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的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852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骨科病的药物治疗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的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膝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在膝关节部位还常患有膝关节滑膜炎、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膝关节游离体、腘窝囊肿、髌骨软化、鹅足滑囊炎、膝内/外翻等关节疾病。膝关节炎的发生一般由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外伤、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膝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是引起老年人腿疼的主要原因。另外,体重过重、不正确的走路姿势、长时间下蹲、膝关节的受凉受寒也是导致膝关节炎的原因。目前治疗膝关节炎的药物主要有软骨保护剂,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但硫酸氨基葡萄糖起效较慢,需长期服用。技术实现要素:为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中草药制备、无需口服且疗效显著的治疗膝关节炎的贴剂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的贴剂,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蒺藜20-30份、干地黄20-35份、红花15-25份、细辛20-30份和甘草15-30份。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蒺藜25份、干地黄30份、红花20份、细辛25份和甘草20份。一种适用于上述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的贴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为:s1:将蒺藜盐炒后和红花、细辛、甘草研磨成粉,过180目筛,混合成药粉;s2:将干地黄加入重量份配比为1:1.8-2的清水按常规方法煎煮成干地黄与汤剂的重量份配比为1:0.8-1,取制得的汤剂;s3:将汤剂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药粉中,混合调配成药膏;s4:将药膏按常规方法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切片,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得贴剂。上述各原料组分的药理及功效作用如下:蒺藜:性味:苦温。归经:入肝、肺经。药理作用:疏肝熄风、行瘀去滞。能解郁、明目、止痒,其他用为降压(水浸液能降低麻醉动物的血压)、镇静。临床观察认为可能还有抗过敏作用。功能:散风,疏肝,明目行血。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多泪,乳汁不下。干地黄:性味:甘苦,凉。入心、肝、肾经。功用主治: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红花:性味:辛、温。归经:入心、肝红。功能:破瘀、活血、通经。主治:经血不调,产后腹痛,徵瘕,外伤瘀血仲痛,痈疽肿痛等症。细辛:辛,温;归入肺、肾经。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入十二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为缓和剂调补药。主治:脾虚气弱,咳嗽气喘,痈疽疮毒,尿道疼痛及调和药性等。清火生用,补中炙用。使用方法:将贴剂贴于膝关节处,2-4小时后取下,每天贴一次,病症较重者可酌情每天早晚各贴一次。将以上原料组分巧妙组合,科学配伍,原料之间产生协同作用,经临床使用结果证明,本发明制得的贴剂对治疗膝关节炎疗效显著。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蒺藜、干地黄、红花、细辛和甘草进行配伍,制成的贴剂具有活血通络、消炎止痛、消除关节积液,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达到从根本上治疗膝关节炎的目的。(2)本发明制得的贴剂直接作用于关节处,无需口服,药物作用起效快且安全,无毒副作用。(3)本发明所采用的药物原料为常用药物,在各大药店均有销售,原料易得且成本较低。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的贴剂,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蒺藜25份、干地黄30份、红花20份、细辛25份和甘草20份。其制备方法为:s1:将蒺藜盐炒后和红花、细辛、甘草研磨成粉,过180目筛,混合成药粉;s2:将干地黄加入重量份配比为1:1.8的清水按常规方法煎煮成干地黄与汤剂的重量份配比为1:0.8-1,取制得的汤剂;s3:将汤剂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药粉中,混合调配成药膏;s4:将药膏按常规方法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切片,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得贴剂。实施例2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的贴剂,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蒺藜20份、干地黄20份、红花15份、细辛20份和甘草15份。其制备方法为:s1:将蒺藜盐炒后和红花、细辛、甘草研磨成粉,过180目筛,混合成药粉;s2:将干地黄加入重量份配比为1:1.8的清水按常规方法煎煮成干地黄与汤剂的重量份配比为1:0.8,取制得的汤剂;s3:将汤剂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药粉中,混合调配成药膏;s4:将药膏按常规方法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切片,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得贴剂。实施例3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的贴剂,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蒺藜30份、干地黄35份、红花25份、细辛30份和甘草30份。其制备方法为:s1:将蒺藜盐炒后和红花、细辛、甘草研磨成粉,过180目筛,混合成药粉;s2:将干地黄加入重量份配比为1:2的清水按常规方法煎煮成干地黄与汤剂的重量份配比为1:1,取制得的汤剂;s3:将汤剂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药粉中,混合调配成药膏;s4:将药膏按常规方法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切片,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得贴剂。实施例4毒理性测试:跟据中药新药研究的有关规定,对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3制备的药丸均进行一系列的毒性测试,经测试,均未发现明显的毒性作用。本发明制备的贴剂无毒副作用。选择人群:选择临床上患有膝关节炎症状的200位病例,平均分成4组,分别为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和对比组4。治疗方法:每天给实验组1的患者敷贴实施例1制得的贴剂,每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每天给实验组2的患者敷贴实施例2制得的贴剂,每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每天给实验组3的患者敷贴实施例3制得的贴剂,每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每天给实验组4的患者服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按硫酸氨基葡萄糖的说明书服用方法服用。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试验室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改善或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治疗结果:一个月后总结疗效,各实验组的治疗情况如下表所示:项目总人数痊愈好转无效痊愈率好转率实验组1502028240%96%实验组2501730334%94%实验组3501929238%96%实验组4501234424%92%由以上结果可知,本发明对治疗膝关节炎有显著的疗效,且见效较快。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