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30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



背景技术:

二十年前,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几乎都是传统开颅,术中对患者创伤和风险无时不刻的存在,术后患者恢复慢,并且容易产生难以预料的术后病变和并发症。1991年fukushimat等首先采用了3cm直径的纵裂锁孔技术,并在十年间进行了约138例颅内动脉瘤等疾病的微创伤手术,给神经外科锁孔技术奠定了不可磨灭和后续发展的基础。

我国在锁孔技术方面的发展较晚,近十几年内,锁孔技术几乎没有延续进展和临床方面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设备器械的不断改进,特别是近些年医学影像和内镜设备的面世,推进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脑神经外科相继开始探索颅脑微创手术。通过精密影像设备和显微神经外科的配合,内镜手术和显微神经技术的结合,锁孔技术有了新的推进和发展。而锁孔技术通过对脑室系统和颅内自然间隙的科学利用,以较小界面通路直达创伤颅底病灶,安全便捷进行手术。

在锁孔技术中,一般入路孔径选择2.5-3厘米左右的孔径为佳,并且,入路的要求和病灶部位决定孔径的大小和潜入的深度。无论入路如何要求,但实现的基本原则是:

提供一个最小侵袭损伤脑组织重要结构的手术通道,对再造通道尽少损伤脑组织结构的原则下可提供大到有足够操作处理病变的空间。而且尽可能摈除一切不必要的损伤,尤其是颅内的脑神经组织和脑部血管。

锁孔技术的含义

1)锁(key)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病变要有个性化的入路方式。因此,对不同病变采取不同的入路设计,符合病人不同的需求。

2)关键孔(keyhole)每个病变的入路有他的最佳钻孔处开孔处,有其唯一性。否则在手术过程中对病变处理困难,还会增加部分组织的损伤,从而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成功与否。

3)锁孔效应(keyholeeffect),从一个孔或通道可见到远处较大的空间,利用颅内自然间隙,以一条最小创伤手术通道,获取离孔越远越大脑深部的操作空间。

在锁孔入路的分类中,有定型形和非定型形,其特点和要求各有不同,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可达到的效果安全可靠,在导航牵引造通过程中达到良好精准度和顺应的仿型效果。做到手术创伤最小,术后效果高于传统手术的效果,并且使手术者操作简单。

目前、脑神经外科的锁孔手术或者也称为微创手术时,在一个最小侵袭损伤脑组织重要结构的手术通道后,使用的是一种脑压板植入到手术通道中,以免已剥离的脑组织回复到原位,将手术通道阻塞,这样脑压板呈一种具有喇叭口的圆柱形,在脑压板植入到手术通道中后,医生利用呈喇叭口的圆柱形进行手术。但这样的脑压板由于靠近病灶的末端比较小,有时不能完全暴露整个病灶给手术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目前脑神经外科的锁孔手术,采用呈喇叭口的圆柱形的脑压板所带来的不足,提供一种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利用该组件根据不同的需要在手术通道设置相应的可扩张吸引剥离器。

本发明为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包括中间设置有吸引通道的可吸引剥离器,所述的可吸引剥离器上设置有凹环,利用装载鞘管约束在所述的凹环内的导入隔离器;所述的导入隔离器为一种受约束变形和不受约束恢复膨胀到预定的形状的装置。

本发明为手术通道提供一个预定的形状的导入隔离器,克服目前采用近端具有喇叭口而远端收口的脑压板不能很好地将远端病灶完全呈现的不足,方便手术。

进一步的,上述的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中:所述的导入隔离器由记忆金属组成的骨架和包覆在骨架内或者骨架外的包覆膜层。

进一步的,上述的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中:所述的导入隔离器恢复膨胀到预定的形状为圆柱形、下锥体形、上锥体形、截面是椭圆的柱形、腰鼓形或者矩形。

进一步的,上述的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中:所述的可吸引剥离器的远端呈圆锥形或扁嘴形。

进一步的,上述的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中:所述的可吸引剥离器上设置有凸环;所述的凸环向近端一侧形成所述的凹环,远端一侧设置有扩张球囊和与所述扩张球囊连通的充盈通道。

进一步的,上述的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中:所述的可吸引剥离器的近端设置有将吸引通道与吸引器相连的联接吸引器接口。

进一步的,上述的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中:所述的装载鞘管表面设置有位置刻度。

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与上述的任一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配套使用的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体、位于所述筒状体内的收紧器和外部使用的收紧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筒状体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筒状体为远端开口大于近端开口。

