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骨远端锁定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555阅读:10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骨远端锁定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骨远端锁定板。



背景技术:

锁骨为长管状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胛骨之间,成为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唯一的骨性支架。锁骨的内侧端与胸骨相连,组成胸锁关节;外侧端与肩峰相连,组成肩锁关节。锁骨全长均可在皮下摸到,其中内侧1/3较粗,呈三棱形;中1/3较细;而外侧1/3呈扁平装,前后宽、上下薄;锁骨骨折为骨科门、急诊常见的损伤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锁骨外端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该处骨折更为常见。

锁骨外端骨折的常用内固定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张力带技术,具体方法是采用克氏针经外侧的肩锁关节固定骨折后,使用钢丝呈“8”字型在克氏针上绕行、收紧。张力带内固定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被“ao”学派承认和推荐的一种内固定方法,可有效保持骨折复位后的良好对位对线,保证了患肢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肩部功能并发症的发生,该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价格低廉且取出简便,是基层医院广泛应用的一种锁骨外端骨折治疗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接骨板内固定技术,骨折开放复位后采用接骨板固定锁骨外端骨折,此固定方式牢固,不易使骨折移位,可明显减少外固定时间,使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的发生。张力带技术的最大弊端在于治疗过程中克氏针松动的发生率较高,向外移动容易导致骨折固定失败,向内移位有造成锁骨下血管神经或肺损伤的危险。目前临床更倾向于采用接骨板固定的方式治疗锁骨外端骨折,达到同样固定效果的同时,避免了内固定物松动的发生。

如前所述,由于锁骨解剖的特殊性及病人的个体差异,目前并无适应于其外端固定的解剖型钢板,常用的为锁骨钩钢板,使用时将钢板钩紧贴肩峰后下方骨皮质插入,钢板压在锁骨表面,钻孔并拧入螺钉。由于肩锁关节属于微动关节,锁骨钩钢板固定后仍允许其微动,长期的微动应力可能导致固定钢板的螺钉松动而使钢板翘起。应用于长管状骨骨干的重建钢板虽然塑型性较好,但无法在骨折的远端骨片固定足够螺钉,亦不适应于锁骨外端骨折的固定。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采用的锁骨外端骨折固定方式并不理想,张力带方式容易造成固定失败;锁骨钩钢板虽保留了肩锁关节的活动度,但该关节的微动可能造成钢板螺钉的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塑形、固定后不会造成钢板螺钉松动的锁骨远端锁定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骨远端锁定板,其包括:一种锁骨远端锁定板,其包括与锁骨形状适配的锁定板主体,所述锁定板主体设置有锁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板主体包括远端部、近端部和中间部,所述远端部设置有第一锁定孔,所述近端部设置有第二锁定孔,所述中间部设置有加压复位槽;所述锁定板主体分为贴骨侧和操作侧,在所述贴骨侧形成有台阶,所述台阶表面呈与锁骨表面适配的弧形面设置。

进一步,所述台阶设置在贴骨侧的中间部和近端部上。

进一步,所述台阶在每两个加压复位槽之间或者在加压复位槽与所述第二锁定孔之间收缩设置,使所述台阶的周边呈波浪纹设置。

进一步,所述操作侧的周边呈倾斜面设置。

进一步,在所述近端部的第三倾斜面沿所述锁定板主体的中线方向与所述锁定板主体的顶表面呈8-12度设置。

进一步,所述加压复位槽在所述台阶表面的边缘倒圆角设置。

进一步,在所述近端部与中间部的连接处,所述加压复位槽与第二锁定孔交叉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锁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锁定孔的内径;所述第二锁定孔和所述加压复位槽沿所述锁定板主体的中线设置;所述第一锁定孔设置多个,其中一部分沿所述锁定板主体的中线设置设置,另一部分分列于所述锁定板主体的中线设置呈错位设置。

进一步,在所述锁定板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缝合孔,且在所述操作侧的缝合孔相向设置有斜槽。

进一步,在所述锁定板主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克式针孔。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锁骨远端锁定板,包括与锁骨形状适配的锁定板主体,通过设置与锁骨形状适配的锁定板主体,采用预成型设计,减少锁定板在手术的塑形时间,减少对患者软组织的刺激,降低患者的疼痛时间;通过设置第一锁定孔、第二锁定孔和加压复位槽,通过上述三种锁定孔,实现三种不同的固定模式,使得锁定板上具有三种固定力量,进而使锁定板在锁骨上固定加压,避免出现螺钉松动带来骨折处愈合不好,进而造成患者痛苦的现象;通过在在所述贴骨侧形成有台阶,所述台阶表面呈与锁骨表面适配的弧形面设置,当上述弧形面紧贴在锁骨上时,减少锁定板的滑动现象,同时,上述设置避免了在贴骨侧直接形成弧形面造成的锁定板刚性不够,塑形后容易变形的现象;综合上述三种结构,相辅相成,三种结构使锁定板受力稳定,固定效果好,且容易塑形。

