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监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监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监护设备包括若干叠加设置的板卡,如参数板、电池板、接口板、探头板等。通常采用螺丝将上述板卡叠加固定,但是此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板卡与板卡之间需采用线缆进行电连接,对于相距较远的两个板卡,线缆需要跨越其它板卡,导致该便携式监护设备的安装复杂;2)、需要对其中一板卡进行维修时,需要将所有的板卡从便携式监护设备拆除,才能对该板卡维修,导致维修效率低、拆装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监护装置,旨在提供一种拆装快捷的便携式监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监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中框组件、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用于安装参数板、电池板、接口组件及探头组件的支架,所述中框组件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架组件容纳于所述通孔,并安装于所述中框组件上,所述中框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用于安装主板的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上安装有wifi组件,所述wifi组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的报警组件、设于第一壳体的另一端的按键组件和飞梭组件,所述报警组件、按键组件及飞梭组件均与主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顶面和多个侧面,其中所述参数板安装于所述支架的顶面,电池板,探头组件和接口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的不同侧面,所述电池板、探头组件及接口组件均与所述参数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侧面凸设有挡板,所述接口组件和探头组件安装于该侧面并位于所述挡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参数板设有至少一探头插座和至少一接口板插座;所述探头组件设有至少一探头插针,所述探头插针插设于所述探头插座;所述接口组件设有至少一接口板插针,所述接口板插针插设于所述接口板插座。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监护装置还包括电源组件和泵阀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泵阀组件安装于所述电源组件上,所述支架组件、电源组件和泵阀组件安装成整体,安装于所述中框组件的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中框组件、参数板、电源组件及泵阀组件共同形成风道,所述参数板和电源组件面向所述风道,所述中框组件的两侧壁均开设有开口,所述泵阀组件包括泵阀固定座,所述泵阀固定座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散热孔,每一散热孔与一开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组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显露出探头组件的第一开孔和用于显露出扫描枪的扫描口;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显露出接口组件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均与所述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监护装置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包括开设于第二壳体上的第二通孔、开设于中框组件上的第一通孔及提手;所述提手容纳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本发明的便携式监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中框组件、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用于安装参数板、电池板、接口组件及探头组件的支架,所述中框组件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架组件容纳于所述通孔,以将所述支架组件和安装于支架的参数板、电池板、接口组件及探头组件均快捷地安装于所述中框组件上。所述中框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从而方便地完成该便携式监护装置的组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图。
图1为本发明便携式监护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支架组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支架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探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接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泵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泵阀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电源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电源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参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4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4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4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第一壳体的主板示意图。