本发明利用一个可吸引剥离器向脑组织中通过剥离形成的锁孔中释放受约束变形和不受约束恢复膨胀到预定的形状的导入隔离器;利用方便手术的预定形状的导入隔离器使手术更加方便。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在可吸引剥离器前端设置一个扩张球囊,方便剥离,另外,这个可吸引剥离器中间的吸引通道可以联接吸引器,边进行剥离边将产生的液体吸离。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回收已经安装在锁孔中的导入隔离器回收装置,利用一个筒状体从释放了的导入隔离器外回收导入隔离器。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中装载鞘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中可吸引剥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中可吸引剥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中导入隔离器的形状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导入隔离器的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脑神经外科的锁孔手术中,的一种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包括中间设置有吸引通道6-4的可吸引剥离器6-1,可吸引剥离器6-1上设置有凹环6-6,利用装载鞘管6-2约束在凹环6-6内的导入隔离器6-3;导入隔离器6-3为一种受约束变形和不受约束恢复膨胀到预定的形状的装置。

装载鞘管6-2如图2所示,它是由一组直径和长度不等外表面标注尺寸刻度6-9的医用管材。长度尺寸有120mm至300mm七个等分(120、140、160、180、200、250、300),直径尺寸有6mm至24mm七个等分(6、8、10、12、16、20、24),根据造通空间的需要,选择不同长度和直径组合。装载鞘管6-2可使用医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301l、314、316和镍钛管材、钛金属管材等或医用高分子材料如pe\peek\pu\pvc,外表面标注有嵌入深度的刻度6-9。

本实施例提供两种可吸引剥离器6-1,如图3所示是一种直径和长度不等的远端成圆锥形或扁嘴形有中心通孔。如图4所示是一种在远端一种可充盈出不同尺寸的可扩张的球体6-10,并在远端一定位置向近端处,制有圆周向凹环6-6,凹环6-6处可嵌入不同尺寸的网架,近端处可联结外用吸引器的接口6-5。

可吸引剥离器6-1,长度尺寸和直径尺寸与装载鞘管6-2的长度尺寸和内孔尺寸一一对应,并且相互之间保证为滑动配合。可吸引剥离器的远端6-8成圆锥尖端或扁嘴尖端型,并附有一个或多个中心通孔作为吸引通道6-4,吸引通道6-4可由吸引器顺利吸出脑部病变和通道中的各种液体,尖端部位应有一定的硬度和良好的弹性,使之容易剥离和通过不对脑组织产生损伤。在可吸引剥离器6-1远端的后部为圆周的凹环6-6,凹环6-6的长度可嵌入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入路隔离器。

可吸引剥离器6-1是由医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304l、314、316等或医用高分子材料如pe\pu\pve等制成。

如图4所示,可吸引剥离器6-1上设置有凸环6-7;凸环6-7向近端一侧形成所述的凹环6-6,远端一侧设置有扩张球囊6-10。扩张球囊6-10可镶嵌捆绑或粘结在吸引剥离器6-1的远端部位,经由外部充盈通道6-11可冲入液体或气体等充入球囊,当液体或者气体充入球囊体内,扩张球囊6-10随之膨胀,膨胀的尺寸大小由充盈物的流量控制。扩张球囊6-10在充盈时亦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外力具有一定程度的约束时,扩张球囊6-10不在约束面继续膨胀,力度会自然相应的转移到不约束或约束力小的部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张球囊6-10会有相应的仿型功能,也就是造通道扩张时,对部分神经系统或血管不会造成剥离牵拉过度而造成损伤。

扩张球囊6-10材料是医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并有很好的牵伸比和抗拉弹性,如合成硅胶、天然乳胶和高弹性pu等。

导入隔离器6-3由记忆金属组成的骨架和包覆在骨架内或者骨架外的包覆膜层。如图5所示,导入隔离器6-3恢复膨胀到预定的形状为圆柱形如图5-1、下锥体形如图5-2、上锥体形如图5-3、截面是椭圆的柱形如图5-4、腰鼓形如图5-5或者矩形如图5-6。

导入隔离器6-3亦可称作自膨胀嵌入式入路隔离器。由最新的材料和特殊的加工工艺制成,入路隔离器可因受约束变形和不受约束恢复形状,并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具有相应的弹性和仿型性能。入路隔离器的尺寸有:

