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钉和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315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锚钉和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钉和一种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器械领域,缝合装置主要用于实现骨与软组织的固定连接,其通常包括锚钉、缝线和插入器等。目前,现有的应用缝合装置对骨与软组织的固定的主要操作步骤为:首先将缝合线通过锚钉附接至骨骼,锚钉被植入骨骼后,缝合线穿过要重新附接的软组织,然后以适当的张力将缝合线再次打结固定到锚钉上,或者直接将缝线打结固定在软组织上。

然而,现有的缝合装置虽可修复断裂的软组织韧带等,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结构中还存在若干缺点,造成该缝合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其缺点可归纳如下:

1)现有的缝合装置中缝线的主要闭合方式为打结,即通过打结的方式固定软组织及韧带,此时,缝线在软组织上形成结扣,该结扣一方面容易对软组织产生瘢痕,另一方面还会与软组织之间产生摩擦,导致对软组织的伤害,并且不利于软组织的长期固定。同时,现有的这种缝线的闭合方式使得缝合装置操作繁杂,导致手术较为费时。

2)现有的缝合装置中锚钉采用单一的螺纹设计,即螺纹的螺距一致,该设计并不适合人体骨骼的结构,由于锚钉需要同时穿过松质骨和皮质骨,该一致的螺距很容易导致锚钉失效脱出,因此现有的单一的螺纹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软组织与骨骼之间的固定。

3)现有的缝合装置中插入器的手柄结构不符合人体力学,从而加大了人为旋入锚钉所需的力量。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迫切希望寻求一种锚钉和缝合装置,该缝合装置中的锚钉更易操作且无需对缝线进行打结,从而能够有效节约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锚钉和一种缝合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锚钉,包括锚钉本体,锚钉本体包括相连并同轴设置的穿线部和固定部,穿线部的靠近固定部的区域上设置有径向贯穿该区域的通孔,固定部的内部形成有轴向贯穿固定部且与通孔相连通的第一引线通道,固定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外螺纹。

进一步地,穿线部的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形成为锥状端,锥状端上形成有与穿线部同轴设置的凹口。

进一步地,凹口、通孔和第一引线通道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进一步地,穿线部的位于凹口与通孔之间的外壁上形成有轴向延伸且连接凹口和通孔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宽度与通孔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凹口的与通孔相对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平行于通孔的轴线方向的第一通槽。

进一步地,通孔的靠近凹口的内周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通槽相对且平行于第一通槽的第二通槽。

进一步地,外螺纹包括靠近穿线部的第一螺纹段和与第一螺纹段相连的第二螺纹段,其中,第一螺纹段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段的螺距。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缝合装置,包括上述锚钉和与锚钉可拆卸地连接的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包括插入杆和与插入杆相连的手柄,其中,插入杆的内部形成有轴向贯穿插入杆且与第一引线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引线通道,手柄包括与第二引线通道连通的容纳空间,以使得固定于通孔的缝线经第一引线通道、第二引线通道后容纳在手柄中。

进一步地,插入杆的靠近锚钉的固定部的一侧上形成有与第二引线通道相连通的导流槽。

进一步地,手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相连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共同形成容纳空间,第二壳体包括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壳和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的拆卸壳,固定壳的内壁上形成有用于缠绕缝线的固定柱。

本发明的锚钉可直接将缝线有效稳定地固定在骨骼内,并且在缝线的闭合方式中,无需对缝线进行打结,而是直接将缝线嵌入到骨骼中,因此本发明的锚钉不会因打结的缝线而对软组织产生瘢痕,同时也避免了因打结的缝线与软组织之间产生摩擦而导致对软组织的伤害,从而有利于软组织的长期固定。此外,本发明的锚钉结构简单,固定有效,且操作方便,因此可有效地节约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锚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缝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缝合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锚钉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锚钉1包括锚钉本体,锚钉本体包括相连并同轴设置的穿线部11和固定部12,穿线部11的靠近固定部12的区域上设置有径向贯穿该区域的通孔111,固定部12的内部形成有轴向贯穿固定部12且与通孔111相连通的第一引线通道(图中未示出),固定部12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外螺纹123。

本发明的锚钉1在使用时,可首先将缝线缠绕在通孔111与穿线部11的外壁之间的区域,此时缝线与穿线部11固定在一起,然后将缝线的自由端穿过第一引线通道以将缝线的自由端引出锚钉1,然后将锚钉1旋入骨骼中,随后再将缝线的自由端穿过另一锚钉1的通孔111,同时调整好该锚钉1的固定位置(该固定位置可以位于骨骼上,也可以位于覆盖在骨骼上的软组织上,具体可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实际的手术情况而定),适当拉紧缝线,并将缝线缠绕在该锚钉1的通孔111与穿线部11的外壁之间的区域,接着采用同样的方式将该锚钉1旋入骨骼中,其中两个锚钉1之间的缝线将压在软组织上,以实现固定软组织的目的。同样地,可继续固定更多地锚钉1,从而适应软组织与骨骼大面积地固定以及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锚钉1可直接将缝线有效稳定地固定在骨骼内,并且在缝线的闭合方式中,无需对缝线进行打结,而是直接将多个锚钉1旋入到骨骼中即可实现固定,因此本发明的锚钉1不会因打结的缝线对软组织产生瘢痕,同时也避免了因打结的缝线与软组织之间产生摩擦而不利于软组织的长期固定。此外,本发明的锚钉1结构简单,固定有效,且操作方便,因此可有效地节约手术时间。