图18为图4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第一壳体的wifi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4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报警灯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4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第一壳体的飞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4所示便携式监护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按键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21,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监护装置100。
参图2-3,所述便携式监护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7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70之间的中框组件50、支架组件30,所述支架组件30包括用于安装参数板33、电池板36、接口组件35及探头组件34的支架31,所述中框组件50开设有通孔51,所述支架组件30容纳于所述通孔51,并安装于所述中框组件50上,所述中框组件50与所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70固定连接。
参图14,所述参数板33包括pcb板331,电池60通过电池板36与pcb板331连接。
所述pcb板331开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3311和第二连接孔3313。
参图7,探头组件34包括设于探头底板341的至少一探头343,探头343的种类可根据实际的需求来选择。
可以理解的,探头343可为体温读取探头、血氧探头或脉搏探头等。
本发明的便携式监护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7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70之间的中框组件50、支架组件30,所述支架组件30包括用于安装参数板33、电池板36、接口组件35及探头组件34的支架31,所述中框组件50开设有通孔51,所述支架组件30容纳于所述通,51,以将所述支架组件30安装于所述中框组件50上。所述中框组件50与所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70固定连接,从而方便地完成该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组装和拆卸。
参图4,图15-21,所述第一壳体10上设有用于安装主板13的主板支架12,所述主板支架12上安装有wifi组件14,所述wifi组件14与所述主板13电连接。
wifi组件14用于将便携式监护装置100具有wifi功能。
所述第一壳体10设有至少一安装件111和至少一第一定位柱113,主板支架12设有至少一第三固定孔121和至少一定位槽127,安装件111开设有孔,连接件穿过安装件111的孔和第三固定孔,第一定位柱113容纳于定位槽127,将主板支架12牢固地设于第一壳体10。
主板支架12还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柱123,主板13设有至少一第四固定孔131,第二定位柱123容纳于第四固定孔131,将主板支架12与主板13连接。
主板支架12的一侧还设有第三定位柱125,wifi组件14设有至少一第五固定孔141,第三定位柱125容纳于第五固定孔141,将主板支架12与wifi组件14连接。同时wifi组件14还与主板13电气连接。
所述主板13与参数板33进行电连接,以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当检测数据不正常时,可通过报警组件15发出报警信号,进行提示。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主板13和wifi组件14通过主板支架12与第一壳体10连接,从而增加主板13与wifi组件14与第一壳体10连接的牢固性,并使该便携式监护装置100具有wifi功能。
所述第一壳体1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端的报警组件15、设于第一壳体10的另一端的按键组件17和飞梭组件19,所述wifi组件14、报警组件15、按键组件17及飞梭组件19均与主板13电连接。
按键组件17包括电源按键171和若干功能按键173,功能按键173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如查看按键、暂停按键、确认按键等。按键组件17与飞梭组件19间隔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一端。第一壳体10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12和若干功能按键孔119,电源按键171容纳于第一固定孔112,功能按键173容纳于功能按键孔119。
所述飞梭组件19包括飞梭191,第一壳体10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17,飞梭191固定容纳于第二固定孔117,将飞梭组件19牢固连接于第一壳体10。
第一壳体10的上侧还设有至少一卡持件115,报警组件15开设有第六固定孔151,所述卡持件115卡持于所述第六固定孔151,将报警组件15与第一壳体10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主板13放置于第一壳体10的中部,wifi组件14位于主板13的右下侧或左下侧,报警组件15位于主板13的上侧,按键组件17位于主板13的右下侧,飞梭组件19位于主板13的左下侧,便于对各组件进行安装与拆卸。
所述wifi组件14设有至少一插座143,所述主板13设有至少一插口133,所述插座143容纳于所述插口133。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插座143容纳于所述插口133,将wifi组件14与主板13电气连接,以减少线材连接。
参图3,图5,及图6,所述支架组件30还包括用于安装参数板33、电池板36、接口组件35及探头组件34的支架31,所述支架30包括顶面311和多个侧面,至少一个侧面与顶面311有倾角,其中参数板33安装于所述支架31的顶面311,电池板36,探头组件34和接口组件35安装于所述支架31的不同侧面,所述电池板36、探头组件34及接口组件35均与所述参数板33电连接。至少一个侧面与顶面311有倾角,以增加参数板33、电池板36,探头组件34和接口组件35之间的间距,防止相互干扰。
