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慢性、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出现关节和软骨的破坏。全球有1%的人受此病困扰,导致严重功能障碍、永久性残疾,且死亡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国际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以上药物虽然疗效明确,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症状、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和感染等不良事件。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为突出的单味中药当推雷公藤。雷公藤是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药性苦、辛、寒,有大毒,主要功效为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雷公藤及其相关制剂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但雷公藤具有一定的毒性,有效治疗量与最小中毒量比较接近。治疗剂量范围内发生不良反应较多,对消化、泌尿、生殖、心血管、骨髓及血液等系统均有明确的损害。近年来对于关于雷公藤及其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文献报道中,主要是分别针对雷公藤的炮制减毒工艺、制剂剂型改良、复方中药配伍、联合西药和针灸配合等方面展开,但未从根本上解决临床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毒副作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以解决现有雷公藤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毒副作用大的问题,所述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毒性弱等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用陈皮和雷公藤的提取液溶化复方中药制剂,然后加入饮用白酒,制成酒剂,具有方便、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适合批量生产和广泛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尤其是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由300~400份雷公藤和100~200份陈皮制成的药引液和复方中药制剂;
所述复方中药制剂,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份:
羌活30~50份,独活90~110份,海风藤50~70份,秦艽40~60份,桂枝70~90份,当归50~70份,川芎40~60份,乳香10~30份,木香10~30份,甘草50~70份,防风50~70份,白芷50~70份,淡附片50~70份,制川乌50~70份,细辛20~40份,防己50~70份,萆薢40~60份,薏苡仁90~110份,黄芪90~110份,炒白芍50~70份,桑寄生20~40份,牛膝20~40份,蜈蚣10~15份,乌梢蛇3~6份和地龙10~30份。
雷公藤,又叫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味苦、辛,性凉,大毒。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之功效。但是,雷公藤有大毒,会使患者产生腹部不适、恶心或者腹泻等症状,因此对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应须谨慎。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与雷公藤同煮,可以有效降低雷公藤的毒性,并且将陈皮与雷公藤预先水提,有助于雷公藤中的有效成分析出,同时降低其毒性。
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散痹止痛的功效。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
秦艽,味辛、苦,性平。归胃、肝、胆经。具有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的作用。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经。具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功效。
乳香,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
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大肠、三焦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的功效。
淡附片,大辛、大热。归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
制川乌,味辛、苦,性热。归心、肝、肾、脾经。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
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
桂枝,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归肺、心、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此外还有调和诸药,使各中药药效平衡的作用。另外,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雷公藤的毒性。
防己,味辛、苦,性寒。归膀胱、肺经。具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
薏苡仁,别称薏米。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和肠痈。
萆薢,味苦、性平。归肾、胃经。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的功效。
黄芪,性温,味甘。归肺、脾、肝、肾经。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的功效。
炒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牛膝,性味:苦、甘、酸,平。归经:归肝、肾经。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
蜈蚣,辛,温。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
乌梢蛇,味甘,性平。入肺、脾、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痉。
