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助洁净导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导尿装置包括独立的引流袋和独立在外的导尿管,引流袋与导尿管之间通过连接管和相匹配的管路接口相连接,需要医护人员在医疗机构特定的场所给患者进行无菌导尿的操作。由于无菌导尿必须在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操作下才能进行,故目前这种分体组合使用的、需要在医疗机构经医护人员专业操作的留置导尿装置,对于一些不需要在体内长期留置导尿管,但又因患有尿潴留和长期卧床而需要经常性定时导尿的患者而言,就有很大的生活不便,严重影响了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在集尿袋方面也有较新颖的设计,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158542u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集尿袋,其包括尿袋,所述尿袋带有导尿入口和导尿出口;还包括与男性阴茎部位或女性会阴部位粘接配合并能够保护男性阴茎部位或女性会阴部位的中部开有空洞尿口的粘贴膜,在该粘贴膜的空洞尿口内设有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底部设有定位固定装置并通过该定位固定装置使导流结构与尿袋的导尿入口连通以形成一个由空洞尿口经导流结构到尿袋的排尿通路,但是其结构仍然较为复杂,操作繁琐,不利于前述提到的患者进行方便自主的导尿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助洁净导尿装置,解决传统导尿装置结构不完善、操作繁琐而无法供患者自主导尿的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助洁净导尿装置,包括集尿袋、导尿管和用于将导尿管通入所述集尿袋中的连通件,所述连通件包括密封连接于所述集尿袋的封装连接管段、连接于所述封装连接管段并位于所述集尿袋内的导引管段和连接于所述封装连接管段并伸出于所述集尿袋外的导入管段。
所述自助洁净导尿装置还包括用于配合所述连通件稳定所述导尿管位置的安全限位件,所述安全限位件包括套置于所述导入管段上的卡套和设于所述卡套上的限位管段,所述导尿管与所述限位管段的内壁相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导引管段的侧壁上设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与所述集尿袋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侧开口的周边设有便于手指压持的下凹弧形接触面。
作为优选,所述集尿袋上设有与所述连通件相邻的密封区,所述密封区上设有与所述封装连接管段的侧壁以及所述导引管段的未设置所述侧开口部分的侧壁相贴的第一边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沿用于限定所述集尿袋中最高液位的第二边沿。
作为优选,所述封装连接管段上设有侧向延伸段,所述侧向延伸段与所述集尿袋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限位件上设有连接于所述卡套的至少2个翼片。
作为优选,所述自助洁净导尿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安全限位件上的保护帽,所述保护帽包括扣置在所述卡套上的下帽体和包套所述限位管段的上帽体。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帽体上的拉环。
作为优选,所述导尿管伸入所述集尿袋中的顶端设有用于配合所述导引管段的防脱出扩口部。
作为优选,所述集尿袋的形变范围小于等于所述导尿管的形变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自助洁净导尿装置结构紧凑简单、使用方便,方便患者进行自主导尿,操作、收放简便,装置的各部件实现一体化连接设计,占用空间小,避免传统导尿中的装置组成部件较多、操作繁琐,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借助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且容易导致物品污染甚至是尿路感染的风险,而本装置安全环保,高效便捷,灭菌包装后便于携带和储存,制造、使用及处置成本较低,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对应的各部位名称分别为:1-集尿袋,11-密封区,2-导尿管,21-防脱出扩口部,3-封装连接管段,31-侧向延伸段,4-导引管段,41-侧开口,5-导入管段,6-卡套,61-翼片,7-限位管段,8-下帽体,9-上帽体,91-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一种自助洁净导尿装置,包括集尿袋1、导尿管2、用于将导尿管2通入集尿袋1中的连通件和用于配合连通件稳定导尿管2位置