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髌骨骨折的固定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案是切开复位后使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手术过程是:髌骨骨折复位后,应用髌钳钳夹临时固定;垂直于骨折线的方向植入两枚克氏针或者髌骨针(中间带有针门,其后又凹槽便于折断);选择合适长度的钢丝套接于克氏针或髌骨针两端,然后将钢丝于髌骨外侧交叉,沿着钢丝的走形用电刀或圆刀切开髌骨表面的韧带、筋膜,之后将钢丝绕紧固定骨折。该手术技术操作简单,骨折一般可以获得良好的愈合。但是在手术中发现,使用的髌骨针固定时,钢丝穿过针门后在缠紧时其针门的另外一侧钢丝被针门卡紧,不能牵拉紧张,往往需要在对侧使用克氏针绞紧钢丝,容易发生钢丝断裂,需要再次固定,而且很难绞紧,使张力带松弛。同时,对于老年患者、多发骨折患者以及全身情况较差患者,由于在缠绕钢丝前需要沿着钢丝走形使用电刀或圆刀将髌骨表面的筋膜和韧带组织切开分离容纳钢丝,破坏了局部血运,影响骨折愈合,部分患者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有鉴于此,十分有必要对现有的髌骨骨折固定进行改进,以达到固定牢固和促进愈合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髌骨骨折固定和愈合的固定装置,这种固定装置能够在固定时很容易绞紧钢丝,使固定牢固,同时在送入钢丝过程中避免损伤韧带和筋膜,保护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于髌骨骨折固定和愈合的固定装置,它包括固定针、送丝板、推杆、手柄,固定针的针体后部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的位置为固定针插入髌骨后针体与髌骨外侧接触处,限位凸起的下方针体上有凹槽,凹槽与限位凸起相对,凹槽为半圆弧形,凹槽的圆弧直径与钢丝的直径相匹配,凹槽后部的针体上有折断槽;送丝板为长条形板,送丝板在板面的长度方向上为弯曲的弧形,弧形的曲率与髌骨上表面的曲率相匹配,推杆的前端连接在送丝板长度方向的后端,推杆的后端与手柄相连接,推杆的杆体中有贯穿杆体前后的钢丝孔,钢丝孔的直径与钢丝的直径相匹配,送丝板的下底面上有沿着送丝板长度方向的送丝槽,送丝槽的槽宽和槽深大于钢丝的直径,推杆的钢丝孔与送丝槽相对。
上述利于髌骨骨折固定和愈合的固定装置,所述限位凸起为圆锥形,限位凸起的圆锥形的小直径端与髌骨相对。
上述利于髌骨骨折固定和愈合的固定装置,所述送丝板的前端为圆弧形,送丝板的底面前端与送丝板的顶面前端由圆弧面光滑连接,送丝板在板面的宽度方向上为弯曲的弧形,弧形的曲率与髌骨上表面的曲率相匹配。
上述利于髌骨骨折固定和愈合的固定装置,所述送丝板的送丝槽的截面为倒立的品字形,送丝槽的品字形结构的上部为三个钢丝直径的宽度,送丝槽的品字形结构的下部为一个钢丝直径的宽度,送丝槽的品字形结构的上部和下部相连通。
上述利于髌骨骨折固定和愈合的固定装置,所述推杆为两根,两根推杆的前端分别与送丝板的后端相连接,两根推杆的钢丝孔分别与送丝板的品字形结构送丝槽的上部两侧相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固定针的针体上有限位凸起,固定针可以穿入髌骨后定位,限位凸起处的凹槽自由地穿过钢丝,在绞紧过程中双侧钢丝同时绞紧,固定牢固,避免了现有的髌骨针的针门对钢丝的卡紧缺陷;送丝板可以经髌骨表面的韧带和筋膜下方置入钢丝,创伤小,避免损伤韧带和筋膜,保护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