地龙,具有利尿、镇痛、平喘、降压、解热、抗惊厥等作用,还可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本申请所提供的中药制剂,采用雷公藤作为药引,为了减弱雷公藤的毒性,采用陈皮与雷公藤进行水提得到水提液,以降低毒性。在复合中药制剂中,采用传统治疗风湿病的中药,如羌活、独活、海风藤、秦艽、蜈蚣和乌鞘蛇等,再辅以热性药物,散寒除湿,在既定份数内,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另外,搭配健脾开胃的中药,归经胃、肝、肾、肺,在多方面养胃、排热、利尿,从而降低雷公藤作用过程中的毒性,达到全面治疗风湿病的功效。其中,羌活、秦艽、白芷、淡附片和桂枝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搭配范围内,具有很好的温阳、散寒的功效。
优选的,所述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320~380份雷公藤和150~200份陈皮制成的药引液和复方中药制剂;
所述复方中药制剂,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份:
羌活35~45份,独活95~105份,海风藤55~65份,秦艽45~55份,桂枝75~85份,当归55~65份,川芎45~55份,乳香15~25份,木香15~25份,甘草55~65份,防风55~65份,白芷55~65份,淡附片55~65份,制川乌55~65份,细辛25~35份,防己55~65份,萆薢45~55份,薏苡仁95~105份,黄芪95~105份,炒白芍55~65份,桑寄生25~35份,牛膝25~35份,蜈蚣12~14份,乌梢蛇2~5份和地龙15~25份。
可以对中药制剂的组份进行优选。
优选的,所述雷公藤为雷公藤的地下部分带皮的根。
地下部分的根,带黄色根皮者,其皮含多种化学成分,作用力强,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药物。
优选的,所述药引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雷公藤和陈皮加入雷公藤质量10~12倍的水中浸泡,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得到相当于所述雷公藤质量2~4倍的药引液。
优选的,所述武火的温度大于180℃,所述文火的温度为80~120℃。
优选的,所述浸泡的时间为2~3小时,所述文火煎煮的时间为2~3小时。
对雷公藤和陈皮采用水提的方法进行提取,作为药引液,可以有效减弱雷公藤的毒性。
优选的,还包括饮用白酒,所述饮用白酒与所述药引液的体积比为(0.8~1.0):1。
优选的,所述饮用白酒的度数为40~50度。
在中药制剂中加入饮用白酒,制备成药酒,可以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更好的吸收。
如上所述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复方中药制剂加入药引液中,加热使之溶化,降温后,加入饮用白酒,混匀后得到该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酒剂;
更优选的,所述复方中药制剂选用免煎中药。
如上所述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所提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采用陈皮和雷公藤制备的提取液作为药引,有效降低雷公藤的毒性,配合散寒祛湿的中药,可以有效治疗风湿,并且中药制剂中还含有健脾开胃、利尿的成分,与治疗风湿的中药在份数上合理搭配,有效降低雷公藤的毒性和缓解对患者腹部造成的不适,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2)本申请所提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具有方便、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适合批量生产和广泛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包括由300g雷公藤和100g陈皮制备的药引液,和如下中药组份:羌活30g,独活90g,海风藤50g,秦艽40g,桂枝70g,当归50g,川芎40g,乳香10g,木香10g,甘草50g,防风50g,白芷50g,淡附片50g,制川乌50g,细辛20g,防己50g,萆薢40g,薏苡仁90g,黄芪90g,炒白芍50g,桑寄生20g,牛膝20g,蜈蚣10g,乌梢蛇3g和地龙1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雷公藤和陈皮加入3000ml的水中浸泡2小时,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2小时,得到800ml药引液;
(2)、将上述免煎的复方中药制剂加入步骤(1)中的药引液中,加热使中药融化,降至室温后加入40度饮用白酒800ml,混匀后得到该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酒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包括由400g雷公藤和200g陈皮制备的药引液,和如下中药组份:羌活50g,独活110g,海风藤70g,秦艽60g,桂枝90g,当归70g,川芎60g,乳香30g,木香30g,甘草70g,防风70g,白芷70g,淡附片70g,制川乌70g,细辛40g,防己70g,萆薢60g,薏苡仁110g,黄芪110g,炒白芍70g,桑寄生40g,牛膝40g,蜈蚣15g,乌梢蛇6g和地龙3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雷公藤和陈皮加入3500ml的水中浸泡2小时,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2小时,得到1200ml药引液;
(2)、将上述免煎的复方中药制剂加入步骤(1)中的药引液中,加热使中药融化,降至室温后加入50度饮用白酒1000ml,混匀后得到该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酒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包括由320g雷公藤和150g陈皮制备的药引液,和如下中药组份:羌活35g,独活95g,海风藤55g,秦艽45g,桂枝75g,当归55g,川芎45g,乳香15g,木香15g,甘草55g,防风55g,白芷55g,淡附片55g,制川乌55g,细辛25g,防己55g,萆薢45g,薏苡仁95g,黄芪95g,炒白芍55g,桑寄生25g,牛膝25g,蜈蚣12g,乌梢蛇2g和地龙15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雷公藤和陈皮加入3000ml的水中浸泡3小时,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3小时,得到1000ml药引液;
(2)、将上述免煎的复方中药制剂加入步骤(1)中的药引液中,加热使中药融化,降至室温后加入50度饮用白酒800ml,混匀后得到该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酒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包括由380g雷公藤和200g陈皮制备的药引液,和如下中药组份:羌活45g,独活105g,海风藤65g,秦艽55g,桂枝85g,当归65g,川芎55g,乳香25g,木香25g,甘草65g,防风65g,白芷65g,淡附片65g,制川乌65g,细辛35g,防己65g,萆薢55g,薏苡仁105g,黄芪105g,炒白芍65g,桑寄生35g,牛膝35g,蜈蚣14g,乌梢蛇5g和地龙25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雷公藤和陈皮加入4000ml的水中浸泡3小时,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2小时,得到1100ml药引液;