的安全限位件,集尿袋1上设有尿液测量刻度;连通件包括密封连接于集尿袋1的封装连接管段3、连接于封装连接管段3并位于集尿袋1内的导引管段4和连接于封装连接管段3并伸出于集尿袋1外的导入管段5,集尿袋1为医用塑料材料袋,连通件可为硬质塑料,密封连接可用热封连接的形式实现;安全限位件包括套置于导入管段5上的卡套6和设于卡套6上的限位管段7,导尿管2与限位管段7的内壁相贴合,安全限位件可采用橡胶等软质材料,连通件供导尿管2通过的通道直径是相对导尿管2较大的,便于导尿管2顺畅移动,进行一定的调节位置,限位管段7的存在就是让导尿管2不致于一直处在一种随意晃动、不稳定的态势,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会配合应用到润滑剂,能够有效帮助导尿管2在这一端保持稳定抽出和导入,在连通件内也会应用到一定的润滑剂帮助导尿管2更好的被操控。安全限位件上设有连接于卡套6的至少2个翼片61,翼片61一方面能够方便人手对卡套6相对于连通件进行拉拔操作,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夹置在集尿袋1顶部的前胸和后背两侧,进一步固定套合就位的卡套6,防止因卡套6的转动而加大导尿管2晃动的风险,进一步辅助导尿管2的定位。卡套6内壁设有一圈凸环,导入管段5外壁设有与凸起环匹配的凹槽,方便实现卡套6与导入管段5的卡合固定,也同样可以通过其他多种现有手段实现卡套6与导入管段5的卡套固定,安全限位件可选择较软有弹性的材料如硅胶等,这样的材料性质也可以防止穿过限位管段7的导尿管2在多方向扯拉时,让限位管段7配合随同进行一定量的弯曲,以保护导尿管2不会在扯拉时因与硬质物体抵触而受到损坏。
导引管段4的侧壁上设有侧开口41,侧开口41与集尿袋1相通。侧开口41的周边设有便于手指压持的下凹弧形接触面,形成的侧开口的侧面视图整体如月牙状,既可以设置于导引管段4的一侧,也可以事实上也是更适宜设置于导引管段4对应的两侧,侧开口41的大小以一般人手指指肚均能够完全置入为宜,能够方便保持较紧力度的握持状态。侧开口41本身便于人手进行对使用状态中或未使用状态下产品的拿取和握持,也便于在此处进行观察导尿管2中的液体,另外可以允许人手进行挤压,可进行对导尿管2本身的握持定位及其内部疏通,在导尿管2需要进行相对于集尿袋1抽拉调整位置时,可以通过一手在侧开口41处捏放控制导尿管2,另一手在集尿袋1处推拉控制导尿管2来配合实现涂抹了润滑剂的导尿管2相对于安全限位件的位置变动,即导尿管2伸入集尿袋1的深度变化,手指对导尿管2的挤压也帮助解决偶尔的异物阻塞通道的问题;配合导引管段4本体进行气体导出,能够帮助避免集尿袋1袋体膨胀过度导致的测量不准甚至袋体破裂的不良情况,导尿管2可能会占据导引管段4大部分空间,集尿袋1内的多余空气可通过侧开口41进入封装连接管段3来辅助排出。
集尿袋1上设有与连通件相邻的密封区11,密封区11上设有与封装连接管段3的侧壁以及导引管段4的未设置侧开口41部分的侧壁相贴的第一边沿和连接于第一边沿用于限定集尿袋1中最高液位的第二边沿。密封区11配合集尿袋1与连通件的密封连接设置,本身能够大幅增强并稳定连接强度,在集尿袋1袋口进行封装保障,不易破裂、不易泄露,并限定极限尿液储存高度,手指也可以方便地捏住密封区11来实现正常取放,若是没有密封区11,在极端的状况下尿液储存过满,手指会不易拿捏住,也容易使得集尿袋1鼓胀破裂。
封装连接管段3上设有侧向延伸段31,侧向延伸段31与集尿袋1密封连接。侧向延伸段31能够在有效地提高连接牢固度,使得封装连接管段3、导引管段4、导入管段5的整体位置更稳定。侧向延伸段31可以设置成三棱柱状的块体,其底面连接于封装连接管段3,其两个相对的非平行面还可以设置成向外凸起的弧面,以便于与集尿袋1密封连接后充分密封贴合,加强连接强度和密封性。此外,这样的肩膀状设计也有利于前述翼片61夹置于集尿袋1顶部的前胸和后背两侧进一步固定套合就位的卡套6。
自助洁净导尿装置还包括设于安全限位件上的保护帽,保护帽包括扣置在卡套6上的下帽体8和包套限位管段7的上帽体9。保护帽还包括连接于上帽体9上的拉环91。下帽体8内壁设有内凹环槽,安全限位件上设有与内凹环槽匹配的凸起边沿,这样能够实现下帽体8与安全限位件的卡合固定,也同样可以通过其他多种现有手段实现下帽体8与安全限位件的卡套固定。
导尿管2伸入集尿袋1中的顶端设有用于配合导引管段4的防脱出扩口部21。防脱出扩口部21呈圆锥形扩口,或近似通俗的喇叭状,防脱出扩口部21能够与导引管段4的管口卡住而无法被轻易拉出。
集尿袋1的形变范围小于等于导尿管2的形变范围,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携带,所以导尿管2插入至集尿袋1中,导尿管2插入至集尿袋1同时承受形变压力,而现有技术的集尿袋1的材质往往软于导尿管2,导致经常发生导尿管2被折弯导致导尿管2发生不可逆形变致使导尿管2的口径变小,这就会导致导尿管2在工作过程中每一处的液压不同,严重时导致尿液反流溅出,所以控制集尿袋1的形变能力不大于导尿管2的性变能力就可以使得集尿袋1等同于保护在导尿管2外侧的保护层,同时集尿袋1的壁厚也等同于加大了导尿管2的壁厚,降低导尿管2被外力形变导致口径发生不可逆变形的风险。
使用者在使用该自助洁净导尿装置时,能够完全自主实现,操作简单便利,省去传统繁琐的连接结构及操作方式,取放方便,用后即弃,安全环保,体验度优良,非常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