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38151发布日期:2018-06-08 19:56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成药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局部红肿热痛是骨伤科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特别是在急性期,而对于肿痛的治疗,外治法一直是骨伤科临床大夫首先考虑的措施,目前,外治法仍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祖国医学应用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源远流长,而外用膏、散、酊等剂型药至今仍是骨伤科疾病的主要外治法之一。

当前,临床中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局部红肿热痛症状的外用制剂可谓名目繁多,且其疗效亦众说纷纭。截至2017年3月,以“跌打损伤”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专利”选项下进行搜索可以检索到相关专利名称1228条,其中绝大多数为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制剂,再联合“外用”为关键词在结果中进行模糊搜索,可以检索到135条相关专利名称,这其中几近所有专利皆可治疗骨伤科疾病局部红肿热痛症状。

然而,现有的外用制剂,大多存在制剂制备工艺繁琐、制作时间长,所含药物临床中少见等缺陷。

如中国专利CN201510426083.5公开的《姜黄消痤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制备方法如下:制剂由姜黄50份、重楼50份、杠板归50份、土荆芥25份、一枝黄花25份、绞股蓝25份、珊瑚姜50份组成,取姜黄、珊瑚姜粉碎成粗粉,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得提取物A;绞股兰、一枝黄花、重楼粉碎成细粉,合并上述提取后药渣和杠板归、土荆芥,用6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60℃为1.05~1.10,加入2倍量水搅匀后过滤,滤液以每公斤药材每小时250ml的流速过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再以4倍树脂体积的10%乙醇除杂,最后用4倍树脂体积的50%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取药粉4倍量的大豆卵磷脂:胆固醇=8:1的混合物,加适量乙醇溶解,旋干,加水制成10%的溶液,再均质30分钟,得溶液B;然后制得搽剂、凝胶剂、乳剂、喷雾剂。该外用制剂即存在制作方法繁琐复杂、制作时间长、所含药物临床中少见等问题。

再如中国专利CN201510277048.1公开了《一种含肉桂油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其药物中含“两面针”这一临床少见药,且药物混合细末和混合精油需密封浸泡一周,再经无水乙醇浸泡后方能应用。

中国专利CN201610125177.3公开了《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含有金雀花、山茶花、缬草等临床少见药物。

中国专利CN201010292301.8公开了《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酒》,其中含有马尾伸筋、大树皮、芭蕉根、血满草、百步还阳丹、马鞭草等非临床常用药物。

综上,现有的诸多治疗局部红肿热痛的药物,均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所含药物临床少见等问题。

同时,中医的用药有其特殊性,中医的精髓在于辩证平衡、阴阳平衡以及对症下药,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性格,发明人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其功效,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其性格,例如:性平、温或凉,归入五脏六腑哪个经,属阴还是属阳,进入人体后主升还是主泻;在考虑到各个药物成分的性格之于,更重要的还要考虑药物之间的辩证配合,例如阴阳用药平衡、升泻用药协调,同时要将心肝脾肺肾都照顾到,也即,还要考虑到中医上讲究的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并且,中药里有许多不明成分,这也导致了很多中药的毒副作用不确定,中药大多需要长期用药,这些不可避免地对患者的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而现有的中药制剂,大多没有医学上的安全实验报导,使得患者无法放心使用。

综上,现有的诸多治疗局部红肿热痛的药物,无论其配方还是制备方法,均有诸多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外用药物中的各成分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得生药;

S2:取适量白凡士林,加热融化,放冷至50摄氏度左右;

S3:取适量生药与冷却后的凡士林搅匀;

其中,所述步骤S1中,该外用药物包括三七、红花及血竭,且以质量份数计,所述三七、红花及血竭的含量分别为:6-15份、30-100份及2-10份。

其中,所述步骤S1中,以质量份数计,所述三七、红花及血竭的含量分别为:8-12份、40-70份及3-6份。

其中,所述步骤S1中,该外用药物还包括没药、当归、乳香及儿茶。

其中,所述步骤S1中,以质量份数计,所述外用药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三七6-15份、红花30-100份、血竭2-10份、没药5-40份、当归10-60份、乳香2-10份及儿茶5-30份。

其中,所述步骤S1中,该外用药物还包括骨碎补、续断、制天南星、栀子及土鳖虫。

其中,所述步骤S1中,以质量份数计,所述外用药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三七6-15份、红花30-100份、血竭2-10份、骨碎补40-70份、续断40-70份、制天南星10-30份、栀子10-30份及土鳖虫10-30份。

其中,所述步骤S1中,该外用药物还包括骨碎补、续断、制天南星、栀子及土鳖虫。

其中,所述步骤S1中,以质量份数计,所述外用药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三七6-15份、红花30-100份、血竭2-10份、没药5-40份、当归10-60份、乳香2-10份、儿茶5-30份、骨碎补40-70份、续断40-70份、制天南星10-30份、栀子10-30份及土鳖虫10-30份。

