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肠结核的药物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119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复方制剂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肠结核的药物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
:肠结核(intra-abdominaltuberculosi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因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女略多于男。肠结核一般都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偶有因饮用带菌牛奶或乳制品罹患牛型结核者,结核杆菌侵犯肠道的主要途径有:一、胃肠道感染:为肠结核的主要感染方式,患者原有开放性肺结核,因经常吞咽含有结核菌的自身痰液而继发感染;或经常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又忽视消毒隔离措施可引起原发性肠结核。结核杆菌被食入后,因其具有含脂外膜,多数不被胃酸杀灭。病菌到达肠道(特别是在回盲部)时,含有结核杆菌的食物已成食糜,有较大机会直接接触肠粘膜,同时因回盲部存在着生理性潴留及逆蠕动,更增加感染机会。加之回盲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结核的易感性强,因此,回盲部即成为肠结核的好发部位。二、血行播散:血行播散也是肠结核的感染途径之一。见于粟粒型结核径血行播散而侵犯肠道。三、邻近结核病灶播散:肠结核还可由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而引起,如输卵管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核等。此种感染系通过淋巴管播散。结核病和其它许多疾病一样,是人体和细菌(或其它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当入侵的结核杆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并有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包括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局部抵抗力削弱)时,方能致病。现有的治疗手段,均是通过注射抗菌药物,然后观察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病情的情况做进一步处理,一般均伴有较为严重并发症,目前还未有较好的办法针对此种病情。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肠结核的药物复方制剂。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肠结核的药物复方制剂,按重量份计,包括10~300份前乙胺丁醇、10~120份链霉素、以及10~1600份药物载体,所述前乙胺丁醇与链霉素作为药物成分与药物载体混合构成复方制剂。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所述药物载体为100~120惰性固体或160~1000份惰性液体。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惰性固体为赋形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溶剂、矫味剂、粘合剂中的一种或上述多种以任意比例构成的混合物。赋形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溶剂、矫味剂、粘合剂包括了乳糖、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聚维酮、明胶、微粉硅胶、聚乙二醇等。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惰性液体为稀释剂、湿润剂、添加剂中的一种或上述两种以任意比例构成的混合物。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复方制剂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粒剂、混悬剂和糖浆剂。一种治疗肠结核的药物复方制剂,按重量份计主要由前乙胺丁醇20~400份和链霉素2~40份的混合物为药用成份构成。本发明的治疗肠结核的药物复方制剂可按照工业上已知的方法制备,即通过将前乙胺丁醇和链霉素与适当的惰性固体或液体药物载体掺和而得。可以制成适合口服的复方制剂,适合口服的复方制剂的剂型可以是片剂、粒剂、胶囊剂、混悬剂、糖浆剂。其中片剂、粒剂、胶囊剂可以含有制药工业上常用的载体和/或辅剂。例如糖粉、淀粉、吸收剂(例如糊精)、崩解剂(例如吐温-80)、润滑剂(例如50%乙醇)、硬脂酸镁等。其中混悬剂、糖浆剂也可以含有制工业上常用的载体和/或辅剂。例如稀释剂(例如水、蒸馏水、乙醇、聚乙二醇、甘油等)、常用的添加剂(例如助悬液、防腐剂、矫味剂等)。片剂、粒剂可按干法或湿法制粒工艺制备。胶囊可将化合物的适当混合物填入软或硬的明胶胶囊种而制得。混悬剂和糖浆剂可将化合物的适当混合物加入掺有助悬剂、防腐剂等的稀释剂中制成水溶液,所述稀释剂最好为蒸馏水,助悬剂最好为西黄蓍胶,防腐剂最好为尼泊金乙、丙脂,糖浆中最好加入矫味剂,矫味剂为蔗糖。乙胺丁醇是一种化学合成的白色、溶解于水,而且耐热的晶体。它能影响结核杆菌菌体核糖核酸的合成而具有杀抑作用,医生们把乙胺丁醇主要用于对链霉素和对氨水杨酸钠有反应或禁忌的病人。乙胺丁醇为合成抑菌抗结核药。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品可渗入分技杆菌体内干扰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本品只对生长繁殖期的分技杆菌有效。乙胺丁醇口服后经胃肠道的吸收75~80%。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中(除脑脊液外)。红细胞内药浓度与血浆浓度相等或为其2倍,并可持续24小时;肾、肺、唾液和尿液内的药浓度都很高;但胸水和腹水中的浓度则很低。本品不能渗入正常脑膜,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可有微量。其分布容积为1.6l/kg。蛋白结合率约10~30%。口服2~4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t1/2为3~4小时,肾功能减退者可延长至8小时。主要经肝脏代谢,约15%的给药量代谢成为无活性代谢物。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排出:给药后约80%在24小时内排出,至少50%以原形排泄,约15%为无活性代谢物。在粪便中以原形排出约20%。在乳汁中的药浓度约相当于母血药浓度。相当量的乙胺丁醇可经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从体内清除。链霉素是一种从灰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抗菌素。