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791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胸外科手术后的辅助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针对一种手术后防止伤口二次崩开及伤害的一种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



背景技术:

针对胸外科的手术,虽然微创手术方式的应用使有创手术的比例明显降低,但还要很多手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因为伤口大,则需要胸带进行伤口的保护。目前针对开胸手术后的胸带多采用白色绷带缠绕的方式实现,此种方式因为多层绷带的设置,通过限制胸廓的打开幅度达到防止胸廓过分张开后引起伤口崩开的风险,但也因此会带给患者一些呼吸阻碍,舒适性差;而且因为患者时胸部的手术经常会因胸部不适而引起患者咳嗽,咳嗽时胸廓存在快速张开的问题,快速张开的胸廓容易引起剧烈的疼痛且会增加伤口崩开的风险;多层绷带的设置不能及时限制胸廓的快速扩张,且多层绑带的设置美观性差,影响患者心情不利于康复。

目前针对上述问题虽然存在美观度高的胸带设计但却仍不能在患者咳嗽时及时的阻止胸廓扩张,防止伤口疼痛及崩开的问题,当患者面临咳嗽问题时,因为害怕伤口的疼痛或害怕伤口崩开的问题,通常采用憋着不咳或者用手捂住胸口的方式进行咳嗽,咳嗽前患者需要做好准备,精神紧张,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感,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胸带美观性差,不能有效限制胸廓快速张开等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简单的多功能可调节胸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胸带美观性差,不能有效限制胸廓快速张开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其包括两根肩带、后侧胸带及前侧胸带、一个防止胸带快速扩张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外可设置一个与控制结构纵向对称设置的空基座;所述后侧胸带为一整块设置,前侧胸带为分条设置,控制结构内包含一通过转动带动前侧胸带伸长或缩短的转动结构;前侧胸带一端伸入控制结构内并与转动结构连接,且前侧胸带部分缠于转动结构上通过控制结构调节长度;另外控制结构内还设置一阻止转动结构快速转动的卡死结构;

当无空基座设置时,所述两个肩带后侧设置于后侧胸带上,两根肩带前侧一根设置于控制结构上;一根设置于前侧胸带上;所述后侧胸带一端设置于控制结构上,另一端与前侧胸带连接;所述前侧胸带另一端连接后侧胸带;

当有空基座设置时,所述两个肩带后侧设置于后侧胸带上,两根肩带前侧一根设置于控制结构上;一根设置于空基座上;所述后侧胸带一端设置于控制结构上,另一端设置于空基座上;所述前侧胸另一端设置于空基座上。

上述结构通过控制结构的转动结构带动前侧胸带的伸出与缩短,正常情况下不影响患者正常呼吸;当胸廓因咳嗽快速扩张时,就会使前侧胸带快速审查,并带动转动结构快速转动,此时卡死结构就会立即启动,阻止转动结构转动,从而达到前侧胸带不伸出,及时锁住胸廓的目的,防止过分扩张的胸廓带给患者巨大疼痛甚至是伤口崩开;当终止咳嗽时又会重新恢复正常呼吸。上述设置可以很好的解除患者在咳嗽时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患者恢复。

进一步,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转动结构、卡死结构及一基座,转动结构与卡死结构设置在基座内,基座上设置前侧胸带伸入口;转动结构包括一中空转轴,前侧胸带部分缠绕于中空转轴上;中空转轴内设置的一核心杆及一发条弹簧,中空转轴与核心杆通过发条弹簧建立连接,发条弹簧一端固定于核心杆杆上,另一端固定于中空转轴内侧壁上;核心杆设置于基座上的支架上,核心杆不可通过支架转动。

进一步,所述卡死结构包括中空转轴外侧边缘设置的环形盘,及设置在环形盘上的卡位结构及设置在基座上的锁死结构;所述卡位结构在快速转动时被所述结构锁死;环形盘一体连接在中空转轴上。

进一步,所述卡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环形盘上的突起钮,设置于突起钮上的离合杆,一端连接离合杆一端连接在环形盘上的小弹簧及一个阻止离合杆过度转动的阻挡结构;离合杆通过连接孔设置与突起钮上且两侧非对称的设置于突起钮上且可绕突起钮转动;小弹簧控制离合杆慢速转动时在环形盘内,快速转动时脱落环形盘被锁死结构及阻挡结构锁死。

