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管延长方法和延长器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3754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临床应用和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管延长方法及其延长器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先天性食道闭锁和食道气管瘘是食道发育异常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畸形,且50%的食道闭锁患儿伴有其它系统先天性畸形,以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最为常见,其次是胃肠道畸形,如肛门闭锁、肠旋转不良、肠闭锁等,泌尿、肌肉、骨骼系统畸形也相当多见。另外食道闭锁-食道气管瘘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体重低于2500克者占25%~30%,其中小于2000克者占15%~20%,这就使对食道闭锁的治疗更加困难和复杂。

先天性食道闭锁和食道气管瘘均需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多样,但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其治疗效果曾被认为是代表医院小儿外科,尤其是新生儿外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及围手术期护理的不断进步,其术后生存率显著提高。现在日本等国对无合并严重畸形的食道闭锁患儿术后成活率都在90%以上。但食道闭锁患儿术后远期并发症如:胃食道反流、食道痉挛、食道狭窄、食道失弛缓等仍然是困扰着小儿外科医师的一个难题,有人从病因、病理上提出这些并发症是因为食道本身发育引起的,但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技巧对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减少这些晚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治疗极低体重和合并严重畸形的患儿已成为治疗食道闭锁需要改进的重点。

临床中经常遇到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缺损的病例,对超过一定面积或长度的缺损,修复非常困难,常常需要组织移植来修补缺损,但组织移植需破坏供处正常组织的完整性。因此,许多学者开始对这些缺损组织的扩张和延长进行探索,期望用生长后的同一种组织来修补缺损。国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对活体组织持续牵引所产生的张力能够激发和维持某些组织结构的再生和活跃生长,即牵张—再生规律。根据这一规律,组织扩张技术80年代中期已成功地应用于整形外科领域。此后,该技术在周围神经、血管、肌肉的延伸方面亦有所发展,并逐渐得到完善。对于胸腹部空腔脏器如肠管、膀胱的延长和扩张也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结果。但对于食道的延长尚无系统研究。对长段型食道缺损和狭窄治疗的关键是延长食道,使两端食道能够在无张力下吻合。

目前在食道闭锁等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对食道延长的研究,并且方法多样。如用金属探子、水银囊以及电磁性探条等来延长闭锁上端食道,该方法经口腔每日对闭锁食道的近端间断施压,促使食道被动伸长其操作繁琐,因为是被动伸长,食道本身有回缩性,造成延长困难;延长时间较长,一般需要4~6月时间,待两端食道接近后行食道端端单层吻合术。

另外,体外持续牵引食道两端延长食道的方法包括间断分次牵引和持续牵引两种延长食道方法。有人用近端闭锁食道盲端在颈部或前胸壁造瘘,通过分次下移造瘘口来牵拉延长近端食道,并且可让患儿正常哺乳,奶汁从近端食道造瘘口留入一干净容器后再注入胃造瘘管来喂养患儿,患儿正常的哺乳功能得以保持,待近端造瘘食道口与远端食道盲端接近时再行食道端端吻合术;近年来国际上有人用丝线缝扎闭锁的食道两端,两端的丝线交叉后从胸壁切口引出固定于前胸壁,通过持续牵拉丝线,来同时延长上下端食道,每日延长1~2mm,待两食道盲端接触时再开胸行食道端端吻合术。这些方法均需胸部手术操作来进行,对患儿创伤较大,且对二次根治手术操作造成一定困难。

临床治疗中应用的这几种方法效果都不甚理想,且并发症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压传输延长器,利用组织扩张技术,对食道缺损动物模型进行食道腔内纵向延长,观察延长后食道壁的组织学变化。以期在不影响食道运动功能的情况下,使缺损的食道两端能够在无张力的状态下端端吻合,恢复食道的延续性,为长段食道缺损和狭窄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食管延长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液压驱动的形式结合应用组织扩张技术使食道本身延长,用食道自身组织来修复缺损。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食管延长器,该食管延长器包括液压驱动装置、液压延长装置,以及连接液压驱动装置和液压延长装置的液压管路,其中,

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压力箱、设置于第一压力箱内部的第一活塞和能推动第一活塞的第一活塞杆;

所述液压延长装置包括第二压力箱、设置于第二压力箱内部的第二活塞和能带动第二活塞的连接杆,该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延长头;

所述液压管路连接在第一压力箱和第二压力箱的端部。

为了更好的控制液压的流速和压力,优选的,所述液压管路上还设有三通阀。

根据临床手术的实际需要,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二压力箱的长度,即在没有液压的状态下,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和等于或略小于所述第二压力箱的长度;

