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液体定量给药器及给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76082阅读:1845来源:国知局
口服液体定量给药器及给药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口服液体定量给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口服液体制剂有以下主要优点:①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地发挥药效;②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婴幼儿、老年以及吞咽困难患者。因此,该剂型受到临床的广泛欢迎。但现实生活中使用该剂型存在着分剂量准确度差、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易污染和发生浪费现象,特别是计量不准将会导致一些药物起不到应有的疗效或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1、瓶装多剂量口服液体加量杯:这种量杯误差较大,单次剂量越小误差越大;加药方式为将瓶装液体药物直接倒入量杯,一次计量准确是几乎不可能的,将超过单次剂量的药物倒回药瓶中存在着污染风险、将超过单次剂量的药物倒掉弃用又产生浪费。

2、瓶装多剂量口服液体加刻度滴管:该形式主要用于婴幼儿。存在着因滴管残留而产生剂量较大偏差;也存在着因滴管清洗消毒不彻底导致污染瓶中药物问题。

3、带刻度瓶装多剂量口服液体:这种靠药瓶上刻度的分剂量方法是分剂量最为不准确的。

4、单剂量口服液体:这种方式虽不存在计量不准和污染问题,但存在着严重的不经济,因为该情况将导致药品费用成倍或几倍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口服液体定量给药器。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口服液体定量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送药和定量的第一容器,以及用于吸取药瓶中的药液并将药液注入所述第一容器、辅助第一容器定量、还能密封第一容器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为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筒状结构,并由透明或半透明医用材料制成,在第一容器的外壁上从上往下设置有第一系列刻度;

所述第二容器由刻度吸管、容器盖和挤压装置构成,刻度吸管由透明或半透明医用材料制成,在刻度吸管的外壁上从上往下设置有第二系列刻度,所述刻度吸管的上端通过挤压装置与容器盖连接,挤压装置的内部与刻度吸管的中心孔连通;所述刻度吸管能够伸入第一容器中,容器盖与第一容器的上端螺纹配合。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带有挤压装置的第二容器具有移液功能,能够从药瓶中吸取药液,然后注入第一容器中。第二容器刻度吸管上的第二系列刻度与第一容器上的第一系列刻度配合,构成双刻度组合计量,可使本发明达到精确计量的要求;同时,采用第二容器进行移液,第一容器中的计量基本可以一次成功,不会产生药品浪费。第一容器为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筒状结构,大小能满足药品最大单次给药计量,这样一岁以上儿童和成人通过第一容器可直接口服药品,不需转移更方便。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可组合在一起,以节省空间,从而有效减少了包装及运输成本。

所述容器盖的形状大小与药瓶的瓶盖相同,两者能够互换,当刻度吸管伸入药瓶中的时候,所述容器盖能够替换瓶盖与药瓶的瓶口螺纹连接。以上结构可以将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制成无菌产品,第二容器的容器盖与药瓶瓶盖能够互换,当移液完成后,可以将第二容器放置在药瓶上,使容器盖与药瓶的瓶口螺纹连接在一起,一方面可替代瓶盖使药瓶密封,防止药瓶中的药液挥发或者受污染,另一方面,第二容器的刻度吸管隐藏于药瓶中,不必再清洗消毒,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刻度吸管长度应该满足:用第二容器密封药瓶后,刻度吸管尖端几乎快接触药瓶底部,正常情况下,刻度吸管基本上能移取药瓶装的绝大部分药液。

为了使计量更准确,所述第二系列刻度的数值小于第一系列刻度的数值。

为了便于直接口服,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为扩口结构。

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方便操作,所述挤压装置为气囊,且气囊的受挤压部高于容器盖。

还配备有带吸嘴的备用盖,该备用盖能够与第一容器的上端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容器由软质医用材料制成。以上结构当第一容器已添加计量药液后,采用备用盖将第一容器的敞口密封,然后将吸嘴塞入婴幼儿的嘴中,利用第一容器的弹性功能,挤压第一容器即可实现婴幼儿给药,操作非常便捷。

