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控肢体整复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31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控肢体整复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长骨骨折整复器上的整复单元,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控肢体整复单元,用于人体肢体长骨骨折整理调控对位,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上在治疗四肢长骨折方面一直延用人工整复接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手术钢板内固定法、夹板固定法、石膏固定法、牵引疗法等。但从接骨操作来看,基本属于经验型和手工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着对位对线差,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完全依赖主治医师的经验和责任心。从外固定法来看,目前还存在着骨折整复后的固定不稳定,而且固定时需要捆绑,延长了断骨的愈合周期。从内固定法来看,虽然固定的稳定性好,但它要求手术水平高,需切开肌肉、肌腱、拨开神经、骨膜后用锣钉将钢板固定在骨折部位,破坏血液循环,容易发生感染,恢复周期长,而且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由于接骨效果不佳,致残率高,特别是“马拉松”式的治疗,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患者难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早日康复,早日工作对患者来说是非常迫切和需要的,而医院因医疗周期长、床位周转利用率低,影响其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现有的骨折整复单元由于无法对骨针的进行任意角度的调整,不利于患者的愈合、导致接骨效果差,甚至致残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骨折整复单元由于无法对骨针的进行任意角度的调整,不利于患者术中断骨的整复对位,导致接骨时间长对位效果差,致残率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控肢体整复单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控肢体整复单元包括横向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组件和骨针调整组件,横向移动组件可滑动安装在纵向移动组件上,骨针调整组件可滑动安装在横向移动组件上,骨针调整组件包括多个骨针、多个球形弹性锁紧套和多个锁紧套压盖,多个球形弹性锁紧套可转动安装在横向移动组件内,每个骨针竖直穿设在一个球形弹性锁紧套内,每个球形弹性锁紧套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一个锁紧套压盖压紧。

进一步地,纵向移动组件包括主动移动杆、从动移动杆、纵向调整支座、纵向移动螺母和多组纵向移动滑块,主动移动杆和从动移动杆上下平行设置,纵向调整支座套装在主动移动杆和从动移动杆上,纵向移动螺母安装在纵向调整支座上,且纵向移动螺母与主动移动杆之间螺纹连接,多组纵向移动滑块分别在纵向移动螺母的作用下可滑动套装在主动移动杆和从动移动杆上。

进一步地,纵向移动滑块为2组、4组或6组。

进一步地,每组纵向移动滑块的数量为2个、4个或6个。

进一步地,横向移动组件包括多组横向移动滑块、多对横向移动杆和多组定位螺母,多对横向移动杆为带有螺纹的移动杆,多对横向移动杆垂直于纵向移动滑块穿设在纵向移动滑块上,每组横向移动滑块安装在一对横向移动杆上,且每组横向移动滑块的移动通过横向移动杆上螺纹移动并通过一组定位螺母固定。

进一步地,多组纵向移动滑块的数量与横向移动滑块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多个球形弹性锁紧套可转动安装在纵向移动组件的横向移动滑块内。

进一步地,球形弹性锁紧套的上部开设四个上部凹槽,球形弹性锁紧套的下部开设四个下部凹槽。

进一步地,上部凹槽与下部凹槽交错开设。

进一步地,锁紧套压盖的上端中部开设30°-50°的倒锥形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在现有骨折外固定架功能基础上通过本发明的骨针调整组件增加了可调控动态加压,通过骨针在球形弹性锁紧套内的任意角度转动,以及骨针上下位置的可调、拉伸,整个横向移动组件的横向移动,使骨骼定位更精准,可控性更高,接骨效果好,有效避免了术中断骨的整复时间长对位效果差的问题,不需要切开复位固定,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减轻为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和功能恢复,将复杂的骨折手术在基层医院完成。

2、本发明仅通过调整纵向移动螺母4来带动纵向移动滑块5以及横向移动组件在主动移动杆1和从动移动杆2上纵向移动,调整更加简单、精确。

3、本发明通过将定位螺母8的旋紧和松开来调整横向移动滑块6在横向移动杆7上的位置,以此来实现横向移动滑块6在横向方向上的移动和调整,调整更加准确、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图2的在b-b处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俯视图;图5是球形弹性锁紧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横向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组件和骨针调整组件,横向移动组件可滑动安装在纵向移动组件上,骨针调整组件可滑动安装在横向移动组件上,骨针调整组件包括多个骨针9、多个球形弹性锁紧套10和多个锁紧套压盖11,多个球形弹性锁紧套10可转动安装在横向移动组件内,每个骨针9竖直穿设在一个球形弹性锁紧套10内,每个球形弹性锁紧套10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一个锁紧套压盖11压紧。