(2)本发明的锁骨远端锁定板,所述台阶设置在贴骨侧的中间部和近端部上,这是因为远端部的锁骨一般较中间部和近端部的粗,弧形面形成容易,可是难以形成与远端部相配的形状;通过在中间部和近端部的台阶形成弧形面,该弧形面与锁骨相配,这样通过第二锁定孔和加压复位槽固定后,结合远端部的锁骨骨质相对较松,这样,锁定板上的受力大部分在近端部和中间部,使远端部不用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对锁骨造成损伤。

(3)本发明的锁骨远端锁定板,所述台阶的周边呈波浪纹设置,这样的结构可以更好的受力在锁骨上,同时,弧线面加波浪纹的台阶设置减少对骨膜的压迫,用以增加血供,最大限度的骨折处提高愈合速度。

(4)本发明的锁骨远端锁定板,所述操作侧的周边呈倾斜面设置,通过这种倾斜面设置,最大限度的减少锁定板对软组织的刺激,同时便于医生缝合;进一步,在所述近端部的第三倾斜面沿所述锁定板主体的中线方向与所述锁定板主体的顶表面呈8-12度设置,这样使近端部的操作侧形成锥形端头设计,更进一步减少了应力集中的风险;进一步,上述角度的设置,效果最好。

(5)本发明的锁骨远端锁定板,所述台阶表面,所述加压复位槽的边缘倒圆角设置,这种设置最大限度减少血膜的刺激。

(6)本发明的锁骨远端锁定板,在所述近端部与中间部的连接处,所述加压复位槽与第二锁定孔交叉设置,这样在第二锁定孔和加压复位槽处的两种加压力交叉应用于锁定板,使锁定板固定更加稳固。

(7)本发明的锁骨远端锁定板,在所述锁定板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缝合孔,且在所述操作侧的缝合孔相向设置有斜槽,这样便于医生操作,同时使用缝合线再一次对锁定板施加一定的压力,且因为有斜槽结构,固定的缝合线不会滑动,较少了缝合线滑动产生的二次伤害;通过设置克式针孔,可以在手术临时固定,便于手术位置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述所述锁骨远端锁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右视图;

图5是图2中a-a向视图;

图6是图2中b-b向视图;

图7是图2中c-c向视图;

图8是图2的一种立体图;

图9是图3的一种立体图;

图10是在图2中d-d向视图中骨螺钉拧入偏心移动图;

图11是图6中a的放大图;

图12是图6中b的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锁定板主体;2-远端部;3-近端部;4-中间部;5-第一锁定孔;6-第二锁定孔;7-加压复位槽;8-贴骨侧;9-操作侧;10-台阶;11-弧形面;12-中线;13-缝合孔;14-斜槽;15-克式针孔;16-第一倾斜面、17-第二倾斜面、18-第三倾斜面、19-第四倾斜面;20-顶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居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锁骨远端锁定板,其包括与锁骨形状适配的锁定板主体1,所述锁定板主体1设置有锁定孔,所述锁定板主体1包括远端部2、近端部3和中间部4,所述远端部2设置有第一锁定孔5,所述近端部3设置有第二锁定孔6,所述中间部4设置有加压复位槽7;所述锁定板主体1分为贴骨侧8和操作侧9,在所述贴骨侧8形成有台阶10,所述台阶10表面呈与锁骨表面适配的弧形面11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锁骨形状适配的锁定板主体1,采用预成型设计,减少锁定板在手术的塑形时间,减少对患者软组织的刺激,降低患者的疼痛时间;通过设置第一锁定孔5、第二锁定孔6和加压复位槽7,通过上述三种锁定孔,实现三种不同的固定模式,使得锁定板上具有三种固定力量,进而使锁定板在锁骨上固定加压,避免出现螺钉松动带来骨折处愈合不好,进而造成患者痛苦的现象;通过在在所述贴骨侧8形成有台阶10,所述台阶10表面呈与锁骨表面适配的弧形面11设置,当上述弧形面11紧贴在锁骨上时,减少锁定板的滑动现象,同时,上述设置避免了在贴骨侧8直接形成弧形面造成的锁定板刚性不够,塑形后容易变形的现象;综合上述三种结构,相辅相成,三种结构使锁定板受力稳定,固定效果好,且容易塑形。