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也可以超过第二压力箱的长度;即在没有液压的状态下,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和等于或略大于所述第二压力箱的长度。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延长头为圆饼形,其直径等于或略大于所述第二压力箱的直径。所述延长头的材料优选橡胶等有一定硬度、弹性和耐高温的医用环保材料。

为了更好的控制延长的长度,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压力箱和/或第二压力箱的箱体为透明材料制成,并在其箱体上设置有刻度。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活塞杆上还设有推杆电机。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食管延长器在食管治疗中的应用。具体地,可在行胃造瘘的同时经胃造瘘口向食道内放入腔内食管延长器,使食道在短时间内得以延长,延长食道3~4cm,仅用1周时间。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食管延长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液压驱动的形式,采用组织扩张技术,对食道缺损动物模型进行食道腔内纵向延长,延长食道3~4cm,仅用1周时间,大大缩短了根治前等待延长食道的时间。该方法可在行胃造瘘的同时经胃造瘘口向食道内放入腔内食管延长器,使食道在短时间内得以延长。与此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食管延长器,所述食管延长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临床效果显著。总之,本发明提供的食管延长器及其延长方法可以避免行食道环肌切开,减少损伤迷走神经的几率,从而减少术后食道功能方面的远期并发症,提高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食管延长器结构示意图;

图2x光片显示延长器的延长及食道末端标记线的移动情况;

图3扩张前食道肌层he染色,×100;

图4扩张后食道肌层he染色,×100。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液压驱动装置1,第一压力箱11,第一活塞12,第一活塞杆13,液压延长装置2,第二压力箱21,第二活塞22,连接杆23,延长头24,液压管路3,三通阀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食管延长器

如图1所示,一种食管延长器,该食管延长器包括液压驱动装置1、液压延长装置2,以及连接液压驱动装置1和液压延长装置2的液压管路3,其中,

所述液压驱动装置1包括第一压力箱11、设置于第一压力箱11内部的第一活塞12和能推动第一活塞12的第一活塞杆13;

所述液压延长装置2包括第二压力箱21、设置于第二压力箱21内部的第二活塞22和能带动第二活塞22的连接杆23,该连接杆23的另一端设有延长头24;

所述液压管路3连接在第一压力箱11和第二压力箱21的端部。

为了更好的控制液压的流速和压力,优选的,所述液压管路上还设有三通阀4。

根据临床手术的实际需要,所述连接杆23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二压力箱21的长度,即在没有液压的状态下,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活塞22与所述连接杆23的长度总和等于或略小于所述第二压力箱21的长度;

所述连接杆23的长度也可以超过第二压力箱21的长度;即在没有液压的状态下,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活塞22与所述连接杆23的长度总和等于或略大于所述第二压力箱21的长度。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延长头24为圆饼形,其直径等于或略大于所述第二压力箱21的直径。所述延长头24的材料优选橡胶等有一定硬度、弹性和耐高温的医用环保材料。

为了更好的控制延长的长度,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压力箱11和/或第二压力箱21的箱体为透明材料制成,并在其箱体上设置有刻度(图中未示出)。

为了更好的操作,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活塞杆13上还设有推杆电机(图中未示出)。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管路3为常用医用软管;所述三通阀可以是常用医用套管。

本发明所述食管延长器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液压延长装置2及其连接的液压管路3置入食道远端;其次在第一压力箱11中放入相应的液体,所述液体优选为生理盐水;随后推动第一活塞12,液体从第一压力箱11流向第二压力箱21,在液体的压力下,第二活塞22带动连接杆23和延长头24向食道的另一端延长,实现了食道缺损动物模型食道腔内纵向延长的目的。

实施例2食管延长器在食管延长中的应用

1.动物模型制作

1.1材料

健康狗六只(雌性四只,雄性两只),平均体重13kg(11~15kg),平均年龄12月(9~15月)。

所用食管延长器如图1所示。

1.2术前准备

术前动物禁食24小时,禁水6小时。

1.3麻醉

麻醉由专业麻醉师操作和管理。氯胺酮10mg/kg、阿托品0.01mg/kg肌肉注射,诱导麻醉;建立静脉通道,复方氯化钠液术中按20ml/kg缓慢滴注;异戊巴比妥钠45mg/kg、维库溴胺0.1mg/kg静脉注射基础麻醉,根据术中情况维库溴胺可追加用量0.1mg/kg/次;基础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7.5号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潮气量15ml/kg,呼吸频率20次/min。术中观察生命体征,检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指导麻醉调整。手术结束后停用全部麻醉用药。待出现自主呼吸后,吸痰、拔管。

