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31055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兽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在30%左右,死亡率在50%左右,给养羊业造成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热,咳嗽,呼吸困难,并流浆液性带血鼻液。肉眼病变有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变化,胸腔积有大量淡黄色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膜出血、晦暗、粗糙,附有纤维素絮片。肺胸膜与肋胸膜常发生粘连,支气管与纵隔淋巴结充血、出血、肿大。心肌松软,心包积液。在养羊生产中,很多羊发病后用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中药资源丰富,容易获取,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几乎无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还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因此,研究中药制剂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能迅速杀灭体内支原体,排泄体内毒素,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措施来实施的:

一种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云南黄耆7~21重量份,倒根野苏11~33重量份,黑心虎耳草6~18重量份,红球姜9~27重量份,小果白刺10~30重量份。

上述组合物优选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云南黄耆8~10重量份,倒根野苏13~16重量份,黑心虎耳草7~9重量份,红球姜10~12重量份,小果白刺11~13重量份。

上述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云南黄耆、倒根野苏、黑心虎耳草、红球姜、小果白刺混合,加水浸泡,煮沸,过滤,滤渣再加水,煮沸,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

上述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具体为:将云南黄耆,倒根野苏,黑心虎耳草,红球姜,小果白刺混合,加药材总重6~8倍量水浸泡8~24h,煮沸并维持0.5-1.5h,过滤,滤渣再加药材总重5~8倍量水,煮沸并维持0.5-1.5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

上述中药组合物可制备成口服液或散剂。

上述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中药口服液是通过下列步骤制备得到的:

将云南黄耆、倒根野苏、黑心虎耳草、红球姜、小果白刺混合加水浸泡,煮沸,过滤,滤渣再加水煮沸,过滤,两次滤液合并后浓缩至稠状,加乙醇调至醇浓度为60%~70%,充分搅拌混匀,冷藏沉淀,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回收乙醇后的药液再加乙醇调至醇浓度为75%~80%,搅匀,冷藏沉淀,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后再浓缩至无醇味,药液加水冷藏沉淀,过滤,滤液浓缩得浓度为每ml含1~2g生药量的药液,调ph7.0,制成口服液。

上述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中药散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可以按下列步骤制备:

将云南黄耆、倒根野苏、黑心虎耳草、红球姜、小果白刺混合,加水浸泡,煮沸,过滤,滤渣再加水,煮沸,两次滤液合并,在70-90℃温度条件下浓缩得到密度为1.15-1.2的浸膏,干燥得到干膏,粉碎即得散剂。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药物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

使用量:每毫升含1克生药浓度口服液用量:每公斤体重0.3~0.4毫升,在病情重,食欲减少比较多或食欲废绝的情况下应用。散剂是病情的早期或食欲减少不多的情况下应用,每吨饲料加2000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吸取中兽医学精髓;云南黄耆,为豆科植物云南黄耆astragatusyunnanensisfranch.的根,功能有补气固表,升阳举陷,托疮生肌。主治体弱乏力,食少纳差,久痢久泻,自汗盗汗,贫血,水肿,子宫脱垂,脱肛,慢性溃疡。倒根野苏,为唇形科植物蓝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burm.f.)haravarglaucocalyx(maxim)hara的全草或叶。功能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主治腕腹胀痛,食滞纳呆,胁痛黄疸,感冒发热,乳痈,蛇虫咬伤。黑心虎耳草,为虎耳草科植物黑蕊虎耳草saxiframelanocentrafranch的全草,功能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主治湿热黄疸,跌打损伤,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毒。红球姜为姜科植物红球姜zergiberzerumbet(t.)smith.的根茎,功能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温中止泻,消积导滞。主治肝气郁滞引起的各种瘀血症,气滞胃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滞胃脘。小果白刺为蒺藜科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sibiricapall.的果实,功能有健脾胃,益气血。主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气血两亏,身体虚弱。5种药物配伍,能有效防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作用,且药物使用安全。

下面就本发明的临床效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疗效

一、实验室药敏试验

1、中药药敏片的制备: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取圆形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度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得到)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在37度温箱中过夜,干燥后即密盖,置阴凉干燥处存放,有效期4-7个月。

西药药敏片多粘霉素、氧氟沙星、头孢噻肟为对照,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菌种: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株,购自兰州兽医研究所。

3、菌种扩繁:将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株,接种于改良harleys液体营养培养基中,37℃培养72h。

在超净工作台中,将菌种扩繁后的液体培养基(浓度不低于107cfu/ml),用灭菌绵拭子将含有支原体的菌液涂布于直径90mm的固体改良harleys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将镊子与酒精灯火焰灭菌后,取药敏片贴到平板培养基表面,用镊子轻按几下药敏片,使药敏片与培养基紧密相贴,在平皿中央贴一片,外周等距离贴若干片,标记每种药敏片的名称。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度温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4、药敏实验的结果观察:按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判定敏感度高低的标准,抑菌圈直径(毫米)敏感度:20以上为极敏,15-20为高敏,10-14为中敏,10以下为低敏。结果见表1。