进一步,所述阻挡结构为设置在环形盘上的突起小杆,突起小杆阻挡离合杆过分转动;或者阻挡结构为设置于突起钮上的突起段及连接孔内的一段缺口;突起钮设置与缺口内,控制突起钮在缺口范围内转动,达到防止因离合杆过分转动不能锁死的效果。亦或者阻挡结构为设置与突起段上的一端缺口及连接孔内的一突起段。

进一步,在环形盘上设置多个卡位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在非常小的移动范围下技术锁死胸带,起到保护伤口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中空转轴缠绕前侧胸带部分下方设置一个支撑座,支撑座支起支撑作用不影响前侧胸带带动中空转轴转动;

进一步,所述前侧胸带设置2-多根,每根胸带分别独立的连接自己的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其中优选设置2根胸带,2根胸带分别设置在基座的上下边缘处。

进一步,所述基座设置于胸部一侧,其底部形状与胸部对应部分吻合,从底部曲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基座其他侧面;所述空基座以身体纵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身体的另一侧;其外部形状与基座相同;

进一步,所述基座内设置一底部水平的空腔,空腔内设置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

进一步,所述基座底部设置一缓冲层,此种设置可以增加接触面的舒适程度。

进一步,所述基座与肩带与胸带可通过任意方式连接,其中优选所述基座连接肩带及胸带的侧面上设置挂环,所述对应的肩带及胸带的连接处设置挂钩或者挂钩挂环位置交换设置。

进一步,所述挂环为方形挂环;挂钩的宽度与方形挂环的水平长度对应。

进一步,所述后侧胸带两侧分别设置3-4个窄条,窄条上设置挂钩或挂环与基座及空基座上的挂环或挂钩连接;

进一步,所述两根肩带后侧缝制与后侧胸带合适位置处;

进一步,所述后侧胸带的窄条设置为可调长度的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不同胖瘦患者的需要,保证基座与空基座的位置;

进一步,基座与空基座接触皮肤的角都设置为圆角,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的伤害。

进一步,所述空基座内设置与基座内结构完全相同的结构,前侧胸带从空基座中伸出,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前胸带长度对称性的牵出。

进一步,所述前侧胸带与背侧胸带的制备材料为非弹性材料。

进一步,针对女性患者基座在胸部侧面只设置一连接结构,两侧设置膨大的带腔部分,此种设置可以方便设置与女性患者身上,且能在上下设置两个前侧胸带控制胸廓张开情况,有效保护伤口。

使用时,通过转动患者,先将后侧胸带及肩带铺设到患者身下,后将基座与空基座设置在胸部两侧,后将后侧胸带及肩带连接到基座及空基座上,最后将前侧胸带固定到两基座上,完成整个胸带装置的设置。正常呼吸情况下,在发条弹簧弹性作用下,前侧胸带伸出与缩回,待咳嗽等造成胸廓急剧打开的状态时,卡死结构工作,迅速阻止发条弹簧的矩形伸出,进而达到阻止胸廓扩张的效果。

上述结构可以保证手术后对患者伤口的保护,且可以在患者想咳嗽时及时收紧胸带,防止胸带过分扩张,结构合理,组装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仅含前侧胸带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座与前侧胸带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横切基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横切无内部结构基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带前侧胸带的转动结构与卡死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仅转动结构与卡死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仅转动结构与卡死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含突起段及缺口的转动结构与卡死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发条弹簧、核心杆及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肩带;21、后侧胸带;22、前侧胸带;3、基座;31、伸入口;41、中空转轴;42、核心杆;43、发条弹簧;44、支架;45、支撑座;51、环形盘;52、锁死结构;53、突起钮;54、离合杆;55、小弹簧;561、突起小杆;562、突起段;563、缺口;6、空腔;71、挂环;72、挂钩;8、空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其包括两根肩带1、后侧胸带21及前侧胸带22、一个防止胸带快速扩张的控制结构,其中,后侧胸带21为一整块设置,前侧胸带22设置2条,2根胸带分别设置在基座3的上下边缘处,控制结构内包含一通过转动带动前侧胸带22伸长或缩短的转动结构;前侧胸带22一端伸入控制结构内并与转动结构连接,且前侧胸带22部分缠于转动结构上通过控制结构调节长度;另外控制结构内还设置一阻止转动结构快速转动的卡死结构;两个肩带1后侧设置于后侧胸带21上,两根肩带1前侧一根设置于控制结构上;一根设置于前侧胸带22上;后侧胸带21一端设置于控制结构上,另一端与前侧胸带22连接;前侧胸带22另一端连接后侧胸带21,每根胸带分别独立的连接自己的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

