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0220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除饮酒所致外,以脂质沉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脏病理损伤。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nafld正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nafld一般属于可逆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但是目前nafld的药物治疗主要以长期调理性的中药为主,西药尚无防治nafld的有效药物。然而,传统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晰的弊端限制了推广应用及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中药复方如何“去粗取精”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专利号为201410141627.9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治脂肪肝的中药有效组分组合物,该组合物由红景天苷,绞股蓝总苷,姜黄素和白术多糖制成,各有效组分的用量为红景天苷5.77mg/kg,绞股蓝总苷17.68mg/kg,姜黄素4.35mg/kg,白术多糖69.75mg/kg。按照上述配比的组合物虽然其治疗脂肪肝的效果明显,但是中药有效组分多,配比较为繁琐,并且该组合物中含有的白术多糖提取工艺复杂,提取出的白术多糖成品纯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济实惠,原料有效组分易于获得的,用于防治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治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有效组分组成:红景天苷0.72-5.77份,姜黄素2.72-21.76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有效组分组成:红景天苷5.77份,姜黄素21.76份。

优选地,所述的防治脂肪肝的中药有效组分复方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的防治脂肪肝的中药有效组分复方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脂肪肝的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提取工艺简单的红景天苷和姜黄素作为原料,简单有效,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其两味原料的配比工艺也比现有产品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筛选试验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常规he染色示意图(×20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组合物验证试验的各组大鼠肝组织常规he染色示意图(×2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所采用的药物试剂规格均为98%红景天苷和98%姜黄素。

实施例1

最佳剂量筛选试验

1.1均匀设计筛选实验组方方案

按照表1所示的均匀设计筛选实验组方方案安排各考察因子及水平,进行组方设计,共8组。其中,考察因子x1和x2分别代表红景天苷和姜黄素,每个考察因子各取8个剂量水平,即在各自的剂量范围内递增8次。

红景天苷和姜黄素的有效组分剂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红景天苷和姜黄素的规格和实际得率换算,确定x1(红景天苷)的安全剂量范围为1.15-5.77mg/kg,x2(姜黄素)的安全剂量范围为4.35-21.76mg/kg;令x1、x2均在各自的剂量范围内递增8次。

表1均匀设计筛选实验组方方案(每日给药量mg/kg鼠重)

1.2模型制备

取sd雄性大鼠60只,自造模之日起,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造模组54只,将造模组以高脂饲料饲养,该高脂饲料由10%猪油、2%胆固醇和88%基础饲料组成。造模8周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一组和均匀设计组八组,每组各6只。分组之后,均匀设计组各组大鼠按0.5ml/100g鼠重分别灌服如表1所示的相应中药组合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饮用水灌胃,持续喂食4周。

造模结束后,分别对正常组和模型组进行常规he染色,以检测造模是否成功,结果如图1所示;同时,分别测试并计算各组大鼠肝组织tg(甘油三酯)含量,结果如表2所示。

1.3实验方法:

肝组织tg含量测定:取200mg湿肝,加入乙醇-丙酮(1:1)3ml,匀浆3000rpm,10s×3次,在有塞的试管中充分摇匀,放置过夜,翌日4℃离心(3000rpm,15min)后取上清液分装于1.5ml离心管中,取上清测定。

常规he染色:大鼠处死后迅速剖腹取肝脏,切取小块肝组织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脱水、包埋、制片、常规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脂肪变程度。

1.4结果及分析

表2均匀设计各组大鼠肝组织tg含量

如图1所示,a图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示意图,b图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示意图,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和空泡样变,说明高脂饮食可成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同时如表2所示,相比于正常组大鼠肝组织含量22.01±1.93mg/g,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含量显著升高,达85.25±9.98mg/g(p<0.01),其均值为正常组的3.9倍。综上所述,本次模型制备成功,即均匀设计试验的实验模型基础良好。

以表2所示的肝组织tg含量为筛选指标,对均匀设计各组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64.601-0.294x1x2(r=0.554,p=0.000),其中y为因变量,r是方程的决定系数,p是统计值;当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此方程,提示当红景天苷、姜黄素取最大剂量时出现降tg最佳效应,即红景天苷-姜黄素组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最佳剂量配比为:红景天苷5.77mg+姜黄素21.76mg的组合。

实施例2

最佳剂量验证实验

2.1最佳剂量验证实验组方方案

根据均匀设计方案筛选结果确定分组方案及给药剂量,其实验方案如表3所示。

表3最佳剂量验证实验组方方案

2.2模型制备

取sd雄性大鼠35只,自造模之日起,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7只和造模组28只,将造模组以高脂饲料饲养,该高脂饲料由10%猪油、2%胆固醇和88%基础饲料组成。造模8周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最佳剂量配比组、红景天苷组和姜黄素组,每组大鼠7只。各药物组按0.5ml/100g鼠重分别灌服如表3所示的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饮用水灌胃,持续喂食6周。

造模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体重和肝组织的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肝组织tg和ffa(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血清a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gt(谷氨酰转移酶)活性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常规he染色,结果如图2所示。

2.3实验方法:

肝组织tg含量测定:如实施例1所示。

肝组织ffa含量测定:取100mg湿肝,加入1mlpbs缓冲液,冰浴中匀浆(10000转/分钟)20秒,重复2次,将匀浆液4℃(3600转/分钟)离心20分钟,取上清测定。

血清alt活性测定:赖氏法。

血清ast活性测定:赖氏法。

血清ggt活性测定:赖氏法。

常规he染色:如实施例1所示。

2.4结果及分析

2.4.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重的变化

表4各组大鼠体重、肝湿重比较

注:△△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最佳剂量配比组比较。

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肝指数=肝湿重/体重。姜黄素组、红景天苷组和最佳剂量配比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最佳剂量配比组大鼠肝湿重显著低于姜黄素和红景天苷组(p<0.01),肝指数显著低于姜黄素组(p<0.05)。

2.4.2各组大鼠肝组织tg、ffa含量的变化

表5各组大鼠肝组织tg、ffa含量的变化

注:△△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最佳剂量配比组比较。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f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红景天苷组、姜黄素组和最佳剂量配比组的肝组织tg、ff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最佳剂量配比组肝组织tg、ffa含量又显著低于红景天苷组和姜黄素组(p<0.05)。

2.4.3各组大鼠血清alt、ast、ggt活性的变化

表6各组大鼠血清alt、ast、ggt活性的变化

注:△△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最佳剂量配比组比较。

较之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gg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红景天苷组和最佳剂量配比组的血清alt、ast、ggt活性和姜黄素组的血清ast、ggt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最佳剂量配比组血清alt、ast、ggt活性又显著低于红景天苷组和姜黄素组(p<0.01)。

2.4.4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的变化

如图2所示,a图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示意图,b图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示意图,c图为姜黄素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示意图,d图为红景天苷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示意图,e图为最佳剂量配比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示意图。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结构与形态正常,无明显脂肪沉积与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呈现明显脂肪变性,胞浆较疏松,可见大量脂肪滴聚集,伴散在炎症细胞浸润。最佳剂量配比组、红景天苷组、姜黄素组大鼠的上述病理表现明显减轻,尤以最佳剂量配比组改善最为明显。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