(2)、将上述免煎的复方中药制剂加入步骤(1)中的药引液中,加热使中药融化,降至室温后加入50度饮用白酒1000ml,混匀后得到该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酒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包括由350g雷公藤和150g陈皮制备的药引液,和如下中药组份:羌活40g,独活100g,海风藤60g,秦艽50g,桂枝80g,当归60g,川芎50g,乳香20g,木香20g,甘草60g,防风60g,白芷60g,淡附片60g,制川乌60g,细辛30g,防己60g,萆薢50g,薏苡仁100g,黄芪100g,炒白芍60g,桑寄生30g,牛膝30g,蜈蚣13g,乌梢蛇3g和地龙2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雷公藤和陈皮加入4000ml的水中浸泡2~3小时,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2~3小时,得到1000ml药引液;
(2)、将上述免煎的复方中药制剂加入步骤(1)中的药引液中,加热使中药融化,降至室温后加入50度饮用白酒1000ml,混匀后得到该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酒剂。
对比例1
对比例1为实施例5步骤(1)中所提供的药引液。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只是在煎煮药引液时,只加入350g雷公藤而不加入陈皮。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只是复方中药制剂中,去除开胃健脾的中药:当归、甘草、薏苡仁、乳香、木香、白芷、黄芪和炒白芍。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只是复方中药制剂中,去除祛风散寒的中药:羌活、秦艽、白芷、淡附片和桂枝。
实验例1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对Ⅱ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
(一)实验对象
Wistar大白鼠,体重(180±20)g,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SCXK(鄂)200320005。
(二)实验药物
本申请所实施例1-5所提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以及对比例1-4所提供的中药。
(三)实验方法
大鼠CIA模型的建立,将酸性CⅡ溶解于0.1mol/L乙酸(含量2mg/mL),实验前将CⅡ溶解加至冷的不完全弗氏佐剂中(1mg/mL),于每只大鼠左后足跖皮内注射0.25mL致炎。
取Wistar大鼠11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1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实施例1-5给药组和对比例1-4给药组(剂量1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致炎物质。致炎当日给药,连续28d。分别于致炎前,致炎后第14、16、18、20、24、28天用毛细管放大测量法测右后足体积,以致炎前体积为基础值,求出肿胀增长百分率[(给药后值-给药前值)/给药前值]×100。
大鼠致炎后第28天处死,无菌常规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台盼蓝染液进行活细胞计算大于95,调整细胞浓度至终浓度为1×106/mL,用含体积分数为10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细胞,按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给予100μLConA(5μg/mL)或LPS(5μg/mL)分别刺激T、B淋巴细胞,另设不给予ConA和LPS刺激的自身空白对照孔,每个样品每实验点设3复孔。37℃、5CO2培养44h;每孔加入20μLMIT(5mg/mL),继续培养至48h,终止培养,吸弃培养液,每孔加入200μLDMSO终止反应,振荡摇匀。酶标仪检测(570/630nm)A值。
大鼠处死后,迅速在右足踝关节上方0.5cm处摘取肿胀足爪。纵向切开,放入5mL冷生理盐水中,于4℃浸泡过夜,离心取上清,过滤除菌,-20℃,保存待测NO、PGE2的含量。
取足下跖部位的组织,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及时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贴片(载玻片预先用多聚赖氨酸浸泡,捞片后60℃加热60min,以使切片紧密贴附),常规脱蜡至水,0.1mol/LPBS(pH=7.4)浸泡5min。微波修复抗原,然后滴加封闭液,甩去多余液体。滴加50稀释的NF-кβ/p65羊IgG单克隆抗体和MMP-9小鼠IgG单克隆抗体,阴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于4℃孵育过夜。0.1mol/L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结果判断:以胞浆出现淡黄色细颗粒状着色为阳性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每组随机计数500个细胞,计算阳性表达率,同时观察染色强度,按染色强度着色淡黄为弱阳性(+),棕黄为阳性(++),棕褐色为强阳性(+++),无着色为阴性(-)。
实验结果以x±s表示,用t-test进行组间显著性检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
药物对CⅡ诱导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对CIA大鼠脾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对CIA大鼠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含量的影响如表3所示。对CIA大鼠关节浸液内NO、PGE2含量的影响如表4所示。对CIA大鼠组爪组织中NF-кβ/p65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影响如表5所示。
表1对CⅡ诱导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x±s,n=10)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1(表2、3、4同)
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于致炎后14d左右出现继发足肿胀,致炎20d左右肿胀度达峰值。与模型组比较,本申请所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表现出抑制足肿胀的作用,表明该中药制剂能显著抑制CIA大鼠的继发病变。并且,实施例组的效果优于对比例组。