控制结构包括转动结构、卡死结构及一基座3,转动结构与卡死结构设置在基座3内,基座3上设置前侧胸带22伸入口31;转动结构包括一中空转轴41,前侧胸带22部分缠绕于中空转轴41上;中空转轴41内设置的一核心杆42及一发条弹簧43,中空转轴41与核心杆42通过发条弹簧43建立连接,发条弹簧43一端固定于核心杆42杆上,另一端固定于中空转轴41内侧壁上;核心杆42设置于基座3上的支架44上,核心杆42不可通过支架44转动;卡死结构包括中空转轴41外侧边缘设置的环形盘51,及设置在环形盘51上的卡位结构及设置在基座3上的锁死结构52;卡位结构在快速转动时被结构锁死;环形盘51一体连接在中空转轴41上。卡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环形盘51上的突起钮53,设置于突起钮53上的离合杆54,一端连接离合杆54一端连接在环形盘51上的小弹簧55及一个阻止离合杆54过度转动的阻挡结构;离合杆54通过连接孔设置与突起钮53上且两侧非对称的设置于突起钮53上且可绕突起钮53转动;小弹簧55控制离合杆54慢速转动时在环形盘51内,快速转动时脱落环形盘51被锁死结构52及阻挡结构锁死。

阻挡结构为设置在环形盘51上的突起小杆561,突起小杆561阻挡离合杆54过分转动;中空转轴41缠绕前侧胸带22部分下方设置一个支撑座45,支撑座45支起支撑作用不影响前侧胸带22带动中空转轴41转动;

基座3设置于胸部一侧,其底部形状与胸部对应部分吻合,从底部曲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基座3其他侧面;基座3内设置一底部水平的空腔6,空腔6内设置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基座3底部设置一缓冲层,此种设置可以增加接触面的舒适程度。

基座3连接肩带1及胸带的侧面上设置挂环71,对应的肩带1及胸带的连接处设置挂钩72或者挂钩72挂环71位置交换设置。挂环71为方形挂环71;挂钩72的宽度与方形挂环71的水平长度对应。后侧胸带21两侧分别设置3个窄条,窄条上设置挂钩72或挂环71与基座3上的挂环71或挂钩72连接;两根肩带1后侧缝制与后侧胸带21合适位置处;

基座3座接触皮肤的角都设置为圆角,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的伤害。前侧胸带22与背侧胸带的制备材料为非弹性材料。

使用时,通过转动患者,先将后侧胸带21及肩带1铺设到患者身下,后将基座3设置在胸部一侧,后将后侧胸带21及肩带1连接到基座3上,最后将前侧胸带22固定到基座3上,完成整个胸带装置的设置。正常呼吸情况下,在发条弹簧43弹性作用下,前侧胸带22伸出与缩回,待咳嗽等造成胸廓急剧打开的状态时,卡死结构工作,迅速阻止发条弹簧43的矩形伸出,进而达到阻止胸廓扩张的效果。

实施例2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其包括两根肩带1、后侧胸带21及前侧胸带22、一个防止胸带快速扩张的控制结构,其中,还设置一个与控制结构纵向对称设置的空基座8;后侧胸带21为一整块设置,后侧胸带21为一整块设置,前侧胸带22设置2条,2根胸带分别设置在基座3的上下边缘处,控制结构内包含一通过转动带动前侧胸带22伸长或缩短的转动结构;前侧胸带22一端伸入控制结构内并与转动结构连接,且前侧胸带22部分缠于转动结构上通过控制结构调节长度;另外控制结构内还设置一阻止转动结构快速转动的卡死结构;两个肩带1后侧设置于后侧胸带21上,两根肩带1前侧一根设置于控制结构上;一根设置于空基座8上;后侧胸带21一端设置于控制结构上,另一端设置于空基座8上;前侧胸另一端设置于空基座8上,每根胸带分别独立的连接自己的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

