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导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127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同轴导引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同轴导引管。



背景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是指采用微导管进入人脑血管中进行手术。柔软的微导管常常要借助于较硬的、管腔粗大的导引导管(guiding导管)经主动脉弓超选进入目标分支血管(如颈内动脉或者椎动脉)。导引导管是治疗系统的传输通道,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其主要完成的功能有传送后续器械、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注射造影剂等。导引导管由从事医疗专门行业的医师使用,只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士才能使用该器械。

guiding导管通常需要导引导丝引导才能超选进入手术部位的近段血管。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弓常常非常迂曲,guiding导管超选主动脉弓上血管会变得非常困难,常常延长手术时间、增加x线曝光量、甚至由于最终无法到位造成手术失败。

这时需要借助一根同轴导引管来引导guiding管到位。同轴导引管由于比导引导丝(通常是泥鳅导丝)具有更加强硬的支撑力、扭控性、传导性,在迂曲主动脉弓时比较常用。临床上常见的同轴导引管是长度约125cm的单弯导管,其前端仅比guiding导管长约10cm(guiding导管长约115cm),不利于术者术中对于同轴导引管的塑性和操控。所以,在主动脉弓重度迂曲(iii型弓)时,该导管引导guiding导管到位仍非常不理想。

如何设计一种同轴导引管,更加符合迂曲的主动脉弓上血管走行,更有优势的长度,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患双方的x线曝光量,更有利于完成手术成为急待解决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同轴导引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同轴导引管,包括第一导引管、第二导引管和第三导引管;

所述第一导引管与所述第二导引管之间通过第一弯曲部连接;

所述第二导引管与所述第三导引管之间通过第二弯曲部连接;

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内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引管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引管和所述第二导引管不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引管与所述第二导引管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引管与第三导引管构成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导引管之间的最小夹角为5-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引管与所述第三导引管之间的夹角为1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引管与所述第二导引管不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弯曲弧线均为圆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引管、所述第二导引管、所述第三导引管、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直径均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引管、所述第二导引管、所述第三导引管、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一体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同轴导引管,通过第一导引管、第二导引管、第三导引管的配合,使用管状结构替代导引导丝,增加了扭控性、柔软性,以及推动力和支持力,使得在导引导管进入主动脉弓时,能够更加的安全,也更加的省力,提高了使用效果和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导引管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同轴导引管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同轴导引管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同轴导引管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三导引管;2:第二弯曲部;3:第二导引管;4:第一弯曲部;5:第一导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轴导引管,包括第一导引管5、第二导引管3和第三导引管1;

所述第一导引管5与所述第二导引管3之间通过第一弯曲部4连接;

所述第二导引管3与所述第三导引管1之间通过第二弯曲部2连接;

所述第一弯曲部4和所述第二弯曲部2的内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引管3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同轴导引管分为了三段,分别为第一导引管5、第二导引管3和第三导引管1。其中,第一导引管5与第二导引管3之间通过第一弯曲部4连接,第二导引管3与第三导引管1通过第二弯曲部2连接,使得同轴导引管进行几次变向,能够满足主动脉弓的形状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的弯曲方向不同,使得第一导引管5和第三导引管1分别设置在第二导引管3的两侧。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导引管5和所述第二导引管3不在同一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管5和第二导引管3不在同一平面上,即第一导引管5和第二导引管3通过第一弯曲部4发生扭转,使得第二导引管3和第一导引管5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进而使得整个同轴导引管成为一种立体结构感较强的结构,使之在进入到主动脉弓时,能够对血管撑开更大的直径,保证了导引导管的顺利进入。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引管3与第一弯曲部4在同一平面上,而第一弯曲部4与第一导引管5不在同一平面上。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导引管5和第二导引管3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设置方式还可以是,将第一导引管5与第一弯曲部4设置在同一平面上,而将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导引管3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上,也可以是将第一导引管5、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导引管3均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上,也就是说,第一弯曲部4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情况,其只要能够将第一导引管5和第二导引管3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三导引管1与所述第二导引管3在同一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管5与第二导引管3不在同一平面上,而第二导引管3和第三导引管1在同一平面上,能够通过第三导引管1先进入到主动脉弓的血管内后,将血管进行初步撑开,之后再通过第二导引管3和第一导引管5的夹角,将血管撑开更大幅度,保证了导引导管有足够的空间进入主动脉弓的血管内。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二导引管3与第三导引管1构成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导引管5之间的最小夹角为5-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引管3与第三导引管1构成的平面,与第一导引管5之间的最小夹角为5-10°,其中,优选的角度为10°。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二导引管3与所述第三导引管1之间的夹角为15°。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三导引管1与所述第二导引管3不在同一平面上。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引管3和第三导引管1不在同一平面上,且第一导引管5和第二导引管3也不在同一平面上。