具体地,所述支架组件30包括设有参数板33的顶面311、与所述顶面311呈夹角设置的第二表面313、及与所述顶面311和第二表面313连接的第三表面315,所述电池板36设于所述第二表面313,所述探头组件34设于所述第三表面315。
参图5,14,所述顶面311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件3111和至少一第二连接件3113及至少一卡扣3115,优选地,第一连接件3111和第二连接件3113均开设有孔。所述参数板33开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孔3311和至少一第二连接孔3313,一连接杆穿过一第一连接件3111和一第一连接孔3311,一连接杆穿过一第二连接件3113和一第二连接孔3313,将支架31和参数板33连接;或第一连接件3111穿过一第一连接孔3311,第二连接件3113穿过第二连接孔3313,将支架组件30和参数板33连接。同时,卡扣3115卡持于参数板33远离支架31的表面。
参图5,9,所述第二表面313设有至少一第三连接件3131和至少一第四连接件3133,优选地,第三连接件3131和第四连接件3133均开设有孔。所述电池板36开设有第五连接孔361和至少一第六连接孔363。一连接杆贯穿第三连接件3131和第六连接孔363,一连接杆贯穿第四连接件3133和第五连接孔361,将支架31和电池板36连接。或第三连接件3131贯穿第六连接孔363,第四连接件3133贯穿第五连接孔361,将支架31和电池板36连接。
参图6,所述第三表面315设有至少一第五连接件3151和至少一第六连接件3153,优选地,第五连接件3151和第六连接件3153均开设有孔。所述探头组件34包括探头底板341,所述探头底板341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安装孔3411和至少一第二安装孔3413。一连接杆贯穿第五连接件3151和第一安装孔3411,一连接杆贯穿第六连接件3153和第二安装孔3413,将支架31和探头组件34连接。或第五连接件3151穿过第一安装孔3411,第六连接件3153贯穿第二安装孔3413,将支架31和探头组件34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参数板33安装于所述支架31的顶面311,电池板36、接口组件35及探头组件34分别设于所述支架组件30的不同侧面,使得参数板33、电池板36、及探头组件34之间的空气间隙较大,且相互隔离,不会互相干扰,使得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抗干扰能力佳,且安全性高。由于参数板33、电池板36、及探头组件34相互隔离,需要拆卸其中一部件时,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扰或影响,使得该便携式监护装置100还具有拆装快捷的优点。
所述至少一个侧面凸设有挡板316,所述接口组件35和探头组件34安装于该侧面并位于所述挡板316的两侧。
参6和8,所述支架31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表面315的一侧的折角317,所述折角317包括第一侧壁3171和与所述第一侧壁3171连接的第二侧壁3173,所述接口组件35安装在所述第一侧壁3171和第二侧壁3173形成的折角317中。
所述第一侧壁3171设有至少一第七连接件3175和至少一第八连接件3177,优选地,第七连接件3175和第八连接件3177均开设有孔。所述接口组件35包括接口底板351,接口底板351开设有至少一第三安装孔3511和至少一第四安装孔3513,一连接杆穿过第七连接件3175和第三安装孔3511,一连接杆穿过第八连接件3177和第四安装孔3513,将支架31和接口组件35连接。或第七连接件3175容纳于第三安装孔3511,第八连接件3177容纳于第四安装孔3513,将支架31和接口组件35连接。
第二侧壁3173还设有二档条3179,二档条3179共同形成导向槽,接口组件35部分容纳于导向槽,以利于接口组件35的安装。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探头组件34设于所述第三表面314未形成折角317的区域,使得探头组件34和接口组件35相互隔离,增大探头组件34和接口组件35之间的空气间隙,防止探头组件34和接口组件35相互干扰。
所述参数板33设有至少一探头插座3317;所述探头组件34设有至少一探头插针345,所述探头插针345插设于所述探头插座3317。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参数板33设有至少一探头插座3317,所述探头组件34设有至少一探头插针345,所述探头插针345插设于所述探头插座3317,将探头组件34与参数板33电连接。由于避免使用线缆将探头组件34与参数板33电连接,使得探头组件34不会对其他组件进行干扰。
所述参数板33设有至少一接口板插座3315;所述接口组件35设有至少一接口板插针355,所述接口板插针355插设于所述接口板插座3315。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参数板33设有至少一接口板插座3315,所述接口组件35设有至少一接口板插针355,所述接口板插针355插设于所述接口板插座3315,将接口组件35与参数板33电连接。由于避免使用线缆将接口组件35与参数板33电连接,使得接口组件35不会对其他组件进行干扰。
所述便携式监护装置100还包括电源组件37和泵阀组件38;所述电源组件37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30上,所述泵阀组件38安装于所述电源组件37上,所述支架组件30、电源组件37和泵阀组件38安装成整体,安装于所述中框组件50的通孔51中。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便携式监护装置100还包括电源组件37和泵阀组件38;所述电源组件37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30上,所述泵阀组件38安装于所述电源组件37上,所述支架组件30、电源组件37和泵阀组件38安装成整体,安装于所述中框组件50的通孔51中,使得本发明的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安装便捷。
所述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70、中框组件50、参数板33、电源组件37及泵阀组件38共同形成风道,所述参数板33和电源组件37面向所述风道,所述中框组件50的两侧壁均开设有开口53,所述泵阀组件38包括泵阀固定座383,所述泵阀固定座383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散热孔3831,每一散热孔3831与一开口53连通。