控制结构包括转动结构、卡死结构及一基座3,转动结构与卡死结构设置在基座3内,基座3上设置前侧胸带22伸入口31;转动结构包括一中空转轴41,前侧胸带22部分缠绕于中空转轴41上;中空转轴41内设置的一核心杆42及一发条弹簧43,中空转轴41与核心杆42通过发条弹簧43建立连接,发条弹簧43一端固定于核心杆42杆上,另一端固定于中空转轴41内侧壁上;核心杆42设置于基座3上的支架44上,核心杆42不可通过支架44转动;卡死结构包括中空转轴41外侧边缘设置的环形盘51,及设置在环形盘51上的卡位结构及设置在基座3上的锁死结构52;卡位结构在快速转动时被结构锁死;环形盘51一体连接在中空转轴41上。卡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环形盘51上的突起钮53,设置于突起钮53上的离合杆54,一端连接离合杆54一端连接在环形盘51上的小弹簧55及一个阻止离合杆54过度转动的阻挡结构;离合杆54通过连接孔设置与突起钮53上且两侧非对称的设置于突起钮53上且可绕突起钮53转动;小弹簧55控制离合杆54慢速转动时在环形盘51内,快速转动时脱落环形盘51被锁死结构52及阻挡结构锁死。

阻挡结构为设置于突起钮53上的突起段562及连接孔内的一段缺口563;突起钮53设置与缺口563内,控制突起钮53在缺口563范围内转动,达到防止因离合杆54过分转动不能锁死的效果。中空转轴41缠绕前侧胸带22部分下方设置一个支撑座45,支撑座45支起支撑作用不影响前侧胸带22带动中空转轴41转动;

基座3设置于胸部一侧,其底部形状与胸部对应部分吻合,从底部曲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基座3其他侧面;空基座8以身体纵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身体的另一侧;其外部形状与基座3相同;基座3内设置一底部水平的空腔6,空腔6内设置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基座3底部设置一缓冲层,此种设置可以增加接触面的舒适程度。

基座3连接肩带1及胸带的侧面上设置挂环71,对应的肩带1及胸带的连接处设置挂钩72或者挂钩72挂环71位置交换设置。挂环71为方形挂环71;挂钩72的宽度与方形挂环71的水平长度对应。后侧胸带21两侧分别设置3个窄条,窄条上设置挂钩72或挂环71与基座3及空基座8上的挂环71或挂钩72连接;两根肩带1后侧缝制与后侧胸带21合适位置处;

基座3与空基座8接触皮肤的角都设置为圆角,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的伤害。前侧胸带22与背侧胸带的制备材料为非弹性材料。

使用时,通过转动患者,先将后侧胸带21及肩带1铺设到患者身下,后将基座3与空基座8设置在胸部两侧,后将后侧胸带21及肩带1连接到基座3及空基座8上,最后将前侧胸带22固定到两基座3上,完成整个胸带装置的设置。正常呼吸情况下,在发条弹簧43弹性作用下,前侧胸带22伸出与缩回,待咳嗽等造成胸廓急剧打开的状态时,卡死结构工作,迅速阻止发条弹簧43的矩形伸出,进而达到阻止胸廓扩张的效果。

实施例3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其包括两根肩带1、后侧胸带21及前侧胸带22、一个防止胸带快速扩张的控制结构,其中,还设置一个与控制结构纵向对称设置的空基座8;后侧胸带21为一整块设置,后侧胸带21为一整块设置,前侧胸带22设置2条,2根胸带分别设置在基座3的上下边缘处,控制结构内包含一通过转动带动前侧胸带22伸长或缩短的转动结构;前侧胸带22一端伸入控制结构内并与转动结构连接,且前侧胸带22部分缠于转动结构上通过控制结构调节长度;另外控制结构内还设置一阻止转动结构快速转动的卡死结构;两个肩带1后侧设置于后侧胸带21上,两根肩带1前侧一根设置于控制结构上;一根设置于空基座8上;后侧胸带21一端设置于控制结构上,另一端设置于空基座8上;前侧胸另一端设置于空基座8上,每根胸带分别独立的连接自己的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