表1药敏实验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对支原体的抑菌效果比氧氟沙星、多粘菌素还要强的多。

二、本发明对临床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效果

江苏宝应某羊场,有109只断奶10天的山羊,在2016年3月9日有个别羊发病,40.5℃左右,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3月13号,全群发病,表现为咳嗽,鼻流清液,体温达41℃左右,呼吸困难,肺部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消失或呈捻发音。剖检病变:对死亡的3只羊进行了解剖;胸腔内有淡黄色积液,有的混有腐败组织而呈现灰黄色,暴露在空气中后,积液形成纤维蛋白凝块;肺组织膨胀,质硬而无弹性,表面有肝变区,肺小叶间组织变宽,界限明显;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有大量白色泡沫样液体;胸膜变厚,表面有大量纤维蛋白渗出;胸膜与心包粘连。支气管淋巴结与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并有出血斑。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

实验室诊断:采10只病羊血清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间接血凝试剂检测(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有9只羊的血清为阳性。

治疗情况:还有106只病羊,分成2组,第一组66只病羊,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在每吨饲料中加本发明提取物2000克(按实施例3方法制备得到),不采食或采食量很少的病羊,用本发明口服液治疗(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得到),每公斤体重0.4毫升,每天2次口服,共用药4天,死亡9头,其余全部康复,治愈率86.4%。第二组40只病羊,用泰乐菌素治疗,每只羊50万iu,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死亡5头,其余全部康复,治愈率87.5%。本发明的治疗效果和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基本相似。

从2014年至今,已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省市应用本发明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17个羊场,治疗头数达1万多只病羊,治愈率在85%以上,结果见表2

表2临床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结果

三、安全性试验

为了明确本发明制剂的毒副作用,并对其安全性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用药安全,进行了本发明的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通过对icr小鼠进行本发明(按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ld50和最大耐受量试验表明,按设计剂量经口服后,8日内各组小鼠行为体征正常,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故无法测定出ld50,而只好以最大给药量60g/kg为最高剂量。第10天扑杀后,各组小鼠的肝、肾、脾、肺等脏器均无病变。

长期毒性试验:选用sd大鼠24只,分成3个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给予不同剂量(30.0、15.0、7.5g生药/kg)的本发明中药(按实施例1制备得到),每天灌药一次,连续30天。本发明的三个剂量组动物生活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各组大鼠的肝、肾、脾、肺等脏器均无病变。表明本发明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组方:云南黄耆8g,倒根野苏13g,黑心虎耳草7g,红球姜10g,小果白刺11g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将云南黄耆、倒根野苏、黑心虎耳草、红球姜、小果白刺混合,加药材总重6倍的水浸泡24小时后煎煮2次,第二次加水量为药材总重6倍量,每次煮沸后维持1小时,合并煎液并浓缩至稠状,加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乙醇调至醇浓度为60%,充分搅拌混匀,冷藏静置沉淀48小时以上,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回收乙醇后的药液再加浓度为95%的乙醇调至醇浓度为80%,搅匀,冷藏静置沉淀48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再浓缩至无醇味,向得到的药液中加其4倍量水冷藏沉淀48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得浓度为每ml含生药1g的药液,调ph7.0,制成口服液,分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2

组方:云南黄耆8g,倒根野苏13g,黑心虎耳草7g,红球姜12g,小果白刺11g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将云南黄耆、倒根野苏、黑心虎耳草、红球姜、小果白刺混合,加药材总重8倍的水浸泡24小时后煎煮2次,每次煮沸后维持0.5小时,合并煎液并浓缩至稠状,加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乙醇调至醇浓度为60%,充分搅拌混匀,静置沉淀48小时以上,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回收乙醇后的药液再加浓度为95%的乙醇调至醇浓度为75%,搅匀,静置沉淀48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再浓缩至无醇味,向得到的药液中加其4倍量水冷藏沉淀48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得浓度为每ml含生药2g的药液,调ph7.0,制成口服液,分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3

组方:云南黄耆10g,倒根野苏16g,黑心虎耳草9g,红球姜18g,小果白刺13g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将云南黄耆、倒根野苏、黑心虎耳草、红球姜、小果白刺混合,加总药材重7倍水浸泡10h,煮沸后维持1h,过滤,滤渣再加总药材重5倍水,煮沸后维持30min,两次滤液合并,在90℃温度条件浓缩后得到密度为1.15的浸膏,干燥得到干膏,粉碎即得散剂。

实施例4

组方:云南黄耆21g,倒根野苏22g,黑心虎耳草16g,红球姜11g,小果白刺30g。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将云南黄耆,倒根野苏,黑心虎耳草,红球姜,小果白刺混合,加总药材重8倍水浸泡8h,煮沸后维持1.5h,过滤,滤渣再加总药材重6倍水,煮沸后维持1h,两次滤液合并,在90℃温度条件浓缩后得到密度为1.15的浸膏,喷雾干燥(先开排风机,再打开进风机。然后开蒸汽阀门,等塔内温度到110℃时,打开高压均质机进行喷粉),即得散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