1.4手术步骤

手术开始前,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0.25g/kg、硫酸庆大霉素8mg/kg预防感染。麻醉后备皮,取狗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以右侧第七肋间为切口依次切开胸壁各层,打开胸腔,将右肺牵开,暴露食道,剪开后胸膜,于后纵隔内游离食道(注意勿损伤两侧迷走神经),切除食道中段3cm,近端断口双层内翻缝合后,残端留一钡线作为标记,从远端食道断口置入液压延长装置及其连接的液压管路,液压管路暂留于胃内;于膈肌上用10号丝线将食道环形缩窄以防扩张器滑脱入胃内;双层内翻缝合远端断口并留一钡线作为标记;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胸腔内喷洒硫酸庆大霉素溶液8万单位,预防胸腔感染,逐层关胸。转腹部手术:以剑突下左旁正中切口,长约3cm,依次切开腹壁各层,进入腹腔,将部分胃前壁提出切口,切开胃壁,于胃内找到液压管路后将液压管路自胃切口引出;再经该切口置入胃造瘘管一根,荷包缝合胃壁切口,逐层关腹;将胃造瘘管、液压管路的一端固定于腹壁,手术完毕。

手术经过约2小时50分钟。手术过程顺利、平稳。

1.5术后处理

术后胸腔闭式引流24~48小时,经狗后肢小隐静脉输维持液50ml/kg/d(成分:10%g-s4份,n-s1份,每100ml加15%kcl1ml)共输液2天,第三天开始经胃造瘘管喂奶及流质,术后经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0.25g/kg/d,分两次滴入,共滴注五天。每天用胺而碘涂抹皮肤切口两次,预防切口感染,用腹带固定保护胃造瘘管和液压管路端口防止狗撕咬。

1.6延长食道

于术后第八天开始用液压驱动装置经液压管路向液压延长装置内注入生理盐水,同时用三通阀控制水量,每次注入0.5ml,关闭三通阀,使食道延长2.5mm;每日2次,连续扩张7天;隔日拍胸部x光片,观察记录食管延长器的延长及食道末端标记线的移动情况。

2.标本获取

2.1扩张前手术时切取食道,立即置入10%的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以备制作组织切片检查。

2.2待狗远端食道延长后,静脉推注10%氯化钾10ml将狗处死,立即开胸取下端延长的食道,置入10%的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再行组织切片检查。

3.检测方法

3.1于手术后当日拍x光片作为原始参照,开始扩张后隔日拍x光片,观察记录延长器的延长及食道末端标记线的移动情况。

3.2每只狗延长前和延长后食道的大体观进行比较。

3.3每只狗延长前和延长后食道的组织学进行比较。

标本取出经过固定-水洗-脱水-透明-浸腊-包埋-切片-he染色后,4×10倍光镜下用微尺测量肌层厚度,每张切片随机取四处不同视野测量厚度,取其平均值;同时观察食管组织学变化。

4.数据处理

本实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配对资料t检验,标准设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5.实验结果

5.1本实验组狗食道平均延长3.5cm。

5.2x光片显示延长器的延长及食道末端标记线的移动情况如图2-1、2-2、2-3、2-4所示。

5.3大体观改变:延长后管腔稍增粗,管壁变薄,血运丰富,血管网增多,管壁弹性稍差。

5.4光镜下观测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延长后粘膜层细胞层次变少,粘膜下层组织变薄,腺上皮呈矮柱状,腺体间呈现疏松水肿状,胶原纤维增生,有少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肌层显著变薄,为扩张前的70%,肌纤维变细,以纵行肌为著,肌间疏松水肿,胶原纤维组织增生,肌间血管扩张,偶可见肌束呈水肿变性。浆膜层血管扩张充血,嗜伊红染色增强,如图3、图4所示。

光镜下测量食道肌层厚度如下表所示,扩张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表1中数值为均数±标准差,单位mm,扩张前、后比较p<0.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表1扩张前、后食道肌层厚度

本发明采用食管延长器,利用液压的原理,在纵轴方向上给予食道一定持续性的张力,刺激食道生长,使食道纵向延长,延长食道3~4cm,仅用1周时间,大大缩短了根治前等待延长食道的时间。若本方法能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可在行胃造瘘的同时经胃造瘘口向食道内放入食管延长器,使食道在短时间内得以延长。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