控制结构包括转动结构、卡死结构及一基座3,转动结构与卡死结构设置在基座3内,基座3上设置前侧胸带22伸入口31;转动结构包括一中空转轴41,前侧胸带22部分缠绕于中空转轴41上;中空转轴41内设置的一核心杆42及一发条弹簧43,中空转轴41与核心杆42通过发条弹簧43建立连接,发条弹簧43一端固定于核心杆42杆上,另一端固定于中空转轴41内侧壁上;核心杆42设置于基座3上的支架44上,核心杆42不可通过支架44转动;卡死结构包括中空转轴41外侧边缘设置的环形盘51,及设置在环形盘51上的卡位结构及设置在基座3上的锁死结构52;卡位结构在快速转动时被结构锁死;环形盘51一体连接在中空转轴41上。卡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环形盘51上的突起钮53,设置于突起钮53上的离合杆54,一端连接离合杆54一端连接在环形盘51上的小弹簧55及一个阻止离合杆54过度转动的阻挡结构;离合杆54通过连接孔设置与突起钮53上且两侧非对称的设置于突起钮53上且可绕突起钮53转动;小弹簧55控制离合杆54慢速转动时在环形盘51内,快速转动时脱落环形盘51被锁死结构52及阻挡结构锁死。

阻挡结构为设置与突起段562上的一端缺口563及连接孔内的一突起段562。控制突起钮53在缺口563范围内转动,达到防止因离合杆54过分转动不能锁死的效果。中空转轴41缠绕前侧胸带22部分下方设置一个支撑座45,支撑座45支起支撑作用不影响前侧胸带22带动中空转轴41转动;

在环形盘51上设置多个卡位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在非常小的移动范围下技术锁死胸带,起到保护伤口的目的。

基座3设置于胸部一侧,其底部形状与胸部对应部分吻合,从底部曲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基座3其他侧面;空基座8以身体纵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身体的另一侧;其外部形状与基座3相同;基座3内设置一底部水平的空腔6,空腔6内设置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基座3底部设置一缓冲层,此种设置可以增加接触面的舒适程度。

基座3连接肩带1及胸带的侧面上设置挂环71,对应的肩带1及胸带的连接处设置挂钩72或者挂钩72挂环71位置交换设置。挂环71为方形挂环71;挂钩72的宽度与方形挂环71的水平长度对应。后侧胸带21两侧分别设置3个窄条,窄条上设置挂钩72或挂环71与基座3及空基座8上的挂环71或挂钩72连接;两根肩带1后侧缝制与后侧胸带21合适位置处;

基座3与空基座8接触皮肤的角都设置为圆角,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的伤害。前侧胸带22与背侧胸带的制备材料为非弹性材料。

使用时,通过转动患者,先将后侧胸带21及肩带1铺设到患者身下,后将基座3与空基座8设置在胸部两侧,后将后侧胸带21及肩带1连接到基座3及空基座8上,最后将前侧胸带22固定到两基座3上,完成整个胸带装置的设置。正常呼吸情况下,在发条弹簧43弹性作用下,前侧胸带22伸出与缩回,待咳嗽等造成胸廓急剧打开的状态时,卡死结构工作,迅速阻止发条弹簧43的矩形伸出,进而达到阻止胸廓扩张的效果。

实施例4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其包括两根肩带1、后侧胸带21及前侧胸带22、一个防止胸带快速扩张的控制结构,其中,还设置一个与控制结构纵向对称设置的空基座8;后侧胸带21为一整块设置,后侧胸带21为一整块设置,前侧胸带22设置2条,2根胸带分别设置在基座3的上下边缘处,控制结构内包含一通过转动带动前侧胸带22伸长或缩短的转动结构;前侧胸带22一端伸入控制结构内并与转动结构连接,且前侧胸带22部分缠于转动结构上通过控制结构调节长度;另外控制结构内还设置一阻止转动结构快速转动的卡死结构;两个肩带1后侧设置于后侧胸带21上,两根肩带1前侧一根设置于控制结构上;一根设置于空基座8上;后侧胸带21一端设置于控制结构上,另一端设置于空基座8上;前侧胸另一端设置于空基座8上,每根胸带分别独立的连接自己的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