本发明是髌骨骨折微创固定的首创,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效果良好、避免损伤、有利于骨折愈合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髌骨骨折微创固定存在的问题,为微创手术在髌骨骨折固定中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欢迎,在行业内有极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固定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送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固定针1、限位凸起2、凹槽3、折断槽4、送丝板5、推杆6、手柄7、送丝槽8、髌骨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固定针1、送丝板5、推杆6、手柄7。
图1、3显示,固定针1的针体为克氏针,固定针1的针体后部有限位凸起2,限位凸起2为圆锥形,限位凸起的圆锥形的小直径端与髌骨相对。限位凸起2的位置为固定针1插入髌骨9后针体与髌骨9外侧接触处,限位凸起2的作用是使得固定针1在垂直于骨折线穿入髌骨9后固定针1的尖端刚好露出在髌骨9的另一侧,用于钢丝缠绕,固定针1尖端至限位凸起2的长度不同,分为不同的型号,适用于不同患者需要。
图1、3显示,固定针1的限位凸起2的下方针体上有凹槽3,凹槽3与限位凸起2相对,凹槽3为半圆弧形,凹槽3的圆弧直径与钢丝的直径相匹配,如果有两根钢丝嵌入,凹槽的圆弧直径大于两根钢丝的直径。凹槽3的作用是在钢丝缠绕髌骨9时为钢丝定位,使钢丝不会沿着固定针1的针体前后滑动。采用这种半圆形的凹槽3可以消除现有的髌骨针针门对钢丝卡紧后钢丝难以拉动的缺陷,避免钢丝对髌骨9固定不牢固。
图1、3显示,固定针1的凹槽后部的针体上有折断槽4,在固定针1与钢丝将髌骨9固定后从折断槽4处将固定针1折断。
图2、3显示,送丝板5为长条形板,送丝板5的前端为圆弧形,送丝板5的底面前端与送丝板5的顶面前端由圆弧面光滑连接,送丝板5在板面的长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分别为弯曲的弧形,弧形的曲率与髌骨9上表面的曲率相匹配。这样的形状有利于插入到髌骨9上表面的韧带和筋膜下面,并且可以使送丝板5的底面与髌骨9表面紧密贴合。
图2、3显示,送丝板5的后端连接推杆6,推杆6的杆体中有贯穿杆体前后的钢丝孔,钢丝孔的直径与钢丝的直径相匹配,钢丝可以从推杆6穿过后到达送丝板5的后方,进入送丝板5。推杆6的后端与手柄7相连接,通过手柄7可以推动推杆6和送丝板5一起向前移动。
图2显示,送丝板5的下底面上有沿着送丝板5长度方向的送丝槽8,送丝槽8的槽宽和槽深大于钢丝的直径,推杆6的钢丝孔与送丝槽8相对。
图2显示,送丝板5的送丝槽8的截面为倒立的品字形,送丝槽8的品字形结构的上部为三个钢丝直径的宽度,送丝槽8的品字形结构的下部为一个钢丝直径的宽度,送丝槽8的品字形结构的上部和下部相连通。
图2、3显示,推杆6为两根,两根推杆6的前端分别与送丝板5的后端相连接,两根推杆6的钢丝孔分别与送丝板5的品字形结构送丝槽8的上部两侧相对。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一次将两根钢丝通过送丝板5穿过髌骨9上表面的韧带和筋膜下方,使钢丝固定髌骨9的过程更加快速、方便。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对骨折的髌骨9进行钻孔,在髌骨9垂直于骨折线处穿入固定针1,使固定针1的尖端刚好露出在髌骨9的一侧,固定针1的限位凸起2顶在髌骨9的另一侧的边缘,从折断槽4处将固定针1折断;
然后,沿着固定针1的方向判断钢丝的走形位置,将送丝板5插入髌骨9表面的韧带、筋膜下方,使送丝板5在髌骨9表面的筋膜和韧带下沿髌骨9表面制作一个隧道;
将钢丝一端绕过固定针1尖端,通过送丝板5后方的推杆6的钢丝孔将钢丝置于送丝板5的送丝槽8内,沿着送丝板5的隧道将交叉的钢丝于筋膜和韧带下推送至髌骨9的另一侧,将钢丝绕过固定针1的限位凸起2下方的凹槽3绕紧固定髌骨9,在绞紧过程中双侧钢丝同时绞紧,固定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