在如图1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穿线部11的远离固定部12的一端形成为锥状端113,该锥状端113有利于穿线部11顺利地插入骨骼中。优选地,锥状端113上形成有与穿线部11同轴设置的凹口114。当缝线穿过通孔111后,可将缝线的自由端分别绕凹口114缠绕后穿过第一引线通道,即缝线被缠绕在凹口114与通孔111之间,该设置可利于缝线与穿线部11的固定,从而有利于缝线更好地固定在骨骼中,以提高锚钉1的固定效果。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缝线在穿线部11上固定的稳定性,可将凹口114、通孔111和第一引线通道设置为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如图1所示的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穿线部11的位于凹口114与通孔111之间的外壁上形成有轴向延伸且连接凹口114和通孔111的容纳槽116,该容纳槽116用于容纳缠绕在凹口114与通孔111之间的缝线,从而进一步有助于穿线部11插入到骨骼中。优选地,容纳槽116的宽度与通孔111的直径相等,还优选地,凹口114的径向宽度、容纳槽116的宽度与通孔111的直径均相等,以尽可能多地容纳更多地缝线,以增强缝线与穿线部11固定的稳定性。

优选地,凹口114的与通孔111相对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平行于通孔111的轴线方向的第一通槽115。该第一通槽115用于将缝线进一步限定在凹口114中,从而防止缝线在凹口114中发生滑动而影响缝线的固定效果。优选地,各第一通槽115等间隔设置,该多个第一通槽115的设置可在多个方向上限制缝线在凹口114中的滑动。

进一步地,通孔111的靠近凹口114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二通槽112,优选地,第二通槽112设置成与第一通槽115相对且平行于第一通槽115。该第二通槽112与第一通槽115的配合可实现对缝线更好地限定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图1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通槽112与第一通槽115,其各自的形状、位置或个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12外周壁上的外螺纹123优选包括靠近穿线部11的第一螺纹段121和与第一螺纹段121相连的第二螺纹段122。其中,第一螺纹段121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段122的螺距。该设置中对外螺纹123的不同段设计了不同的螺距,该不同的螺距更适合人体骨骼的结构,即第一螺纹段121更适于固定骨骼的松质骨,而第二螺纹段122更适于固定骨骼的皮质骨,该第一螺纹段121与第二螺纹段122的配合可有效避免锚钉1的失效脱出,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软组织与骨骼之间的固定的稳定性。

此外,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缝合装置100。该缝合装置100包括上述锚钉1和与锚钉1可拆卸地连接的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包括插入杆2和与插入杆2相连的手柄3。其中,插入杆2的内部形成有轴向贯穿插入杆2且与第一引线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引线通道,手柄3包括与第二引线通道连通的容纳空间,以使得固定于穿线部11的缝线经第一引线通道、第二引线通道后容纳在手柄3的容纳空间中。该操作手柄用于将锚钉1旋入到骨骼中。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插入杆2的靠近锚钉1的固定部12的一侧上形成有与第二引线通道相连通的导流槽22。该导流槽22用于引出锚钉1在旋入过程中产生的组织液。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手柄3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壳体31和与第一壳体31相连的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内共同形成容纳空间,第二壳体32包括与第一壳体31固定连接的固定壳321和与第一壳体31可拆卸连接的拆卸壳322,固定壳322的内壁上形成有用于缠绕缝线的固定柱323。通过该设置,可将缝线收纳在手柄3中,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取用。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31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凸部或凹部311。该凸部或凹部311可增加操作人员人手与手柄3的摩擦力,从而降低了旋入锚钉1时所需的力量。还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的连接处还形成有内凹的曲面34,该曲面34可便于拆卸壳322与第一壳体31的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锚钉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锚钉1可直接将缝线有效稳定地固定在骨骼内,并且在缝线的闭合方式中,无需对缝线进行打结,而是直接将缝线嵌入到骨骼中,因此本发明的锚钉1不会因打结的缝线对软组织产生瘢痕,同时也避免了因打结的缝线与软组织之间产生摩擦而导致对软组织的伤害,从而有利于软组织的长期固定。

2)本发明的锚钉1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且操作方便,因此可有效地节约手术时间。

3)本发明的锚钉1的固定部12设计成具有不同螺距的第一螺纹段121和第二螺纹段122,使得锚钉1的固定更适合人体的骨骼结构,从而增加了锚钉1的抗拔出力,因此有效地避免了锚钉1的失效脱出。

4)本发明的缝合装置100的手柄3设置了可容纳缝线的空间,因此其使用更为方便,同时手柄3上的凸部或凹部311的设计也更为符合人体的力学特点,使得手柄3能够更方便快速地旋入锚钉1,以减少手术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