控制结构包括转动结构、卡死结构及一基座3,转动结构与卡死结构设置在基座3内,基座3上设置前侧胸带22伸入口31;转动结构包括一中空转轴41,前侧胸带22部分缠绕于中空转轴41上;中空转轴41内设置的一核心杆42及一发条弹簧43,中空转轴41与核心杆42通过发条弹簧43建立连接,发条弹簧43一端固定于核心杆42杆上,另一端固定于中空转轴41内侧壁上;核心杆42设置于基座3上的支架44上,核心杆42不可通过支架44转动;卡死结构包括中空转轴41外侧边缘设置的环形盘51,及设置在环形盘51上的卡位结构及设置在基座3上的锁死结构52;卡位结构在快速转动时被结构锁死;环形盘51一体连接在中空转轴41上。卡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环形盘51上的突起钮53,设置于突起钮53上的离合杆54,一端连接离合杆54一端连接在环形盘51上的小弹簧55及一个阻止离合杆54过度转动的阻挡结构;离合杆54通过连接孔设置与突起钮53上且两侧非对称的设置于突起钮53上且可绕突起钮53转动;小弹簧55控制离合杆54慢速转动时在环形盘51内,快速转动时脱落环形盘51被锁死结构52及阻挡结构锁死。

阻挡结构为设置在环形盘51上的突起小杆561,突起小杆561阻挡离合杆54过分转动;中空转轴41缠绕前侧胸带22部分下方设置一个支撑座45,支撑座45支起支撑作用不影响前侧胸带22带动中空转轴41转动;

在环形盘51上设置多个卡位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在非常小的移动范围下技术锁死胸带,起到保护伤口的目的。

基座3设置于胸部一侧,其底部形状与胸部对应部分吻合,从底部曲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基座3其他侧面;空基座8以身体纵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身体的另一侧;其外部形状与基座3相同;基座3内设置一底部水平的空腔6,空腔6内设置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基座3底部设置一缓冲层,此种设置可以增加接触面的舒适程度。

基座3连接肩带1及胸带的侧面上设置挂环71,对应的肩带1及胸带的连接处设置挂钩72或者挂钩72挂环71位置交换设置。挂环71为方形挂环71;挂钩72的宽度与方形挂环71的水平长度对应。后侧胸带21两侧分别设置3个窄条,窄条上设置挂钩72或挂环71与基座3及空基座8上的挂环71或挂钩72连接;两根肩带1后侧缝制与后侧胸带21合适位置处;

后侧胸带21的窄条设置为可调长度的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不同胖瘦患者的需要,保证基座3与空基座8的位置;

基座3与空基座8接触皮肤的角都设置为圆角,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的伤害。前侧胸带22与背侧胸带的制备材料为非弹性材料。

使用时,通过转动患者,先将后侧胸带21及肩带1铺设到患者身下,后将基座3与空基座8设置在胸部两侧,后将后侧胸带21及肩带1连接到基座3及空基座8上,最后将前侧胸带22固定到两基座3上,完成整个胸带装置的设置。正常呼吸情况下,在发条弹簧43弹性作用下,前侧胸带22伸出与缩回,待咳嗽等造成胸廓急剧打开的状态时,卡死结构工作,迅速阻止发条弹簧43的矩形伸出,进而达到阻止胸廓扩张的效果。

实施例5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其包括两根肩带1、后侧胸带21及前侧胸带22、一个防止胸带快速扩张的控制结构,其中,还设置一个与控制结构纵向对称设置的空基座8;后侧胸带21为一整块设置,后侧胸带21为一整块设置,前侧胸带22设置2条,2根胸带分别设置在基座3的上下边缘处,控制结构内包含一通过转动带动前侧胸带22伸长或缩短的转动结构;前侧胸带22一端伸入控制结构内并与转动结构连接,且前侧胸带22部分缠于转动结构上通过控制结构调节长度;另外控制结构内还设置一阻止转动结构快速转动的卡死结构;两个肩带1后侧设置于后侧胸带21上,两根肩带1前侧一根设置于控制结构上;一根设置于空基座8上;后侧胸带21一端设置于控制结构上,另一端设置于空基座8上;前侧胸另一端设置于空基座8上,每根胸带分别独立的连接自己的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