属于氨基糖甙碱性化合物,它与结核杆菌菌体核糖核酸蛋白体蛋白质结合,起到了干扰结核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从而杀灭或者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由于链霉素肌肉注射的疼痛反应比较小,适宜临床使用,只要应用对象选择得当,剂量又比较合适,大部分病人可以长期注射(一般2个月左右)。所以,应用数十年来它仍是抗结核治疗中的主要用药。链霉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并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敏感菌具有氧依赖性抗生素跨膜转运系统,链霉素可首先经被动扩散通过细胞外膜孔蛋白,然后经此转运系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不可逆地结合到分离的核糖体30s亚基上,导致a位的破坏,进而:1.阻止氨酰trna在a位的正确定位,干扰功能性核糖体的组装,抑制70s始动复合的形成;2.诱导trna与mrna密码三联体错误匹配,引起完整核糖体的30s亚基错读遗传密码,导致异常的、无功能的蛋白质合成;3.阻碍终止因子与a位结合,使已合成的肽链不能释放,并阻止70s完整核糖体解离;4.阻碍多核糖体的解聚和组装过程,造成细菌体内的核糖体耗竭。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一般为0.5mg/l。非典型分枝杆菌对链霉素大多耐药。链霉素对许多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菌、肠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布鲁菌属、巴斯德杆菌属、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等具有一定抗菌活性。链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数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差。在常用剂量时链霉素对肠球菌属无抗菌作用。各组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对链霉素耐药。其药代动力学为,链霉链霉素口服不易吸收,肌内注射后吸收良好。肌注0.5g或1g,30min后血药浓度达峰值,分别为15~20μg/ml或30~40μg/ml。有效血药浓度约可维持12h。链霉素分布容积(vd)为0.26l/kg。药物吸收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并可分布于除脑以外的所有器官、组织。链霉素可渗入胆汁、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结核性脓肿和干酪样组织,在尿液中浓度较高,在脑脊液和支气管分泌液中的浓度较低。链霉素可透过胎盘组织,在脐带血中达到的浓度与母体血中浓度相近。链霉素蛋白结合率为20%~30%。半衰期为2.4~2.7h,半衰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在青年人为2~3h,在40岁以上为9h或更高);肾衰竭时半衰期可达50~110h。药物在体内不代谢,约80%~90%经肾小球过滤,随尿液在24h内排出;另有约1%从胆汁排出,此外也有极少量从乳汁、唾液和汗液中排出。血液透析可清除相当剂量的药物。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服用方便、使用安全的前乙胺丁醇与链霉素的治疗肠结核的药物复方制剂,其治疗效果显著,极大程度减少并发症,且后遗症较少,一般无不良反应,能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复方口服制剂采用制药工业已知方法制备,各组分具体用量参见表一:表一各组分具体用量采用前乙胺丁醇与链霉素两种口服药物同时混合服用进行的治疗效果表明,使用前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的效果均优于单用一种药物,从而为研制两种药物合理伍用的复方制剂奠定了基础。实施例2: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验证:目的:观察前乙胺丁醇联合链霉素的不同配比的复方制剂对doca(醋酸去氧皮质酮)患有肠结核大鼠的影响,以探讨复方中不同剂量搭配下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1200只,♂,体重180~190g。于无菌状态下切除右侧肾脏后,每周二次给予doca5mg/只,sc,并饲以1%氯化钠溶液;随机分为12组,每组8只,具体分组和处置情况如表二。表二动物分组及药物配方、给药方法给药方法:复方组药物用水稀释成稀糊状,每日灌胃给药,po,qd(口服,一天一次);连续5周。结果:5周后,测定各组动物的康复情况,各组动物死亡康复率及统计结果见表三。表三各组动物死亡率和康复率统计结果组别死亡数(只)死亡率(%)康复数(只)康复率(%)模型组979700前乙胺丁醇组51514949链霉素组64643636复方一组47475353复方二组40406060复方三组43435757复方四组48485252复方五组30307070复方六组38386262复方七组24247676复方八组20208080复方九组10109090根据表三的结果可见:1、当复方中前乙胺丁醇或链霉素其中的一个药量固定时,随着另一个药给药剂量的上升,治疗效果越好;2、当复方中的一个成分的剂量与单用该药的剂量相同时,复方的治疗效果总是大于单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随着复方中另一成分用量增大时(p<0.05或p<0.01)。3、当复方中两个药物均取单药剂量的半量时(复方五组),其治疗效果优于其中任一单一成分全量时的治疗效果(前乙胺丁醇组或链霉素组,p<0.01)不良反应观察: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明显的动物行为差异,动物处死后各主要脏器如心、肝、肾、脑、脾、肺、睾丸、大小肠、胃等均未见出血、炎变等急性病理学改变,也未见其他病理学上的差异,也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当复方中前乙胺丁醇或链霉素其中的一个药量固定时,随着另一个药给药剂量的上升,治疗效果越好,无论是舒张压或收缩压都是如此;当前乙胺丁醇采用最大剂量而链霉素采用最低剂量的复方的治疗效果要弱于前乙胺丁醇采用最低剂量而链霉素采用最大剂量的复方,表明阿链霉素在复方中起到更大的治疗作用;当前乙胺丁醇取最大量时,随着链霉素的剂量增加,治疗效果增加,直到前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均取到最大剂量时,质量效果最好。反之亦然。综合而言,本复方最大治疗效应大于复方中两个成分的治疗效果之和。由此可见,无论是前乙胺丁醇还是链霉素,二者形成的复方对治疗肠结核均由最优效果,优于各自的单方制剂;而且复方制剂其不会带来额外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也不会带来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上的不同。表明前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形成的复方制剂不仅具有更大的治疗效果,而且在使用上是安全的。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