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冠状动脉遮挡的自扩张介入瓣膜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459发布日期:2018-11-02 22:1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避免冠状动脉遮挡的自扩张介入瓣膜支架。



背景技术:

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术是一种通过微创的方式治疗因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通过导管将带支架的瓣膜输送到主动脉根部,撑开并替代病变狭窄的本体瓣膜。一般采用自扩张或者球囊扩张的方式支撑在主动脉根部。

但是,目前的介入瓣膜仍不够完善。采用自扩张形式的支架利用其上部直径扩大的结构,锚定在主动脉窦位置,以形成能抵抗主动脉压力的牢固固定。但由于冠状动脉的入口在主动脉窦上,支架的网状金属结构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的遮挡,导致冠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更加严重的心脏病变。

因此,如果能够针对自扩张介入瓣植入后在动脉窦位置的结构进行优化,避免支架对冠状动脉的遮挡,将能杜绝由于遮挡引起的冠脉供血不足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自扩张介入瓣可能对冠状动脉入口遮挡的问题,根据支架锚定模式和主动脉窦的生理结构,提出了一种能避免冠状动脉遮挡的自扩张介入瓣膜支架,其同时减少了支架上半部分的金属覆盖面积,减少了因血管内壁与金属接触的炎症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能避免冠状动脉遮挡的自扩张介入瓣膜支架包括上端和下端两部分;该两部分紧密相连;该自扩张介入瓣膜支架整体呈哑铃状,中间直径小,上下两端扩大,上端的直径略大于下端或与下端相同;下端为固定瓣膜瓣叶的部分,上端为锚定在主动脉窦结构的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端包括四边形的网状结构,沿周向方向一圈可由6个或9个或12个或15个或18个等3的倍数个四边形结构组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四边形结构包括金属筋,该金属筋为圆形横截面或四边形横截面或六边形横截面。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圆形横截面或四边形横截面或六边形横截面的横截面积相等。

所述结构的上端包括3根弧形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呈环状结构,自下而上往外扩开。

支架上端支撑筋的横截面积可与支架下端的四边形结构金属筋的横截面积相同,也可比支架下端的四边形结构金属筋的横截面积更大,以提供强度合适的径向支撑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扩张介入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上端,

支架下端,

其中,支架上端和支架下端直接相连,

整个支架呈哑铃状,中间部分直径最小,支架直径从中间部分沿着向上和向下的两个方向扩大,支架上端的直径不小于支架下端的直径,

支架上端包括3根弧形支撑筋,每根所述支撑筋呈环状结构,自下而上往外扩开,

支架下端包括四边形的网状结构的金属筋,其网状结构的密度大于支架上端部分。

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本发明的避免冠状动脉遮挡的自扩张介入瓣膜支架中,支架下端缝合瓣叶的部分的金属网格较密,可为瓣叶的固定提供丰富的缝合点。其较密的金属网格同样可以提供足够大的径向支撑力,以保证手术中介入瓣植入主动脉后能顺利撑开原有的病变瓣膜。支架上端部分由三根弧形支撑筋构成,可在主动脉窦处形成锚定,并大大减少了金属对主动脉窦内壁面的覆盖,避免了对冠状动脉入口的遮挡,减少冠脉血供不足的风险。同时减少了血管内壁与金属材料的接触面积,减少炎症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避免冠状动脉遮挡的自扩张介入瓣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能避免冠状动脉遮挡的自扩张介入瓣膜支架采用的材质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记忆合金如镍钛合金。如图1所示,支架包括上端和下端两部分。两部分直接相连。整个支架呈哑铃状,中间部分直径最小,向上下两端扩大,上端的直径略大于下端或与下端相同。

支架下端为瓣膜的固定区域,三片瓣叶(未显示)通过缝合的方式,缝合在支架网状结构的金属筋上,具体缝合位置根据瓣叶的不同而确定。

根据支架的大小和瓣叶缝合的需要,支架下端沿周向方向一圈的网格数量选用6、9、12、15、18等3的倍数,构成网格结构的金属筋的横截面积一般保持一致,金属筋的横截面可以是从圆形、四边形、六边形等中选出的一种或多种。

支架上端为锚定在主动脉窦结构的部分。包括3根弧形支撑筋,支撑筋呈环状结构,自下而上往外扩开。3个支撑筋为轴对称分布。

支架上端支撑筋的横截面积可与支架下端的四边形结构金属筋的横截面积相同,也可比支架下端的四边形结构金属筋的横截面积更大,以提供强度合适的径向支撑力。

本发明中,自扩张瓣膜支架上下部分采用了不同的结构,使得支架下端缝合瓣叶的部分的金属网格较密,可以提供足够大的径向支撑力和瓣叶缝合点,同时,支架上端部分包括三根弧形支撑筋,在保证主动脉窦处形成锚定的同时,大大减少了金属对主动脉窦内壁面的覆盖,避免了对冠状动脉入口的遮挡,减小了冠脉血供不足的风险。同时减少了血管内壁与金属材料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炎症风险。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冠状动脉遮挡的自扩张介入瓣膜支架,涉及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设备领域。所述的介入瓣膜支架由上端和下端两部分构成。上端由3根弧形支撑筋构成,支撑筋呈环状结构,自下而上往外扩开。下端由四边形的网状结构构成,沿周向方向一圈可由6个以上个四边形结构组成。上端支撑筋的截面积比下端四边形结构金属筋的截面积相同或者更大,以提供强度合适的径向支撑力。本发明减少了自扩张介入瓣支架上半部分的金属覆盖面积,能够避免支架对冠状动脉的遮挡。

技术研发人员:樊瑜波;冯文韬;储照伟;郭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4.19
技术公布日:2018.11.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