本发明还公开了两种给药的方法,第一种给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拧开药瓶的瓶盖,并将第二容器从第一容器取下;

2)接着将第二容器的刻度吸管伸入药瓶中,通过操作挤压装置吸取药瓶中的药液;

3)然后将第二容器移至第一容器处,轻轻挤压挤压装置,使第二容器中的药液滴入第一容器中,直至药液达到需要的剂量;

4)通过第一容器直接送服药液;

5)将第二容器放置在药瓶上,使容器盖与药瓶的瓶口螺纹连接在一起,第二容器的刻度吸管伸入药瓶中;第一容器清洗后倒置,其敞口由瓶盖密封。

第二种给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拧开药瓶的瓶盖,并将第二容器从第一容器取下;

2)接着将第二容器的刻度吸管伸入药瓶中,通过操作挤压装置吸取药瓶中的药液;

3)然后将第二容器移至第一容器处,轻轻挤压挤压装置,使第二容器中的药液滴入第一容器中,直至药液达到需要的剂量;

4)将第二容器放置在药瓶上,使容器盖与药瓶的瓶口螺纹连接在一起,第二容器的刻度吸管伸入药瓶中;

5)将备用盖安装到第一容器上,使备用盖与第一容器的上端螺纹配合;

6)将第一容器倒过来倾斜,使吸嘴塞入婴幼儿的嘴中,利用第一容器的弹性功能,挤压第一容器实现婴幼儿给药;

7)使备用盖和第一容器分离,并进行清洗,第一容器清洗后倒置,其敞口由瓶盖密封。

有益效果:本发明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满足口服液体的精准给药,操作便捷,不会造成药品的污染和浪费,适合于所有人群。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4是备用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容器与备用盖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现婴幼儿给药的状态图。

图7是药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容器与药瓶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9是药瓶瓶盖与第一容器组合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可与药瓶3配套,具有多个配件,可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使用。其中,用于送药和定量的第一容器1为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筒状结构,并由透明或半透明医用材料制成,材质可以是医用塑料、医用橡胶或者其它适合的材料。第一容器1的上端为扩口结构,扩口段的外壁上一体形成有外螺纹;除扩口段外,在第一容器1其余部分的外壁上从上往下设置有第一系列刻度11,该第一系列刻度11的每一条刻度线优选代表0.5ml。

如图1、图2、图3、图7所示,用于吸取药瓶3中的药液并将药液注入所述第一容器1、还能密封第一容器1的第二容器2由刻度吸管21、容器盖22和挤压装置23构成。其中,刻度吸管21由透明或半透明医用材料制成,材质可以是医用塑料、医用橡胶或者其它适合的材料。刻度吸管21的下端为上大下小的锥段,在刻度吸管21的外壁上从上往下设置有第二系列刻度24,第二系列刻度24的数值小于第一系列刻度11的数值,第二系列刻度24的每一条刻度线优选代表0.1ml。刻度吸管21的上端通过挤压装置23与容器盖22连接,容器盖22与第一容器1上端的扩口相适配,在容器盖22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该容器盖22的形状大小与药瓶3的瓶盖31相同,两者能够互换。挤压装置23优选为气囊,挤压装置23的受挤压部高于容器盖22,挤压装置23的内部与刻度吸管21的中心孔连通。

本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给药的:

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制成无菌产品,初始时,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伸入第一容器1中,容器盖22与第一容器1的上端螺纹配合(见图3)。需要给药时,拧开药瓶3的瓶盖31,并将第二容器2从第一容器1取下,接着将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伸入药瓶3中,通过操作挤压装置23吸取药瓶3中的药液,然后将第二容器2移至第一容器1处,轻轻挤压挤压装置23,使第二容器2中的药液滴入第一容器中,第二容器2刻度吸管21上的第二系列刻度24与第一容器1上的第一系列刻度11配合,构成双刻度组合计量,可一次实现精确计量的要求。添加完药液后,将第二容器2放置在药瓶3上,使容器盖22与药瓶3的瓶口螺纹连接在一起(见图8),一方面可替代瓶盖31使药瓶3密封,防止药瓶3中的药液挥发或者受污染,另一方面,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隐藏于药瓶中,不必再清洗消毒,下一次可直接使用。添加完药液的第一容器1可直接送服,此方式有利于一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直接口服药品,不需转移更方便;第一容器1清洗后倒置,其敞口可由瓶盖31密封(见图9)。