表2对CIA大鼠脾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x±s,n=10)
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ConA、LPS诱导的脾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本申请所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抑制CIA大鼠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P<0.01),和对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P<0.01)。并且,实施例组的效果优于对比例组。
表3对CIA大鼠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含量的影响
模型组大鼠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含量均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本申请所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组和对比例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0.05,P<0.01),提示该中药制剂能显著抑制CIA大鼠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的水平。并且,实施例组的效果优于对比例组。
表4对CIA大鼠关节浸液内NO、PGE2含量的影响
模型组大鼠关节浸液中NO、PGE2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本申请所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组关节浸液内NO、PGE2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表明该中药制剂显著抑制CIA大鼠关节浸液内NO、PGE2的水平。并且,实施例组的效果优于对比例组。
表5对CIA大鼠组爪组织中NF-кβ/p65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本申请所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组可以明显降低NF-кβ/p65蛋白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P<0.01)。表明该中药制剂显著降低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并且,实施例组的效果优于对比例组。
综上,本申请所提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能对关节炎有显著疗效。通过对比例和实验例组的对比,对比例1为不添加任何中药的单纯的雷公藤提取液,毒性大,效果差。而对比例2可以证明,陈皮的添加可以有效抑制雷公藤的毒性,提高药效。对比例3和对比例4分别证明了,所添加的健脾开胃和温热散寒的中药均对药效有促进作用,并且添加的健脾开胃的中药可以有效抑制雷公藤的毒性。
实验例2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测试
(一)实验动物
SPF级KM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适龄,健康。购自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许可证号:SCXK(鲁)20090001。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鼠),生产许可证号:SCXK(鲁)20090014。
(二)实验方法
取小鼠90只,雌雄各半,禁食不禁水12h,以浓度为1mg/kg将实施例1-5所提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和对比例1-4所提供的中药进行连续灌胃3次,每八小时一次。每次都要观察记录药后15min,30min,1h,2h,4h,8h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不良反应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对比例1所提供的药物喂药后,小鼠死亡率高,首先发生时的时间几种在药后24-72h间,而对比例2-4比对比例1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是缺少恰当的中药配比,影响了对雷公藤水提液的毒性缓释作用,造成小鼠不良反应率和死亡率高。
实验例3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研究
(一)实验动物及染毒
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66只,体重30~35g,随机分为11组,将本申请实施例1-5所提供的雷公藤作药引的中药制剂以及对比例所提供的中药制剂(剂量1mg/kg)。阴性对照组,灌服1mg/kg的生理盐水,每日灌服,持续三周,每周按体重调整一次剂量。停药后24h处死。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注射2d,第3d处死。
(二)实验方法
(1)骨髓微核实验
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迅速取后肢股骨,小牛血清清洗骨髓腔,推片。甲醇固定15min,Giensa染色10~15min,风干。油镜下每只小鼠计数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计算微核千分率。
(2)精子畸形实验
观察每只动物的300个精子,记录畸变发生率。
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骨髓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形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微核率可以反应致畸因素对细胞损伤程度和染色体的稳定性。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所提供的中药制剂,对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诱变效应。采用对比例1所提供的药物喂药后,小鼠细胞微核率高,而对比例2-4比对比例1的微核率有所降低,但是缺少恰当的中药配比,影响了对雷公藤水提液的毒性缓释作用,造成小鼠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高。其中,对比例1为不添加任何中药的单纯的雷公藤提取液,毒性大,效果差。而对比例2可以证明,陈皮的添加可以有效抑制雷公藤的毒性,提高药效。对比例3和对比例4分别证明了,所添加的健脾开胃和温热散寒的中药均对药效有促进作用,并且添加的健脾开胃的中药可以有效抑制雷公藤的毒性。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