并在导管连接部的下方汇聚而构成伞形部顶部的坡面部。

优选地,所述顶部可形成有开口或凹槽,供取管导丝的端部插入以撑直弯折条。

优选地,在所述顶部可设置有导丝支撑部,导丝支撑部可呈盘状,并可形成有开口或凹槽,供取管导丝的端部插入以撑直弯折条。

优选地,所述固定垫可由热塑性聚氨酯制成。

优选地,所述导丝支撑部的上端能够嵌入到导管连接部的内腔中或者所述导丝支撑部的上端能够套在导管连接部外周面上,此时贴合部和坡面部可重叠。

优选地,所述导管连接部和多个所述弯折条可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取管导丝可包括:按压部;导丝杆,从按压部向下延伸,所述导丝杆能够穿过引流导管和导管连接部,并可对顶部或导丝支撑部施加力使弯折条伸直。

优选地,所述胃造瘘管还可包括导管固定圈,所述导管固定圈可紧密地套在引流导管上,以在皮肤表面固定引流导管。

优选地,所述引流导管可设置有刻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用于胃造瘘管的固定垫,所述固定垫可包括中空的导管连接部和设置在导管连接部的下端的伞形部,所述伞形部可具有多个可反复弯曲伸展的弯折条,每个弯折条可包括从导管连接部下端朝外侧延伸且与导管连接部垂直的贴合部以及从贴合部延伸出来且在导管连接部的下方汇聚而构成伞形部顶部的坡面部。

根据本发明的胃造瘘管及用于胃造瘘管的固定垫,在取出引流导管时,可以将伞形顶端撑直,这样从皮肤表面取出时不会对创口造成二次损伤,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会变得明显并更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胃造瘘管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分解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引流导管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固定垫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取管导丝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在被取出时的形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部件。为了清楚、说明及简洁起见,附图中的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可能被夸大。本发明中的各个示例仅是作为对本发明的说明,而非出于限制本发明的目的而提供。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发明中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

下面将按照图2至图7详细地介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4的各部分的具体功能和结构。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4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分解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引流导管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固定垫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取管导丝的立体图。

如图2~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4可包括引流导管5和固定垫7。引流导管5的一端51(也可称为上端或注入端),用于注入营养液、药物等,引流导管5的另一端53(也可称为下端或病人端)用于连接固定垫7。在使用时其一端51暴露在体外并被固定,另一端53则被固定在体内。固定垫7具有可反复变形的伞形形状,可与引流导管5的另一端53粘接,以在体内固定引流导管5。

如图5所示,引流导管5的靠近其另一端53侧可设置有刻度52,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控制引流导管5插入体内(例如胃内)的深度。引流导管5可由邵氏硬度约为60度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制成。

固定垫7可包括:中空的导管连接部71,其上端可与引流导管5的另一端53粘接;伞形部72,设置在导管连接部71的下端。具体地,如图6所示,伞形部72可具有多个可反复弯曲伸展的弯折条,每个弯折条可包括从导管连接部71的下端朝外侧延伸并与导管连接部71垂直的贴合部74以及从贴合部延伸出来并在导管连接部71的下方汇聚而构成伞形部72顶部的坡面部75。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伞形部72的弯折条可以是4个,但不限于此。而且,所述导管连接部71和多个所述弯折条可一体成型。

伞形部72的顶部可形成开口,开口有两个作用,一是与后述的取管导丝8配合使得弯折条伸直,二是使通过引流导管5灌注的物质流过。而且,也可以不形成开口,而是在伞形部72的顶部形成朝顶端凹入的凹槽,此时其作用只是与后述的取管导丝8配合使得弯折条伸直。

此外,可在所述顶部设置导丝支撑部73,导丝支撑部73可呈盘状,可与弯折条一体成型或者分开制造之后进行结合。导丝支撑部73上也可形成开口或凹槽,其作用与直接在伞形部72的顶部形成开口或凹槽时的作用相同。

此外,在导丝支撑部73形成有开口的情况下,导丝支撑部73可嵌入到导管连接部71的内腔中,或者套接在导管连接部71的外周面上,此时伞形部72的贴合部74和坡面部75重叠(如图7所示)。这样,可以在保证通过引流导管5使相关物质流通的前提下,将引流导管5牢固地固定到体内。

此外,固定垫7的导管连接部71和伞形部72可由邵氏硬度约为70度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制成,固定垫7的导丝支撑部73可由耐酸腐蚀的硬质塑料制成。因此,相对于根据现有技术的由硅胶制成的胃造瘘管的蘑菇状顶端(不耐酸腐蚀,使用寿命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4的固定垫7由于形成其的所有材料均可具有较好的耐酸腐蚀性能,因而可延长胃造瘘管4的使用寿命,减轻因频繁更换胃造瘘管而对患者造成的痛苦。

如图7所示,在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置入患者的体内(例如,胃的内壁侧B)时,可将导管固定圈6套在引流导管5上,以在体表(例如腹部皮肤表面A)固定引流导管5。具体地,导管固定圈6上可形成有若干通孔,当固定垫7和引流导管5置入胃内时,在确认插入深度后,将导管固定圈6扣紧皮肤,通过导管固定圈6上的通孔和皮肤缝合固定,确保胃造瘘管不会滑脱。导管固定圈6可由邵氏硬度约为50度的硅胶制成。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的取管导丝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在被取出时的形态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4还可包括取管导丝8。具体地,取管导丝8可包括:按压部81;导丝杆82,从按压部81向下延伸。取管导丝8可由刚性聚合物或金属制成。

因此,在通过现有的胃造瘘手术(PEG)将根据本发明的胃造瘘管4置入患者的体内(例如胃内)时,呈伞形形态的固定垫7可将引流导管5的其中一个端部固定在患者的胃内,防止其滑出,如图7所示。此外,在根据需要(例如,需要更换时)将根据本发明的胃造瘘管4从患者的胃内取出时,可将取管导丝8插入引流导管5中直到取管导丝8的下端接触固定垫7的伞形部72的顶部或导丝支撑部73,从而医护人员可以以伞形部72的顶部或导丝支撑部73为支撑点,使用取管导丝8施加力使固定垫7的弯折条伸直(即,固定垫7由撑开的伞形形态变为收合的伞形形态),如图9所示,使固定垫7可以以最小的直径穿过患者的胃造瘘创口,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对患者的胃壁以及腹壁的伤害,减小了患者的痛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胃造瘘管结构简单、操作便利,不仅能够很好的进行定位,而且在取出引流导管时,还可以将伞形头部收回,因此以这种方式将其从皮肤表面取出时可减轻患者的不适,降低感染的机率,并可避免对患者的创口的二次损伤。

虽然已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