圆柱形如图5-1所示:

d=10mm,15mm,20mm,25mm

l=35mm-55mm。

下锥形如图5-2所示:

d=15mm,20mm,25mm,30mm

d=10mm,15mm,20mm,25mm

l=35mm-55mm。

上锥形如图5-3所示:

d=10mm,15mm,20mm,25mm

d=15mm,20mm,25mm,30mm

l=35mm-55mm。

截面是椭圆的柱形如图5-4所示:

d*d=15mm*10mm,25mm*15mm,33mm*23mm

l=35mm-55mm

腰鼓形如图5-5所示:

d*d=15mm*10mm,20mm*15mm,25mm*20mm,30mm*25mm

l=35mm-55mm

l’=l/2。

矩形如图5-6所示:

h*h=15mm*10mm,20mm*15mm,25mm*20mm,30mm*25mm

l=35mm-55mm。

除以上形状尺寸外,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不规则形状,导入隔离器6-3外表面或内表面包覆膜层,膜层具有弹性和仿型性能,并且光滑可透视或不可透视性,入路隔离器的内表面标注嵌入深度的刻度。

导入隔离器6-3的制造材料是医用特殊金属材料或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并带有可记忆性。如镍钛合金丝、pu\pe等材料。

图6所示是一种回收装置结构图。回收装置7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体7-1、位于筒状内的收紧器7-2和外部使用的收紧环7-3。筒状体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筒状体为远端开口大于近端开口。

本实施例的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在使用过程如图7所示:图7中7a、7b、7c、7d、7e、7f、7g为实施例1的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使用时的图景,图7中7a1、7b1、7c1、7d1、7e1、7f、7g为实施例2的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使用场景,两种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的区别是实施例2中的可吸引剥离器6的远端一侧设置有扩张球囊6-10,在将导入隔离器6-3投放后两者是一样的方式回收,如图7f、7g所示。

1)在选择确定了合适的锁孔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精确的设计入路。孔的形式:一般确定入路孔在2.5cm以内,这个范围内对牵拉的损伤最小。根据病变的状况要求,入路通道尽量扩大操作范围,增加锁孔放大效应,使手术创伤最小。

2)用专用器具切开硬脑膜a和蛛网膜b,由病变类型确定剥离吸引方式或渐近扩张吸引方式入路。并且选择理想合适尺寸形状的入路隔离器,由本实施例的颅脑导航牵引造通装置6、经选定的锁孔入路,以剥离吸引或渐进扩张吸引的方式打通软脑组织c,进入脑d部直达患者的病变区域e。如图7a或者7a1所示。

3)锁定预操作位置,吸引周边底部的液体等,然后进行施放导入隔离器6-3。首先通过装载鞘管6-2刻度确6-9认导入的位置深度图如7a、图7a1所示,认定已经进入到预操作病变位置后,缓慢撤拉装载鞘管6-2,使导入隔离器6-3从装载鞘管6-2中缓慢膨胀扩开如图7b、图7b1和图7c、图7c1所示,随着装载鞘管6-2的完全撤出,导入隔离器6-3完全膨胀施放,同时脱离了吸引剥离器6-1,扩开锁定的可操作病变区域。如图7d和图7d1所示。

4)当装载鞘管6-2撤离时,导入隔离器6-3施放出一定位置后,即装载鞘管6-2远端到达脑硬膜处,入路隔离器位置是否偏移合适要做重新的确定,否则,可将装载鞘管6-2重新导入推进,对位置做重新的调整定位。如图7d和图7d1所示。

5)病灶合适位置确定后,将装载鞘管6-2完全撤离,导入隔离器6-3逐渐施放,当膨胀到选定的尺寸和形状后,实现了锁孔入路造通的目的,随即撤出可吸引剥离器6-1,将隔离器的脑部外留边缘固定,整个锁孔入路通道造通完成。如图7e和图7e1所示。

6)导入隔离器6-3的回收如图7f和图7g所示。完成全部手术和创面清理后,松脱导入隔离器6-3固定夹,套入收紧夹将导入隔离器6-3口部收紧,直至可嵌入回收装置的收紧环7-3,利用筒状体7-1的远端也就是较大的一端从导入隔离器6-3的外侧包围导入隔离器6-3,在筒状体7-1内利用收紧器7-2使导入隔离器6-3收缩,直到将导入隔离器6-3收缩入可嵌入回收装置中,完成无损伤的全部撤出到脑部外面。

7)清理锁孔入路通道,补充脑脊水缝合蛛网膜添补硬脑膜,脑创伤部位表面缝合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