控制结构包括转动结构、卡死结构及一基座3,转动结构与卡死结构设置在基座3内,基座3上设置前侧胸带22伸入口31;转动结构包括一中空转轴41,前侧胸带22部分缠绕于中空转轴41上;中空转轴41内设置的一核心杆42及一发条弹簧43,中空转轴41与核心杆42通过发条弹簧43建立连接,发条弹簧43一端固定于核心杆42杆上,另一端固定于中空转轴41内侧壁上;核心杆42设置于基座3上的支架44上,核心杆42不可通过支架44转动;卡死结构包括中空转轴41外侧边缘设置的环形盘51,及设置在环形盘51上的卡位结构及设置在基座3上的锁死结构52;卡位结构在快速转动时被结构锁死;环形盘51一体连接在中空转轴41上。卡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环形盘51上的突起钮53,设置于突起钮53上的离合杆54,一端连接离合杆54一端连接在环形盘51上的小弹簧55及一个阻止离合杆54过度转动的阻挡结构;离合杆54通过连接孔设置与突起钮53上且两侧非对称的设置于突起钮53上且可绕突起钮53转动;小弹簧55控制离合杆54慢速转动时在环形盘51内,快速转动时脱落环形盘51被锁死结构52及阻挡结构锁死。

阻挡结构为设置于突起钮53上的突起段562及连接孔内的一段缺口563;突起钮53设置与缺口563内,控制突起钮53在缺口563范围内转动,达到防止因离合杆54过分转动不能锁死的效果。中空转轴41缠绕前侧胸带22部分下方设置一个支撑座45,支撑座45支起支撑作用不影响前侧胸带22带动中空转轴41转动;

在环形盘51上设置多个卡位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在非常小的移动范围下技术锁死胸带,起到保护伤口的目的。

基座3设置于胸部一侧,其底部形状与胸部对应部分吻合,从底部曲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基座3其他侧面;空基座8以身体纵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身体的另一侧;其外部形状与基座3相同;基座3内设置一底部水平的空腔6,空腔6内设置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基座3底部设置一缓冲层,此种设置可以增加接触面的舒适程度。

基座3连接肩带1及胸带的侧面上设置挂环71,对应的肩带1及胸带的连接处设置挂钩72或者挂钩72挂环71位置交换设置。挂环71为方形挂环71;挂钩72的宽度与方形挂环71的水平长度对应。后侧胸带21两侧分别设置3个窄条,窄条上设置挂钩72或挂环71与基座3及空基座8上的挂环71或挂钩72连接;两根肩带1后侧缝制与后侧胸带21合适位置处;

后侧胸带21的窄条设置为可调长度的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不同胖瘦患者的需要,保证基座3与空基座8的位置;中空转轴41缠绕前侧胸带22部分下方设置一个支撑座45,支撑座45支起支撑作用不影响前侧胸带22带动中空转轴41转动;

基座3与空基座8接触皮肤的角都设置为圆角,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的伤害。空基座8内设置与基座3内结构完全相同的结构,前侧胸带22从空基座8中伸出,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前胸带长度对称性的牵出。前侧胸带22与背侧胸带的制备材料为非弹性材料。

使用时,通过转动患者,先将后侧胸带21及肩带1铺设到患者身下,后将基座3与空基座8设置在胸部两侧,后将后侧胸带21及肩带1连接到基座3及空基座8上,最后将前侧胸带22固定到两基座3上,完成整个胸带装置的设置。正常呼吸情况下,在发条弹簧43弹性作用下,前侧胸带22伸出与缩回,待咳嗽等造成胸廓急剧打开的状态时,卡死结构工作,迅速阻止发条弹簧43的矩形伸出,进而达到阻止胸廓扩张的效果。