本实施方式具有外固定架的功能及调整功能,它以四肢长骨骨折为模板设计,设计合理,术中无需切开确保解剖复位,并保持至骨折的满意愈合,尤其适用于中老年骨质疏松及不稳定性长骨间骨折患者。

本实施方式在临床应用中,骨针钻孔如出现误差可调整m10的滚花锁紧螺母,转动m8滚花锁紧螺母,使骨针准确对准钻孔并使断骨精准调整到位。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纵向移动组件包括主动移动杆1、从动移动杆2、纵向调整支座3、纵向移动螺母4和多组纵向移动滑块5,主动移动杆1和从动移动杆2上下平行设置,纵向调整支座3套装在主动移动杆1和从动移动杆2上,纵向移动螺母4安装在纵向调整支座3上,且纵向移动螺母4与主动移动杆1之间螺纹连接,多组纵向移动滑块5分别在纵向移动螺母4的作用下可滑动套装在主动移动杆1和从动移动杆2上。如此设置,在实现对整复单元的纵向移动时,主动移动杆1上的螺纹对纵向移动起到主导作用,在纵向移动螺母4的旋拧下带动主动移动杆1和从动移动杆2上的多组纵向移动滑块5实现水平的纵向移动,操作更加精确。而多组纵向移动滑块5在从动移动杆2上实现的仅是水平滑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纵向移动滑块5为2组、4组或6组。如此设置,便于满足不同骨折患者在整复上的需求。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组纵向移动滑块5的数量为2个、4个或6个,实际使用时,优选的数量为4个。如此设置,在满足患者使用条件的情况下,保证其经济性能达到最优。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横向移动组件包括多组横向移动滑块6、多对横向移动杆7和多组定位螺母8,多对横向移动杆7为带有螺纹的移动杆,多对横向移动杆7垂直于纵向移动滑块5穿设在纵向移动滑块5上,每组横向移动滑块6安装在一对横向移动杆7上,且每组横向移动滑块6的移动通过横向移动杆7上螺纹移动并通过一组定位螺母8固定。如此设置,使用时,先松开位于横向移动杆7上的定位螺母8,移动横向移动杆7在纵向移动滑块5上的位置,在移动横向移动杆7的带动下实现横向移动滑块6的纵向位置移动,调整好横向移动滑块6的位置后,拧紧定位螺母8即可实现横向移动和调整。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多组横向移动滑块6的数量与纵向移动滑块5的数量相同。如此设置,便于与纵向移动滑块5相匹配。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球形弹性锁紧套10可转动安装在横向移动组件的横向移动滑块6内。如此设置,便于实现骨针在球形弹性锁紧套10内时进行360°的转动动作。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球形弹性锁紧套10的上部开设四个上部凹槽10-1,球形弹性锁紧套10的下部开设四个下部凹槽10-2。如此设置,便于实现对球形弹性锁紧套10的位置的控制,当需要对球形弹性锁紧套10进行转动时能够实现轻松的转动动作,当实现对球形弹性锁紧套10的固定时,仅通过上下各一个锁紧套压盖11进行固定,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上部凹槽10-1与下部凹槽10-2交错开设。如此设置,便于生产制造,同时,便于满足对球形弹性锁紧套10的位置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锁紧套压盖11的上端中部开设30°-50°的倒锥形孔11-1。如此设置,便于实现对骨针的全方位转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通过调整纵向移动螺母4来带动纵向移动滑块5以及纵向移动组件在主动移动杆1和从动移动杆2上纵向移动,调整断骨部位纵向拉伸对位。

本发明通过调整横向移动螺母8来带动横向移动滑块6以及纵向移动组件在主动移动杆1和从动移动杆2上横向移动,调整断骨部位横向移动对位。

本发明通过骨针调整组件增加了可调控动态加压,通过骨针在球形弹性锁紧套内的任意角度转动,以及骨针上下位置的可调、拉伸,整个横向移动组件的横向移动,使骨骼定位更精准,可控性更高,接骨效果好,有效避免了术中断骨的整复时间长对位效果差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以及应用到本发明未提及的领域中,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