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的炮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0727阅读:21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炮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精的炮制方法。



背景技术:

黄精又名鸡头黄精、大黄精、姜形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鹿竹、重楼、救穷、老虎精等,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黄精的干燥根。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

中药材经炮制后方能入药,目的是增强药效,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然而,传统黄精炮制是采用九蒸九晒,且每蒸一次,必半日方透,方法过于复杂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可靠、节省时间和人力的黄精的炮制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黄精的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挑选:选取泥土及其他杂质(非药用部位、他种药材等)含量低于3%,根茎完整,挖伤折断率低于1%,无霉变、无腐烂现象的新鲜黄精(大黄精:根茎肥大,近圆柱形或连珠状,结节有时候呈不规则菱状。气微,味甜。鸡头黄精:一端粗,类圆盘状,一端渐细,圆柱状,全形略似鸡头,气微,味微甜。姜形黄精:根茎横生,肥厚,连珠状或结节成块,稍带圆柱形,气微,味微甜),备用;

B.切割:将挑选的厚度≥5cm的黄精进行切割至厚度为2-4cm;

C.清洗:将分级后的黄精清洗至无杂质;

D.切片:将清洗后的黄精切片;

E.蒸:切片后黄精蒸3-4h至药材透心,内无白心;

F.干燥:将经过蒸煮的黄精于干球温度为68-73℃,湿度温度为14-17℃条件下干燥35-40h至水分含量≤15.0%。

进一步,步骤D所述切片是指切成厚度为1.3-1.7cm。

进一步,步骤E所述操作是于蒸汽加热蒸煮锅中进行的。

进一步,所述蒸汽加热蒸煮锅的功率为36kW。

进一步,步骤F为,将经过蒸煮的黄精于干球温度为70℃,湿度温度为15℃条件下干燥36h至水分含量≤15.0%。

进一步,步骤F所述干燥过程是于烘箱中进行的。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保护上述方法得到的黄精。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得到的黄精的薄层色谱图,从左到右依次为样品、对照药材和样品+对照药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所述黄精炮制方法简单可靠、节省时间和人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优选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实施例1

黄精的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挑选:选取泥土及其他杂质(非药用部位、他种药材等)含量低于3%,根完整,挖伤折断率低于1%,无霉变、无腐烂现象的新鲜黄精(大黄精:根茎肥大,近圆柱形或连珠状,结节有时候呈不规则菱状。气微,味甜。鸡头黄精:一端粗,类圆盘状,一端渐细,圆柱状,全形略似鸡头,气微,味微甜。姜形黄精:根茎横生,肥厚,连珠状或结节成块,稍带圆柱形,气微,味微甜),备用;

B.切割:将挑选的厚度≥5cm的黄精进行切割至厚度为2-4cm;

C.清洗:将分级后的黄精清洗至无杂质;

D.切片:将清洗后的黄精切成厚度为1.3-1.7cm;

E.蒸:切片后黄精置于功率为36kW的蒸汽加热蒸煮锅中蒸3-4h至药材透心,内无白心;

F.干燥:将蒸过的黄精于干球温度为68℃,湿度温度为14℃条件下干燥35-40h至水分含量≤15.0%。

实施例2

黄精的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挑选:选取泥土及其他杂质(非药用部位、他种药材等)含量低于3%,根茎完整,挖伤折断率低于1%,无霉变、无腐烂现象的新鲜黄精(大黄精:根茎肥大,近圆柱形或连珠状,结节有时候呈不规则菱状。气微,味甜。鸡头黄精:一端粗,类圆盘状,一端渐细,圆柱状,全形略似鸡头,气微,味微甜。姜形黄精:根茎横生,肥厚,连珠状或结节成块,稍带圆柱形,气微,味微甜),备用;

B.切割:将挑选的厚度≥5cm的黄精进行切割至厚度为2-4cm;

C.清洗:将分级后的黄精清洗至无杂质;

D.切片:将清洗后的黄精切成厚度为1.3-1.7cm;

E.蒸:切片后黄精置于功率为36kW的蒸汽加热蒸煮锅中蒸3-4h至药材透心,内无白心;

F.干燥:将蒸过的黄精于干球温度为73℃,湿度温度为17℃条件下干燥35-40h至水分含量≤15.0%。

实施例3

黄精的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挑选:选取泥土及其他杂质(非药用部位、他种药材等)含量低于3%,根茎完整,挖伤折断率低于1%,无霉变、无腐烂现象的新鲜黄精(大黄精:根茎肥大,近圆柱形或连珠状,结节有时候呈不规则菱状。气微,味甜。鸡头黄精:一端粗,类圆盘状,一端渐细,圆柱状,全形略似鸡头,气微,味微甜。姜形黄精:根茎横生,肥厚,连珠状或结节成块,稍带圆柱形,气微,味微甜),备用;