其中,所述步骤S1中,该外用药物还包括麻黄、白芷及防风。

本发明另外提供了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由上述任一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为临床常见药物,且制备方法便捷,可节省时间成本,临床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产生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主要成分包括三七、红花及血竭。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经,功擅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本草纲目》谓三七“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红花辛、温,归心、肝经,可以活血通经、祛瘀止痛;血竭甘、咸、平,归肝经,可以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入血分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止血不留瘀。

因此,本发明通过研究实验,从诸多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中筛选出三七、红花及血竭,将其作为主要用于制备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能够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胀及伤科痛证等。

经发明人实验研究证明:当所述三七、红花及血竭的质量份数分别介于6-15份、30-100份及2-10份时,该三种药物的药效能够得到较好的匹配效果;较优的,所述三七、红花及血竭的质量份数分别介于8-12份、40-70份及3-6份时,药物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由于乳香没药为对药,均归心、肝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儿茶可活血疗伤、止血生肌;当归可补血活血。发明人经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从大量类似疗效的中药中筛选出了上述四种中药,经证明:在上述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加入没药、当归、乳香及儿茶时,可显著辅助增强三七、红花与血竭的治疗效果。

具体的,以质量份数计,当在上述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中加入没药、当归、乳香及儿茶时,各成分的质量份数分别为:三七6-15份、红花30-100份、血竭2-10份、没药5-40份、当归10-60份、乳香2-10份及儿茶5-30份;较优的,当各成分的质量份数分别为下述比例时,可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的效益,且最大程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三七8-12份、红花40-70份、血竭3-6份、没药10-30份、当归20-40份、乳香3-7份及儿茶10-30份。

由于活血化瘀的药长期使用容易造成人体营养物质匮乏,进而造成贫血、乏力,故发明人在上述几味药方的基础上,进一增加五位佐药,以将药物对患者身体的副作用降至最低,具体的,发明人在考虑药物性质、药效及药物间配合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临床实验数据,筛选出了骨碎补、续断、制天南星、栀子及土鳖虫作为佐药,以使所述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具备更好的疏通腠理、活血消肿、散瘀止痛的功效。

具体的,骨碎补归肾、肝经,可用于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续断可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制天南星性温,归肺、肝、脾经,可用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栀子归心、肝、肺、胃及三焦经,可用于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及凉血解毒;土鳖虫在具有破血逐淤、续筋接骨功效的同时,可补充给人体大量的必须氨基酸,从而保证长期服用该药物的患者不会出现营养不良或贫血的现象。

其中,以质量份数计,当在上述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中,各主药、辅药及佐药的成分配比为:三七6-15份、红花30-100份、血竭2-10份、没药5-40份、当归10-60份、乳香2-10份、儿茶5-30份、骨碎补40-70份、续断40-70份、制天南星10-30份、栀子10-30份及土鳖虫10-30份;较优的,各主药、辅药及佐药的成分配比为:三七8-12份、红花40-70份、血竭3-6份、没药10-30份、当归20-40份、乳香3-7份、儿茶10-30份、骨碎补50-60份、续断50-60份、制天南星10-20份、栀子12-20份及土鳖虫12-20份。

此成分及配比,一方面遵循了中医辩证施药辩证治疗的原则,综合了各成分药物的效用,并以合适的药量保证各成分在药物中最大程度发挥药效。

本发明中,针对不同的患者及不同程度病情,还可在所述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中加入白芷、麻黄及防风,以麻黄作为引药,使上述各类主药、辅药及佐药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并且,在治疗跌打损伤的同时,帮助患者将体内的湿气及寒气排出,治标并治本。

针对现有的外用中药制剂制备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结合上述配比,提供了下述一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S1:取三七、红花、血竭、没药、当归、乳香、儿茶、骨碎补、续断、制天南星、栀子、麻黄、白芷及防风,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混匀,得生药;其中,以质量份数计,上述药物的配比分别为:三七8-12份、红花50-65份、血竭3-6份、没药13-18份、当归25-35份、乳香4-6份、儿茶12-16份、骨碎补50-60份、续断50-60份、制天南星10-20份、栀子10-20份、麻黄12-16份、白芷12-16份及防风25-35份。

S2:取适量白凡士林,加热融化,放冷至50摄氏度左右。

S3:取适量生药与冷却后的凡士林搅匀,即可备用,生药与凡士林的质量比介于3:10-4:10。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均为临床常见药物,制作简易、储存长久、价格低廉。其遣药组方严格遵循祖国医学外治之法。经前期药效学、毒理学、皮肤刺激实验等研究显示其可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稀释和转运,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并能迅速地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进而达到明显的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修复损伤组织的作用,且对人体的副作用小。

虽然本发明已利用上述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相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动与修改仍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