这样的设置,使得整个同轴导引管更加具有立体感,能够对血管撑开的更加充分。

需要指出的是,其还可以是第一导引管5与第二导引管3在同一平面上,第二导引管3与第三导引管1不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形成一个立体结构的同轴导引管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弯曲部4和所述第二弯曲部2的弯曲弧线均为圆弧。

由于圆弧的生产工艺简单,且较为成熟,使得圆弧线形的生产较为高效,且成品率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的弧线均设置为圆弧。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的弧线为圆弧,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圆弧,其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弧线,如还可以是抛物线、渐开线等,也就是说,其只要是通过弧线的方式来实现第一导引管5与第二导引管3之间的转向、第二导引管3与第三导引管1之间的转向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均为弯曲弧线的结构,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弯曲弧线的结构,其还可以是有多线段组成,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通过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来实现第一导引管5与第二导引管3之间的转向、第二导引管3与第三导引管1之间的转向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弯曲部4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弯曲部2的半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的半径不同,且弧线的长度也不同,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在第一导引管5、第二导引管3和第三导引管1均在同一平面上时,如图3所示,能够使整个同轴导引管具有一定的弯曲度,能够保证同轴导引管在进入到主动脉弓的血管内后,能够将主动脉弓的血管撑开。

第一弯曲部4的半径相对于第二弯曲部2的半径要小,只这样能够使得同轴导引管具有一个较大的弯曲,保证能够将主动脉弓的血管撑开。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导引管5、所述第二导引管3、所述第三导引管1、所述第一弯曲部4和所述第二弯曲部2的直径均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管5、第二导引管3、第三导引管1、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的直径均设置为相同的直径,能够更加有利于进行生产制造,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导引管5、第二导引管3、第三导引管1、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的直径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其可以是将第一导引管5的直径设置为最大,第三导引管1的直径设置为最小,即各部件的直径按照第一导引管5、第一弯曲部4、第二导引管3、第二弯曲部2和第三导引管1的顺序依次逐渐减小,使得最先进入到主动脉弓的血管内的第三导引管1的直径最先,能够给后续进入到主动脉弓的血管内的其他部件提供一个较好的基础,以保证后续的其他部件能够顺利进入。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导引管5、所述第二导引管3、所述第三导引管1、所述第一弯曲部4和所述第二弯曲部2一体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管5、第二导引管3、第三导引管1、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的设置方式为一体设置。

这样的设置方式,不仅生产制造较为方便,且能够增加同轴导引管的强度,能够减少由于连接而导致的连接位置不光滑等影响进入人体血管的情况出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引管5、第二导引管3、第三导引管1、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的材质能够使用注塑成型工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其一体设置方式为注塑成型工艺实现的。

需要指出的是,一体设置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注塑成型,也可以是其他的一体成型方式,如可以是拉塑成型等,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将第一导引管5、第二导引管3、第三导引管1、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实现一体成型设置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管5、第二导引管3、第三导引管1、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之间均为一体设置,但其不仅仅局限于一体设置,其还可以是其他的设置方式,如可以是螺纹连接等,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将第一导引管5、第二导引管3、第三导引管1、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2固定连接在一起,且能够不影响同轴导引管顺利进入到主动脉弓的血管内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同轴导引管,通过第一导引管5、第二导引管3、第三导引管1的配合,使用管状结构替代导引导丝,增加了扭控性、柔软性,以及推动力和支持力,使得在导引导管进入主动脉弓时,能够更加的安全,也更加的省力,提高了使用效果和使用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