B.切割:将挑选的厚度≥5cm的黄精进行切割至厚度为2-4cm;

C.清洗:将分级后的黄精清洗至无杂质;

D.切片:将清洗后的黄精切成厚度为1.3-1.7cm;

E.蒸:切片后黄精置于功率为36kW的蒸汽加热蒸煮锅中蒸3-4h至药材透心,内无白心;

F.干燥:将蒸过的黄精于干球温度为70℃,湿度温度为15℃条件下干燥36h至水分含量≤15.0%。

性状检验

对实施例1-3炮制的黄精进行性状检验,方法为:每个实施例取样品4g于白纸上,在自然光下观察,用鼻嗅其气,用舌尖品尝其味。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性状检验结果

鉴别

对实施例1-3炮制的黄精进行显微鉴别。

仪器与用具为:生物显微镜显微镜(仪器应通过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放大镜、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或小烧杯、滴瓶、滴管、吸水纸、酒精灯、擦镜纸;

试剂为:甘油乙醇试液(取甘油和体积浓度为20℃时含C2H5OH为49.5%-50.5%(ml/ml)稀乙醇各一份,混合,即得;

鉴别方法为:取样品欲观察部位,软化处理后,用徒手切片法,横切成10μm-20μm的薄片,必要时包埋后切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滴加甘油乙醇试液1-2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干,即得。根据SOP-QC-06-010《显微鉴别法操作规程》观察样品横切片。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微鉴别结果

对实施例1-3炮制的黄精进行薄层鉴别。

仪器与用具为:电子天平、水浴锅、烘箱、粉碎机、超声仪、三用紫外仪、回流装置、硅胶G薄层板、漏斗、层析缸、微量点样管、蒸发皿、具塞锥形瓶、喷瓶;

试剂:甲醇、乙醇、正丁醇、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香草醛、硫酸;

鉴别方法为:取本品粉末lg,加70%乙醇20ml,于85-95℃温度下回流1小时,抽滤,滤液于99.99℃温度下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为样品溶液。另取黄精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l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5: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指标:样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实施例1-3得到的黄精均符合要求。

其中,实施例3得到的黄精的薄层色谱图如图1所示,从左到右依次为样品、对照药材和样品+对照药材。

理化指标检验

对实施例1-3炮制的黄精进行杂质、水分、总灰分、二氧化硫残留量、浸出物和黄精多糖的含量检验。

其中,杂质检验的仪器与用具为:电子天平(仪器应通过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白纸、肉眼或放大镜、镊子、称量手套;检验方法为:取10g~50g的样品置于白纸上,摊开,在自然光下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将杂质拣出并称重,计算其在样品中的含量(%)。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水分检验的仪器与用具为:电子天平、药勺、1000ml短颈圆底烧瓶、水分测定管、直形冷凝管、铁架台、铁夹子、橡胶导管、电热套、玻璃珠(或瓷片碎块)、漏斗、量筒、铜丝;试剂:甲苯;检验方法为:取样品粉末10g~20g,精密称定重量,置1000ml短颈圆底烧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入干燥、洁净的玻璃珠(或瓷片碎块)。连接好测定装置,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水分测定管的狭细部分。将圆底烧瓶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液体两滴。待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继续蒸馏5分钟,立即停止加热。待装置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检读水量;计算样品中水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为检读的水量体积,单位为ml;W为样品的称样量,单位为g;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总灰分检验的仪器与用具为:电子天平、箱式电阻炉(仪器均应通过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坩埚、坩埚钳、药勺、表、称量手套、电炉、干燥器;检验方法为:①空坩埚恒重:取洁净的坩埚置箱式电阻炉内,将坩埚盖斜盖于坩埚上,经加热至500℃~600℃炽灼约30~60分钟,停止加热,待箱式电阻炉温度冷却至约300℃,取出坩埚,移置底层放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盖好坩埚盖,放冷至室温(一般约需60分钟),精密称定坩埚重量。直至连续两次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为止,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继续炽灼均应至少30分钟;②称取样品:取本品,80℃干燥6小时,粉碎后测定。取样品粉末(过二号筛)2g~3g,置已炽灼至恒重的坩埚内,精密称定重量。平行测定两份;③炭化:将盛有样品的坩埚置电炉上缓缓灼烧,应避免燃烧,待炽灼至样品全部炭化呈黑色,并不再冒烟(以上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④灰化:将坩埚置箱式电阻炉内,坩埚盖斜盖于坩埚上,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炽灼约1~2小时,使样品完全灰化,停止加热,待箱式电阻炉温度冷却至约300℃,取出坩埚,移置底层放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盖好坩埚盖,放冷至室温(一般约需60分钟),精密称定坩埚重量。直至连续两次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为止,第二次及以后各次均应继续炽灼至少30分钟;根据残渣的重量,计算样品中总灰分的含量(%)。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二氧化硫残留量检验的仪器与用具为:电子天平(仪器应通过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滴定管(应通过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氮气瓶、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仪器装置、氮气导气管、磁力搅拌器、铁架台、铁夹、橡胶导水管、橡胶导气管、药勺、量筒、烧杯、锥形瓶、气体流量计、称量手套、电热套;试剂为:氮气、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6mol/L盐酸溶液(取盐酸54ml,加水适量使成100ml,摇匀,即得。)、3%过氧化氢溶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纯化水;检验方法为:①根据SOP-QC-06-007《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操作规程》连接好检测装置;②取样品细粉约10g,精密称定,置1000ml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00~400ml(应加水至没过氮气导气管的下端),取6mol/L盐酸溶液10ml加入带刻度分液漏斗中;③锥形瓶内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50ml作为吸收液;④打开冷凝管,将冷凝管的上端出口处连接一段橡胶导气管至于锥形瓶液面以下;⑤连接氮气流入口,开通氮气,调节适宜的气体流量(氮气流速约为0.2L/min,至蒸馏瓶内有气泡均匀排出);⑥打开带刻度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盐酸溶液10ml流入烧瓶中;⑦两颈圆底烧瓶内的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1.5小时后关掉氮气阀门,实验完毕,立即取出橡胶导气管,防止吸收液倒吸。将吸收液加入3滴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置磁力加热搅拌器上开始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吸收液显黄色持续20秒钟不褪,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根据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0.032mg的二氧化硫,计算样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计算公式为:

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浸出物检验仪器与用具为:电子天平、电热鼓风干燥箱(仪器均应通过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移液管(均应通过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药勺、磨口锥形瓶(100~250ml)、回流装置、漏斗、广口三角瓶、滤纸、表、称量手套、干燥器、蒸发皿;试剂为:稀乙醇(取乙醇529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检验方法为:(1)蒸发皿恒重:取洁净的蒸发皿,置电热鼓风干燥箱内105℃干燥数小时(一般2小时以上),取出,置干燥器中室温放置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直至连续两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为止,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继续干燥均应不少于1个小时;(2)样品溶液制备:取本品2~4g,精密称定,置100~25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100ml,塞紧,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小时。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99.99℃恒温水浴上蒸干;(3)干燥、称重:将蒸干后的蒸发皿置已升温至105℃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干燥3小时。取出,移置底层放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室温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4)记录与计算:计算样品中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1为蒸发皿恒重,单位为g;W2为浸出物及蒸发皿恒重,单位为g;V为加入水饱和正丁醇的体积,单位为ml;W为样品的称样量,单位为g;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黄精多糖含量检验仪器与用具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称量瓶、具塞刻度试管、圆底烧瓶、量筒、回流装置、容量瓶;对照品:无水葡萄糖;试剂为:0.2%蒽酮-硫酸溶液:取蒽酮0.2g,缓缓加入硫酸使溶解成100ml;乙醇⑴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对照品33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中含无水葡萄糖0.33mg);(2)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浑品溶液0.lml、0.2ml、0.3ml、0.4ml、0.5ml、0.6ml,分别置1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各加水至2.0ml,摇匀,在冰水浴中缓缓滴加0.2%蒽酮-硫酸溶液至刻度,混匀,放冷后置40-50℃水浴中保温10分钟,取出,立即置0℃冰水浴中冷却10分钟,取出,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58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3)测定:①取细粉1-2g,置电热恒温干燥箱中,60℃干燥2小时,取出置干燥器中,室温放置30分钟后精密称定;再置烘箱内60℃干燥1小时,取出置干燥器中室温放置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直至连续两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在5mg以下为止;②取上述干燥至恒重的细粉约0.25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80%乙醇150ml,置85-95℃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残渣用80%热乙醇洗涤3次,每次10ml,将残渣及滤纸置烧瓶中,加水150ml,置沸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残渣及烧瓶用热水洗涤4次,每次10ml,合并滤液与洗液,放冷,转移至2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具塞干燥试管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水至2.0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样品溶液中含无水葡萄糖的重量(mg),计算,即得;⑷含量的计算:绘制标准曲线,求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r,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5,回归方程为:y=ac+b;供试液测得的吸光度代入回归曲线计算出溶液浓度c,并按下式计算含量:

式中:C为样品溶液中无水葡萄糖的浓度;W为干燥至恒重的样品的称样量,单位为g。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理化指标检验结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