具体地,如图1-12所示,所述锁骨远端锁定板整体上为与锁骨形状适配、基本呈“s”状的锁定板主体1,其上设置有锁定孔;所述锁骨远端锁定板分为依次连接的远端部2、近端部3和中间部4,所述远端部2和所述近端部4分列所述中间部3的两端,即所述锁骨远端锁定板的两头,所述远端部2设置有第一锁定孔5,骨螺钉通过所述第一锁定5孔将所述远端部2固定在肋骨的外端侧上,也就是锁骨靠近肩峰的位置,故而,所述远端部2的宽度要宽于所述近端部4的宽度,所述第一锁定孔5在所述远端部2上设置多个,其排列要以固定住锁定板为主,其固定方式为其中一部分沿所述锁定板主体1的中线12设置设置,另一部分分列于所述锁定板主体1的中线12设置呈错位设置,这样,在远端部2,骨螺钉在第一锁定孔5产生的压力既减少了对锁骨的伤害,同时,产生较大的压力固定锁定板,在本实施例中,沿中线12设置两个,还有六个分列中线两侧与中线12上的两个交错设置;所述近端部4上设置有第二锁定孔6,所述第二锁定孔6的内径大于第一锁定孔5的内径,所述第二锁定孔6由于固定处的锁骨较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孔6沿中线12设置,且设置两个即可;所述中间部4设置有加压复位槽7,其形状为整体为长条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其作用为在骨螺钉穿过所述加压复位槽7拧入肋骨时能够产生偏心作用(在此偏心是指在拧入过程中骨螺钉的中心线发生一定的偏离,其距离为h1),至于个数,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其沿中线12设置,且设置6个,图10公开加压复位槽7和骨螺钉的一种具体形状和配合方式,具体地,所述加压复位槽7包括依次连通的上槽和下槽,其中上槽包括至少一端为球形弧面的长条形槽,进一步优选两端均为球形弧面,球形弧面使骨螺钉的螺帽下端在拧入肋骨过程(当骨螺钉在远离骨折的加压复位槽7偏心拧入时,球形或者锥形的螺帽下端与加压复位槽7的球形弧面的球形弧度相配合,随着骨螺钉不断拧紧,锁定板发生移位,在螺钉头全部拧入锁定板之前,这种移位不会停止,从而使锁定板牢牢压在锁骨上并使骨折处得到加压)中使骨螺钉的中心线偏离h1为1-1.5mm,优选1.3mm,而下槽配合上槽作用用于定位和辅助骨螺钉固定,其形状优选长条形,更进一步优选端面为弧形;进一步优选地,在台阶表面的所述加压复位槽7的边缘呈倒圆角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于骨螺钉通过所述加压复位槽将中间部固定的锁骨上时减少刺激,降低患者的疼痛,且容易恢复,同时,使塑形的锁骨远端锁定板紧紧固定锁骨上;所述近端部3、所述远端部2和所述中间部4之间的边缘圆滑过渡,所述近端部3优选周边波浪纹设置,且所述近端部3的最端部呈圆弧形设置;所述锁定板主体1分为贴骨侧8和操作侧9,所述贴骨侧8顾名思义就是贴近肋骨的一侧,至于操作侧9,就是其反面,方便医生进行固定操作的一侧,在所述贴骨侧8形成有台阶10,在所述台阶10表面形成有与锁骨表面适配的弧形面11设置,所述台阶10的高度约为0.05mm-0.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台阶的高度为0.1mm。

进一步,所述台阶10设置在贴骨侧8的中间部4和近端部3上。

更进一步,所述台阶10在每两个加压复位槽7之间或者在加压复位槽7与所述第二锁定孔6之间收缩设置,使所述台阶10的周边呈波浪纹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实施方式,所述操作侧9的周边呈倾斜面设置,包括第一倾斜面16、第二倾斜面17、第三倾斜面18、第四倾斜面19,优选地,在所述近端部3的第三倾斜面18沿所述锁定板主体1的中线12方向与所述锁定板主体1的顶表面20之间的夹角c呈8-12度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10度设置,形成该倾斜面后,未倒圆角前,第三倾斜面18的下线距离贴骨侧8的高度h为锁定板主体1整体高度的40-50%;在所述远端部2的第一倾斜面16沿所述锁定板主体1的中线12方向与所述锁定板主体1的顶表面20之间的夹角呈13-17度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15度设置,形成该倾斜面后,未倒圆角前,第一倾斜面16的下线距离贴骨侧8的高度为锁定板主体整体高度的55-60%。

作为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在所述近端部3与中间部4的连接处,一个所述加压复位槽7与一个第二锁定孔6交叉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在所述锁定板主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缝合孔13,且在所述操作侧9的缝合孔13相向设置有斜槽14。

作为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在所述锁定板主体1上还设置有多个克式针孔1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锁定孔不做具体限定,顾名思义,就是将所述锁骨远端锁定板固定到受伤锁骨上的螺纹孔或者非螺纹孔,在本发明中,其可以包括第一锁定孔5、第二锁定孔6和加压复位槽7,其中,第一锁定孔5、第二锁定孔6为螺纹孔,加压复位槽7为非螺纹孔;所述远端部2、近端部3和中间部4优选一次成型;所述锁定板表面处理,且转弯处一般做倒角处理。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