参图10-11,泵阀件381开设有至少一第九安装孔3811,泵阀固定座383设有至少一第九连接件3833,第九连接件3833容纳于第九安装孔3811,将泵阀件381固定于泵阀固定座383。优选地,第九连接件3833开设有孔,优选为螺丝孔,连接件穿过第九连接件3833的孔和第九安装孔3811,将泵阀件381固定于泵阀固定座383。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70、中框组件50、参数板33、电源组件37及泵阀组件38共同形成风道,所述参数板33和电源组件37面向所述风道,使得参数板33和电源组件37发出的热量可从风道传递至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外部,实现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自然散热。风道较通畅,使得该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散热效果佳。由于该便携式监护装置100未采用风扇等散热设备进行散热,使得该便携式监护装置100在散热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且节省了成本。
所述中框组件50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显露出探头组件34的第一开孔57和用于显露出扫描枪39的扫描口55;所述第二壳体70上开设有用于显露出接口组件35的第二开孔71;所述第一开孔57和所述第二开孔71均与所述通孔51连通。
探头组件34包括探头支架343和设于探头支架343的至少一探头341,探头341的种类可根据实际的需求来选择。
可以理解的,探头341可为体温读取探头、血氧探头或脉搏探头等。
探头组件34产生的热量还可直接从通孔51、第一开孔57传递至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外部,提高了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散热效果。
接口组件35包括接口底板351和设于接口底板351的接口353。
接口组件35产生的热量还可直接从容纳槽51和第二开孔71传递至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外部,提高了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散热效果。
扫描枪39可设于所述泵阀组件38。
扫描枪39可设于泵阀组件38的左侧或右侧,同时位于泵阀组件38的顶部,以利于光线的辐射,便于医生的扫描操作。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探头组件34由第一开孔57显露出,使得使用者可采用该探头组件34对患者的体温、血氧、脉搏等进行测量。接口组件35由所述容纳槽51和第二开孔71显露出,使得usb等可与该接口353连接,来存储或提取数据。于泵阀组件38的一侧设置扫描枪39,方便读取患者的信息。
所述支架31开设有通槽312;所述便携式监护装置100还包括电池60,所述电池60容纳于所述通槽312,并与电池板36电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电池60容纳于所述通槽312,并与电池板36接触,使得电池60可为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提供电能。同时,电池60设于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底部,使得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重心较稳,不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
所述便携式监护装置100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包括开设于第二壳体70上的第二通孔73、开设于中框组件50上的第一通孔591和提手90;所述提手90容纳于第一通孔591和第二通孔73。
所述中框组件50开设有槽59,所述槽59面向第二壳体70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591,所述第二壳体70安装于中框组件50后,第一通孔591与第二通孔73连通,提手90部分容纳于第一通孔591和第二通孔73,使用者的手可放于槽59,手指分别容纳于第一通孔591和第二通孔73,将该便携式监护装置100提起。在提起该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过程中,手指抵持提手90,由于提手90可为具有弹性的材质,以方便用户提起便携式监护装置100。
参图12-13,所述电源组件37包括电源安装座373和设于电源安装座373的发热元件3713,所述电源安装座373靠近泵阀组件38的一侧设有挡板3731,形成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缺口3733,所述发热元件3713和所述参数板33均面向所述缺口3733。
挡板3731的材质可为绝缘类材料。挡板3731将电源3711与泵阀组件38相隔离,防止泵阀组件38与电源3711接触,造成短路。
所述电源组件37包括设于电源安装座373的电源件371,电源件371包括基体3712、设于所述基体3712的电源3711和发热元件3713,基体3712开设有若干第七安装孔3715,电源安装座373设置有至少一连接件3735和至少一第八安装孔3737,连接杆穿过第八安装孔3737和一第七安装孔3715,连接件3735穿过另一第七安装孔3715,将电源件371连接于电源安装座373。优选地,连接件3735开设有孔,优选为螺丝孔,另一连接杆穿过连接件3735的孔和第七安装孔3715,将电源件371连接于电源安装座373。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70、中框组件50、挡板3731、参数板33及泵阀组件38共同形成风道,所述电源安装座373靠近泵阀组件38的一侧凸设有挡板3731,形成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缺口3733,所述发热元件3713和所述参数板33均面向所述缺口3733,使得发热元件3535和所述参数板33发出的热量可从电源安装座373未设有挡板3731的区域传递至风道,再经过散热孔3831传递至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外部,实现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自然散热。风道较通畅,使得该便携式监护装置100的散热效果佳。该便携式监护装置100通过设置挡板3731,调整了热量的传递方向,使得热量从电源安装座373未设有挡板3731的区域传递至风道,提高了散热效果。由于该便携式监护装置100未采用风扇等散热设备进行散热,使得该便携式监护装置100在散热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且节省了成本。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