实施例6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胸带,其包括两根肩带1、后侧胸带21及前侧胸带22、一个防止胸带快速扩张的控制结构,其中,还设置一个与控制结构纵向对称设置的空基座8;后侧胸带21为一整块设置,后侧胸带21为一整块设置,前侧胸带22设置2条,2根胸带分别设置在基座3的上下边缘处,控制结构内包含一通过转动带动前侧胸带22伸长或缩短的转动结构;前侧胸带22一端伸入控制结构内并与转动结构连接,且前侧胸带22部分缠于转动结构上通过控制结构调节长度;另外控制结构内还设置一阻止转动结构快速转动的卡死结构;两个肩带1后侧设置于后侧胸带21上,两根肩带1前侧一根设置于控制结构上;一根设置于空基座8上;后侧胸带21一端设置于控制结构上,另一端设置于空基座8上;前侧胸另一端设置于空基座8上,每根胸带分别独立的连接自己的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针对女性患者基座3在胸部侧面只设置一连接结构,两侧设置膨大的带腔部分,两前侧胸带22设置与两膨大部分。

控制结构包括转动结构、卡死结构及一基座3,转动结构与卡死结构设置在基座3内,基座3上设置前侧胸带22伸入口31;转动结构包括一中空转轴41,前侧胸带22部分缠绕于中空转轴41上;中空转轴41内设置的一核心杆42及一发条弹簧43,中空转轴41与核心杆42通过发条弹簧43建立连接,发条弹簧43一端固定于核心杆42杆上,另一端固定于中空转轴41内侧壁上;核心杆42设置于基座3上的支架44上,核心杆42不可通过支架44转动;卡死结构包括中空转轴41外侧边缘设置的环形盘51,及设置在环形盘51上的卡位结构及设置在基座3上的锁死结构52;卡位结构在快速转动时被结构锁死;环形盘51一体连接在中空转轴41上。卡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环形盘51上的突起钮53,设置于突起钮53上的离合杆54,一端连接离合杆54一端连接在环形盘51上的小弹簧55及一个阻止离合杆54过度转动的阻挡结构;离合杆54通过连接孔设置与突起钮53上且两侧非对称的设置于突起钮53上且可绕突起钮53转动;小弹簧55控制离合杆54慢速转动时在环形盘51内,快速转动时脱落环形盘51被锁死结构52及阻挡结构锁死。

阻挡结构为设置于突起钮53上的突起段562及连接孔内的一段缺口563;突起钮53设置与缺口563内,控制突起钮53在缺口563范围内转动,达到防止因离合杆54过分转动不能锁死的效果。中空转轴41缠绕前侧胸带22部分下方设置一个支撑座45,支撑座45支起支撑作用不影响前侧胸带22带动中空转轴41转动;

在环形盘51上设置多个卡位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在非常小的移动范围下技术锁死胸带,起到保护伤口的目的。

基座3设置于胸部一侧,其底部形状与胸部对应部分吻合,从底部曲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基座3其他侧面;空基座8以身体纵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身体的另一侧;其外部形状与基座3相同;基座3内设置一底部水平的空腔6,空腔6内设置转动结构及卡死结构。基座3底部设置一缓冲层,此种设置可以增加接触面的舒适程度。

基座3连接肩带1及胸带的侧面上设置挂环71,对应的肩带1及胸带的连接处设置挂钩72或者挂钩72挂环71位置交换设置。挂环71为方形挂环71;挂钩72的宽度与方形挂环71的水平长度对应。后侧胸带21两侧分别设置3个窄条,窄条上设置挂钩72或挂环71与基座3及空基座8上的挂环71或挂钩72连接;两根肩带1后侧缝制与后侧胸带21合适位置处;

后侧胸带21的窄条设置为可调长度的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不同胖瘦患者的需要,保证基座3与空基座8的位置;

基座3与空基座8接触皮肤的角都设置为圆角,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的伤害。空基座8内设置与基座3内结构完全相同的结构,前侧胸带22从空基座8中伸出,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前胸带长度对称性的牵出。前侧胸带22与背侧胸带的制备材料为非弹性材料。

使用时,通过转动患者,先将后侧胸带21及肩带1铺设到患者身下,后将基座3与空基座8设置在胸部两侧,后将后侧胸带21及肩带1连接到基座3及空基座8上,最后将前侧胸带22固定到两基座3上,完成整个胸带装置的设置。正常呼吸情况下,在发条弹簧43弹性作用下,前侧胸带22伸出与缩回,待咳嗽等造成胸廓急剧打开的状态时,卡死结构工作,迅速阻止发条弹簧43的矩形伸出,进而达到阻止胸廓扩张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