第二容器2除了移液等功能外,还具有一项重要的辅助第一容器1的计量功能,重要体现如下三点:

1)通过第二容器的刻度辅助计量

因为第二容器2的刻度最小计量体积比第一容器1的刻度最小计量体积小,如第二容器2的刻度最小计量体为0.1ml,第一容器1的刻度最小计量体积为0.5ml,如果单次口服3.6ml,定量方法为:先用第二容器2移液3.5ml,再用第二容器2刻度吸管21上的刻度添加0.1ml。

2)通过第二容器2的刻度和滴数辅助计量

因为可以把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做到每滴的体积基本恒定,并且每滴的体积小于刻度吸管21的刻度最小计量体。如第二容器2的刻度最小计量体为0.1ml、每滴体积为0.05ml,第一容器1的刻度最小计量体积为0.5ml,如果单次口服3.65ml,定量方法为:先用第二容器2移液3.5ml,再用第二容器2刻度吸管21上的刻度添加0.1ml,再用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滴加1滴。

3)通过第二容器2的滴数辅助计量

如果单次口服3.55ml,定量方法为:先用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移液3.5ml,再用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滴加1滴;如单次口服3.65ml,定量方法为:先用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移液3.5ml,再用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滴加3滴。

本实施例完整的给药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1)先拧开药瓶3的瓶盖31,并将第二容器2从第一容器1取下;

2)接着将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伸入药瓶3中,通过操作挤压装置23吸取药瓶3中的药液;

3)然后将第二容器2移至第一容器1处,轻轻挤压挤压装置23,使第二容器2中的药液滴入第一容器1中,直至药液达到需要的剂量;例如:单次需服用3.7ml,用刻度吸管21移取药液至第一容器至3.5ml刻度后,再用刻度吸管21吸取0.2ml药液并全部滴加入第一容器1中。如单次需服用3.5ml,则可以不需要第二系列刻度辅助计量;

4)通过第一容器1直接送服药液;

5)将第二容器2放置在药瓶3上,使容器盖22与药瓶3的瓶口螺纹连接在一起,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伸入药瓶中,刻度吸管21的尖端几乎快接触药瓶底部;第一容器1清洗后倒置,其敞口由瓶盖31密封。

实施例2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容器1由软质医用材料制成。配备有带吸嘴41的备用盖4,该备用盖4的形状大小与第一容器1的扩口相适配。当第一容器1中参照实施例1的方式注入药液后,将备用盖4安装到第一容器1上,使备用盖4与第一容器1的上端螺纹配合(见图5),然后将第一容器1倒过来倾斜,使吸嘴41塞入婴幼儿的嘴中,利用第一容器1的弹性功能,挤压第一容器1即可实现婴幼儿给药(见图6)。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完整的给药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1)先拧开药瓶3的瓶盖31,并将第二容器2从第一容器1取下;

2)接着将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伸入药瓶3中,通过操作挤压装置23吸取药瓶3中的药液;

3)然后将第二容器2移至第一容器1处,轻轻挤压挤压装置23,使第二容器2中的药液滴入第一容器1中,直至药液达到需要的剂量;

4)将第二容器2放置在药瓶3上,使容器盖22与药瓶3的瓶口螺纹连接在一起,第二容器2的刻度吸管21伸入药瓶中;

5)将备用盖4安装到第一容器1上,使备用盖4与第一容器1的上端螺纹配合;

6)将第一容器1倒过来倾斜,使吸嘴41塞入婴幼儿的嘴中,利用第一容器1的弹性功能,挤压第一容器1实现婴幼儿给药;

7)使备用盖4和第一容器1分离,并进行清洗,第一容器1清洗后倒置,其敞口由瓶盖31密封。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